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傳統健美量級?推薦回答

作者: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

  本案即是將豫劇戲曲中的音樂精華─唱段,以五線譜記錄,再佐以鋼琴伴奏,與現今音樂教學系統結合,使中文的演唱內容除了藝術歌曲、各地民歌之外,再拓寬至戲曲領域,更加豐富。

作者:陳靜

  “傳統”與“藝術”,看似遙遠,其實和我們和接近,只要你有好奇和欣賞的本能。秦代以前的鼎除了煮食,有何用途?馬能輕得踏在燕子之上?“三希”分別代表哪三個希望?在唐代怎樣才算是美?這些問題有待從本書逐一破解。   《圖解傳統藝術入門》分為「先秦-唐」、「五代-清」兩冊,通過精闢的文字,梳理中國歷代藝術之最,輔以豐富的圖像,賞析名作,探討大眾常見疑問,適合藝術初學者品讀。本書穿梭先秦時期至唐...

作者:郭芝苑

  臺灣作曲家郭芝苑,在1941年考進東京東洋音樂學校時,對印象派與國民樂派作品產生興趣,進而影響早期創作。1951年返臺後,因參加比賽之故,他先後創作了多首鋼琴獨奏曲、合唱曲,直至1955年七月,才由省立交響樂團發表第一部管絃樂作品《交響變奏曲─臺灣土風為主題》。這部作品受到熱烈迴響,之後多次演出,讓他再接再厲,於1957年創作出同樣使用臺灣民俗素材的第二部管絃樂作品《狂想曲》。這部作品原...

作者:莊效文

  生於彰化縣埤頭鄉的作曲家林進祐,受環境熏陶自小便喜好傳統音樂,作品常以臺灣農家為創作題材,其作品涵蓋為兒童之鋼琴曲及學生音感訓練教材。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林進祐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作者:

  《臺灣歌謠鋼琴組曲》第一集(作品第四號)與第二集(作品第五號)匯集了陳主稅於1978年及1980年所創作的十二首臺灣歌謠改編作品。

作者:楊聰賢

  楊聰賢的《弦樂三重奏》完成於1997年。《弦樂三重奏》是由三個連續的短小樂章與另一個相對較為獨立的第四樂章所組成,如此形成了樂曲的前、後兩個部分,而這兩個部分在長度上是平衡與對等的。前半部分的第一樂章僅由小提琴與大提琴演奏,第三樂章的編制也只有中提琴與大提琴,因此,《弦樂三重奏》的第一部份實際上是由前後兩個「二重」包裹著中間第二樂章的「三重」,成就了這個部分一個「輕—重—輕」格(Amph...

作者:戴洪軒

  戴洪軒短暫卻精彩的創作生涯裡,共完成了十六首聲樂曲,最早為1971年的《春日獨酌》,最晚則為1989年的《舞臺人生》。本輯所收錄的八首作品,早至上述的《春日獨酌》,晚達1985年的《遐想》,可說概括了戴氏在全盛時期的音樂成就。就取材來說,戴洪軒最早傾向使用中國古典詩詞,包括李白(《春日獨酌》(1971)、《暮從碧山下》(1973))、李清照(《一剪梅》(1971))、蘇軾(《浣溪紗》(1...

作者:陳家帶車炎江

  戴洪軒生於廣東,是臺灣二戰之後第一代作曲家,除了創作、教學之外,戴洪軒也以寫作對於社會大眾產生影響。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戴洪軒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作者:若林剛之

【在地文化行銷全球的最佳範例:「SOU.SOU」迷一定會收藏的一本書!】   「SOU.SOU」是來自京都的在地品牌,目前已成功行銷全球,在台灣全聯、Uniqlo、誠品書店文具館也曾造成搶購風潮,更有許多粉絲直接殺到京都和東京的專賣店購買。這就是「SOU.SOU」的迷人魅力,以充滿現代感、時尚可愛的設計產品,將在地品牌行銷到全世界。   「SOU.SOU」創立的目標並非為了賺錢,而是希望...

作者:林珀姬

  一生奉獻予南管藝術的林吳素霞,在南管的造詣上被譽稱為「指譜全」,係南管文化界公認的「館先生級」藝師。在南管音樂上,她除了是目前掌握最多南管樂曲者之一,亦擅長琵琶、二絃、南鼓的演奏技藝,更嫻熟於下四管的節奏性樂器。而在南管戲的表演藝術成就,她具備細膩精湛的身段表演、典雅口白與唱功古樸之外,更擅導演編劇,培育拉拔諸多南管藝術團體登臺演出。她不吝將寶貴的南管演出經驗傳承予後輩,甘於幕後統籌指導...

作者:莊效文

  游昌發生於廣東,自幼聽京戲,參加合唱團,留學維也納習作曲,作品於技法、配器、音色與中、西思維之融合與運用,特別是聲樂作品,展現了游昌發的文化底蘊。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游昌發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作者:黃麗淑翁群儀

  本卷以漆工藝為主題,兼及其於生活、文化、技藝與審美等多元面向,並闢有「精選作品賞析」為讀者解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漆工藝之典藏特色及價值,連結為系列牽繫「物」、「人」與「土地」的美的循環。

作者:

  張炫文的《土地之戀》創作於1983年。本曲不同於其大多數合唱曲係改編自藝術歌曲(獨唱曲),乃專門為合唱所作,為文建會委託創作之中文混聲四部合唱曲。歌詞選自王尚義《深谷足音》詩文集,並於1996年改編為同聲三部合唱。

作者: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劇目 陳三五娘、王魁負桂英、山伯英台、什細記、王寶釧之精華版。

作者:陳劍梅

  粵劇南派藝術歷史悠久,若從粵劇本地班早年形成的時期推算,粵劇最少成於明代中業。但由於時代更替、社會變遷、觀眾取向不同、粵劇戲班承傳又出現斷層等,傳統的南派藝術正面臨消亡。   本書以古典粵劇《斬二王》作為研究文本,獨家專訪多位曾參演此劇的老倌、掌板及頭架,包括尤聲普、阮兆輝、羅家英、新劍郎、王超群、高潤權及高潤鴻。此書現為世界第一部關於粵劇南派藝術的專書,旨在展示二百多年來古典粵劇的藝...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