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妹港街市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鬼妹港街市

作者:張雪婷
出版社:商務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3日
ISBN:978962070565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41元

  【一句話推介】
  法國「鬼妹」三十年前來港後就與街市結下不解之緣,
  歷年趣聞娓娓道來,平淡中現生活真味,重拾香港街市獨有的樂趣。

  被檔主收高價、被「呃秤」、被人插隊、不會廣東話像聾啞人、烹調失敗⋯⋯

  這就是當年初到香港的張雪婷在與街市「打交道」時遭受的挫敗。對她而言,那時街市的一切都散發着古老東方的「異域」風情 —— 奇異的亞洲食材、古怪的計重方式、赤膊的屠夫、塞得滿滿的雜貨舖 ⋯⋯ 她不僅目不暇給,更措手不及。

  然而多年來遊走於各大街市,張雪婷早已脫胎換骨,如今無論是外出購買食材,還是在家下廚,樣樣得心應手。與街市相交的三十餘年歲月在日復一日的家常菜餚中醞釀出了豐厚的生活滋味,「鬼妹」也終於變成了一個地道的香港人。

  在講述自己「街市傳奇」的同時,張雪婷也向讀者娓娓道來風格迥異的法國市集,以及自己溫馨的童年。這些故事同時也為法國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祛魅」:法國人真的天天都吃鵝肝醬嗎?戶戶皆有酒窖?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無論是香港的街市,還是法國的市集,都是人們有滋有味生活的見證。拿起這本書,重新發現街市的魅力吧!

本書特點

  ‧講述自己在街市之親身體驗
  雖然Christine的婆婆警告她不要去街市,而丈夫則怕她會給街市的商販欺騙,諸如此類的障礙都不能減少Christine 探索街市的熱情,她積極學習用廣東話購物。此外,她不時遭遇失敗,但這些經驗反而成為她再勇於嘗試的動力,發掘街市更多有趣的特色。

  ‧比較法國香港街市之異同

  ‧淺談法國人的飲食和生活文化
  解答法國人每天吃甚麼及法國人是否每天喝酒等問題。

  ‧提供實用參考資料
  提供英文和廣東話對譯之購物詞彙、常見蔬菜水果及香料之名字和插圖,讓讀者學會後,方便購物。

 

作者簡介

張雪婷(Christine Cappio)

  出生於法國東部城市里昂,1983年前往巴黎研習陶瓷應用藝術,邂逅了一個來自香港的年輕人,也就是她的未來丈夫。1986年她首次踏足香港,並從此定居於此。會說粵語的她,漸漸走進本地社群,融入這座充滿活力的國際大都會。她曾在私營企業和法國國際學校工作了二十年,2006年開始參加義務工作,合作過的非牟利志願機構包括匡智會、明德基金會、東華三院,還有近來參加的香港婦女基金會。張雪婷於2016年出版她的第一本書《鬼妹港故事》。

  註:本書所有版權收益,作者將如同其首部著作《鬼妹港故事》一樣全數捐贈慈善機構。

 

九龍... 208
新界... 209

十三 : 種植..............211
其他種植方式.......... 216

十四 : 中英街市詞彙...............219
Weights, special numbers, measure words and money /
chung5-leung6, dak6-bit6 sou3-ji6, leung6-chi4 & chin2 /
重量、特別數字、量詞、錢...... 220
At the meat stalls / yuk6-dong3 / 肉檔...... 222
Pork / jyu1-yuk6 / 豬肉............ 222
Beef / ngau4-yuk6 / 牛肉......... 223
Poultry / ga1-kam4 / 家禽........ 223
Other vocabulary / kei4-ta1 chi4-wui6 / 其他詞彙....... 224
At the fish stalls / yu4-dong3 / 魚檔.......... 225
Seafood / hoi2-chaan2 / 海產... 225
Saltwater fish / haam4-seui2-yu2 / 鹹水魚. 225
Freshwater fish / taam5-sui2-yu2 / 淡水魚. 226
Other vocabulary / kei4-ta1 chi4-wui6 / 其他詞彙....... 227
At the grocer’s / jaap6-fo3 pou2 / 雜貨舖... 227
Dried goods / gon1-fo3 / 乾貨.. 227
Seasoning & Condiments / tiu4-mei6-liu2 & pui3-liu2 /.
調味料 & 配料......... 228
At the stall selling soy-derived products / dau6-fu6
dong3 / 豆腐檔........ 229
Soy products / dau2-leui6 sik6-ban2 / 豆類食品......... 229
Gluten products / fu1-leui6 sik6-ban2 / 麩類食品........ 229

十五 : 圖說常見蔬菜和香草....231
葉類蔬菜 232
根莖類蔬菜............. 234
瓜類蔬菜 236
豆、菇類及其他...... 238
香草類... 239
結語....... 240
致謝....... 243

 

序一

  這本書讚許了對美食的嚮往,相信沒有香港人會對此感到抗拒。

  以細膩及幽默的筆觸,張雪婷描述了此城街市各式各樣的面貌,加上貼切的插圖,更讓各處市場的特色活現紙上。她的描繪,比一個導遊更精湛。一個法國女子,來自一個相當重視美食文化的國度,毅然隻身越洋外闖,邁出大步掃除對美食固有的偏見,並成為一位真正能烹調港菜的廚師!

  美食文化實為一種祖傳藝術,背負着深遠的文明演進,中法兩國均具此特色。每日每餐皆是「生命的盛宴」,此為林語堂(1895-1976),一位深受西方文化薰陶的福建學者於1937 年著作中的名句。而蘇州文學評論聖手金聖嘆(1608-1661)在「不亦快哉三十三則」中的描述不也是與吃的歡愉息息相關?談到大快朵頤,中國人用一雙靈巧筷子,而法國人則用一支堅利叉子。

  街市是美食文化的核心。食材需經過視覺、觸覺及嗅覺上的甄選,才能進入蒸、燜、燉、焗等烹調程序,繼而盛載碟上,供客品嚐,過程猶如魔法。難怪大廚們不論在法國或香港,均繞着魔法光環!不過,當中有一元素不容有失,就是「新鮮」。此為各品之源,萬味之母。的而且確,就以中國「鮮」一字為例,就展現了「魚」要「新鮮」才能「鮮味」的道理。

  在此凡事趨向消毒潔淨的世代,街市正正提醒我們,城市是一具有血有肉、有靈魂、有心跳和有肚皮的軀體。1873年,法國作家左拉(Emile Zola)以「法國的肚皮(The Bellyof Paris)」為她的著作命名,書中描述巴黎「Les Halles」作為中心市場的面貌。誠然,街市是我們活生生的城市寫照,刻劃了色彩如畫的生活特色,當中色、香、味、聲混然互動,極具生氣!身在香港,土地稀罕而珍貴,用地爭議處處,街巿受着商業及購物中心的衝擊。就此而言,張雪婷在街巿的流連忘返,正正在宣誓:讓我們繼續在後街小巷迷宮般的探索與遊歷,冀盼我們將來仍能攜同兒孫在其中尋找色香味美!

  生命的盛宴當前,問題只在我們有多大的胃口!
 
官明遠
法國駐香港澳門總領事

序二

  我很榮幸可以為張雪婷的第二本書撰寫序言,這次是關於香港另一引人入勝的地方―街市。

  香港是東西匯聚的國際大都會,現代化和大型超級市場林立。然而,很多人仍喜歡走到街市購買雜貨和新鮮餸菜,這是煮廣東菜的要素,亦是香港社會文化的特色。

  街市是香港的又一文化象徵,擁有獨特的氛圍,在街市的商販充分發揚香港人自力更生、充滿活力和多元化的精神。街市由早到晚營業,年中無休。你可以在距離不遠的街市買到多種新鮮食材,包括肉類、海鮮、蔬菜、水果以至豆腐,價錢既合理,又滿載人情味。

  當張雪婷數十年前從她的家鄉法國來到香港,她家中身為香港人的婆婆曾勸告她不要去街市,因為街市充滿異味,既骯髒又濕滑。但這並沒有阻止她發掘香港街市繁華和多姿多彩的一面及其持久的魅力。在探索過程中,張雪婷得到很多啟發,在書中她為讀者展現了完整的街市風貌,包括買東西和交易的竅門,並與讀者分享她十分享受的體驗。

  今天,到街市買餸的本地居民已不多,他們寧願選擇舒適的超市或便利店。確實,在街市中找到一位外籍女士的身影實在罕見。張雪婷的冒險探索精神讓她沉浸在香港獨特傳統文化中有趣的一面,也為我們帶來另一本精彩小品,對此我十分讚賞。本書正反映了她深厚的香港情懷及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張建宗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

序三

  上次張雪婷快將出版其大作之前,我有幸先睹為快,讀到書稿的付印版。我告訴她自己從她所講的故事中,學到一些新東西。這不是客套說話,而是她的觀察、故事,幫助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香港的事物。通過她的故事,我開始從一些我熟悉的事情中,看到一些不熟悉的、新的元素。自己作為社會學研究人員,很明白這種不熟悉的感覺的重要性:它不單引起我對那些事物的好奇,更幫助我發掘其更深層的意義。她的眼睛、觀察力引領我從一個新角度思考問題。

  這次張雪婷再來一次「鬼妹港故事」(我敢打賭這只是「鬼妹港故事」系列的第二本,將來還陸續會有),主題是本地街市。在這個題目上,她所知道的肯定比我多得多。我承認在孩童時期,自己並不喜歡―甚至可以說是討厭―街市。無論是戶外的或者在多層大廈室內的都沒有分別。我不喜歡街市的氣味,更覺得它們骯髒、嘈吵,並且地面濕滑、處處泥濘。但對我這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公共屋邨長大的孩子而言,到街市買菜通常都不是個人的選擇,而是由外婆、媽媽指派的工作。當時家住北角,到馬寶道街市買點東西,只是一條馬路之隔(而且還有紅綠燈協助過馬路),以當時的標準和期望來說,絕對認為九歲、十歲的小孩可以做得來。外婆或媽媽會給我指示,而那筆用來購物的錢款,通常預留一至兩毛(毫)給我(是默許的「打斧頭」),讓我在街市或附近買點零食。

  那一點零食算是誘因,令我經常「樂於」負起購物的任務。不過,話雖如此,對於街市的家禽檔口,我總是「保持距離」;魚檔的氣味,我避之則吉;而豬肉檔的大叔,我從不明白為何他們永遠穿得很少。但多年之後,長大之時,逐漸對街市的百態多了一點了解,開始看到它所呈現的社會面貌,是如何豐富。那種感覺有點像我們對苦瓜的看法:年青時覺得苦味難以入口,但到了某個年紀之後,會發掘它的味道之所在。

  張雪婷又一次給我們提供了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觀察。從她的觀察、文字,我看得出她是如何貼近這個城市裏一般人的生活,並且一如所料,她又分享了一些十分有趣的(鬼妹的)故事。我已開始猜想,她的第三本著作將會選擇生活哪個方面為題材?打算何時動筆呢?
 
呂大樂
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研究與發展)

序四

  1983 年我和張雪婷在巴黎邂逅,我們第一次約會的地點是在第六區一間名叫「香港」的中國點心酒樓。我們在法國浪漫之都由一個不怎麼浪漫的約會展開了我們浪漫的關係!那次約會是雪婷第一次品嚐中式點心,此後我們定期常常去。我在巴黎讀書時不常煮食,大多去只提供西式飲食的學生飯堂解決一日三餐。我對飲食並不講究挑剔,但對一個離鄉別井、負笈法國的中國學生來說,叉燒包和蝦餃就是最期待的享受。這間中國餐館使我想起香港,它是解我鄉愁的靈丹妙藥。雪婷很樂意試吃不同的中國食品,我猶記得有一次我在唐人街買了罐頭蛇羹回宿舍,她有點猶豫,但還是吃了,她說吃後感覺就如有尾長蛇在她咽喉內蠕動,很不是味道。

  自1986 年起雪婷跟隨我在香港生活。到港初期,她看見那些在法國從未見過的亞洲蔬菜和中式的烹調方法都感到驚訝不已。她對中國菜十分好奇,常常問我為何我媽咪用青紅蘿蔔煲湯,而不用青蘿蔔配白蘿蔔。皮蛋黑灰色的蛋心和濃烈刺鼻的氣味也令她很吃驚。我們從媽咪那裏搬出來自組小家庭後,便要開始我們自己的街市歷奇了。我和雪婷都要工作,便輪流到街市或超市買菜。我們搬遷多次,住過多個地區,見識了不同的街市。初時我們全無經驗,我相信檔主們一看便知道,所以我們常常擔心被欺騙。現在我們不再是新丁了,已成為街市常客,檔主們時常都會給我們送幾根蔥或減收幾元。每星期我們會一同去大埔街市至少一次。

  結婚後我陪同雪婷回里昂探親,這樣才第一次逛法國市集。每逢週六到維埃納(Vienne)週末市集遊逛購物是雪婷家的一個重要活動。在清朗的夏天這確是一件賞心樂事。每逢週六該區域便會被劃作行人專區,街道兩旁搭滿攤位。每逢週六你實際上都能在那裏遇到你認識的人,人們都會在那裏消磨整個早上,購購物,和朋友聊天,差不多每五分鐘你就要停下腳步跟遇到的朋友打招呼。他們天南地北無所不談 ― 時事、天氣、家庭或園藝,很多時最終都會在路旁的咖啡店坐下來,邊喝咖啡邊繼續聊天。我第一次探望雪婷父母時,就是在維埃納週末市集首次遇到她的親朋戚友。他們第一次親眼見到傳說中雪婷的中國籍丈夫,都充滿着好奇。我猜想整條村莊早已在街談巷議為何雪婷會選擇嫁一個中國人。那個年代,異族通婚並不普遍,尤其是在法國這個細小的村莊。

  我一直都很享受法國露天市集那寫意悠閒的氣氛。我覺得香港的街市往往給人比較急趕的感覺,香港人做事講求效率,購物都是匆匆忙忙的。現在我們每次回法國探親,都會去逛維埃納週末市集,但人們看到我和雪婷家人在一起時,已不再對我「另眼相看」了。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雪婷從一個完全不懂廣東話的鬼妹演變成為一個不單能操流利廣東話,還能不時跟街市檔主議價的鬼婆。而我很欣慰現在不再需要傷腦筋回答她一連串有關中國食品的問題了!
 
張仁良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前言

  從十歲開始陪着母親逛市集我便愛上了市集,直到如今仍未改變。在我生長的鄉村並沒有市集,最近的也在兩公里之外,去程要花上至少半小時,回程因為收獲豐富,手提重物,耗時更久。那是一個露天市集,逢週六營業,而我因為週六上午要上課,只有假期才可以陪母親一起逛市集。每月我父母還會去一次里昂附近的超市,但因為他們覺得我和姊弟三個小孩,太容易被甜食或無甚麼用途的東西誘惑,又擔心我們走失,便不帶我們去。因此逛週六的露天市集便成了我最大的期盼,我不僅能享受滿載而歸的樂趣,在芝士攤位品嚐各種芝士,更會碰到我的同學,和他們閒聊一陣。遇上時裝攤位減價,我可能還會有新衣服呢。即使如今離家多年,每次回到家鄉我依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市集,依然能找到童年的樂趣。而和商販們聊天,或是巧遇「志同道合」之人,都是市集讓我留戀之處。

  1986 年移居香港,我便去探索香港的街市,切切實實感受到「文化衝擊」。和法國不同,香港街市的肉檔散發着血腥味,蔬菜和魚販的攤檔前總是濕漉漉的,這也是為甚麼香港的街市被稱作「濕貨市場」的原因。我從沒見過的食材琳瑯滿目,大部分沒有名字或價錢標籤,讓我一開始便不知所措,但市集喧囂熱鬧的氣氛卻又吸引着我繼續探索。

  說到市集,我自然又想到美食和法國鄉情。美食無國界,所以我時常受各地人們談論美食的熱忱感染。美食是生活的一種享受,有人說法國人為美食而活,與許多只為存活吃喝的人不同,其實這也適用於香港人。食物就是生命和健康。我以此書分享我的街市體驗,希望引起讀者探索香港街市的興趣,感受充滿本土特色的街市文化,勇敢嘗試地道新食材,與攤販交流,讓他們與你分享新食譜和新體驗。香港街市實在是閒逛購物,充滿樂趣的好地方。

張雪婷(Christine Cappio)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