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衝直撞:Uber刷新市值、3年成長20倍,卻成為全球麻煩製造機背後的教訓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橫衝直撞:Uber刷新市值、3年成長20倍,卻成為全球麻煩製造機背後的教訓

作者:亞當‧藍辛斯基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ISBN:978986398359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60元

  ★金融時報和麥肯錫2017年度最佳商業書入圍
  ★Amazon 4.5顆星讀者好評
  ★《紐約時報》、《財星》、《時代雜誌》專文報導;CBS電視網專訪

  暢銷書《蘋果內幕》作者亞當‧藍辛斯基深入Uber總部,全方位解密
  學習成功,記取教訓,繼續跟著Uber狂野前進

  它讓你用手機「一鍵叫車」、掀起全球零工經濟浪潮;
  飆進311個城市,全球使用次數突破100億次
  卻也挑戰法令,造成個資外洩、司機抗爭……
  Uber讓人又愛又恨,凸顯多少矽谷新創不為人知的面貌?

  在全球,Uber平均每天完成1,500萬趟搭車服務,活躍司機超過300萬人;
  在台灣,你可以用Uber Eats訂餐,在家也能吃到排隊美食。
  即使你沒用過它,但你一定聽過它、罵過它。

  Uber在全球掀起浪潮,幕後的關鍵人物,就是前執行長卡蘭尼克。
  在他的領導下,Uber市值飆至690億美元,卻也使Uber在16個國家被封殺,
  最後,卡蘭尼克被踢出自己打造的帝國。

  Uber的爆紅、受挫、爭議,就像矽谷新創的縮影,
  凸顯出許多新創公司衝撞的教訓

  ●掌握需求痛點,比強調技術更容易成功:
  卡蘭尼克不從技術創新出發,反而把「自己在巴黎暴雪中叫不到車的深刻需求」,發展成全球最大叫車平台。

  ●募資,動員力比大咖加入更吸金:
  卡蘭尼克募資特別找沒沒無名的投資人,捨棄赫赫有名的創投公司。因為他更看重投資人的人脈動員,經過這些金主引薦的名人,反而為他帶來更大筆的資金,也不用擔心遭到特定金主約束。

  ●科技無國界,但落地應用沒有政府支持就出局:
  網路平台可以任意跨越國界,但屢屢挑釁公會、拚命鑽交通法規漏洞、用軟體反監控執法人員,看起來很帥氣,卻得付出停權的慘痛代價。

  ●平台擴散力能載舟也能覆舟:
  卡蘭尼克怒罵司機的影片被公開、屢次失言卻毫無歉意,他的狂妄形象點燃全球「刪除Uber活動」。

  ●不能性別歧視:
  許多科技新創是男性天下,常見不尊重女性的語言與行為。但是,在卡蘭尼克下台後,臉書、YouTube和通用汽車等五位女性高級經理人,都拒絕入主Uber。

名人推薦

  台灣科技大學專任特聘教授 盧希鵬
  前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 Partners 亞洲合夥人 陳泰谷
  網路行銷科技人 曾子碩(石子)
  專業推薦

  這本書扎實且詳細地記錄Uber的成長過程,及該公司前執行長如何從媒體寵兒逐漸變成眾矢之的,最後被知名創投公司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控告詐欺,終至下台。過程精采刺激,很適合正在創業及想一窺創業有多痛苦業的人。——前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 Partners 亞洲合夥人 陳泰谷

  《橫衝直撞》作者藍辛斯基透過個人豐富的專業經驗,深入簡出地剖析Uber的起源、發展、茁壯以及失落,本書對於任何新創工作者與基金創投,都是充滿「乾貨」的知識寶庫。——網路行銷科技人  曾子碩

  亞當‧藍辛斯基是當今美國最有見識、最有進取心、最有活力的記者之一,讀他的書是一種享受。 ——《賈柏斯傳》作者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在矽谷,沒有一家公司比Uber更有野心、大膽。亞當‧藍辛斯基用他卓越的洞察力,公正客觀地寫出Uber前執行長崔維斯‧卡蘭尼克的成功與失敗,值得一讀。——《Google總部大揭密》作者 史蒂芬‧李維(Steven Levy)
 
  本書是Uber從0到1的成長歷程,這家公司崛起的過程就如同史詩般壯烈,作者貼身觀察,帶你一窺這家公司爆炸性成長的祕密。——《惡魔在這裡》作者 貝絲妮‧麥克林(Bethany McLean)

  藍辛斯基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敏銳的判斷力,捕捉Uber刷新世界紀錄的擴張野心。對於所有對商業、科技和未來感興趣的人來說,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美國矽谷門洛帕克(KPCB)創業投資家 約翰‧杜爾(L. John Doerr )

  透過傑出記者之眼,尖酸幽默作家之耳,藍辛斯基成功指出世界聞名Uber公司的形成要素。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合夥人 麥可‧莫里茨(Michael Mortiz)

  當今最受推崇的商業記者藍辛斯基,帶你揭開層層喧嘩與野心,一窺矽谷最受爭議、也最創新之強大企業Uber的堂奧,並見證Uber對勝利永無止境、甚至有點駭人的追尋。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科技新聞專欄作家 尼克‧比爾頓(Nick Bilton)

作者簡介

亞當‧藍辛斯基(Adam lashinsky)

  《財星》雜誌資深主編,專門報導矽谷與華爾街,2001年加入該社。他為蘋果(Apple)、惠普(hp)、谷歌(Google)寫過雜誌封面故事,也曾深入報導富國銀行(Wells Fargo)、英特爾(Intel)、甲骨文(Oracle)、eBay、推特(Twitter ),以及創投產業。

  2008年於《財星》(Fortune)發表文章<賈伯斯背後的天才>(The Genius Behind Steve),正確預測蘋果未來的執行長,是當時的營運長庫克(Tim Cook),因此廣受注意與重視,也開啟了這本書的寫作動機。

  藍辛斯基是經驗豐富的講者也是論壇主持人。他是美國福斯新聞頻道(FNC)週六晨間節目《卡福托談商業》(Cavuto on Business)的每週來賓,也是《財星》年度科技論壇「財星腦力激盪科技會議」(Fortune Brainstorm Tech)的共同主席。

  藍辛斯基在加入《財星》之前,是《聖荷西水星報》與財經網站TheStreet.com專欄作家。他生於芝加哥,於1989年取得伊利諾大學歷史與政治學位。目前與妻女住在舊金山。讀者可以透過他的推特帳戶@adamlashinsky追蹤他的近況。

譯者簡介

謝儀霏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我心中的約翰藍儂》、《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刷新未來》等書。
 

推薦序一 改變世界的人,從來不會依照大家的願望去做事
推薦序二 破壞舊體制與法令的代價高昂,讓Uber告訴你
前言 2018年,依舊橫衝直撞
 
第一章 前進中國
就算跌倒,也要抓一把土

第二章 微資本創業
用別人的資源,如何讓錢流進自己口袋?

第三章 熬過黑暗期
慘到連僅剩的最後一位員工都被挖走,他如何翻身?

第四章 投資人脈,賺來大商機
比起有名投資人,卡蘭尼克更重視無名投資家

第五章 我們不做汽車租賃事業
從兼職董事開始,把暴風雪中的殘念經營成跨國事業
 
第六章 優雅上路,卻一路狂飆
3年成長20倍,刷新全球新創公司市值最高紀錄

第七章 生長痛
賈伯斯、貝佐斯都曾失言,為什麼只有他成為世界公認的惡棍?
    
第八章 來勢洶洶
挖角、公開挑釁,決不讓任何人擋在Uber前面

第九章 人人唾棄,卻都想取代他
全世界都想成為下一個Uber,也都在罵他

第十章 開發自駕車,害司機失業?
Uber最大的威脅不是人,而是無人車

第十一章 衝破長城?
以本土化打進亞洲市場,卻被本土化擊垮

第十二章 回到起點
「大家都說我是混蛋,我不認為。」

致謝

推薦序一

改變世界的人,從來不會依照大家的願望去做事

前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 Partners 亞洲合夥人/陳泰谷

  可能是因為自己曾創業,過去在矽谷創投公司也服務過一段時間的關係,看著這本書裡的每一字、每一句,我彷彿能聽到名曲《新不了情》的那句歌詞:「為何你還來,撥動我心跳……」從翻開書本的那一刻開始,到最後一頁,我都可以明顯感受到,我的腎上腺素在分泌,以及心中吶喊著:「這就是創業!」

  講到Uber,應該大家腦中會立刻浮現的關鍵字就是「爭議」。不只在其發源地舊金山,Uber可以說是「橫衝直撞」地闖進全球各大城市,大膽地挑戰當地法規,採取「挾使用者以令政府」的策略,要求動作緩慢的主管機關,去配合幾乎每個成功的網路新創公司心中,都會懷抱的未來科幻電影情節。

  除了與政府的爭議之外,還有使用者內心矛盾的爭議。多少人明明知道Uber不合法,出門卻選擇Uber當作主要移動工具;就連合法的計程車公司也一樣,一邊叫囂、迫使Uber不能在當地營業,一邊開始向Uber致敬,推出自己的叫車App。

  要了解一個新創服務及產品,到底是不是「剛需」?從Uber的案例來看再明顯不過了。 Uber也著實影響了我的工作。還記得在2015年前後那段時光,世界各地的創業家,紛紛推出「Uber for……」的服務,當時不管去哪個國家,聽創業家描繪自己的創業點子,都有一定比例的創業家,介紹完自己的服務後,用「總而言之,我們就是Uber for……」來當結尾,好像這樣估值就可以增加幾百萬美元一樣。快轉到今日,這流行語變成區塊鏈。

  本書另一個相當精采且較不為人知的部分,就是作者貼身採訪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並揭露他人性的那一面。

  只要在矽谷混過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耳聞,卡蘭尼克是個很自以為是的麻煩人物。若只聽流言、看主流媒體,多數人他的印象多半會認為,他彷彿是個眼睛長在台北101頂樓的沙文主義者,但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卡蘭尼克其實就是個完美主義者加上問題解決者,這是典型的創業家人格。

  他發現一個尚未被解決的重要問題,決定捲起袖子來做出解決方案,並且無法忍受官僚或任何藉口。這樣容易造成衝突的個性,不就是每位受到群眾推崇的知名創業家,都有的特質嗎?我曾經在四年前的某一場論壇上,跟與會貴賓分享,我覺得創業家某種程度上,必須要是個混蛋,因為改變世界的人,從來不會依照大家的願望去做事。而這論述,也與本書出現的「創始人混蛋說」不謀而合。

   這本書扎實且詳細地記錄,Uber這家公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成長過程,及該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前執行長卡蘭尼克,如何從媒體寵兒,逐漸變成眾矢之的,最後被投資他的知名創投公司基準資本(Benchmark Capital)控告詐欺,終至下台。

  看這本書就像在看一部矽谷網路新創電影,過程精采刺激,很適合正在創業的人,以及想一窺創業有多痛苦,來說服自己的小孩不要創業的家長。

推薦序二

破壞舊體制與法令的代價高昂,讓Uber告訴你

網路行銷科技人 /曾子碩

  《橫衝直撞》作者亞當‧藍辛斯基透過個人豐富的專業經驗,深入簡出地剖析Uber的起源、發展、茁壯以及失落,本書對於任何新創工作者與基金創投,都是充滿「乾貨」的知識寶庫。

  作為「共享經濟」最早期成功商業化的新創公司之一,Uber在短短幾年間,從兩位兼職董事加一位執行長的規模,成長到1.2萬人的跨國企業、年營業超過新台幣1,900億元,如此傳奇的發展史,讓各產業的商業人士,都渴望一窺這家公司的故事,與其充滿爭議性的前執行長卡蘭尼克,而亞當‧藍辛斯基透過如小說般的敏捷筆法,讓人一翻開這本書,根本捨不得放下,只想一口氣讀完它。

  書中從前執行長卡蘭尼克的靈機一閃說起,細緻的介紹Uber早期發跡與最小可行性產品(MVP),到中後期的大轉型(Pivot),成為指揮全美最大車隊(但本身沒有擁有任何車隊)的產品衝刺成長期,最後燃起全世界各地政府的火焰,橫衝直撞地挑戰各國法令底線。

  而當我們剝離所有的性騷擾、管理層醜聞,以及進入中國區與滴滴打車單挑,換來代價高昂的失敗經驗,Uber的核心成功因素,始終來自充滿人性思考的App,與觸達消費者核心需求的商業模型。

  儘管Uber面對著幾世紀來,築起萬丈高牆的傳統計程車產業,它仍乘著科技賦予的火箭不走城門,直接破牆而入,但舉著「科技始終服務人性」的大旗,瞬間擄獲消費者的青睞。長年以來,忍受「小黃」的各式不方便與問題,民眾如獲甘霖般,擁抱Uber帶來的便利與優惠價格。

  本書不止窺探前執行長卡蘭尼克的策略性思維與商業頭腦,更詳述一家新創公司,在大規模成長階段,如何快速發展又能穩住陣腳。比方說,如何管理一個跨國公司?如果同時在複數國際市場與競爭者打仗?更甚者如何面臨所有法規、當地車行與工會的挑戰?而Uber帶起的這股推翻傳統產業的共享經濟潮流,是否真的能如願成功開花結果?

  作為一個曾經歷經App新創產業的過客,我能夠大膽地說,此書述說了大部分科技創業者的心路歷程,在這條充滿荊棘與誘惑的道路上,極少數人像Uber前執行長卡蘭尼克一樣,嘗到勝利的果實,但破壞舊體制與法令的代價高昂,在未來準備創業的所有勇士,先讓《橫衝直撞》為你打先鋒。

 

2018 年,依舊橫衝直撞 經過數年的強勁成長,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簡稱:Uber)在2017年經歷數起醜聞與挑戰,最後以備受爭議的執行長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離職而告終。 就在本書付梓之際(2017年),Uber遭逢其最大的問題。2017年2月19日,Uber網站前工程師蘇珊.富勒(Susan Fowler)發表3,000字的部落格貼文,詳述她在Uber 所目睹、猖獗的性騷擾問題。這起事件促使Uber高層決議,聘請美國前司法部長艾瑞克.侯德(Eric Holder)來調查公司的職場文化。 這次大動作的調查,成為後來卡蘭尼克垮台的導火線。同時間公司也聘請《財星》(Fortune)500大企業之一的博欽(Perkins Coie)律師事務所,調查數百宗騷擾投訴,以及之前持續在公司延燒的相關問題。同一個月,谷歌(Google Inc,簡稱:Google)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 Inc,簡稱:Alphabet)的其中一個部門,控告Uber 惡意挖角,經常與卡蘭尼克一起散步的夥伴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同年2月23日Alphabet 旗下的自駕車部門Waymo指控,過去曾任該公司高階主管的萊萬多夫斯基,將業務機密洩漏給Uber,以扶植其剛起步的自駕車事業。 萊萬多夫斯基遭控在2016年1月離開Waymo前,曾下載1.4萬筆檔案,並和Uber分享光達技術(Lidar),有關雷射感應導航系統的機密資料。這起訴訟拖過整個2017年,在訴訟過程中,Uber又接連爆出一連串負面消息。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