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轉彎處,遇見微笑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下一個轉彎處,遇見微笑
這24個人生故事,也可能是你我面臨的處境不同的苦痛與折磨,終有找到出口與解脫的時刻
心靈療癒醫師郭約瑟另一帖療傷止痛良藥問世 ~
離病房很遠的距離,就可以聽到一陣陣淒厲的叫聲。開門之後,見到一名婦人斜躺在床上,正全身抖動,從喉嚨發出巨大的「嘔……嘔……」聲響。儘管身邊的看護如何安撫,都難以平息她所表現的症狀。
「舒服點了嗎?」
「不知道這種怪病,要折磨我多久?」
「從你過去那麼多的住院檢查,都找不到任何解釋病因,從好的方面來說,代表你的腦神經所受的傷害,並沒有嚴重到可以被檢查出來的程度。從我過去的經驗看來,如果要對你的病情有所幫助,可能需要從心理方面來做進一步的探討。」
「我沒有聽幻覺,也不覺得有人會害我,我絕對沒有精神病。此外,我生活上也沒有任何壓力,或無法解決的困擾。我不僅有錢,家人對我也很照顧,甚至我還曾捐很多的錢做公益。除了得到這種怪病,我心裡沒有愁苦,不會憂鬱,更沒有自殺的念頭。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的夢想,等著我病好之後去實現,要不是被這怪病給阻礙了,我的生活必然多采多姿,你說,我還會有什麼心理問題?」
「……我也不怕你知道,我的丈夫大我二十歲,彼此有很深的代溝,我們結婚是在完全沒有感情基礎下的媒妁之言。在我盡了妻子的義務之後,也就是替她生養大了兩個孩子之後,開始尋求屬於我自己的生活。」她瞪大眼睛望了我一下,然後說……
「我遇見了阿傑。他的年紀與我相當,我們的相識,簡單說,就是一見鍾情。他才是我生命中的白馬王子,我的個性直爽,敢愛敢恨,一旦我所決定的事,是沒有人能阻擋得了的。我們不僅很快就進入熱戀,甚至公開我們的戀情,而且我們也完全不怕其他人的說三道四。」
「那他的太太呢?」
「我一直以為,男人既然敢愛,應該比女人更有擔當。我也一直相信,他會處理好自己的家累。只是沒想到,他竟然把自己的家庭給搞砸了……」
「在一次談判破裂之後,他懷著七個月身孕的太太,竟然上吊自殺了,一屍兩命。連帶我也成為罪人,於是我感到非常氣憤,很快就把我們共同的事業結束掉,我帶走屬於自己的財產。他則受不了親友的唾棄,遠走大陸,至今都沒有他的音訊。」
「從那之後她太太的鬼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掐住我的脖子,我才會發出那麼淒厲的叫聲。至於我左手臂的僵直,就是她那死去的嬰孩所拉扯的。」
「這麼驚悚的場景,為何在發作之後,你還能保持如此平靜的表情?」
「既然我成了害死他們的共犯,他們這樣待我,也是合理,也讓我的罪惡感得以逐日減輕。只是,我不知道,他們還要這樣折磨我到幾時,才會善罷甘休。」
「醫師,她們又來了,你快走吧!」
「……」
生命過程中,屢受重大的打擊, 卻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起來, 這些逆轉生命奇蹟的動力是什麼? 一念之間的轉變,自然形成一種渴望…… 面對壓力、解決問題、並突破困境。 受苦,不是來自事件的本身,而是來自你對它的看法。
只要不放棄,總會出現轉運的機會。 這一念之間的轉變,自然會形成一種渴望, 逐漸匯聚成一股力量,吸引並啟動身邊的資源, 繼而展開截然不同的人生新旅程。
本書所記錄的大多是輕型的精神疾病患者,甚至只有單純的心理困擾(如感情抉擇、欲望管控、工作壓力、同性戀疑慮、療傷止痛等),他們所需要的,往往是以心理治療與諮詢為主的幫助。特別是在家庭與工作領域感受到過度壓力與困擾的人,如果能及早接受諮詢或心理治療,就有機會避免進一步陷入嚴重精神疾病的領域。
書中也記錄了一些病情較為嚴重的焦慮症、恐慌症與憂鬱症病患,甚至有自殺傾向或行為者,他們通常需要先經過藥物治療,以有效緩解病情,回復理性,才能接受進一步的心理治療,學習適當的情緒與壓力管理模式、人際溝通與問題解決技巧等,以預防日後病情的復發。此外,也有癌末病情告知、臨終關懷等領域,牽涉到心理層面,因此心理醫師也在本書中佔了一席之地。希望透過文字,讓您我也能找到另一種療傷止痛的方式。
【扭轉生命奇蹟七步驟,展開全新的人生旅程】 Step 1. 避免歸罪他人。 Step 2. 避免責難自己。 Step 3. 去除受害者角色。 Step 4. 征服負面自我 Step 5. 排除心理障礙。 Step 6. 思考未來目標,勇敢做出選擇。 Step 7. 具體實踐與耐心等待。
作者簡介
郭約瑟
如果你擁有一面真實的鏡子,你就能做得很不錯。 一個誠實而愛你的朋友,可以讓你腳踏實地, 而那可能只是來自一個朋友肯定的目光。 --摘自理查.羅爾神父《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
心理醫師或治療師,正是扮演「真實的鏡子」、「朋友」、「導師」這類角色,能協助個案看清自己、接受真實人生、發揮潛能,耐心地走過生命的幽谷。 然而,心理醫師或治療師面對來訪的個案,除了聆聽他們訴說生命中的黑暗面與內心掙扎的痛苦,並提供必要的治療與諮詢之外,也從個案所分享的人生故事當中,學到許多珍貴的人性價值,特別是堅持、強韌、慈愛、節制與希望。
現任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暨院長室主任秘書
學歷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台大管理學院會計研究所碩士
經歷 台大醫院精神部總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 羅東博愛醫院精神科主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 中心社區精神醫學研究
著作 《原來,幸福離我那麼近》榮獲2011年國民健康局健康好書推薦獎、勞委會推薦好書,原水文化出版 《走出憂鬱王國》榮獲2003年防疫百大好書推薦,健行文化出版 《解開現代人的心結》榮獲2000年度金鼎獎推薦,健行文化出版
相關著作 《原來,幸福離我那麼近!【修訂版】》 《原來,幸福離我那麼近!》
輯一、兩性戰爭與和平.怪病疑雲.再見.真情.為愛而生.我的野蠻嬌妻.台商夢醒.綠雲罩頂.大老婆的抉擇.謊言
輯二、抗壓與解壓.白色巨塔下的陰影.峰迴路轉.夢靨.老師,請你也保重.派遣醫師的愛情.警察故事.共犯結構.出櫃風雲
輯三、療傷與止痛.生命的巨人.親愛的,我開始想恨你.逆轉生命奇蹟.同歸於盡.如果能少一點想著自己.酒話連篇.這條漫長的苦路.幸運又乖巧的病人
延伸閱讀
推薦序
逆轉生命奇蹟的動力
本書《下一個轉彎處,遇見微笑》,我來回唸了兩次,細細地咀嚼、品嘗。這24位個案,就是我們在診間常見到的病患典型。郭醫師將他們的人生故事做了生動描述,躍然紙上。使從事精神醫學的團隊同仁產生內心的共鳴,令人感動。
本書雖然分成三大篇--男人與女人、工作及生命關懷,然而核心主題大多以病患與其配偶之親密關係的變化、及與大家庭的互動,延伸至與外界環境的相互影響。
儘管每位個案背後的因素是那麼的複雜,但最後均走入一條共同的道路上,那就是出現情緒、身體上的症狀,如憂鬱、焦慮、失眠、自殺傾向,以及疼痛、胸悶、心悸、呼吸不順等所謂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每個故事都在闡述人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金錢、地位;是愛的關懷,而非物慾的享受。
郭醫師在每一個故事的後段,都會引述前人對人世間的看法,剖析其哲理,加入最適切的古詩形容,並時有宗教的引喻。最後郭醫師會以其數十年之臨床經驗對於每位個案予以反思,並給予建議和導引。
本書另有引人入勝之處,乃在於讀者可從中學習到許多詩人、心理學家、哲學家的名言,如德國哲學家梅斯特.埃克哈特所說「是什麼讓我們持續活著?是什麼允許我們能夠忍受?我認為是愛與被愛的希望」。美國小說家芭芭拉.金索弗說:「在人生最低潮時,我從那灰暗的絕望世界中跳脫出來的方式,包括:逼著自己長時間注視某個鮮明的東西……接著換成夜空弦月背後深邃幽暗的完美輪廓……直到我重新熱愛我的生命為止。就像中風的病人,重新訓練腦部新區域的功能,以回復失去的技能,我也一再重新教導自己去體會喜悅之情。」這些話語對於無望無助的個案而言,無異是暮鼓晨鐘。
郭醫師在最後一篇「生命關懷」中,舉出幾位個案,他們在生命的過程中,屢受重大的打擊,卻能一次又一次重新地站起來,面對壓力、解決問題、並突破困境。這些逆轉生命奇蹟的動力是什麼?本人亦遇到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她以照顧她從小到大、現年五十歲的智障女兒為樂,她說:「我之所以覺得快樂、有價值,就是因為我有女兒的存在。」如此的觀點及胸懷,就如巴觀所說的:「受苦不是來自事件的本身,而是來自你對它的看法」。
本人與郭醫師一見如故,對其在專業上,如精神醫學理論的理解上、對病患的診治之觀點上、以及對其人生觀、求知慾及創意上,均十分敬佩。郭醫師能在公忙之餘,將此書書寫付梓,本人可以先睹為快並「能為之序」,深感榮幸。亦深信此書不僅協助社會大眾對於憂鬱、焦慮等較輕型精神疾病之了解。且可提供醫學生和心理社會相關科系學生、精神科住院醫師以及心理精神醫療團隊成員學習的重要參考著作。再度恭賀郭約瑟醫師的成功。
文/蘇東平(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暨陽明大學精神學科教授兼主任、前台北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副院長)
【怪病疑雲】「道德是容忍差異,是關懷他人,是正義感,是講道理;道德是擺脫物化,回歸人的本質,是最動人的精神力量;道德是通往幸福的必要條件。」—林火旺離病房很遠的距離,就可以聽到一陣陣淒厲的叫聲。開門之後,見到一名婦人斜躺在床上,正全身掙扎,從喉嚨發出巨大的「嘔......嘔......」聲響。儘管身邊的外籍看護如何安撫,都難以平息她所表現的症狀。在發作當中,見到我走進病房,她的眼神微微地瞄了我一下,我可以確認她的意識是清醒的。我在她身邊觀察了五分鐘,發現她左側的手臂特別僵直,表情並無特別愁苦的現象。緊接著,我靠近病床旁,檢查她的肢體功能,都還算伸縮自如、力道也是正常,沒有明顯的神經學異常現象。為了紓解她發作的痛苦,照例給了她一針的鎮定劑,以非常慢的速度,從輸液管注入靜脈當中,除了可以有效緩解她的發作症狀之外,同時開始了藥物催眠的會談過程。「很辛苦!」我開始發言安撫。「是啊!」見她異常平靜地回答著。其實她外表看起來,以五十多歲的年紀來說,氣質高雅,舉止輕柔,風韻猶存,就像從畫中走出來的古典仕女一般。隨著藥物緩緩進入她的體內,她的肢體也逐漸軟化,表情柔和許多,並且微微露出社交性的笑容。然後聽見她輕聲細語地說:「謝謝!」「每次這樣的發作,帶給你劇烈的創痛,但見你症狀緩解之後,表情又這麼地平靜自然,你是怎麼做到的?」「也沒甚麼,就忍耐啊!得到這樣的怪病,也很無奈......」「會這樣發作多久了?」「至少兩年囉!很折騰的。」「嗯!」「醫師,我現在身體很虛弱,可不可以不要再談了?」「好吧!你就好好地休息。」她依然保持明顯的防衛狀態,於是尊重她的意願,初次建立關係,不宜戀棧,耐心等待下一次的會談機會。從家屬提供的消息得知,這兩年來的求醫過程讓她吃盡苦頭。最早發病的時候,家人以為是鬼魂附身,前往各大神壇求助,無論如何做法、服用何種符咒,這些駭人的症狀均未見減輕。只見她身體日漸消瘦,氣若游絲,讓所有的家人心疼不已,卻也苦無良方。也不是沒有尋求正統西醫的治療,事實上三大醫學中心都有她的病歷紀錄,光是不斷重複檢查的過程,就搞得全家人都跟著累倒了。但她所罹患的怪病,據家屬說,即使各大醫院的教授級醫師也莫可奈何,不僅查不出任何確切的神經疾病,也找不出適當的治療模式,全靠鎮定針劑才能稍稍緩解她的症狀。因此,被懷疑精神疾病存在的可能性,雖然會診過精神科,但她卻總是抗拒精神科進一步的診療計畫,結果幾次的住院,都和主治醫師鬧得不歡而散,悻悻然離院。在另一次的發作時,我被通知到場,進行後續的鎮定劑注射會談。同樣在鎮定劑緩緩注射之後,我問她。「舒服點了嗎?」「不知道這種怪病,要折磨我多久?」「從你過去那麼多的住院檢查,都找不到任何解釋病因,從好的方面來說,代表你的腦神經所受的傷害,並沒有嚴重到可以被檢查出來的程度。從我過去的經驗看來,如果要對你的病情有所幫助,可能需要從心理方面來做進一步的探討。」「我沒有聽幻覺,也不覺得有人會害我,我絕對沒有精神病。此外,我生活上也沒有任何壓力,或無法解決的困擾。我不僅有錢,家人對我也很照顧,甚至我還曾捐很多的錢做公益。除了得到這種怪病,我心裡沒有愁苦,不會憂鬱,更沒有自殺的念頭。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的夢想,等著我病好之後去實現,要不是被這怪病給阻礙了,我的生活必然多采多姿,你說,我還會有什麼心理問題?」辯才無礙,思路清晰,情緒穩定,完全否定憂鬱症的可能性。看到她發作之後的氣定神閒,完全沒有焦慮與恐懼的痕跡。連精神病的典型症狀都直接搬出來,並一一否認,顯然長期就醫的收穫,就是擁有完整的精神疾病知識,而且防備齊全,以避免被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籤。看來要得到進一步訊息,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我嘗試加高鎮定針劑的劑量,並且預備拉長會談的時間,只是我也特別請急救護理人員在附近備援,以避免醫療意外發生時,能得到及時的協助。然而在這次的會談之前,我也已經做足了功課,在她的親友協助之下,將她的家庭歷史研究了一番,甚至連她的感情世界也沒有放過,感情問題可能會與她的病情有密切的關係。「接下來,能否請你談一下你的感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