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家旅行圖誌:歷史上的僧侶、自然學家和旅人的世界遊記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探險家旅行圖誌:歷史上的僧侶、自然學家和旅人的世界遊記
★義大利波隆那童書展拉加茲獎最佳知識類圖畫書首獎★
手繪地圖 ╳ 史地知識 ╳ 人文素養 ╳ 藝術之美 ╳ 多元思考
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來的。
一本橫跨古今,行遍世界的地圖之書,
獻給所有的旅人、冒險者、夢想家,
以及一顆顆永不停止探索的熱血之心。
你能想像一個沒有地圖的世界嗎?
幾個世紀以前,我們不知道地球有多大、不知道世界的邊界在哪裡、也不知道海的那一邊是什麼模樣。每個文明之間沒有聯繫,人類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可能。
為了瞭解世界的全貌,人們必須走出自己的路,於是有些勇敢的人出發了!他們有的是僧侶,有的是博物學家,有的是熱血的旅人,靠著雙腳、駱駝、馬、車、船……他們朝未知的方向前進。
漸漸的,陌生的語言有了交流,陌生的地點之間出現了路,路越來越多,於是地圖出現了,吸引更多人踏上旅途,地球村的種子從此悄悄萌芽,文明就此改變。
翻開本書,一起見證這些歷史上的旅人,如何走出一幅幅地圖,也走出了整個屬於我們的文明。
本書特色
★地圖書迷看過來!人文史地一把抓的絕佳地圖讀本
無論是資訊流通閉塞的古代,或是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的當代,「地圖」始終是人類理解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探險家旅行圖誌》裡,我們不畫經緯,不限國界,而是藉由一位位歷史上不同旅人的足跡,帶領讀者認識腳下這片土地的過去,並在回顧過往的同時,將展望未來的眼界,推得更高更遠。
★視覺動物看過來!令人目眩神迷的絕美知識繪本
別誤會,本書可不是你想像的那種地圖集。榮獲2019波隆那拉加茲童書獎最佳知識類讀物獎的這本《探險家旅行圖誌》,每一頁都是精心編排的圖文交響曲,媲美平面設計作品的質感,絕對是重視美感的讀者架上必備。
★地球人都看過來!點燃內心好奇火種的必讀書本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也許是當身處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刻,能試著從過去尋找答案。在社群網路登峰造極的當代,我們對於所處土地的認識,說不定還不如一個百年前徒步行腳的僧人。跟著這些一步一腳印,在無路處走出路來的冒險家,一起激發對這個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燃燒旺盛的冒險魂!
名人推薦
邢小萍(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神奇海獅(作家/歷史說書人)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高明美(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莊世瑩(童書作家)
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人)
謝佩霓(國際藝評人協會臺灣分會理事長、前高美館館長)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以上按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伊莎貝‧明霍斯‧馬汀 Isabel Minhós Martins
伊莎貝1974年生於里斯本。她一直都很喜歡閱讀與聆聽各式各樣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來自她的祖父母,有的來自她的鄰居、阿姨或朋友。
她最鍾情的謎團則是文字──我們究竟能藉由文字獲得什麼?而文字又能透過我們達成什麼?
雖然伊莎貝偏好的是新聞學和文學,但她仍決定(跟著朋友)走上不同的道路,開始攻讀藝術。她從里斯本藝術大學傳媒設計系畢業後,先是在幾家行銷傳媒公司工作,隨後和另外三個朋友創立了橘子星球出版社(Planeta Tangerina)。
2004年,橘子星球出版了第一本書《每日書》(Um livro para todos os dias),由伊莎貝撰寫文字。之後她陸續出版許多作品,大多由橘子行星出版,並售出多國版權。
伊莎貝爾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第一屆孔波斯特拉國際圖畫書獎(International Prize for Picture Books of Compostela)優選、SPA / RTP兒童文學作家獎,以及入圍白鴉獎。但她最喜歡的榮譽還是橘子行星於2013年波隆那童書展獲選「最佳歐洲童書出版社」。
繪者簡介
貝納多‧卡瓦赫 Bernardo P. Carvalho
貝納多1973年出生於里斯本,畢業於里斯本藝術大學傳媒設計系。1999年,他和朋友共同創立了橘子星球出版社(Planeta Tangerina)。
多年來,貝納多的書和插畫作品獲得許多獎項,包括波隆那童書展新人獎和最佳知識類圖畫書獎,以及葡萄牙國家插畫獎。他最受讚譽的作品是《外面的世界》(Lá fora),這本探索世界的指南書包含了300多頁插畫,在世界各地獲得十多個獎項和提名。
至今,貝納多的作品已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走進全世界。
譯者簡介
張淑英
現為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兼校長室特別顧問(2019.08 自臺大外文系借調)。馬德里大學西班牙與拉丁美洲文學博士。2016年膺選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2019年起為西班牙王室索利亞伯爵基金會通訊委員。現為《英語島》、《人間福報》定期撰文。譯有《世界圖繪》、《佩德羅.巴拉莫》、《紙房子裡的人》等十餘部作品。
◆前言
1.皮西亞斯
2.玄奘
3.若望‧柏郎嘉賓
4.馬可波羅
5.伊本‧巴圖塔
6.巴托羅梅‧狄亞士
7.珍妮‧巴雷
8.約瑟夫‧班克斯
9.洪堡
10.達爾文
11.瑪麗‧亨莉達‧金斯萊
◆後記
引言
我們能夠想像一個沒有地圖,或是沒有人居住的世界嗎?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漸漸知道自己在哪兒,別人在哪兒,而我們又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到達別人所在的地點。今天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處處充滿影像、地圖、和各種符號標示的世界裡,也許很難想像,生活在一個沒有地圖的地方會是什麼樣子?(這真的要很有想像力欸……)
可是,在很久以前,世界本來是沒有地圖的。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很久以前的人是不是也曾想像,除了自己腳踩的土地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的陸地存在?在自己知道的世界以外,是否還有其他未知的世界?
事實上,要憑空想像未知的世界真的很困難,畢竟跟自己生活的世界大不相同、既遙遠又陌生的地方,該從何想像起呢?除非我們有故事。無論是流言傳說、奇聞軼事還是未解之謎,故事總能啟發我們去想像不存在的事物,去猜測我們還沒見識過的東西。漸漸的,這些對未知世界的想像,會召喚出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坐立難安。很多時候,一旦好奇心被喚起,這股強大的力量就會催促人們從所在的地方出發,彷彿有千百隻手將我們推上旅途。
(就這樣:人們出發了!)
你一定聽說過,人類的想像力沒有極限。和想像力一樣,世界也沒有極限,因為我們還沒完全認識它。我們不知道世間萬物是從哪裡開始、從哪裡結束;它們瞬息萬變、沒有邊界,我們難以估量它的全貌──也就是說,這個世界還沒有被定義。所謂定義的意思就是:畫出一條探索知識的終點線。
當世界上還沒有地圖時,人們如果想了解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就得從地球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去發現還不認識的事物;找出隱藏起來的真實:開闢阻隔重重的道路;去跟陌生人接觸,並見識從未見過的動物和植物。同時,也讓自己那顆被冒險所鼓動的好奇心與滿腔熱情,去戰勝所有的恐懼——面對陌生世界的恐懼、有可能一去不回的恐懼、或是面對任何突發事件的恐懼。
所以,故事是怎麼開始的呢?我們不知道。只能靠想像。
(那就讓我們開始想像吧……)
某一天,有人率先行動了,他們出發,從一個地方來到另一個地方。於是,兩個毫無關連的地點,第一次有了連結。一條路線被畫下:第一張地圖誕生了。隨著時間的累積,更多地圖出現,而和這些地方相關的訊息,也零零星星的浮現,漸漸拼湊出世界的全貌。只是在這時候,許多地方之間還沒有關聯,地球上的疆界也沒有明確劃分。由於未知的地方非常多,地圖上許多地方都還是空白的。
你能想像嗎?地圖上的那些空白,會激發人們無比的興趣和好奇心。令那些好奇的人和冒險家心癢難耐、興致勃勃,胸中無法抑制的壯志,催促他們去探險,去看看那廣袤無垠的空白之地……
(而當人們認識得更多……又產生了更多想像!)
人們繼續想像,還有哪些地方像是被簾幕蓋住、被雲層遮住一般,等待著被發現。一次又一次,人們推敲手中已知的隻言片語,挖掘其中隱藏的重要線索——所謂發現,就是把蓋住的簾幕掀開,把遮掩的雲層撥開,讓未知的世界真相大白。
就這樣,探險家和旅行者讓世界的樣貌更加具體,也讓我們和未知世界產生更多關聯,因而更加親近。
所以,今天人們才能夠精準的知道地球的大小:我們知道它的直徑多長 ,也知道它是一個球體,甚至更精確一點的說,它是一個南北兩極稍微扁平的橢圓形。我們可以閉著眼睛,就畫出海岸線,把地球分割成陸地和海洋;我們也知道河流源自哪裡,從哪裡注入海洋;哪些山是世界最高的山;哪些地方是森林、叢林、沙漠、草原或是冰川。
探險家和旅行者也讓我們知道,中國在哪裡、紐西蘭在哪裡,北極、維德角、好望角、澳洲、印度、直布羅陀海峽和麥哲倫海峽;還有塔克拉瑪干沙漠、恆河、裏海、烏拉山脈、安地斯山脈、蘇門答臘島、欽博拉索火山、古巴、巴塔哥尼亞、還有一個叫作達爾文的城市。
(當我們知道了這些,怎會不渴望知道得更多呢?)
而且,為了讓地球不再有空白的地方,眾多探險家和旅行者還提供我們其他重要的知識:可以相互比較的地點和參考資料。透過比較,我們可以說出:「這座山比較高,因為我們知道有另外一座山比較矮。」「這個地方比較近,因為我知道另外有個地方比較遠。」「這片海洋浪濤洶湧,因為我曾經航行過比較風平浪靜的海洋。」
每當我們從自己所在的地方出發時,就會更加認識自己,因為我們更明白什麼叫做不同,而所謂的「他者」(不同的人或是不同的事物)會幫助我們找出脈絡軌跡,並持續建構出我們的身分認同。
但還沒完呢!這樣的追尋之旅永無止盡,因為隨時會有新的事情發生,就在當下的每一時,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