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體驗兒童文學的神奇魔力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體驗兒童文學的神奇魔力
故事具有魔力。那是醫學根據或科學事實所不具有的活生生的力量…這世上有人是沒有故事的嗎?如果有的話,那個人該是活得何等辛苦、何等灰黯?不論是神話、傳說、文學或小說,傑出的故事絕對具有拯救人的魔力,而能近距離感受到這種故事的孩子,極其幸福。——本書解說者小澤征良
作者認為,兒童文學不只是兒童讀物,也是大人讀物。兒童文學看似荒誕無稽,但比起技巧純熟的文藝作品,卻無疑更接近「靈魂的真實」。兒童文學中充滿了各種「不可思議」的元素,而且在故事中現實不是只有一種樣貌。例如時間可以穿梭往返、世界上存在著另一個「我」、人可以飛天下地、動物會說話…正是這超現實的特性,令故事打開了療癒的空間,讓小讀者、大讀者們在挫折時得到勇氣、在悲傷時得到扶持、在迷惘時得到啟發。
在本書中,作者透過豐富的文本,從《金銀島》、《愛麗絲夢遊仙境》到《小熊維尼》等多國兒童文學中,以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一一解析這些「不可思議」的元素,到底是如何帶來了神奇的療癒魔力。
專文推薦
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
兒童,是特別能感覺到「驚奇、不可思議」的一種人,也是對文學感受力特別強、特別纖細的族群。——本書解說者小澤征良
閱讀不可思議的故事,會喚醒我們心中的不可思議。——林世仁
作者簡介
河合隼雄
1928-2007,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治療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鉅,其中《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書曾榮獲大佛次郎獎,《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榮獲首屆新潮學藝獎。其他重要著作包括《孩子與惡》、《青春的夢與遊戲》、《轉大人的辛苦》(以上皆由心靈工坊出版)、《河合隼雄著作集》、《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原來如此的對話》、《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心的棲止木》等。
編者簡介
河合俊雄
1957年生,河合隼雄之子,京都大學教授,榮格分析師,於1990年於蘇黎世榮格學院取得分析師執照。他的興趣在於研究心理治療的文化與歷史背景,陸續從事多項心理學相關書籍之編著譯介,文章與著作已有英語、德語及日語版發行,作品已譯成中文的有《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從《1Q84》的夢物語談起》(心靈工坊出版)。
譯者簡介
蘇文淑
雪城大學建築研究所畢,現居京都,專職翻譯。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 發刊詞/河合俊雄
〔推薦序〕躍動在童書底層的生命原力/林世仁
第一章 不可思議與人生
1.不可思議的體驗
2.從不可思議之中誕生的故事
3.「不可思議」帶給人生力量
4.「我」之不可思議
第二章 自然之不可思議
1.孩童與自然
2.與自然同在
3.大自然中的「居民」
4.自然與畏怯
5.與大自然融合
第三章 不可思議的人物
1.恐怖的人
2.不可思議的快樂
3.另一個「我」
4.奇特的家族
第四章 不可思議的鄉村小鎮
1.不可思議的奇境
2.尋常人家、尋常村落
3.土地的精靈
4.奇幻世界
第五章 時間之不可思議
1.時光之流
2.時間的循環
3.時刻來臨
4.祕密時光
後記
〔解說〕 故事具有活生生的魔力!/小澤征良
〔附錄〕 延伸閱讀
推薦序
躍動在童書底層的生命原力
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
每次讀河合隼雄的書,都像看到一個「溫暖的人」為大家斟好茶,閒閒聊起人生的大哉問。每次讀完書、飲完茶,總覺得那壼茶還沒喝盡,只好移到下一本書,「阿伯,再來一杯!」
我最喜歡他談小孩的書,他在《小孩的宇宙》中說「每個孩子心裡都存在著一個宇宙。」他不把孩子看小,也不把兒童文學看小,甚至說:「我希望大人小孩都要來閱讀兒童文學」。為什麼呢?因為他不像一般人把童書看成小兒科的道德教訓或娛樂小書,而是更接近「靈魂的真實」的故事。這樣的思維在他筆下一以貫之,在《孩子與惡》和《轉大人的辛苦》中也曾借用童書來解說他的觀察。在這本書裡,他更把主題完全集中在兒童文學,點出其中一個最精彩的核心──「不可思議」!並依序談論了不可思議的「大自然」、不可思議的「我」,由此再看向不可思議的人物、不可思議的場所、不可思議的時間。其實,河合阿伯所要述說的正是不可思議的「生命」。
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應該是能感受到「活著」這件不可思議的事,並珍惜、感謝這魔法一般的奇蹟。所謂的「歡喜讚歎」,便是對這種不可思議現象的禮敬吧!可惜的是,一般大人都活在一個「理所當然的世界」。在那裡,萬事萬物都有了定位,「感覺」很容易就被「知識」取代,驚奇只在欲望中出現,想像不再叩問事物的本質。還好,兒童文學保住了這珍希的「不可思議」!河合阿伯便是透過這些故事讓我們的靈魂多了一根可以被觸動的弦。
榮格學派有一個很溫暖的看法:接納人性中的陰影,接受現實所具有的多樣性,把好壞、善惡都還原成一種「實存的現象」而不落入二元判斷。舉一個例子來說,書中提及的《回憶中的瑪妮》、《喬治與我》(此間更熟悉的當是約翰‧伯寧罕的繪本《我的祕密朋友阿德》),談到人心中的「另一個我」。這在一般人眼中很可能立刻被「知識」判別,歸類成精神病兆(甚至極端想像成《24個比利》)。但在作者筆下,它被還原成一種現象,更一一顯露出潛藏其中的創造性能量。「知識」所僵化之處,恰是靈魂最待鬆解之處。就是在這一類地方,「故事」上場!
河合阿伯當然是讀過很多「聽書名就很嚇人的書」,但是讓我們感動的,卻是他述說的口吻。他總是「談得深,說得淺」,即使是小地方都能幾句話就點出徵結。在《杜立德醫生航海記》的例子中,他提到能聽懂動物話的杜立德有一次請狗走上法庭的證人席,氣得檢查官大叫:「我反對!這是在侮辱法庭的權威!」他接著詮釋說:「我遇見過太多孩子……被『聽不懂狗語的檢察官』判為『罪犯』。」我們的心正一糾,阿伯的幽默又轉了個彎:「假設住在我們心房裡的小狗跟貓咪正在碎嘴,『那個人一直拚命賺錢,不曉得要幹嘛?』『他是不是飲酒過度啊?』這麼自我對話,或許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可想而知,這種事如果公開說出來,八成會被看成神經病。但它卻是心靈的小遊戲,挺有益靈魂的。
身為童書創作者,我讀河合阿伯的書總是深有共鳴。記得小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的不可思議正是:我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能感受到「我」而不能感受到別人的感覺?這幾乎像魔法一般的設定,讓我覺得好奇妙,好不明白。那不明白是如此新鮮,新鮮得讓「不可思議」變成了一份禮物!長大後我會成為童書作家,大概是因為童書所面向的,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吧。
剛開始寫童話時,我把「童話」定義成「用童心的話語所述說出來的幻想故事」,而「童心」則是「用新鮮的眼光來看這個老舊的世界」。對我來說,童話不單單是寫給兒童看的故事,而是一個對成人敞開的奇思妙境。我是先被這個「童心的世界」所吸引,才慢慢認識到兒童的。
看了河合阿伯的書,我又進一步意識到童書所描寫的既不是外在世界,也不是人的內在世界,而是經由內在世界底層的一個神奇通道聯結到了外在的世界。所有人事物,一旦經過這內在通道再從外部世界顯現時,就變成了一個奇特的存在。每一部好作品都像這樣,是靈魂與世界的對話、遊戲與相互投影。這因著聯繫了內、外兩個世界而汩汩流動出來的能量,正是童書最迷人的魔法。在那兒,生命的驚奇又回返了!
現代沒有神話,但神話的火種卻是像這樣被童話和奇幻文學繼承了下來。心靈的能量經由這些故事而再次被調動、放空與重啟。
很高興河合阿伯提到《柳林中的風聲》,正是這本書在我長成大人之後引領我回到兒童文學的世界。其中對季節的描寫,完全是兒童、大人可以共鳴共感的。至於書中提到的諸多經典,我特別推薦大人優先去看《湯姆的午夜花園》。看一看「靈魂的時間」如何神奇的串連起一位小男孩與小女孩。
讀完這本書,我除了提醒自己在創作上「催生奇想時,一定要探索內在的現實」之外,還有兩個希望:一是希望書中少數提到的一些童書能早日譯介成中文版。一個故事就是一個世界,少了精彩、豐富的文本,我們的靈魂世界可要少掉許多有趣的角落呢!二是希望我們的童書出版不要太過於「無菌化」,如果童書的內容過於跟教育疊合,其實是把靈魂驅趕進現實的模板,窄化了童書的作用。舉例來說,如果故事中有一個角色動不動就喊:「把它的頭砍了!」作者或編輯的「守門員良心」一啟動,很可能會把這句話全砍了或是換成一句小朋友學起來「沒那麼驚心動魄」的口頭禪。但是少了這些「驚心動魄」,兒童的心靈宇宙其實也就少了那麼一塊「生機勃勃的黑洞」!還好,這樣的「守門員機制」還能對經典放行,紅心皇后才能在愛麗絲掉入的奇境中,繼續大叫:「把它的頭砍了!」
黑洞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從那兒回來。用故事來說,就是愛麗絲去了魔境,而且──回來了!現實人生為了保障大家都能「安全的在這兒」,有時就完全刪去了魔境。沒有了「去那兒」的經歷,對靈魂來說可不滿足呢。所以,河合阿伯藉由許多童書故事,不斷將讀者的心靈拉離「從現實層面去單一解釋人生」的慣性,把人的靈魂放入一個更廣大而開放的世界,去感受那「不可思議」的神奇,也就是去魔境。而故事總是向我們保證:放心,你可以安然回返。
想一想,人的生理是從「單細胞」一路走過演化史的變化,成長為靈長類中的「人」。人的心靈如果不能從矇昧、神話階段開始發展,而一下子就全部下載進現代的科學文明,不是太可惜了嗎?這也許正是讀童書的必要。就像河合阿伯說的,兒童讀兒童文學可以「帶著靈魂一起成長」。那麼,成人讀兒童文學呢?嗯,應該是可以再一次看見靈魂,拾回自己「失落的一角」吧。
最後,改一句河合阿伯說過的話,恰好就是我對這本書的感受:「探索童書的宇宙,會帶領我們走向對自己世界的探索。」
樂在不可思議 人生有驚惶,也有快樂。孩子經歷快樂,無異是件好事,不過快樂也分成很多種。人生旅途上,真的嘩呀!嘩呀!從心底湧現狂樂的時刻並不多,較多的倒是淡淡的喜悅。這種絕妙的快樂滋味,反而在兒童文學作品裡所在多有。現在就讓我們來看其中的代表之一──《杜立德醫生》。 圍繞《杜立德醫生》的回憶 洛夫廷(Hugh Lofting,1886-1947,英國兒童文學家)的作品《杜立德醫生航海記》(The Vovages of Doctor Dolittle)是一個很愉快的故事。先前提到的《金銀島》也是海上冒險故事,可是兩者的本質完全不同。讀到這樣的作品總是讓人忍不住感慨,英國的兒童文學作品實在是百花齊放,豐富而浩瀚。 《杜立德醫生航海記》是我小時候看的故事,印象很深刻。我記得當時《少年俱樂部》大概是唯一的兒童讀物吧,可是在我們那個年級裡,訂閱的學生也才不過才兩、三個人。我每期幾乎都是一拿到就快速看完。我哥哥們年長我很多歲,他們也老早訂了這份兒童雜誌,而且他們還把其中的連載裁訂成書,所以我運氣很好。那些名作!高垣眸的《怪傑黑頭巾》、佐佐木邦的《成功俱樂部》、山中峯太郎的《太陽凱歌》等等,我全都看了又看。而且我們還會把書中的經典名句背下來,當成笑鬧時用的台詞。我也想學我哥哥他們那樣,把連載裁訂成書,但一直等不到好作品。我哥他們說《少年俱樂部》沒有以前好看了,我也有同感。 就在那時,《杜立德醫生航海記》開始在《少年俱樂部》上連載,我記得當時的譯名是《杜立德醫生的船旅》吧。一開始我就被故事迷住了,小學五、六年級左右的我,覺得它跟《少年俱樂部》之前的其他名作完全不一樣。雖然當時我還小,不曉得到底有哪裡不同,不過年幼的心底大概也感受到了文學的芬芳吧。我很快就把故事那幾頁裁下來,記得好像做成了上、下兩冊合輯。 哥哥們也很喜歡杜立德,於是我們時常講的經典句子裡,就出現了杜立德一生的名句。譬如我被使喚做事時,我就邊做邊喊,「我有意見──!我反對──!我抗議──!」然後笑得前俯後仰。另外還有「吾乃酋林金奇國的王子考烏蹼蹼‧邦波是也」、鴨子噠噗噠噗,雙頭駱馬「菩希米菩優」等等,光是把這些句子喊出來,心裡就很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