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命中的美好與失去,我們邊吃邊聊吧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那些生命中的美好與失去,我們邊吃邊聊吧
***擁有摯愛親友的你,必須讀這本書。***
死亡是終點,也是起點,它見證了世上的愛與感動,生生息息,循環不止。
唯有理解死亡,生命才能精彩。如果我們沒有事先談論自己在人生終點想要什麼,那麼一定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在一生中,我們會開展無數次的對話,但最重要的一場對話——討論死亡——卻是我們很少觸及的。關於這兩個字,我們最先聯想到的是悲傷、失去、痛苦。但是如果,我們把死亡這件是翻轉成一段幽默、開心、回憶滿滿的對話呢?如果死亡不是一個令人沮喪的主題,而是期待、能讓我們與所愛之人更加緊密連結的對話呢?死亡晚宴(Death Over Dinner)創辦人邁克‧赫布檢視了這些問題,率先做出改變,引領我們改變談論死亡的方式,每一次的對話,都能減輕你對死亡這件事的擔憂,讓你更有勇氣的看待這項每人必經的生命的一部分。
開啟對話的方式不難,他正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試著與你摯愛的親朋好友們聊聊吧!
生命中的最後一餐,你想吃什麼?
或許是小時候最喜歡的零食、或許是媽媽的拿手菜,我們都希望最後品嚐的東西,能夠讓我們再次品味人生幸福的滋味。
如果可以延長壽命,你希望增加幾年?
過去的事情無法改寫,若有延長人生的可能,僅希望能將所有的酸、甜、苦、辣,再次濃縮進這段時間中,再過一次有價值的人生。
有很多很棒的方法可以利用死亡來創造美好事物。在死亡之中,我們可以找到機會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用一餐的時間,我們一起回顧人生。
感動推薦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 | 大師兄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臉書版主 | 主動脈
臺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朱為民
都蘭診所所長、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 余尚儒
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 姚建安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 | 陳秀丹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立法院榮譽顧問 | 楊玉欣
(按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
我的碩士論文就是在討論死亡焦慮,最大的收穫是:「坦然面對這種焦慮,才有可能讓我們從這種焦慮中解放。」
對於避諱死亡的華人文化來說,很樂見這樣的書籍上市,帶給讀者更多思考的空間。───臨床心理師 | 蘇益賢
「充滿智慧、打動人心、令人信服——赫布用誠實與極佳品味處理這個棘手的議題。這本書是靈魂的食糧。」───艾拉‧碧阿克,《直視死亡的勇氣》(Dying Well)及《最好的照護》(The Best Care Possible)作者
「我們的文化過於『速食』。我喜歡『讓晚餐延續好幾個小時』的概念。這些是能夠幫助我們不斷成長進化的對話。」───雅莉安娜‧赫芬頓,《赫芬頓郵報》創辦人
「邁克‧赫布是一個天生的說故事高手:真誠而沒有心防,有技巧地引導觀眾進入一個極端特別又活躍的改變概念,吸引了國際的注目以及喝采。」───雪莉‧博金,TEDMED行銷長、營運長
作者簡介
邁克‧赫布 Michael Hebb
死亡晚宴(Death Over Dinner)及Convivium創辦人,這個創意機構擅於策劃以「食物及演講」為基礎的聚會,藉此推動某些文化變革。Convivium的客戶包括了歐巴馬基金會(Obama Foundation)、TEDMED、羅伯特.伍德.詹森基金會(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邁克同時也是RoundGlass的合夥人。他的文章見於GQ雜誌、《美食與美酒》雜誌(Food and Wine)以及《西雅圖雜誌》(Seattle Magazine)。目前居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
第一章 提供允許
第二章 延展邀請
關於死亡的提問
1.如果生命只剩三十天,你會如何度過?你的最後一天、最後一小時又會如何度過?
2.你記得哪位已逝摯愛為你製作的食物?
3.如果你要設計自己的葬禮或告別式,會像是什麼樣子?
4.在生命終點是否有過多的醫療介入?
5.你是否已經立好遺囑、預立醫囑及委任書?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
6.你曾參與的臨終經驗中,哪個是你印象最深刻的?
7.我們為什麼不願意談死亡?
8.你會如何和孩子談死亡?
9.你相信有死後世界嗎?
10.你會考慮醫生協助自殺嗎?
11.你希望自己的葬禮上播放哪首歌?由誰來唱?
12.你是器官捐贈者嗎?
13.「好死」是什麼樣子?
14. 你希望自己的身體被如何處理?
15. 有沒有哪種死亡是我們不該談論的?
16. 如果可以延長壽命,你希望可以增加幾年?二十、五十、一百?永生?
17. 你想要留下什麼傳世?
18. 我們應該悲傷多久?
19. 你的「最後一餐」想吃什麼?
20. 你是否期望某種特別的臨終時刻?
21. 你希望人們在告別式上怎麼談你這個人?
22. 如何結束一場關於死亡的對話?
致謝詞
延伸閱讀建議
相關合作資源
【如果生命只剩三十天,你會如何度過?你的最後一天、最後一小時又會如何度過?】 火車沿著普吉特海灣下游沿岸,在這個壯麗的夏日早晨,從西雅圖一路疾駛到波特蘭。我其中一個女兒當時住在波特蘭,所以我經常搭火車往返。像大多數人一樣,我在旅行時不會找機會與陌生人交談—這是可惜的,因為當我決定參與並將同車夥伴視為人類同胞對待時,竟為我帶來了變革性的時刻。 那天火車很擁擠,我無法選擇與人群保持距離。我與兩位女士共用一張桌子—她們兩人都是醫生,也都離開了傳統的醫療體系,因為體系中的混亂使她們感到厭惡,讓她們感到一種完全被打敗的感覺。她們在搭上這班擁擠的火車前,並不認識彼此;但能如此迅速找到共同點,也不感到意外。 我問她們,我們醫療體系中的哪一部分是最破碎的? 她們立即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死亡的方式。臨終醫療。」這是二○一二年的事,美國的死亡方式不會出現在頭版新聞。(圖.葛文德的《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直到兩年後才出版。)我對此大感意外,請她們提供更多訊息給我。很快地,我得到了在第一章中提到的兩個毀滅性的統計數據:臨終醫療是美國家庭破產的首要因素;雖然八十%的美國人想在家中死去,但只有二十%的人會如願。 我問她們是否同意,「如何結束生命」是美國人沒有進行、但卻最重要且最昂貴的對話之一。她們完全同意。 然後我又問了,如果我創辦一個名為「讓我們共進晚餐、聊聊死亡」的全國性活動,她們是否認為我能得到醫生、保險公司和患者—基本上就是每個人—的支持? 「當然,」她們說。「這事必須要發生! 」我們三個人在這個類似「歡聚一堂」的時刻握手言歡,一個新團體誕生了,儘管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那兩位醫生。 我講這個故事是因為它代表了死亡晚宴的核心,也啟發了這個問題的產生。當我們思考──真正思考──想要如何死亡,並與他人談論,就會有更多機會讓它實現。我不會在每次死亡晚宴中使用這個提問,但它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如果你只剩下三十天可活,你會如何度過? 你的最後一天會是什麼樣子? 誰會在你身邊? 在這幾個問題所喚起的諸多事情中,或許最重要的感傷的情緒是「你只會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