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科學——對抗肥肉、疾病、老化的救命營養新知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吃的科學——對抗肥肉、疾病、老化的救命營養新知

作者:巴斯.卡斯特(Bas Kast)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01日
ISBN:978986477674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32元

稱霸明鏡週刊、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榜首
熱銷超過50萬冊

科學證明減脂成功要多吃什麼?
怎麼吃可遠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失智?
越吃越長壽的關鍵竟然是碳水化合物?
減醣、低碳、生酮飲食隱藏了什麼陷阱嗎?
哪些食物是真正的癌症剋星?

總結上千份全球重要飲食研究結果
你最該update的營養新知都在這裡!

★附12個健康飲食建議★

五大特色:
★以科學解讀,用數據說話,學得基礎知識可避開商人邏輯、直銷話術、行銷陷阱。
★帶領每個人平順跨過科學門檻,在趣味中學習正確的營養觀念。
★作者親身實驗時下流行的飲食法,分析並比較其實際效果。
★附有多張科學實驗照片、解說數據表、分析圖表,重要研究結果的比較與分析一目了然。
★整理出12條每個人都能實踐的健康飲食守則。

四大主題:
1. 有效減重
◎長久有效的飲食減重法該具備哪些元素?
◎為什麼減重經常失敗?怎樣做容易成功?

2. 避免老年病痛
◎如何靠飲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何不吃藥就讓糖尿病痊癒?
◎用飲食法如何逆轉早期失智的病程?

3. 分辨事實和飲食神話
◎不喝牛奶、減醣、無麩質、低脂、椰子油……你真的需要這樣吃嗎?
◎這麼多飲食教主,誰的說法有科學根據?

4. 越吃越年輕
◎哪些食物可以逆轉或延緩老化?
◎吃哪些食物會讓人加速老化?

作者卡斯特剛滿40歲就因為胸痛而鬼門關前走一趟。他因此發問:是垃圾食物毀了健康嗎?吃什麼食物會帶來真正的健康?
他發揮科學記者求真求解的精神,開始鑽研現今的飲食營養研究,一栽進去就是好幾年。新認知讓他徹底改變了飲食習慣,還驚訝地發現,過去他對健康飲食的了解完全不符合科學研究的結果。
卡斯特從上千個科學研究中過濾科學認證的飲食知識,告訴我們哪些食物對健康有益,越吃越有活力。

作者簡介巴斯.卡斯特(Bas Kast)1973年生,在德國康士坦茲、波鴻與美國波士頓讀心理學與生物學。科學記者、科普作家。能抓住普羅大眾關切的問題,把科學化難為易,風格生動有趣,流暢好讀。多本著作為明鏡週刊暢銷書。著有:《腦袋裡的革命》、《愛情與熱情如何解釋》、《肚子如何思考》、《我不知道我應該想要什麼》、《開竅了!》。譯者簡介彭意梅德國教育學博士,旅居慕尼黑。從事華語教學和中德文翻譯。喜愛旅遊,接近大自然。相關著作:《北韓,下一步?!——國際經濟學家所觀察的北韓現況與未來》《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我與內心團隊的溝通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不談義務,不是責任,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好好愛父母》

序 我徹底改變了飲食習慣
第1章 蛋白質I:讓人苗條的蛋白質效應
第2章 蛋白質II:成長和老化的驅動引擎
第3章 插曲:你是理想飲食的關鍵佐料
第4章 碳水化合物I:糖,誘人又危險的雙面人
第5章 碳水化合物II:為什麼有些人只對低碳飲食有反應
第6章 碳水化合物III:這樣辨識健康的碳水化合物
第7章 插曲:飲料——牛奶,咖啡,茶和酒精
第8章 脂肪I:探索脂肪世界,以橄欖油為例
第9章 脂肪II:飽和脂肪酸——棕櫚油,奶油和乳酪
第10章 脂肪III:油脂豐富的魚和Omega-3脂肪酸讓人瘦
第11章 不要服用維生素丸!除了……
第12章 吃飯的最佳時刻和最有效的禁食方法
後記 12個最重要的飲食建議

參考書目
注釋
圖片出處

本書作者抽絲剝繭,讓複雜的議題變得非常容易理解,讀完讓人收穫良多。——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兼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

假資訊萬世永存,但這本書與網路資訊和坊間飲食書籍最大不同的是,這是一本以專業論文的「文獻回顧」方式撰寫的科普書籍,每個立論都加註了引用的文獻來源和出處,一般讀者可以直接就書籍本身閱讀飲食相關的研究結果。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副教授劉沁瑜

秉著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為大家探究食物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該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物……很清晰地交代了學理上的脈絡。用生動的文筆來鋪哏,讀起來很有樂趣,除了很會說故事,他也為讀者整理了清楚可輕鬆操作的原則指南。——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黃貞祥

食物決定你的體質,找到正確的飲食方式養成習慣才能健康久久!——生機食養專家王明勇

哪些食物健康,哪些不健康?這本年度暢銷書冠軍解釋給你聽。讀過了這本書,就不需要再閱讀其他相關書了。
——LiteraturSPIEGEL

談的飲食內含特別多啟發,因為卡斯特握有一支輕快流暢的筆,把複雜的關聯性解說得清楚明白。——Denis Scheck, ARD Druckfrisch

今年最讓人驚艷的書,已經成為經典。作者對永不退熱潮的飲食話題交出一本權威著作,為此他花了數年的心血研究,眼光未曾偏移。他生動地解釋身體的複雜運作,具有高度的實踐價值。
——Kleine Zeitung

作者以驚人的高百分比兌現了承諾。他不是要販售哪種飲食法,而是真正調查過上千份的研究。有趣極了!——德國廣播電台文化台Lesart

研究調查做得很好,確實能幫助我們排除迷思,建立起身體運作的基礎觀念。——德國natur雜誌

讓我們對教條式的營養理論免疫。——Nordische Esskultur
 

幾年前一個春天的晚上,空氣非常清新,我跟平常一樣去慢跑。還沒跑一公里,突然間我被狠狠擋住,好像全速撞上一道隱形的牆,很突然且很粗暴地讓我停下來。好像一隻鋼製的手緊緊抓住我的心臟,冷不防地壓了它一下。最糟且最可怕的是「它」用強制的力量把我壓倒,讓我屈服。我微彎著腰,雙手撐在大腿上咳嗽、呼吸。不知道什麼時候我開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不時膽怯地試著用疾步走,然後再休息。我不敢慢跑了。*我一生都愛慢跑。從來不是為了健康的緣故,至少從前不是。我也從不注意自己吃什麼。身為柏林《明鏡日報》的科學編輯,我可以連續好幾天都用咖啡和洋芋片維持身體運作。我可以吃巧克力當早餐,然後用一包辣味洋芋片搭配啤酒來結束一天。姪女們來找我的時候,常常不可置信地問:「你真的吃洋芋片當晚餐嗎?」我回答:「有時候啦!」為什麼不行?我可以吃我想吃的東西。很奇怪,我就是吃不胖。然而從35歲開始,我保持苗條的優勢不見了,身體再也無法不露痕跡地掩藏所有垃圾食物。雖然我一樣幾乎每天去慢跑,小肚腩卻日漸壯大,它變成一個非常頑固的游泳圈。別人可能以為我在心臟拉警報那個晚上會立刻反省,被身體發出的警鐘嚇醒。事實上我沒有行動。我依然認為自己是不會發胖的運動員,一定是身體搞錯了。幾個月過去,我還是照老樣子生活。已經習慣了慢跑時偶爾心律不整,也習慣了有時強烈、有時不強烈的發作。我再也不能自由自在地跑,每次跑步時都在焦躁地等候心臟罷工。通常不需要等太久。沒錯,我當然也想過要去看醫生。有幾次就快要去成了,但是心裡總是在最後一刻抗拒。我不是討厭醫生;如果必須求醫,但也要等到時候到了才去。我的感覺是這樣:我首先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到自己沒辦法了才去找醫生。正因為這樣,我必須做一些事,必須做些改變。*身體提早退化迫使我去思考。思考到目前為止我是怎麼生活的,特別是思考那些自己毫不猶豫就塞進身體的食物。每個年華老去的人裡面都還藏著一個曾經年少的自己,訝異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那時剛40歲出頭,才剛有一個兒子,當了父親。心臟過早出現問題是我自找的嗎?如果繼續這樣活著,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