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治療過程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別讓童年的創傷纏著你!不找心理諮商的情況下

但好消息是,你可以不用讓這些童年傷害跟著你一輩子,你可以做改變。

這篇文章以下提供的五種方法,就是你可以自己做的治療方法。

VVIP會員會員專區支持我們新聞新聞總覽VIP專文政治國際軍事國內中港澳重磅專訪專題歷史調查風數據運動風民調地方新聞風影音公民運動立院直播評論評論總覽風評專欄投書風書房文化財經財經總覽商業華爾街日報選文經濟風編輯導讀科技國際財經財經專欄生活風生活職場旅遊美食健康品味生活時事話題娛樂居家汽車下班經濟學下班經濟學總覽下班經濟學影音證券投資理財房地產支持我們2022大趨勢金融知識王橘色幸福力Search»投資買房民進黨理財蔡英文房地產國民黨歷史台灣中國立即登入帳號維護會員資料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作者專區支持我們登出會員中心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WSJ訂閱支持我們現正熱映中熱門文章更多文章熱門分享兒時創傷會對人造成很大的影響沒錯,但這些影響不用跟著你一輩子,因為你可以做改變。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如果請你用五個詞來描述你的童年,你會寫下哪五個詞?你會用「快樂」、「被愛」形容你的童年,還是,你心裡想到的是「害怕」、「恐懼」、「沒有人愛我」、「一直被罵」、「爸爸喝醉打我」?1998年在美國由Felitti醫師所發表的童年逆境研究(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tudy,以下簡稱ACE研究),揭開了童年經驗和成年時期身心健康的關聯性。

[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當時,Felitti醫生研究了一萬七千多位中產階級、擁有大學學歷以及良好工作的成年受試者,請他們回顧童年經驗,以及檢視他們現在的身心健康狀態。

結果發現,童年時期經歷越多逆境的人,在成年後有越高機率得到各種身心疾病,像是心血管疾病、焦慮症、憂鬱症、自殺傾向、癌症、酒癮問題、藥癮問題、肥胖症、高血壓、性傳染病、以及有越高的機率成為家暴加害者、以及在工作上的表現出問題。

這裡指的「童年逆境」是指一直讓孩子感受到恐懼、害怕的「毒性壓力」(關於什麼是毒性壓力,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是壞孩子,還是受了傷的孩子?──從美國「創傷知情學校」談起」),像是肢體暴力、性侵害、目睹家暴、生活在父母長期爭吵的環境下、父母離異、被父母吼罵、嘲諷、貶低、羞辱(像是父母一直罵小孩「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胖」)、或是父母情緒不穩定無法滿足孩子情緒上的需求……等等。

「童年逆境」是指一直讓孩子感受到恐懼、害怕的「毒性壓力」。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長期生活在這些毒性壓力環境改變你的大腦結構,影響你如何看待解讀事情,以及你的身體如何面對壓力……。

也就是說,就算你已經長大成年,你的童年並沒有離開你,而是用其他方式繼續影響著你。

美國科學記者DonnaJacksonNakazawa在她的一本談論童年逆境的新書中就寫到:「你的傳記成為你的生物徵狀」(YourBiographyBecomesYourBiology),就是在描述童年逆境改變你的大腦和身體,而長大後,你繼續帶著這樣受創的大腦,讓你困擾許多身體和心裡情緒上的問題。

但好消息是,你可以不用讓這些童年傷害跟著你一輩子,你可以做改變。

這篇文章以下提供的五種方法,就是你可以自己做的治療方法。

五種自我療癒方法1、做ACE測驗 面對童年傷痛的第一步,就是要請先你先做ACE測驗。

以下十題是ACE問卷,每一題問題,如果回答「是」就得一分,如果回答「否」就得零分,你也可以參考英文版的ACE問卷:請你回想一下,在你十八歲生日之前,你是否覺得/感受到:1、你的父或母或其他住在家裡的大人,是否時常(或常常)對你咒罵、羞辱、侮辱、說輕蔑的話、或做任何行為讓你覺得你可能會有任何肢體上的傷害?2、你的父或母或其他住在家裡的大人,是否時常(或常常)推你、抓你、摑掌、朝你丟東西、或甚至是打你,讓你身上有傷痕、瘀血、或嚴重受傷?3、你的父或母或其他住在家裡的大人,是否時常(或常常)以你不喜歡的方式碰觸你的身體,或是要你碰觸他/她的身體,或是要求你做任何和性相關的行為,像是口交、肛交、或是性交?4、你是否感覺家庭裡沒有一個人愛你、認為你是重要或特別的?或者你是否會覺得家裡的人並不彼此照料、彼此間並不親密、或不互相支持?5、你是否沒有足夠的食物吃、常常穿髒衣服、覺得沒有人會保護你?或是你的父母是否因為喝太醉了、或是藥物成癮,導致疏忽對你的照顧,像是在你生病時沒有帶你去看醫生?6、你是否失去一位親生父親或親生母親,原因可能是因為雙親離婚、棄養、或其他原因?7、你的媽媽(或是繼母)是否時常



2.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治療與預防,醫師完整說明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治療與預防,醫師完整說明 ... 當年參與撲殺豬隻的國軍官兵,許多人因為執行或目睹豬隻的撲殺過程,而發生了PTSD。

Skiptocontent人生總是有許多意外,經歷過或大或小的創傷後,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走出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許多人在經歷創傷後,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長期承受失眠、惡夢、嚴重焦慮…等症狀。

可能很多朋友會覺得,PTSD不會發生在自己或身旁的人,但其實它距離我們一直都不遠。

1999年的921大地震,使得許多倖存者、救難者,甚至是電視前的觀眾,都發生了PTSD;又例如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當年參與撲殺豬隻的國軍官兵,許多人因為執行或目睹豬隻的撲殺過程,而發生了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個案,常會因為否認或害怕再度體驗創傷,因此逃避就醫,身為醫療人員,這就是我們最擔心的事。

我們只有在更加了解這個疾病後,才能對自己,以及旁人的心理健康,有更多的關注與同理,讓更多人能夠順利走過生命中陰暗的幽谷。

因此MedPartner團隊將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成因、症狀與治療,以及預防的方式,一起用知識來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什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多數是因為直接經歷,或親眼目睹駭人的事件所引發。

常見的創傷事件包含瀕臨死亡的威脅,例如綁架、兇殺、戰爭、天然或人為災難、嚴重的身體傷害、虐待或性暴力等。

甚至這些創傷,不一定要是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的,有時光是「得知」親密的家人或朋友遭受創傷事件,都有可能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後群,導致回憶、惡夢、嚴重焦慮,以及無法控制地想起創傷事件。

根據終生盛行率的研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不少見,平均來說,遭受創傷後有9.2%的受創民眾曾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在性侵、戰爭、監禁和屠殺的倖存者,則有高達33%~50%的盛行率。

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短時間內出現回憶、噩夢、嚴重焦慮、回想起創傷事件…等狀況,其實是人之常情。

但隨著時間經過,與良好的自我照護,多數人最終能夠恢復。

然而如果這些症狀持續惡化,持續了幾個月甚至幾年,並且干擾了日常的工作與社會功能,就很有可能是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後群[5]。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發生在哪些人身上?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並不是近年才出現的問題,最早的醫學文獻可回溯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而且一直到一戰與二戰,甚至是比較近期的越戰,都還有相當多的關注與討論。

醫療人員觀察到,參戰士兵或經歷戰事的婦女,會出現「創傷壓力反應」,在事件過後出現麻木、情緒激躁、容易失眠,且常做惡夢等症狀。

由於早期研究主要以軍人為研究對象,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又被稱為「戰鬥疲乏症」。

近十年的研究,則主要關注經歷災難後發生的PTSD,並認為這是災後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1-2]。

每個人、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可能發生在經歷戰事的榮民、也可能是遭受虐待的兒童,以及經歷過暴力、性暴力、虐待、事故、天災、親人過世…或其他嚴重創傷事件的任何人[5]。

看到這,也許你會有個疑問:為什麼有些人經歷創傷事件後,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後群,有些人卻不會呢?確實不是每個人經歷過創傷事件後,都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實際上,大部分的人並不會發展成這個疾病。

一個人是否會發展成PTSD,其實受到許多不同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

影響PTSD的因素主要可以分為危險因子與復原因子兩類[4]。

危險因子是會讓一個人「較容易」發展成PTSD;相反的,復原因子則是能夠「減少發展成PTSD的風險」。

以下我們分別條列介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危險因子:經歷過創傷事件或極端危險的事件遭受傷害目睹他人遭受傷害或死亡童年創傷感受恐怖、無助或極端害怕創傷事件後社會支持不足或缺乏事件後面臨極端壓力,例如失去親密的家庭成員、感到痛苦與受傷、失去工作或居所曾經有精神疾病病史或藥物濫用紀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復原因子:尋求他人支持,例如朋友與家人創傷事件後尋找支持團體肯定自己面對危險的行動準備正向處理策略在或在創傷事件過後從中學習感到恐懼時同時有能力有效應變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持續進行更多研究,了解其他危險與復原因子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