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法國式教養,讓父母好輕鬆,孩子好快樂!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法國式教養,讓父母好輕鬆,孩子好快樂!

作者:潘蜜拉.杜克曼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27日
ISBN:9789578038486
語言:繁體中文

  跟著法國媽媽重新認識妳的孩子,和妳自己!
  連虎媽蔡美兒都佩服:真正令人大開眼界!  榮登亞馬遜書店、週日泰晤士報排行榜雙料暢銷冠軍!
  在巴黎生了女兒後,美國媽媽潘蜜拉原本認命地以為從此大概就會忙得沒有自己的時間,為了孩子的需求和發展,媽媽的責任最重大,一刻都不能疏忽!
  可是,當她累得想大叫救命時,卻發現法國媽媽們個個光鮮亮麗、悠然自得。她們在身為母親的同時,顯然並沒有忘了自己也是一個女人,一方面照顧小孩,一方面也保有自我,享受自由。
  難道法國小孩自己會長大?別懷疑,法國寶寶兩個月大就能一覺到天亮,因為媽媽聽見哭聲會「等一下」,不是等他哭到累,而是讓他學著半夜醒來了繼續睡(其實嬰兒天生就會,只是需要機會練習)。法國幼兒吃的第一口副食品不是沒味道的米糊,而是滋味豐富的新鮮蔬菜泥(別忽視小小美食家的潛力)。法國小孩四歲就獨自參加長達七天的夏令營,學習過自己的生活(請相信孩子不在爸媽身邊時,長大得特別快)。最重要的是法國媽媽疼孩子卻不心軟,孩子儘管開心地玩,但最終仍得尊重「老大」(做決定的永遠是大人)。
  看看周遭那些既活潑自信、又超有自制力的法國小孩,潘蜜拉不得不承認「法國式教養」還真是有一套,而唯有父母先感到輕鬆愜意,才能帶給孩子自在快樂!
作者簡介
潘蜜拉.杜克曼 Pamela Druckerman
  就像所有女人一樣,潘蜜拉擁有讓她忙得團團轉,卻也甜蜜快樂的多重身分。
  她是個好妻子,有一位深愛她的丈夫;是個好媽媽,有一個女兒和一對雙胞胎兒子;同時,她也是個不忘愛自己的好女人。
  身為暢銷作家的她,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曾任《華爾街日報》外交線記者,替《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美麗佳人》雜誌撰稿,並曾應邀上全美知名的電視節目《今日秀》與廣播節目《晨間新聞》受訪。
  從結婚到懷孕生子,潘蜜拉人生的重要歷程都在巴黎度過,而真正把她和法國文化緊緊連結在一起的,則是法國式教養的智慧。法國父母和小孩之間令人羨慕的親密關係讓她明白:只要願意調整對於親子關係的觀念及對孩子的期待,做父母會更輕鬆,孩子也會更快樂。
譯者簡介
汪芃
  台大外文系畢業,現就讀師大翻譯所,曾獲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優選,譯有《夢之湖》、《12.21》、《大亨小傳》等書。
  謹將此書獻給所有用心教養子女的父母,包括我最親愛的爸媽。

推薦序一
為什麼法國人可以冷靜又優雅?∕【「一開始就不孤單」格主】洪淑青
  我大概能理解當年在法國羅浮宮裡,看見任何年齡層的孩子,都能以尊重的態度,輕聲細語,自在地觀賞藝術品。
  若追溯這些孩子孩童時期父母的教養方式,可以想像小小的他們,得學會等待,學會轉移自己的衝動欲望,體驗味覺之美,並學習融入家庭中的生活步調與氣氛,還得尊重父母的個人時間,接受一點挫折,並在規範的框架中,擁有自由與獨立。
  而這或許就是法國人冷靜、優雅特質的來源。
  這本書讓我找到了許多答案與啟示,也激發了我更多的教養想法。
推薦序二
原來我的法國家庭是這樣∕【台法家庭的母親】徐玫怡
  我真的很高興看了這本書!
  潘蜜拉的確講到我在法國看到的現象,之前我常以為是我遇到的家族規矩比較多,別人的家也許不是這樣。所以在法國的生活我常把它當做個人經驗而已。
  當我看到潘蜜拉的這一本書,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噢!原來我正在經歷法式教養的洗禮,我家把拔、我的公婆老是說要嚴格、要在意各種規矩,原來這不是我家特別龜毛囉嗦,而是法國人是真的都這樣看待教養的!
  讀完整本書之後非常欣賞作者對法國育兒系統的觀察,潘蜜拉絕對是位風趣聰慧的媽媽,又同時是客觀深入、文筆引人入勝的記者。在書裡我看到這個家庭從異居生活中學習成長,從夫妻兩人懷抱開放的心胸接納差異文化的反思中,讓讀者見識了美式教養和法式教養的不同。
  津津有味地一路閱讀下來,甚至解開不少我在法國「覺醒/ Eveiller」孩子時的疑惑(原來我也是比較偏美式的媽媽??!!)
  我不是很喜歡法國人的規矩多(雖然守規矩之後可以很隨便你),但是這本書幫我解釋了這樣的教養態度的背景緣由,突然間我感覺更了解我的法國家庭了!
  不只是教養書,也談法式夫妻相處和家庭氣氛的培養,十分真實,非常好看。
推薦序三
一本生動有趣的親子教養書∕【親子作家】梁旅珠
  作者用非常坦率的美式幽默,道出她從不同文化的對比中,所學到的「優雅」法式教養方法。我很高興自己雖然不是法國人,但我也很善用〈我是老大〉這一章中的「大眼睛」這一招,不必吼孩子,也可以建立教養框架和權威。
  這是一本生動有趣的親子教養書,因為從一則則有溫度的鮮活小故事中,讀者最珍貴的收穫,或許不是那些對東方人並不陌生的教養智慧,而是了解到唯有勇於挑戰既定思維,從生活中不斷觀察、比較、應用、檢討和修正,才有辦法整理出最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

法國小孩不亂扔食物女兒一歲半的時候,我和老公決定帶她來一場夏日小旅行,我們選了一個濱海小鎮,距離巴黎大約是幾個鐘頭的火車車程(我們住在巴黎,我是美國人,我老公是英國人)。我們訂了一間附嬰兒床的旅館房間。當時我們只有一個小孩,所以請不要嘲笑咱倆的天真想法:帶小孩出去玩有什麼難的?我們住的旅館提供早餐,但中午和晚上則必須到外面用餐。這座古老的海港小鎮有許多海鮮小餐館,但我們很快就發現,帶著小小孩一天在外頭吃兩頓飯簡直就像下了第「十九」層地獄。小豆對食物會有短暫的興趣,給她麵包或是任何炸物,她都會吃上幾口,但不消幾分鐘她便開始翻倒鹽罐、撕糖包,接著就會吵著要下兒童餐椅,然後開始在餐廳四處亂跑,或三步作兩步衝到危險的碼頭邊。我跟老公決定採取「速戰速決」策略,因此我們到餐廳一坐下就立刻點餐,然後拜託服務生馬上端麵包給我們,此外開胃菜和主菜統統一起上。接著老公趕緊吃幾口魚,我則盯著小豆,以免她又亂跑被服務生不小心踢到或消失在海邊,接著我就跟老公交接。我們吃完飯後留下鉅額小費表達歉意,算是彌補我們桌子四周扔得到處都是的餐巾紙碎屑和炸花枝圈。走回旅館的路上,我跟老公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出門旅遊、再也不想笑,也絕對不再生小孩了,這次「度假」證明我和老公在十八個月以前的人生已經徹底結束。真不曉得我們怎麼會沒有心理準備呢?後來我們又上館子吃了幾餐,我發現周圍的法國家庭看起來卻不像在地獄──非常怪,他們看起來倒真像在度假。那些跟小豆年紀相仿的法國小朋友都靜靜坐在兒童餐椅上,看起來心滿意足,不是乖乖等著大人餵,就是在吃魚,竟然還有孩子在吃蔬菜的,他們既不尖叫也不哭鬧。此外,這些法國人的餐點都是一道道慢慢上,慢慢吃,桌子的周圍也沒有各種神秘的殘骸。後來我在法國住上了好幾年,卻仍舊無法解釋這種差異。巴黎的餐館裡很少出現小朋友的身影,而且應該說,我也沒什麼觀察他們,因為在生小孩之前,我從來沒注意過任何小孩子,而生小孩之後,我就隨時隨地只能注意自己的孩子了。然而如今我跟老公身處地獄,我不禁發現:法國人帶小孩的方式似乎不一樣。但究竟如何不一樣呢?難道法國小朋友的基因生來比我們的小朋友冷靜?法國的大人會拿什麼東西哄騙(或威脅)孩子嗎?或者法國家長是用那套「囝仔人有耳無嘴」的傳統育兒觀念來治小孩的?但事情似乎不是這樣,我們見到的法國小孩並不是怯生生的,他們個個開朗可愛,小嘴巴吱吱喳喳說著話,充滿好奇心,而那些法國父母對小孩也既關心又溫柔。然而這些法國家庭的餐桌周圍(或者是他們每一天的生活)都籠罩著一股看不見的文明感──跟我們恰恰相反。我開始留心法國人教養孩子的不同之處後,赫然發現這種差異不只出現在用餐時間,我腦中開始浮現許多問號。例如我已經在法國的遊戲場度過幾百個小時,為什麼我從沒看過有小孩在大哭大鬧(除了小豆)?為什麼我跟法國朋友講電話時,他們從不會因為要去哄孩子而匆忙掛上電話?此外,為什麼法國家庭的客廳都像正常的客廳,而我們的客廳卻被小朋友的各種遊戲帳篷和廚房組大肆佔領?還不只如此。為何我認識不少美國小朋友都只吃單單一種食物,例如義大利麵或白飯,或是吃那些選擇少得可憐的兒童食品,但我女兒的法國(小)朋友們卻吃魚吃菜,樣樣都吃?還有,為什麼法國小朋友除了下午的點心,其他時候都不吃零食?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