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輕如瑪特的羽毛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埃及,輕如瑪特的羽毛

作者:張耀∕主編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15日
ISBN:978957522739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0元

  古埃及預言家說:底比斯,底比斯,你將消失,只有石頭上的字會為你說話。 連古希臘人來,也只看見沙土。
  現在,瑪特羽毛的傳說仍然在震撼著所有的人。
  瑪特(Maat)是太陽神拉的女兒,擁有廣闊翅膀,她頭上的羽毛決定著古埃及人的生死輪回。每個人離開世間,良心都會擺在天秤上,對面擺著她的一根羽毛,只有比羽毛還輕,才能重生。否則……
  這根羽毛是正義的標準,太陽神賜給埃及生命和力量,而瑪特是真理與和諧之美的源泉。燦然的星辰下,五彩的埃及眾神輕輕起舞。
  本書將視線投向荒漠中不朽的文明古國埃及,為你詳解金字塔建構之謎,一睹權傾天下的法老陵寢,探尋東西底比斯古國王的幽密禁地……試圖以現代人的世界觀來理解古埃及人的宇宙觀,在時間的沙漏中重拾太陽神的絕代風華。
  【12.5cm的大世界】系列 ◎張耀主編
  12.5cm,把世界裝在口袋裡
  12.5cm,可以是一支廣角鏡,一張紙莎草的古紙,
  也可以是肩並肩的距離,或者深藏萬千世界的畫面。 12.5cm的寬度,讓遙遠的埃及,羅馬,伊斯坦堡……變得親近。 這套口袋書把目光投向人類歷史上最燦爛的文明奇跡,
  古老的浪漫傳說,用細緻入微的圖像和文字描繪朝代風雲、世間滄桑。 無數驚天動地,都在12.5cm之間。
本書特色:
  素有「文學界的王家衛」美譽的張耀,特別為國人企劃主編【12.5cm的大世界】系列,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為主題線索,解讀世界最具歷史影響和人文價值的地點。
  全系列共有十本,在開本上採取12.5cm寬的小32開本,讓讀者可以將世界裝在口袋裡,隨時隨地閱讀全彩跨頁最宏美的攝影,書中不僅有深度的人文史地,書末也特別有專章提供當地旅遊景點資訊,本系列套書可說是喜愛國外旅遊、愛好世界文化者最實用的選擇。
作者簡介:
張耀
  以旅行為生活基調,不斷挑戰創意的攝影作家。視覺圖書的始作俑者。其生活及創作方式,有人稱他是「行走貴族」、「不在地的人」、「文學界的王家衛」,有人說他的書是「雅痞聖經」……。在海外,張耀已擁有一大批「咖啡迷」,他們收藏張耀每一時期的每一部作品。他說自己是拿照相機的作家。迄今已在海內外出版數十種圖文著作。一句「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或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成為許多人的生活信仰。八○年代在維也納生活,為歐洲多家著名報紙和雜誌撰寫、拍攝專輯作品。經年旅行世界各著名城市,撰寫一系列歐洲咖啡館文化的作品,並於維也納、格拉茲、薩爾斯堡及荷蘭阿姆斯特丹、香港、台北舉辦了數十次個人作品展。一九九七年起定居巴黎。
  一九九五年在台北推出《打開咖啡館的門》、《咖啡地圖》,即掀起新人文影像風潮,以後以其特別的圖文創作方式,揭開一連串視覺性格化的「城市故事」:《黑白巴黎》、《彩色羅馬》、《東京‧雨‧十三度∕上海77層樓》、《東京288小時》……,每本書,都變成一種時髦,都像一個紙上進行的電影。二○○○年在上海組建巴黎、上海張耀工作室。張耀工作室是一個年輕而充滿激情的創作團隊,因一種理想而成立,整體構想是一個國際化的創作平台。集合了上海、巴黎兩地的專業編輯、設計人員,倡導世界主義與個人主義並行的創作主張。張耀作品:  一九九九年與sony music合作推出第一本音樂CD影像書,《音樂咖啡地圖(一)‧巴黎!巴黎!》。以《咖啡地圖》一書為線索,結合其全新攝影、文字,及親自挑選跨越古典、爵士、法文歌曲,穿插九八年底的巴黎街頭聲音,交織成前所未有的Caf?飄乎之旅。
  二○○○年,跟Epson公司合作,推出全球首次無印刷,十種不同版本的數位單本圖書《七個錯城》,又創視覺表達的新形式。
  二○○一年,《東京‧雨‧十三度∕上海77層樓》,以全新的國際觀,強烈的視覺語言,寫照東方兩個最瘋狂、摩登的大都會生活。強烈的影像,再次引起「數位雙城記」的熱門話題。
  咖啡三部曲的高潮《叫咖啡的地方》,二○○二出版後,再度激起咖啡熱,其流暢而優雅的視覺語言,及更國際性的題材,創造了張耀最獨特深邃的Caf?世界。
  二○○四年,在《巴黎的一天》,即是美好年代的一次呈現,濃縮了千百年來的無限優雅、前衛時尚以及文學記憶,是一部最貼近巴黎個性與主張的生活美學,張耀以獨特深邃的個人風格,劃出一條屬於巴黎、也屬於你最完美的享受路線。
  二○○六年,《在奢華的盡頭》中,張耀以其獨到的眼光,精挑細選了歐洲十家大飯店,以感性優美的文字,配以一幀幀色彩飽滿、誘人目光的攝影圖片,娓娓道來每家飯店的身家故事、歷經的美麗與哀愁,串聯起來,儼如一段旖旎、浪漫的歐洲文化史。

印象 Image
Part 1 當尼羅河不再是搖籃,古埃及人稱王
1.尼羅河:綠洲文明的古老脈絡
特寫: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2.下埃及:古文明長卷的上半部分(孟斐斯的「金字塔王朝」)
3.上埃及:古文明長卷的下半部分(底比斯的榮耀)
4.尾聲:帝國的太陽漸漸下墜
特寫:神話色彩的法老王(Pharaoh)
Part 2 在太陽神、冥神和眾神的光輝之下
1.混沌的起源
2.太陽神的光芒普照大地
3.來世的主宰──冥界的神
4.古埃及的造物主與正義女神
5.太陽神的野性女兒──哈托爾(Hathor)
特寫:天真爛漫的古埃及藝術
Part 3 金字塔的光芒迷了眼
1.薩卡拉:金字塔蹣跚爬上了臺階
2.吉薩:金字塔的盛宴
特寫:死亡的文化──木乃伊(Mummy)
Part 4 太陽神的石頭會說話
1.卡納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
2.盧克索城和盧克索神廟(Luxor Temple)
特寫:古埃及神廟建築的壯觀格局
特寫:熱漠中的懷舊樂土──冬季宮殿大旅館和老歐洲的埃及熱
Part 5 底比斯西岸 色彩斑斕的來生世界
1.拉美西斯二世神殿
2.哈特舍普蘇特陵墓神廟(Temple of Deir el-Bahari)──女法老的非凡手筆
特寫:唯一的女法老
Part 6 國王谷的撲朔迷離
Part 7 開羅,阿拉伯的香氣在沙漠裡浮起
埃及背景資訊

Part 1 當尼羅河不再是搖籃,古埃及人稱王 1.尼羅河:綠洲文明的古老脈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尼羅河(Nile)是埃及的命脈。早在西元前450年,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就已經用「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一語道破了兩者的關係。尼羅河貫穿整個埃及東部,像一根細瘦但堅韌無比的脈搏。它為埃及的心臟地帶源源不絕地輸送了上萬年的水分,同時灌溉下游肥沃平緩的三角洲,最後匯入浩瀚的地中海。在這個約百分之九十六的面積被黃沙覆蓋的乾旱國度,從尼羅河沿岸的零星綠意裡,構架出古埃及文明的龐大骨骼,串聯起古代大河文明鏈中間相當重要的一環。在氣候濕潤的遠古時代,這條波瀾壯闊的大河所擁有的寬廣流域遍及後來的整個河谷地區。隨著氣候一天天乾燥起來,這裡的地理環境也開始發生巨變,河道越來越窄,而兩岸的沙漠卻不可遏止地擴張。只要稍稍離開大河幾公里,舉目四望便是無垠的金色沙海。全靠尼羅河水的滋潤,沿河的綠色地帶方能在乾燥荒漠中存留下來,而其中有些河谷段落只是數百公尺寬的綠洲,竟也成了這沙漠之國裡稀罕的生命綠谷。就是在這般蜿蜒狹長的綠谷裡,誕生了人類最早的燦爛古文明。在西元前10000年左右,尼羅河谷的上、下游沿河地帶已經聚集了文化背景截然迥異的兩大部落族群。南方上游的沖積平原居住著來自中央非洲的部落,而一支從中亞遷徙而來的族群則在下游的三角洲耕作區繁衍生息,「上埃及」(Upper Egypt)和「下埃及」(Lower Egypt)的概念由此而來。上、下埃及在漫長的歲月裡時而統一,時而分裂,不同民族間的衝突與融合貫穿了古國近萬年的歷史進程。從地理上看,上、下埃及由於尼羅河而緊密地銜接在一起,因此共飲一河水的「兩地」(上、下埃及的另一種說法)人民面對著一項共同課題──尼羅河的定期氾濫。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