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果子手作樂:來自大自然創意的37款生活風格小雜貨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撿果子手作樂:來自大自然創意的37款生活風格小雜貨

作者:楊士翔、蔡宜穎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7日
ISBN:978986882629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2元

一顆撿來的果實,會讓生活起什麼變化?這是第一本帶你認識果子,感受大自然生活,也教你製作各種果子生活雜貨的手作書。
  鳳凰木果夾、蓮蓬、血藤籽、椰殼、仙人掌乾莖…,這些在公園散步時、在戶外爬山時,或者在路上行走時,隨時都可能會看現的豆莢、果殼、種子與乾果,妳可曾注意過他們?它們又有什麼功用?或許以前從來不認識它們,也可能因為不起眼的外表,忽略了它們的美以及為生活帶來的美好感覺。
  本書精選大自然裡常見的28種果子,藉由一幅幅樸質的手繪插畫,帶你認識每一顆果實的型態、紋路以及聲音,教你如何欣賞它們的美;還告訴你最佳的撿拾地點與季節;並從作者分享的收藏經歷與手作過程中,傾聽它們與人們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
  你知道薏苡與平日所吃的薏仁有什麼關係?它又如何變成優雅美麗的窗帘?  你知道鳳凰木豆莢在哪裡最常見?它如何變成實用的衣架?  你知道黃花夾竹桃籽相互碰撞時,會發出什麼聲響?它又如何變成悅耳動聽的樂器?
  本書分豆莢與果殼、種子、乾果三大類,依結果的季節、果子的特性、清洗、打磨、拋光、鑽孔以及各種製作方法,以詳細的圖解,教你完成37款創意又實用的生活雜貨,在手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植物的生態,關注大自然的美感,並且一起為環保盡心力,為生活家屋增加自然氣息。
  對於果子收藏入門者來說,這本書會讓你想多多走向戶外,並且開始關注身邊的植物果實;對於已經是果子的收藏玩家來說,這本書更是會讓你想立刻從抽屜裡找出塵封已久的果子,動手體驗果子變成生活實用小物的樂趣。
本書特色
  ◆ 第一本以果子再生為概念的手作書,教你如何讓大自然走近家屋。
  ◆ 從樸實的手繪插畫中,認識果實與種子的成熟季節以及大自然的生態與美感,是一本最容易親近自然的知識書。
  ◆ 教你如何用豆莢與果殼、種子、乾果,快速變身37種創意文具、飾品、家居用品等生活雜貨。
  ◆ 從種子季節、紋路、製作方法到創意概念,以數百張的分解步驟圖來呈現,讓初學者容易上手。
  ◆ 收錄三大紙型,不用畫圖,立即做立即用。
作者簡介
楊士翔、蔡宜穎
  曾任職名建築師Ben Wood的設計團隊。
  創立「繭裹子」 (TWINE)品牌,致力於環保產品設計以及推廣公平貿易產品理念。繭裹子設計的產品注重造型、手工、公平貿易和環境友善的概念,結合現代設計與傳統技術,強調自然材質、環保回收的生產方式,並確保所有產品的原創性。
  www.twinestudio.net/

推薦序.不要忘了自己有雙有用的雙手自序.種子,啟發我們新的創作動力
◎準備工作.前處理技巧. 使用工具說明
PART1. 豆莢。果殼豆莢、果殼1.鳳凰木豆莢.鳳凰木豆莢衣架豆莢、果殼2.仙人掌乾莖.仙人掌雨聲棒豆莢、果殼3.阿勃勒豆莢.阿勃勒豆莢圍巾架豆莢、果殼4.桃花心木果莢.桃花心木夾磁鐵豆莢、果殼5.葫蘆.葫蘆貓頭鷹吊飾豆莢、果殼6.椰殼.椰殼燈罩豆莢、果殼7.蓮蓬.蓮蓬耳環、項鍊.蓮蓬小盆栽豆莢、果殼8. 掌葉蘋婆.掌葉蘋婆針插.掌葉蘋婆蠟燭
PART2.種子種子1. 小西氏石栗.小西氏石栗磁鐵種子2. 巴西橡膠.豆莢、果殼2.巴西橡膠搖鈴種子3. 火焰木.火焰木果實線香座.火焰木籽蠋台種子4.. 石栗.石栗鑰匙圈種子5. 黃花夾竹桃.黃花夾竹桃搖鈴種子6. 亞麻籽.亞麻籽兔子眼枕種子7. 咖啡豆.咖啡豆時鐘.咖啡渣除臭包種子8. 無患子 . 無患子洗衣包種子9. 短尾葉石櫟.  短尾葉石櫟陀螺.  短尾葉石櫟圖釘種子10. 象牙果.象牙果印章.   象牙果筆插種子11. 楓香籽. 楓香音樂門鈴種子12. 鳳凰木籽.鳳凰木籽手鍊種子13. 鴨腱藤籽.鴨腱藤籽把手.鴨腱藤籽紙鎮/迴紋針座.鴨腱藤籽鑰匙盒種子14. 薏苡.薏苡+緬茄書籤 .薏苡門簾種子15. 瓊崖海棠. 瓊崖海棠笛子種子16. 血藤籽 .血藤墊
PART3.乾果乾果1. 木蘋果.木蘋果扣子乾果2. .松果.松果鴕鳥乾果3. 海檬果.海檬果名片夾種子4. 銀葉板根.銀葉板根香座
【附錄】.種子購買店家資訊.咖啡渣除臭包紙型. 無患子洗衣包紙型.亞麻籽兔子眼枕紙型

作者序
種子,啟發我們新的創作動力
  我們不是森林研究員,所學的跟植物也沒太大關係的科系,只是因為我們熱愛自然的東西,也喜歡動手製作小物件。在每次的旅行中,撿取到了許多已經乾枯的小果實,放著做裝飾很美,但總覺得應該可以拿這些種子來創作些什麼,直到看了攝影師Hans Silverster 一系列非洲小孩和婦女以大自然素材作為自身裝飾的攝影作品後,便燃起許多可以用手邊的種子來創作的靈感。
  最初的作品,是將常見的蓮蓬自然乾燥後,和羊毛氈結合作成的飾品,接下來便陸陸續續融入越來越多種新認識的種子,就這樣很多人開始認識了我們,也誤稱我們是”撿果子”。
  每個種子果實對我們來說是啟發新的創作動力,在接觸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後,學習到了更多種子的故事,許多公平貿易生產團體是小島上的村落或是高山上的村落,這些生產者巧妙的利用種子、果實、枯葉,創造出樂器或是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物品,像是乾燥的椰殼製成的琴或包包,或是除去果肉的種子外殼作成的敲擊樂器,乾燥葫蘆製成的碗。種子雖然不再發芽但有了新的用途,果實雖然乾枯但生命力不減,這本書是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體驗到的創作。
  種子的來源除了在野外旅行撿的之外,我們也會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和其他創作的朋友互相交換手邊的種子和創作材料,就這樣非專業的我們也得到大家的讚賞。一年多前也曾經想過整理所有的資料做成一本有趣的書,但我們一直忙於各式各樣的創作和工作苦無時間,直到這個機會我們利用了工作中的一點時間完成了書中的內容。幸福文化的淑玲姐這半年多來不斷的催促和鼓勵下,我們終於把所有的作品完成了!這不是一本工具書而已,而更多的是我們從大自然啟發的創作和生活一部分的展現。所有作品的做法都不是唯一,希望藉這本書可以讓喜愛種子、喜愛手做的人不斷的發想和創新,這是我們最樂於見到的事情。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