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角膜的解剖、組織結構與生理生化 | 角膜
角膜(cornea)是眼球壁最外層纖維膜的前1/6部分,具有透明、無血管和感覺神經豐富的特點。
其前凸,表面光滑,質地堅韌並有彈性。
表面有一層淚膜保護。
二、 角膜的解剖、組織結構與生理生化(一)角膜解剖角膜(cornea)是眼球壁最外層纖維膜的前1/6部分,具有透明、無血管和感覺神經豐富的特點。
其前凸,表面光滑,質地堅韌並有彈性。
表面有一層淚膜保護。
角膜前面略呈橫橢圓型。
成人角膜橫徑11.5~12mm,垂直徑10.5~11mm。
直徑小於10mm或大於13mm者為異常。
角膜厚度各部分不同,中央最薄,平均為0.5~0.57mm,周邊為1mm。
中央瞳孔區附近約4mm直徑的圓形區域內近似球形,其各點的曲率半徑基本相等;而中央區以外的中間區和邊緣部角膜較為扁平,各點曲率半徑也不相同。
角膜形態發生改變可出現扁平角膜(corneaplana),角膜曲率異常則有圓錐角膜(keratoconus),是屈光性角膜手術中需十分注意的情況。
角膜前、後表面曲率半徑分別為7.7mm、6.8mm。
屈光力前面為+48.83D,後面為-5.88D,總屈光力+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屈光指數1.376。
角膜的感覺神經十分豐富,主要由三叉神經的眼支經睫狀神經達到角膜。
神經呈叢狀分佈於角膜各層,位於前彈力層下的淺層神經叢發出垂直小支穿過前彈力層,在基底細胞的基底膜附近失去雪旺鞘進入上皮層,並分成細纖維而分佈於角膜上皮細胞之間,所以角膜為全身最敏感的組織之一。
角膜的痛觸覺在角膜中央最為敏感,並受年齡、藥物、眼內壓和疾病等影響。
角膜本身無血管,其營養主要來自角膜緣血管網、房水及淚液。
代謝所需的氧約80%來自空氣,15%來自角膜緣血管網,5%來自房水。
(二)角膜組織學結構在組織學上角膜由外向內分為五層: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Bowman膜)、基質層、後彈力層(Descemet膜)和內皮細胞層(圖1-1)。
1. 上皮細胞層(epitheliallayer) 是球結膜上皮的延續,為複層上皮,由5~6層有核上皮細胞組成。
總厚度平均為50μm,占整個角膜厚度的10%。
上皮薄厚均勻,是全身最均勻的上皮.有利於形成光滑的前界面。
上皮細胞層再生能力強,損傷後再生較快,通常損傷及PRK術後於48~72小時內癒合,不遺留瘢痕。
此層從前向後又分為三層:表層、中層、深層。
(1) 表層 由多角形的表層細胞(superficialcells)構成,2~3層。
前面為角膜前淚膜。
表層上皮經常脫落,細胞不角化。
因角膜表面是眼的主要反射介面,所以當角膜表層水腫時,光線發生散射而影響視力。
(2) 中層 為多角形翼狀細胞層(wingcells),在中央區有2~3層,周邊部4~5層。
細胞核長橢圓形,核質緻密。
翼狀細胞層與表層細胞間主要為橋粒(desmosomes)連接和粘連斑(maculaeoccludentes)。
圖1-1 正常角模組織結構(3) 深層 為基底細胞層(basalcells),僅為一層柱狀細胞層。
細胞大小均勻,細胞底部緊接前彈力層,頂部與翼狀細胞連接。
高18μm,寬10μm。
基底細胞底部的細胞膜厚約8nm,其內側有一層基底膜,是上皮細胞的產物,厚60~65nm,兩者間以半橋粒(half-desmosomes)結構相連接,基底膜與後面的前彈力層混合一起,界限往往不清。
2. 前彈力層(laminaelasticanterior) 又稱Bowman膜,主要由膠原纖維所組成的一層均質透明膜,厚8~14μm,無細胞成分,至角膜周邊部。
前面與上皮細胞層界限清楚,而與後面的角膜基質界限不明顯。
此層抵抗力弱,易被損傷,無再生能力。
PRK術後此層缺失,LASIK術後可保留完整的前彈力層。
3. 基質層(stroma) 占角膜厚度的90%,厚約500μm。
由200多層與角膜表面平行的膠原纖維束薄板組成。
基質的主要成分為I、IV型膠原。
纖維薄板排列規整,各層互相成一定角度重疊,其間有固定的和游走的角膜基質細胞
其前凸,表面光滑,質地堅韌並有彈性。
表面有一層淚膜保護。
二、 角膜的解剖、組織結構與生理生化(一)角膜解剖角膜(cornea)是眼球壁最外層纖維膜的前1/6部分,具有透明、無血管和感覺神經豐富的特點。
其前凸,表面光滑,質地堅韌並有彈性。
表面有一層淚膜保護。
角膜前面略呈橫橢圓型。
成人角膜橫徑11.5~12mm,垂直徑10.5~11mm。
直徑小於10mm或大於13mm者為異常。
角膜厚度各部分不同,中央最薄,平均為0.5~0.57mm,周邊為1mm。
中央瞳孔區附近約4mm直徑的圓形區域內近似球形,其各點的曲率半徑基本相等;而中央區以外的中間區和邊緣部角膜較為扁平,各點曲率半徑也不相同。
角膜形態發生改變可出現扁平角膜(corneaplana),角膜曲率異常則有圓錐角膜(keratoconus),是屈光性角膜手術中需十分注意的情況。
角膜前、後表面曲率半徑分別為7.7mm、6.8mm。
屈光力前面為+48.83D,後面為-5.88D,總屈光力+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屈光指數1.376。
角膜的感覺神經十分豐富,主要由三叉神經的眼支經睫狀神經達到角膜。
神經呈叢狀分佈於角膜各層,位於前彈力層下的淺層神經叢發出垂直小支穿過前彈力層,在基底細胞的基底膜附近失去雪旺鞘進入上皮層,並分成細纖維而分佈於角膜上皮細胞之間,所以角膜為全身最敏感的組織之一。
角膜的痛觸覺在角膜中央最為敏感,並受年齡、藥物、眼內壓和疾病等影響。
角膜本身無血管,其營養主要來自角膜緣血管網、房水及淚液。
代謝所需的氧約80%來自空氣,15%來自角膜緣血管網,5%來自房水。
(二)角膜組織學結構在組織學上角膜由外向內分為五層: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Bowman膜)、基質層、後彈力層(Descemet膜)和內皮細胞層(圖1-1)。
1. 上皮細胞層(epitheliallayer) 是球結膜上皮的延續,為複層上皮,由5~6層有核上皮細胞組成。
總厚度平均為50μm,占整個角膜厚度的10%。
上皮薄厚均勻,是全身最均勻的上皮.有利於形成光滑的前界面。
上皮細胞層再生能力強,損傷後再生較快,通常損傷及PRK術後於48~72小時內癒合,不遺留瘢痕。
此層從前向後又分為三層:表層、中層、深層。
(1) 表層 由多角形的表層細胞(superficialcells)構成,2~3層。
前面為角膜前淚膜。
表層上皮經常脫落,細胞不角化。
因角膜表面是眼的主要反射介面,所以當角膜表層水腫時,光線發生散射而影響視力。
(2) 中層 為多角形翼狀細胞層(wingcells),在中央區有2~3層,周邊部4~5層。
細胞核長橢圓形,核質緻密。
翼狀細胞層與表層細胞間主要為橋粒(desmosomes)連接和粘連斑(maculaeoccludentes)。
圖1-1 正常角模組織結構(3) 深層 為基底細胞層(basalcells),僅為一層柱狀細胞層。
細胞大小均勻,細胞底部緊接前彈力層,頂部與翼狀細胞連接。
高18μm,寬10μm。
基底細胞底部的細胞膜厚約8nm,其內側有一層基底膜,是上皮細胞的產物,厚60~65nm,兩者間以半橋粒(half-desmosomes)結構相連接,基底膜與後面的前彈力層混合一起,界限往往不清。
2. 前彈力層(laminaelasticanterior) 又稱Bowman膜,主要由膠原纖維所組成的一層均質透明膜,厚8~14μm,無細胞成分,至角膜周邊部。
前面與上皮細胞層界限清楚,而與後面的角膜基質界限不明顯。
此層抵抗力弱,易被損傷,無再生能力。
PRK術後此層缺失,LASIK術後可保留完整的前彈力層。
3. 基質層(stroma) 占角膜厚度的90%,厚約500μm。
由200多層與角膜表面平行的膠原纖維束薄板組成。
基質的主要成分為I、IV型膠原。
纖維薄板排列規整,各層互相成一定角度重疊,其間有固定的和游走的角膜基質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