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閉上眼睛做設計?視覺傳達之外,被忽略的五感體驗 | 五感體驗

風裡的聲音、味道、溫度──無論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找不到一模一樣的風。

標籤: 土樓, 設計, 視覺, 五感, 風, 顏色, 舊城區, 景觀設計, 體驗 ...現正閱讀如何閉上眼睛做設計?視覺傳達之外,被忽略的五感體驗2020/02/08,藝文清華大學楓林小徑|PhotoCredit:關鍵評論網/游家權眼底城事《眼底城事》由一群對城市空間與生活充滿熱情的人所發起的計畫,熱愛城市生活,關心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夠過共同書寫的方式,從城市規劃專業走進真實社會中。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林慧秋Chofy「這裡的風,跟日本很不同。

」讀設計研究所的那段時光,我曾有過幾次很棒的田調和工作坊經驗,其中一回是台、中、日三校在福建地區的聯合調查。

這個聯合調查最初給我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部分,就在於來自三地區的學生,儼然帶著不同特色,而這些不同給聯合調查帶來很好的撞擊與交流。

台灣的學生,或者不以一概全,就說以我而言,進入設計田野調查時,是這樣的:我們來到福建舊城,那裡的建築特色與台灣很不同,仍然保持著傳統的建築樣式,然而跟台灣的傳統建築也有造型上的落差。

古樸的屋樓外,街市巷弄仍很有活力,你會在那裡聽到麻將聲──沒錯,是麻將。

無論是屋裡傳出來的、騎樓底下擺著的,抑或是路旁樹下三五成群的,那裡的人們茶餘飯飽的娛樂是打麻將。

但於此同時,我是無心體驗民風和游樂的,因為調查的時間很有限,我必須儘快找到有利發表的主題。

最初我聚焦的是窗形。

「窗」是調查傳統建築時,很容易著眼的一項特色,古城內沿街走過的房屋,每間上的窗居然也各有不同、像是各戶在比美似的──我抓著相機,見獵心喜地逢窗就拍,並記錄下其特徵、色彩,很快的,我便採集到相當數量。

這樣的調查切入方式,無疑是受過往經驗與訓練而形成。

我想,在台灣從事過設計研究的學生,大抵上都接觸過相似的內化思考脈絡:選定調查主題→大量採集素材→抽取與彙整視覺元素→將視覺元素結合套用物件→生成所謂「文創商品」。

PhotoCredit:ChofyLin繪製田野調查流程示意圖。

只要掌握這樣的SOP,無論將調查地點從福建轉移到金門、台南、或者京都,我們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取得一些可用的研究題材。

然而,在調查交流會上,來自日本教授的分享卻觸動了我。

他說:站在樓台外的時候,感受到風吹在臉上,感覺很好。

這裡的溫度、味道跟日本很不同。

當我在汲汲營營的蒐集建築造型材料,並聚焦在視覺上的差異時,日本的教授正在感受風、溫度和味道──那些你必須閉上眼睛、把心慢下來,才能體驗到的東西。

我好像被敲了一下腦袋。

你或許可以在福建沿海一帶,以致鄰近的地區,包含金門,甚至台南古都,找到相似的建築、相似的門與窗。

然而,即便是站在相似的窗台,你也絕對體驗不到一樣的風,還有一樣的溫度、氣味、聲音──正是因為這些感官的綜合體驗,才讓一座城市的特色變得鮮明,變得獨一無二、與眾不同。

視覺設計的標準流程,固然可以輔助我們快速得到某些成果,但它同時也是一把雙面刃。

被框架的視覺接收、以及規範的標準流程,可能使人落入窠臼,於是乎,我們總能在淡水和墾丁看見一模一樣的伴手禮;在士林夜市和花園夜市看見一模一樣的「文創商品」──這是一種複製的淪陷。

如果試著閉上眼睛、忘記SOP,或許我們也許有機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春風又綠江南岸」──綠色的風,是什麼樣子的風?說起了風,我的心緒一下子被吹到了大學中文系時的詩詞選修課。

有一回,我們在課堂上談起了詩詞裡的「色彩」,你認真想像過那些詩詞文句中的色彩嗎?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例,詩眼的「綠」字點出的江南風景,那裡的「綠」,和其他地方的「綠」有什麼不同呢?老師引導著,用我們身處的環境作為例子,問了問我們:「清華和交大在你們心目中是什麼顏色?」對於一個清華人文學院的學生來說,其中約莫有大多數的學生會回答「清華是綠色」──因為人文學院在山腰上,被綠林山水所環繞,所以在我心目中,清華是綠色,相對來看,交大便是建築所構成的灰色。

那麼清華的綠,是什麼樣的綠色呢?我閉上了眼睛,光是靠想像就能回憶起楓林小徑上黃綠交雜的顏色、新竹略微寒冷的風、陰鬱的溼氣和溫度、草和樹林的味道──那樣的綠色很鮮明、很有層次,在我心裡清華的綠色,跟世界上任何一處的綠色都不一樣。

PhotoCredit: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