下丘腦 | hypothalamus中文

下丘腦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7年2月4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下丘腦人體下丘腦位置間腦細節屬於腦識別標示拉丁文hypothalamusMeSHD007031NeuroLex(英語:NeuroLex)IDbirnlex_734TA98A14.1.08.401、A14.1.08.901TA25714FMAFMA:62008格雷氏p.812神經解剖學術語(英語:Anatomicaltermsofneuroanatomy)[編輯於Wikidata]下丘腦(英語:Hypothalamus),是調節內臟活動和內分泌活動的較高級神經中樞所在,又稱丘腦下部。

位於丘腦的下方(希臘文ὑποθαλαμος=underthethalamus),腦幹的上方,控制身體多項功能。

其區域包括間腦腹側的大部分區域,通過腦下垂體連接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在人體中,它和杏核的大小相當。

通常將下丘腦從前向後分為三個區:視上部位於視交叉上方,由視前核和室旁核所組成;結節部位於漏斗的後方;乳頭部位於乳頭體。

它位於腦的底部,連接第三腦室的兩側。

下丘腦腺體調節體溫、血糖、水平衡、脂肪代謝、攝食習慣、睡眠、性行為、情緒、荷爾蒙(例如:腎上腺素及皮質醇)的製作,以及自律神經系統。

它接收從自律神經系統而來的訊號,並決定相應的行動。

當人類遇到恐懼或興奮的事情,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會向丘腦下部腺體發出訊號,從而使身體加速心跳和呼吸、瞳孔擴張,並增加血液流量,以使身體能夠及時作出相應的行動。

雖然它在身體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但它的體積只有整個腦部不足1%的空間。

下丘腦能通過下述三種途徑對機體進行調節:由下丘腦神經核發出的下行傳導纖維到達腦幹和脊髓的自律神經中樞,再通過自律神經調節內臟與許多身體活動;[1]下丘腦的視前核和室旁核發出的纖維構成下丘腦-腦垂體徑到達腦垂體神經部,兩核分泌的血管加壓素(抗利尿激素)和催產素沿着此纖維流到腦垂體後葉(神經性垂體)內貯存,需要時在神經調節下釋放入血液循環;[2]下丘腦分泌多種多肽類神經激素對腦垂體前葉(分泌性垂體)的分泌起特異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稱為釋放激素或抑制釋放激素。

[1]下丘腦(顯示為紅色)。

目次1結構1.1核團2功能2.1釋放激素2.1.1腦下垂體前葉2.1.2腦下垂體後葉2.2刺激3參看4參考數據5外部連結結構[編輯]下丘腦是由不同的核團以及解剖學上不同的區域組成的結構。

它存在於所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中。

在哺乳動物的下丘腦中,室旁核的大細胞性神經內分泌細胞和視上核產生神經垂體激素,即催產素和抗利尿激素。

這些激素被釋放到垂體後葉的血液中。

[3]室旁核中的小細胞性神經內分泌細胞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和其他激素進入垂體門靜脈系統,進而擴散到垂體前葉。

核團[編輯]部位區核團功能前部視前區視前核體溫調節中間區視前內側核調節腺垂體釋放促性腺激素包括性雙態神經核(可以調節GnRH)體溫調節視上核調節抗利尿激素調節催產素室旁核調節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調節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調節催產素調節抗利尿激素調節生長抑素前核體溫調節喘氣調節汗液分泌抑制促甲狀腺素的分泌視交叉上核晝夜節律外側區外側核參見外側下丘腦漏斗部中間區背內側核血壓心率胃腸道刺激腹內側核滿足感調控神經內分泌弓狀核(人類稱漏斗核)促生長激素釋放激素進食多巴胺調節的催乳素抑制外側區外側核參見外側下丘腦外側漏斗核後部中間區乳頭體核記憶後核升血壓擴瞳顫慄調節抗利尿激素外側區外側核參見外側下丘腦結節乳頭核覺醒進食和能量平衡學習記憶睡眠功能[編輯]釋放激素[編輯]人類頭部和頸部的分泌腺及其對應激素下丘腦具有內分泌功能,最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反饋調節控制各個器官和腺體的垂體前葉。

釋放激素產生於下丘腦中心,然後沿着軸突運往要麼正中隆起或垂體後葉,並在那裏按需儲存和釋放。

腦下垂體前葉[編輯]在下丘腦-垂體結構中,釋放激素由此處釋放。

此處的釋放激素從正中隆起(下丘腦的延伸部分)釋放並進入垂體門系統(Hypophysealportalsystem)。

所分泌的激素縮寫分泌者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