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不壓抑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練習不壓抑

作者:蘇益賢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20日
ISBN:978957137310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10元

壓抑自己,只是把外在的衝突變成內在的衝突。
各種情緒,憤怒、悲傷、委屈、焦慮……
各種想法,質疑、困惑、批判、討好……
困在心裡繞啊繞,我們聽不到,卻變得沉重。

  練習不壓抑,善用接納與改變的力道,
  洞悉情緒、釐清思緒,發現自己在意的事,
  邊走邊練習,傾聽自己,朝著想要的人生走去。

本書特色

  ★將艱深的心理學知識,化為實用方法,讓你不再把壓抑變成壓力

  別再假裝不在乎,以為壓抑可以息事寧人。
  如果連你都不傾聽自己的心聲,誰又有義務了解你?
  坦然面對內心深處的情緒與想法,明白自己的渴望與失落,
  才能真正和人交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提到壓抑,你腦海浮現的畫面是什麼?
  是下屬面對難搞老闆時的有苦難言?
  是瀕臨氣炸邊緣時,努力不讓情緒爆發?
  還是阿妹的經典歌詞「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壓抑」常常存在你我之間——
  戒不掉大吃大喝的大學生、
  不敢說出真心話的未婚妻、借酒澆愁的上班族、
  流連於一段段感情,始終定不下來的漂泊男子漢、
  把拖拖拉拉當作例行公事的自由工作者,
  又或者在關係裡始終離不開對方的妻子……

  類似的劇本不斷上演,
  雖然故事的內容、人物、劇情都不同,
  但「壓抑」都是核心因素。
 
  儘管壓抑如此常見,我們卻鮮少深入了解它,
  往往等到壓抑變成壓力,才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本書從壓抑的「how」開始,介紹五種典型的壓抑方法。
  其次,帶領讀者聚焦壓抑的「what」,探討我們到底在壓抑什麼。
  接著,解開壓抑的「why」,釐清我們為何壓抑、哪些因素影響我們的選擇。
  最後,將介紹兩種破解壓抑的工具——接納與價值觀,
  引導大家設定各自的「解壓行動」。

  ★專業的臨床心理師,為你打造紙上諮商室,按圖索驥,就可以走出內心糾結的迷宮,洞悉自己真正的想法,化解情緒

  本書為你打造一間紙上諮商室,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陪你透過一步步的練習,
  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回不壓抑的勇氣,
  陪伴自己面對各種人生逆境,與內心和諧共處。

  為什麼,我們愈來愈不敢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選擇壓抑?
  為什麼,我們常常放棄自己的想法,不願說出真心話?
  處於「壓」世代的我們,是時候正視這樣的處境了。
 
  壓抑前,我們有所顧忌。壓抑時,我們用各種方法疏遠自己,聽不見自己真正的想法。即便知道內心有些感覺,卻不知如何安頓這些感覺、更不用說要去表達這些感受。壓抑後,我們不像自己,也不會做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未來該往哪去。

  壓抑不是一種病症,而是現代人普遍的心理狀態。透過本書,理解壓抑的功用與限制。認識壓抑世代下的自己、家人與朋友,解決人際之間的壓抑習題。跟著書裡的說明與練習,逐步揭開壓抑的面紗,找到不壓抑的勇氣,好好練習不壓抑。

★各界心理學專業人士推薦

  【不壓抑推薦】(按筆畫排序)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經營者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楊俐容|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蘇映竹|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所長

  科學研究已逐漸發現一些更有智慧的生活方式了,而本書極佳地呈現這些新的知識給讀者。把本書想成一本生活指南,而且是你出生時就希望得到的那一本。--史蒂芬・海斯(Steven C. Hayes)|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心理系教授

  如果你也是容易受生活當中的「多多慮」困擾的人,你也曾經短暫成功壓抑,最終又被逆襲,那麼這本書將是一個很好的練習。它提供更多可以實際操作的認知行為策略,教你一步一步怎麼想和怎麼做,透過練習,一點一點的解放自己的壓抑。--海苔熊|科普心理暨愛情心理學家

  和許多同為大眾取向的心理學書籍不同的是,蘇益賢能以清晰、精準的話語將某些層面上已然高度抽象化的心理學術語,透過豐富經驗臨床工作者的眼與心,精準地轉譯為每個人能懂的語言。--劉同雪|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政大心理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創意學分學程畢。現任初色心理治療所專任臨床心理師、教育部特殊教育團隊兼任臨床心理師、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中心特約講座、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共關係暨政策委員會委員。

  專長為成人與青少年心理治療、接納與承諾治療、情緒困擾調節、以正念為基礎的心理治療。臨床興趣為第三波行為治療、第二波正向心理學、創造力教育等。

  除臨床工作外,亦擅長透過講座、工作坊等形式推廣心理學知識。執業後陸續獲邀至各大企業、大專院校、國高中、公部門等單位擔任講座。著作《奶油融化了》(雄獅美術)、譯作《走出苦難,擁抱人生:接受與承諾治療自助手冊》(合譯,張老師出版)、審閱《情緒韌性》(合審,金融研訓院)。

  個人部落格|心理師的口袋
  臉書粉絲團|心理師想跟你說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讓人們充滿活力的生活指南  史蒂芬・海斯(Steven C. Hayes)
推薦序∣「沒感覺」真的沒問題嗎?  海苔熊
推薦序∣將治療化為文字  劉同雪
自序∣不壓抑的勇氣

第一章    原來這也是壓抑
沒有啊,我哪有在壓抑什麼?
【練習】改掉你的壓抑習慣
壓抑無所不在
【練習】戴上解壓的眼鏡思考
壓抑不讓我們做自己
認識五種壓抑的類型
【問卷】你是怎麼壓抑的:「壓抑的How」問卷

第二章    我們在壓抑什麼?
哪些東西被壓抑了?
【練習】認識常見的情緒
【練習】捕捉腦海中的思緒
【練習】剛剛吃了什麼?
【練習】簡短的身體「掃描」
【練習】擋不住/有擋住的誘惑
壓抑之下,暗潮洶湧
【練習】自由書寫
【練習】壓抑想法的實驗
大腦的「問題解決能力」讓壓抑想法破功
壓抑「情緒」,心情更複雜
【練習】次級情緒出現時,可能就是壓抑之所在
壓抑的後果
【練習】逃避背後的真相

第三章    我們為什麼壓抑?
做自己的壓抑分析師
【練習】壓抑分析的練習 
為什麼我要壓抑這些感覺:壓抑的理由
【練習】安慰人時沒有幫助的話
【練習】你對負面情緒的看法
人際間的壓抑氛圍
【練習】關於社會氛圍的反思

第四章    破解:如何排解「壓抑」?
「宣洩」有用嗎?
不壓抑也不宣洩,而是「接納」
培養接納力:專注力訓練
【練習】專注力的練習
接納情緒的練習
【練習】做自己的情緒觀測員
面對、處理情緒浪潮的方法
接納想法,但不必全部採信

第五章    不壓抑的防護罩:價值觀
接納之後,認清自己的價值觀
【練習】價值觀選擇
價值觀行動
【練習】用你的價值觀腦力激盪
善用方法,幫助自己找到新行動計畫
【練習】用SMART來檢驗計畫的可行性
成為「叛逆者」的練習
【練習】反轉思考的練習
價值觀帶來意義與勇氣
【練習】找出你的生命意義
實踐價值觀時,如何面對他人的情緒?
不壓抑,如何好好說?

結語∣接納現實,不忘勇於改變

接納想法,但不必全部採信 另一類我們常常想壓抑的是腦中的廣播電台—想法。想法或稱「思考」,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它讓我們可以設計、規劃、預先設想許多事情,創造出萬物之靈才有的高等文明。 不過,不自覺地「誤用」想法,也讓我們出現許多人類才有的困擾。不管是憂鬱、焦慮還是強迫症,相關症狀都與「思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想法是大腦搜尋出來的結果 大腦像是一個資料庫,裡面儲存著我們從小就開始累積的資料。在每個成長階段,大腦都將學到、看到、聽聞到的重要資訊進行儲存,形成你現在獨有的資料庫。 用簡化的比喻來說,每當有事發生、碰到誰、去到哪邊,大腦就會搜尋資料庫裡類似的資料,像Google一樣,找出幾筆類似的過去記憶,供我們參考。 一個曾在小學學過游泳的人,跟一個小時候曾經溺水的人,在長大後聽到(或去到)海邊的反應會很不同。前者的大腦資料庫把游泳跟「有趣」、「運動」、「快樂」放在一起;後者則是把游泳和「危險」、「要避開」、「焦慮」連結在一起。即便輸入的關鍵字一樣,卻對每個人造成不同影響,引發不同情緒。 在接收刺激後,大腦會自動替我們找到許多建議結果。我們比較容易看到的往往是第一筆結果,至於第二、第三筆搜尋結果,需要我們在刺激和反應間停留久一點才看得到。 像情緒保全一樣,思考也有保護的色彩。因此,第一筆結果並不表示它是最具參考價值的。那可能是大腦出於保護而給予的建議,也可能是過去太常點選它,才使大腦把它排到最前面。若能耐著性子,繼續往下看看大腦還搜尋到哪些可能性,我們就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想法的本質就跟 Google 搜尋的結果很像,只是一種「建議與參考」。只是這些建議通常都很實用,我們常常「不經思考的」,就把「思考」直接當作「事實」了。 例如,大腦接收到一個刺激:「被按喇叭」,它在毫秒間開始自動搜尋,條列建議如下: 建議結果一:「按喇叭=嗆聲」建議結果二:「按喇叭=示威」建議結果三:「按喇叭=提醒注意」建議結果四:「按喇叭=可能有危險」 在不同情境下,不同建議結果都可能是正確的。可是,若我們不分青紅皂白,硬把某個特定建議套用在所有情境時,問題就會出現了。因此,一個想法是否正確,往往是相對的,而非絕對。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