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吃我嗎?一場有機、素食及果食飲食的探索之旅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你應該吃我嗎?一場有機、素食及果食飲食的探索之旅
南德意志報:具娛樂效果的成長小說! 法蘭克福匯報:有其道德標準的長期實驗報告! 德國明鏡雜誌及焦點雜誌排行榜Top 20暢銷作品 推翻你對德國人及素食者的刻板印象 從有機、素食、純素食到果食 一場詼諧幽默 讓你捧腹大笑的飲食探索旅程
有時候,交換房子交換的不只是房子,也包括彼此飲食生活習慣。
自由撰稿小說家杜芙(Karen Duve) 曾以小說《下雨》(Regenroman) 及《這不是情歌》(Das is kein Liebeslied)授權超過14國,而登上國際出版舞台,她一直居住德國北德平靜的鄉間,和一位原居住在柏林友人的克爾斯汀交換房子,兩人因而相識,有一段時間同住在一個屋簷下。
克爾斯汀是極端素食生機飲食者,所有吃的用的都在有機商店購買,而杜芙和多數人一樣,不特別堅持健康飲食,即使知道健怡可樂裡面多的是化學添加物、蕃茄醬的重點是強化口感的化學醬而非蕃茄、香腸裡面充滿了族繁不及備載的填充物,她仍照吃不誤。但就在跟克爾斯汀同居的這段日子裡,「無肉不歡」的杜芙竟決定採取漸進式的方法,透過個人的身體力行去實驗有機、方便素、純素及果食等四種飲食法,並以一年的時間誠實記錄自己擺盪與逐漸改變飲食習慣,同時也紀錄這段時間個人在人道、生態及價值觀方面的思考,進而完成這本素食者的告白。 本書按月份從2009年12月開始,作者透過幽默風趣的筆調、清晰明快的文字,紀錄下自己在飲食習慣乃至生活習慣上的各種改變。從盡量採購沒有加工的肉類,到減少採購肉類食品,到多買蔬果產品;從減少吃蛋類製品,到購買非溫室大量栽培的蔬果,最後杜芙連皮大衣也丟棄,不再購買動物皮革製品。在此同時,杜芙也重新思考,如果我們真的不吃肉,那麼植物呢?人類的同理心究竟從哪裡開始?如果我們對於同為地球生物的動物有同理心,我們願意為這個同理心犧牲個人的慾望到什麼樣程度?例如口腹之慾,例如穿上皮革大的時尚感。為了滿足人類肉食習慣而有計畫的畜養然後大規模屠宰動物究竟符不符合經濟效益?養過雞的杜芙也自問:飼養雞隻的費用怎麼可能讓消費者在超市以2.99歐元(台幣125元左右)就買到一隻烤雞,這中間經過怎樣曲折殘忍的飼養與屠殺才能生產出一隻在超市得以賤價出售的烤雞?
本書作者無意大肆宣揚素食倫理,無意提倡生機健康,更無意抨擊濫殺動物或大量屠宰動物的人類是多麼地自私,她不過是從改變採購飲食習慣的身體實驗,重新思考個人的生活觀以及人際關係。在這本一年素食者日記式的告白裡,讀者將伴隨作者幽默溫暖的文筆,清晰卻不流於刻板的思路,與其共享這段心理與生理上的奇妙旅程。
本書特色
你可以繼續享用肉食、品味乳酪、讚美蜂蜜的美好滋味, 但是你不能放棄思考,各種與飲食選擇相關的可能性! 當面對死亡時, 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與一個頭腦簡單的所謂低級生物, 哪一個更痛苦?
當一頭豬意識到自己就要被屠刀宰殺時,牠一定會絕望地嘶叫哀號;當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遇到同樣情況,反應很可能與此無異。動物與人的物理特徵,究竟是一種質的差異,還是程度的不同,對此,人們迄今仍然莫衷一是。
如果你飼養了一隻動物, 目的是為了有一天把牠殺掉, 那麼你必須為牠承擔義務嗎?
是的,我要給牠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一些同伴、一片池塘、一片沙地,還有花樣變換的可口食物。而且,我還要給牠足夠長的壽命,比野生同類更長的生命。
大規模養殖業的狀況究竟要惡劣到何種程度, 才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讓人們感覺到不適, 並願意為此開啟大腦的理性思考呢?
假如雞被關在狹窄的囚籠裡(每平方公尺三十九公斤),終日與自己的糞便為伍,腳爪潰爛,身體臃腫扭曲,沾滿令人作嘔的污穢,這些想像是否足夠可怖?或者更極端一些,假如這些雞每天增加百分之六.五的體重,就像一個每天增加兩公斤體重的十歲兒童一樣,由於腿骨發育與肌肉發育無法同步,牠們當中三分之一不滿四十天便已行動不便,而不得不被提前宰殺,這樣的情形算不算可怕?對自身過失的種種反思,最終歸結為一條結論: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自私。
究竟是誰, 決定了我們吃進嘴裡的東西?
我還想問問,他每天吃進嘴裡的東西,究竟是不是他自己的選擇;或者說,在座的這些人,有哪一個人真正想過,自己該吃或不該吃哪些東西,而不是一味不假思考地讓父執輩的習慣決定自己的嘴。
作者簡介
卡倫.杜芙
1961年出於生德國漢堡,和一頭騾、一匹馬、一頭驢子及兩隻貓、兩隻雞同住在德國北部的農村。曾獲得多項殊榮:其小說作品《雨小說》(1999)、《這不是情歌》(2002)
《被綁架的公主》(2005)及《計程車》(2008)皆由艾希博恩(Eichborn)出版,屢創銷售佳績,並且被翻譯成十四種語言版本。
譯者簡介
強朝暉
曾在中國大陸《南方週末》、《新京報》、《人民日報》、《世界知識》等報刊發表評論文章;在瑞士工作期間任《北京青年報》駐外特約記者,以新聞深度報導為重點,其間發表的揭露瑞士酒店學校騙局的系列報導曾在中國大陸境內外引起迴響;在德國《時代週報》工作期間,曾多次為《時代週報》、《日報》等德文報紙撰寫報導。
一 2009年12月二 1月--只吃有機食品三 親緣關係四 2月--繼續有機五 同情或無情六 3月--素食七 4月--繼續素食八 5月--純素食九 6月--繼續純素十 和牛奶有關的那些事十一 7月--更純的純素十二 8月--極端純素十三 9月--果食主義十四 We are the Champions十五 10月--繼續果食十六 11月--接下來怎麼辦附錄
推薦文一
評論家艾力克斯.魯赫勒讚賞卡倫.杜芙明智處理了一個困擾眾人、又極易被扣上道德大帽子的危險議題。杜芙的「自我實驗」以近年來備受重視的道德素食主義作為理念基礎:魯赫勒提道,杜芙從一個漫不經心的超市消費者,變成素食主義者、純素主義者,最後成為果食主義者,對此他認為「我們或多或少可從大量且清晰的描述中認識現代畜牧業和屠宰方式」,但讓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作者在本書中表現自己如何避開『不一致』和自己生活方式的矛盾,因此魯赫勒給了她崇高的敬意。魯赫勒讚美道:「至少這個嚴肅的話題在此也是『具娛樂效果的成長小說』。」
採珠人文化網站(Perlentaucher.de)摘記南德意志報的評論
推薦文二
聞到香腸的味道時,意志要堅定!
不再以犧牲受盡折磨的動物過活——在佛耳(Jonathan Safran Foer)反對工廠化養殖引起許多論戰之後,卡倫.杜芙描述她因此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德國近日又有食品醜聞發生:雞蛋內含致癌的戴奧辛。養殖場被關閉,農民擔心生計,消費者也擔心自身的健康。由於某飼料生產商為求利潤,昨日之前原本看似安心無虞之事,剎時演變成極具風險。
數千隻雞食用到遭生物柴油廢物污染的飼料,為了預防傳染而遭人撲殺,卻無人因此惱怒。所謂「德國農業需要更好的管控」,也許沒錯,但也許德國農業還需要一套從根本處即完全不同的管控系統。對一個將動物僅視為生產雞蛋、牛奶和肉品的機器齒輪,必須靠盡可能壓低成本以領先競爭對手,隨時可用傾銷價格在超市滿足顧客需求的農業部門而言,「品種適當」一詞無疑等於陌生的外來語,無法奢望他們會突然心生責任感。
消費者在日常購物時也同意這一點,否則他們不會以過低的價格搶購食物。大家家中都有電視或網路,所以都知道商人的手段不見得永遠乾淨。事實上,早在這件戴奧辛醜聞爆發之前就是如此。
卡倫.杜芙也知道。她知道蛋雞養殖場及養雞場的恐怖,也知道受肉類受汙染的報導。她認為購物時最好避買2.99歐元的「鐵盤烤雞」。「我內心意識某處深知這些雞的生存條件相當不好。」但卡倫.杜芙喜歡那味道,所以她也就買了。直到她那位只吃有機食物的新室友某天在購物時與她當面互相詰問。她所知道的事情很快就戰勝了她所買的東西。書中描述的這一幕無論在現實中是否真的發生過,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隨後的覺醒:杜芙決定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她開始自我實驗:他們兩個月內只吃有歐盟有機標誌的食物,兩個月內完全捨食肉品;接著兩個月則過著素食者的生活,再下來則過著果食主義者的生活——即使他們得先用Google搜索何謂「果食主義」。果食主義者只吃植物的某些部位,因此收成時不會破壞整個植物—因此不能吃萵苣、馬鈴薯和根部,但蘋果、葵花子和蕃茄則可吃。卡倫.杜芙將經歷之事全寫進這本極為傑出的書中。繼佛耳的《吃動物》論戰的眾多討論後,《你應該吃我嗎?》如今也可同樣熱烈呼籲反對工廠化養殖。
作者身為有機食物的新主顧,首先很高興看到幾乎每一種她喜歡的食品(對杜芙來說尤其是餅乾、巧克力、肉類和高脂乳酪),都買得到貼有有機標誌的。有機商店裡有較清晰的品牌定位,甚至讓她覺得這是心理放鬆手法。儘管有機食品價格居高昂,她寧可選擇有幾個月窮困一點。她很快就胖了四公斤。杜芙的結論是:「即使有機食品也會讓人變胖。我們必須只買負擔得起的東西。」杜芙並未到此就算告一段落地改買其他產品。她坦率面對德國農場的現狀,研讀動物福利組織的著作及聯邦食物、農業和消費者保護部的出版品。她上網搜索,甚至破門闖入一家蛋雞場。她喜歡觀看雞隻在她勃蘭登堡花園裡四處奔走、抖起羽毛、抓地和啄食。她對家禽特別感興趣,但她發現的事讓卻讓她不寒而慄。德國的家禽必須關在被稱為小群體住房的籠內,聽起來似乎比實際情況好些,實際上,六十隻雞關在一個籠子裡,每隻雞活動的空間只有一張A4紙大小,沒比明信片大上多少。這具一定高度的棲息處,通常會促使雞隻相互啄食,互相啄咬是人工飼養的雞隻普遍的攻擊行為,他們往往會相互攻擊對方腹部內臟。卡倫.杜芙失望地發現,數千隻的雞塞進一個小小的空間內,無法形成一個層級的社會結構。每隻雞因此互相啄擊對方。不論是在穀倉養雞、自由放養、甚至是有機畜牧業,飼養雞隻的死亡率是11.8%,也就是說,一個有兩萬隻雞的雞倉內,每天只少會有七隻死亡。經過充滿緊張、疼痛、渦輪飼料機、健康狀況不佳和缺乏運動的一年,倖存的雞隻則會被殺害。為了宰殺,人類會綁住雞腳倒掛,並將雞頭拉近通上電流的水床。由於很多雞會驚嚇地撲動,因此造成雞體導電不足或沒被水溺斃,最後只好被機器割喉至死。
對卡倫.杜芙而言,研究過這些恐怖行為之後,不再吃肉並不特別困難。至於邁向素食主義的生活也不過是前進一小步。如果想避免環境惡化和虐待動物,杜芙認為素食主義是唯一合乎邏輯的形式。但這是理論。儘管她懷有走在正確的生活之道的道德優越感,作者仍會咒罵她的自我實驗。當她在朋友家中聞到香腸的味道;當她母親烹煮特別的佳餚,作女兒的她卻不能嘗一口;當她在麵包店老是得問烤盤上是否塗了牛油;當她嘗試適應當一個素食主義者和坐上無鵝絨的座墊卻失敗、或讓她的騾子本佐適應戴上一個塑膠製成的鞍座—因為如果她不這樣做,那麼就是行為不一致。在她八個月的自我實驗裡,她神志不清地看了電視上所有動物電影及有關養殖場的紀錄片,在購物時喜歡尋找美味的肉類替代品。但她最終沉迷於烹飪節目,卻覺得自己像是偷偷觀看色情電影。尤其是作為果食主義者讓她困擾。她雖然了解這種生活形式,但提不起足夠的信念和精力。
卡倫.杜芙的書提出質問,人類的特點和智慧是否真足以同情動物世界和拒絕權利。本書刺激我們思考是否在未超出正常的尺度內,虐待動物是否該禁止。她寫道:「如果一件醜聞變成一件司空見慣的尋常事,人們難免會對其視而不見。但是事實上,我們的日常行為本身便是一件醜聞,我們的生存方式在某些方面有著根本性的錯誤。」
書中語調時而輕鬆,時而尖銳和憤怒,然而這樣的寫法其實相當合適。本書不是科學論文,但卻有許多科學發現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書中有許多作者的自我解嘲,因此這本有其自我道德標準的長期實驗報告,讀來十分有趣。
卡倫.杜芙最後失敗了,但相反地,她也沒失敗。最後她確信她不會接受自己實驗的生活方式中的激進思想。她選擇了一個與現實妥協的方式:肉類和奶製品的消費減少到最低限度、盡可能購買有機產品、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買工廠化養殖的產品、也不買鵝絨產品及皮件。因此,作者用了個人的力量保障動物的未來。她擔起她認知及選擇的責任。改變系統是第一步。
法蘭克福彙報
推薦文三
其實,「魯迪」這隻雞應該早就進到鍋裡了。相反地,如今牠在溫暖的客廳快樂地大聲啼叫,這得感謝作者卡倫.杜芙。魯迪這隻雞在動物權益保護者「解放」一家工廠化養殖場時被救出。杜芙說:「當時魯迪的腿斷了,又被倒掛在金屬樁上。」
在她勃蘭登堡林根瓦爾德的農莊上,四十九歲的作者充滿愛心地照顧這隻家禽的健康。魯迪完全無須懼怕鍋子:從前興高采烈吃烤雞的杜芙,最近幾乎不吃肉。這位作者說:「我感覺非常完美。」她悔恨以前的飲食習慣:她身為長期的超市顧客,對動物有這麼久時間遭受虐待,她「深感愧疚」。
在德國漢堡出生的杜芙先前曾決定進行「自我實驗」。這實驗是她徹底質疑自己依賴加工肉類和乳酪的飲食習慣,並嘗試食用替代產品。杜芙在她的新書《你應該吃我嗎?》中詳細及活潑地描述自己如何從一個嗜吃烤雞的人轉變為改吃豆腐的過程細節。她並沒有突然放棄許多美味的菜餚。她說:「我只是詳實描述我遇到的大問題。」
從去年一月開始,帶有有機認標誌的肉類和其他動物產品才能端上他們的桌子。他們在春天進入素食主義的階段,夏天進入純素主義的階段,並且徹底戒除動物產品。杜芙最後試圖成為果食主義者,一個僅吃由自然界自願交出的成熟水果之人。堅定的果食主義者是絕不會從地上拔出萵苣或胡蘿蔔。
杜芙在她的自我實驗中一直處於『素食主義者和純素主義者的中間』。她說,與先前相比,她現在的肉類、魚類和奶製品的消耗量已減少90%。對她而言,放棄由工廠化養殖業來的傳統肉類產品似乎是最重要的事情。她說:「以過度殘忍的居住條件飼養,並用野蠻方式殺害動物,這是無法接受的。即使大家都這麼做,犯法還是犯法。」
因此,作者在她的小農場上有貓、騾子、馬和其他動物,她幾乎只吃植物產品,即使植物產品通常不可口好吃。杜芙仍然堅持:絕不可能回到購買1.99歐元的養雞場烤雞和其他的舊時習慣。杜芙說:「我想寫一本非小說類的作品,但這本書已成為一本『成長小說』。我的整個生活都改變了。」「魯迪」這隻雞也因此永遠不會進入菜鍋裡。
柏林文學批評
一2009年12月「我一事無成。如果連車諾比事故發生的原因都不知道的話,還能拍出什麼影片呢?」(霍爾斯特•施特恩)在我決定作個好人的這天早上,我正站在利維超市裡,手拿一隻扁平的紙盒,上面寫著「鐵盤烤雞」。這是我經常買的一種半成品食物,它既好吃又便宜,製作起來也很方便。再加上隨「雞」附送的免洗錫紙烤盤,乾脆連刷鍋的麻煩也省了。打開烤箱門,把雞放進去,關門,溫度調到一百八十度,一個小時後,一隻香噴噴、外焦裡嫩的烤雞就可以盛盤上桌了。可是,就在我準備把烤雞放入購物車的一剎那,「蟋蟀占美尼」突然從遠處現身,三步兩腳地衝過來,一把將紙盒從我手中奪了過去。蟋蟀占美尼是我的室友,本名叫克爾斯汀,半年前搬到勃蘭登堡和我同住。作為報答,她在柏林十字山的宿舍裡也給我留了張床。從她搬來的那一刻起,兩個世界便怦然相撞。克爾斯汀平日只吃素,吃的東西大多在有機食品專營店購買。除此之外,她還把評點我的飲食習慣當作了自己的天職。所以,我便給她取了「占美尼」這個綽號,對,就是迪士尼動畫片《木偶奇遇記》裡的那隻小蟋蟀。木偶皮諾丘被仙女施魔法變成人的時候,是沒有良知的。於是,仙女派了一隻蟋蟀陪伴皮諾丘,充當他的良心守護神。在電影裡,這隻蟋蟀頭戴高高的禮帽,身穿燕尾服、硬領襯衫和馬甲,靴褲外面裹著綁腿,胳膊肘總是夾著一隻折疊傘。「你怎麼能買這種苦命的肉?!」占美尼大喊,「你難道不知道這些雞是怎麼養大的嗎?」沒錯,我承認,在潛意識的某個邊緣,我隱約可以猜到這隻雞活在世上的時候,生存狀況很可能不大令人開心。「價格越便宜,飼養環境越差,道理就這麼簡單,」占美尼一邊說一邊彎下腰,把烤雞盒子端端正正地放回冷凍箱。然後,她指了指冰箱外面的價格標籤:「二‧九九歐元買一整隻雞,這意味著這隻雞的背後,隱藏著一樁殘忍的罪行。」我的眼前,頓時浮現出晚間電視節目裡經常出現的畫面:成百上千的小雞們,斷了喙的,瘸了腿的,一個挨一個擠在狹窄的籠子裡,腳底下踩著髒兮兮黏乎乎的糞便,伸著掉了毛的禿脖子,你爭我搶地啄食。我不得不承認,要強迫自己去思考這些漂亮的肉雞在進入超市冰庫之前究竟經歷過什麼,需要極強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這種思考毫無樂趣,甚至令人鬱悶,因為經過一番思想掙扎,最後只能把被鐵盤烤雞勾起的胃口硬生生壓下去。在我決定作個好人的這天中午,我正坐在電視機前,吃著蟋蟀占美尼精心烹製的素咖喱飯(說實話,這玩意兒倒真不難吃),一邊聽她對我的電視欣賞口味品頭論足,一邊暗暗問自己,當初同意讓這個女人搬來同住,究竟是不是個好主意。我那隻患了癌症的愛犬布利趴在沙發邊上,不時向我拋來失望的目光。如果在平日,這時候的它,早就在開心地享受鐵盤烤雞的殘渣剩骨了。電視午間節目裡,正在播放一部介紹下薩克森州某養鵝農戶的電視片,大概是在為即將到來的聖誕節作鋪陳。這位農戶採用的是傳統的飼養法,也就是說,他的鵝是在戶外放養的。電視上,天空碧藍,櫻花盛開,鵝群在草地上無拘無束。女主持人用愉悅的嗓音不厭其煩地重複著一連串與幸福有關的詞彙:幸福的動物,幸福的鵝,用幸福鵝加工的鵝肉……「聖誕節的時候,你如果還想吃烤鵝的話,不妨買隻這樣的鵝。」占美尼用和解的口吻建議道。「你怎麼會相信這些鵝的日子過得好呢?」我沒好氣地反駁說,「牠們一點都不幸福,因為牠們現在都死了。」我對她的道德說教仍然耿耿於懷,誰願意別人把自己當成孩子般教訓?我伸出手指著電視,說道:「鵝群太龐大了」,其實我壓根不知道,理想的鵝群數量到底應該是多少隻,「你覺得,牠們這麼擠在一起,會舒服嗎?還有,你看見什麼地方有水了嗎?拜託,牠們可是鵝!是水禽!牠們腳底長的蹼是為了划水,而不是為了把草地踩平了。」占美尼神情窘迫地將目光投向電視。我仰身靠在沙發上。把一個一向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逼到牆角,這感覺可真是不壞。「而且我敢說,這些鵝長這麼大,沒有誰見過自己的媽媽,」我不依不饒地說,「牠們都是孵化器孵出來的,牠們一個個都是孤兒。牠們暈頭暈腦地來到世上,滿眼看到的只有電燈泡。從沒有一位鵝媽媽能守在自己寶貝身邊,體貼地呵著它,護著它。這些小鵝仔只能和成百上千隻同伴廝守在一起,相依為命。而且四周圍,連一片能濕一下腳蹼的水窪也找不到。」「不管怎麼說,反正我覺得聖誕節的時候,你最好還是吃素。」占美尼說。我隨口咕噥了句什麼,算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