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與主流醫學 | 非主流醫學

非主流醫學的生存特性全球健康食品市場龐大已是不爭事實,每年增長更以倍數上升。

把中藥發展為健康食品的空間,較死守於藥品市場,潛力肯定更大。

理由是, ...我們搬新家了»»登入文件庫健康資訊藥師說藥人物訪醫藥龍門陣»勞永樂»吳劍華»蘇曜華»醫院管理局»麥國風電子報電子報訂閱電子報編輯網誌前期雜誌關於我們關於我們廣告查詢聯絡我們免責聲明購買產品印刷品電子產品光碟友好連結字型[大小]小心使用雌激素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上一頁撰文︰勞永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醫.藥.人》第5期中藥是合劑或複方,不同原材料的配搭,配以不同的份量,及製煉,有不同療效。

基於這種特性,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發展中藥研究,仿如大海撈針,難有成果。

那麼中醫藥如何定位呢?  自從中醫藥的法律地位獲得確定後,幾乎成為各方炙手可熱的寵兒,人人希望從中分杯羹。

不少人甚至視以科學方法研製中藥為發展經濟產業的新商機,致有年前中藥港、中藥城等構思。

可惜,這陣中藥科學化的旋風至今已銷聲匿跡。

  事實上,多年前不少跨國大藥廠已投資數以億計美元,有系統地進行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中藥研究,可惜大都碰個焦頭爛額,無功而還。

那麼,香港在中藥發展方面,有哪些出路?擺脫科學實證的包袱  由於中藥是一種合劑或複方,不同原材料的配搭,配以不同的分量,加上製煉方式不一,可以達致不同的療效,故難以將中藥的成分標準化、成果產業化。

基於這種特性,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發展中藥研究,仿如大海撈針,難有成果。

以草本植物青蒿為例,曾經有科研製藥廠投資進行研究,並找出青蒿素有效治療虐疾的明證。

但由於這種植物在世界不少地方也有野山生長,供應量大,藥廠難以取得專利,無法從投資研製中獲得應有回報,自然令投資者卻步。

結果,靠商業科研來開發中藥,幾乎毫無出路。

再者,香港的科研基礎甚為薄弱,大學研究機構缺乏科研人才,鮮有跨國科研製藥大機構來港設立科研中心。

因此,香港若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發展中藥,難有寸進。

  擺脫科學實證包袱,反以傳統、經驗為基礎來發展中藥,其空間可能無窮無盡。

既然中藥的特性是難以用科學證據證明其療效,倒不如以科學方法證明其無害、無毒,以確定其安全性,以作為品質檢定、貨真價實的保證。

因此,把中藥發展成為健康食品工業,才是務實的出路。

非主流醫學的生存特性  全球健康食品市場龐大已是不爭事實,每年增長更以倍數上升。

把中藥發展為健康食品的空間,較死守於藥品市場,潛力肯定更大。

理由是,目下以科研實證為基礎的主流醫學,根本不能滿足所有人全部需要。

  儘管醫藥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但主流醫學仍存在不少局限。

舉例說:主流醫學的方法有九成機會治好一個疾病,但仍有一成無法治愈,治療甚至可導致併發症或副作用出現。

然而,對部分人來說,可能無法接受這一成的「誤差」,或是無法接受有可能治療無效這個客觀現實,這正就是另類醫療的生存空間,於是轉而尋求非主流醫學的幫助。

舉例說,不少頑疾,如部分末期癌症,主流醫學的治療方法已無法幫助患者根治問題,這時,病人便有很大的誘因使用中藥或中藥健康食品,雖未必可以產生療效,卻希望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

  世事沒有絕對有利或不利,最重要是清楚認識本身的特性和局限,然後尋找適合的角色,各司其職,發揮所長。

所以,不管是主流還是另類,各自有生存空間,終可和平共存。

   文章回應(2個)留言醫療私營化結束?牛肉解禁 老饕叫好「雙非」問題未解決愛滋防治策略隱含歧視沙士再來機會不大!空談擋不住「雙非」潮「中央屠宰」可休矣!引起公眾恐慌 只為硬銷子宮頸癌疫苗揭破混淆視聽謊言醫藥勾結 出賣病人學術極權 腐化之源災難事故 昏迷者最難判生死猩紅熱 一句到尾豬病傳豬 自然現象破解「陰性愛滋病」應對核災難非靠空談現代人要付鈔買便便?流感主屬人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