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史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祕史
蒼白顛狂的青春中,
沾染鮮血與罪惡的一頁祕密。
★2014年普立茲文學獎得主,《金翅雀》作者唐娜.塔特初登文壇一鳴驚人之作
★《休士頓記事報》:想像一下,以杜斯妥也夫斯基與露絲.藍黛兒為主材料,加入伊夫林.沃、狄更斯、蕭伯納、費茲傑羅、莎士比亞為佐料,做出的一道文學總匯。
★入選英國「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百本書單」、BBC「史上最偉大的一百本小說」
★美國中學生暑假指定讀本
「當我們終於了解到事態嚴重,邦尼已經死了好幾個星期。」
狂烈的青春自以為能呼風喚雨,即便犯了再大的罪咎都能夠被原諒──
直探人性罪惡的本質,與《蒼蠅王》、《罪與罰》對話呼應的當代經典。
出身加州北方小鎮的年輕男孩理查.貝潘,隻身越過一整個美國,
來到東岸佛蒙特州漢普敦大學展開新的學期。
和老家相比,一切是如此新鮮有趣、讓人躍躍欲試,
像是那位魅力非凡的希臘古典文學教授,以及他備受呵護的五位學生,
神祕中帶點古怪,優雅中透露憂鬱的異樣氣質,
為此傾心不已的理查終能加入團體成為其中一員。
宛如貴族的教育方式、不能言說的祕密集會、機鋒處處的曖昧對話,
當他們超越一般道德標準的界線,便逐漸從執著轉為墮落與背叛,
最終將勢不可擋地化身為邪惡……
我們站在灌木叢中一陣竊竊私語,
最後再看屍體一眼,再環顧一周,
沒有落下鑰匙,沒有掉落眼鏡,大家各自的東西都在吧?
我想在我的人生歷程中,或許曾一度有過無數故事,
但現在別無其他,從此我能述說的故事只有這個了。
──理查.貝潘的自述
文學出版人X作家X評論者X媒體 聯手好評推薦!
馬可孛羅出版總編輯郭寶秀
漫遊者文化總編輯李亞南
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
愛米粒出版總編輯莊靜君
《戰爭之外》作者張國立
作家、編導陳玉慧
作家楊佳嫻
《綁架張愛玲》作者李桐豪
《Mr. Adult 大人先生》作者陳栢青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陳國偉
推理評論家杜鵑窩人
中廣蘭萱時間主持人蘭萱
國際媒體、知名作家、文學出版人一致折服
小說一開場,便由一具躺在雪地上的屍體緊緊捉住你的眼球,緊張的情緒整個打開。這是一部揉合了青春、校園、古典希臘文學元素的大格局作品,神祕、懸疑,也挑戰了人性與道德的底線⋯⋯唐娜.塔特的文字冷冽深刻且極具畫面,總有一種魔力,能讓在戲台外「旁觀」的讀者不知不覺中入戲,跟著書中人物一起喜怒起伏情緒。是一部令人看了直呼過癮的小說。 ──馬可孛羅出版總編輯郭寶秀
文學與哲學交織的謀殺,是唐娜.塔特用以辯證希臘悲劇的酒神精神。這是尼采、瘋子、與擁有年輕的心的人才能面對的議題。唯有曾在懸崖邊徘徊的靈魂,才會明白:「倘若我們的靈魂夠強壯,便能撕開面紗,正視那赤裸、可怕的美,讓天神將我們大口吞噬,支解我們的骨骸之後吐出,讓我們重生。」重生後,這也會是我們此生最隱密的一段歷史、一則必須隱匿的故事。 ──漫遊者文化總編輯李亞南
縱橫於文學、哲學、推理的集大成……大學校園內撲朔迷離的神祕氣氛,蒼白青少年的「預知死亡紀事」,以《金翅雀》聲名大噪的唐娜.塔特一出手就不平凡,會是美國文壇閃亮的名字。《祕史》一再讓我想起史蒂芬.金的小說魅力,但是唐娜建立了個人的獨特風格,在冷肅的詭異氣氛中,隱隱透露對人世的揶揄。 ──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
閱讀唐娜.塔特的《祕史》猶如一趟華麗的森林散步。小說從發生在神祕的溪谷命案說起,故事從一群共同修希臘文的年輕人說起,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是如此鮮明有特色,然而未知的死亡陰影卻是如此如影隨形,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你更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然後你想知道最後會是如何。一個文學與娛樂兼具的故事。 ──愛米粒出版總編輯莊靜君
四名學古希臘文的大學生,進入柏拉圖所說的「神聖的瘋狂」,享受酒神戴奧尼索斯帶給他們真實又虛幻的極樂,壓抑於道德、文化之下的人的本性隨之得到解放。醒來面對的是,一具屍體。故事便由此展開。唐娜.塔特寫出的不僅是強烈殺人動機,與面對犯罪的惶恐,也將友誼和愛情用更細膩的方式娓娓道來。這是本令人讀得提心吊膽的小說。 ──《戰爭之外》作者張國立
《祕史》寫一群大學生如何不由自主地滑入陰翳與謀殺的陡坡。他們鍾愛的希臘文像鬼火,幽幽燒著,苦心孤詣追隨在故事每個角落。「美是嚴苛的」,為了達致靈魂的紀律,宗教性的狂喜,他們共同體驗了毀滅性的事件,然而這個祕密使得所有潛藏的緊繃人際關係全部加強、加速,直接衝入黑沼。倖存的人將耗費一生與那些芒刺共存。 ──作家楊佳嫻
這是一本道道地地的犯罪小說,雖然沒有讓人傷腦筋的詭計,讀者也不用折磨自己的灰色腦細胞去推理故事裡的謀殺案,但卻是真的有凶手、有被害者的犯罪小說。說它像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我倒是認為這是一本犯罪心理學小說化的作品。什麼叫「良心不安」?本書的人物就很忠實地在詮釋「良心不安」這句成語! ──推理評論家杜鵑窩人
自約翰.諾斯的《返校日》以來,寫得最好的美國校園小說之一……想像一下,以杜斯妥也夫斯基與露絲.藍黛兒為主材料,加入伊夫林.沃、狄更斯、蕭伯納、費茲傑羅、莎士比亞與邁爾.雷文出版於一九五六年的小說《衝動》為佐料,做出的一道文學總匯,差不多就是《祕史》的內容與風味了……極具閱讀樂趣。 ──《休士頓記事報》
適合愛好思考者的驚悚小說……想想《蒼蠅王》,再想想《愛情磁場》……在《祕史》可以看到兩者的些許影子──不僅能明顯看到威廉.高汀在他的經典名著中展現的小小邪惡,也有布列特.伊斯頓.艾利斯小說中,那些享有特權的年輕人所表現的瘋狂魯莽。 ──《新聞日報》
這是一本精心構思並具有藝術野心的驚悚小說,其主旨不在於探討終身職或毒品,而在於「未受懲罰的罪行、破滅的純真、冒充為善的惡」等議題……塔特以純熟的技巧寫出罪行未受懲罰的後遺症。 ──《新共和》雜誌
一部引人入勝的著作……這位小說家年紀輕輕便已自傲而大膽地告訴我,在抽象神祕的學識以及如癮頭般精雕細琢的文字中,也能綻放出純粹的暴力。 ──喬治.史坦納
塔特的表達方式不同於同時期的任何作家。書中的詞彙優美、情節錯綜複雜、角色迷人,又充滿知性能量,使得她這本處女作遠比同世代的其他作品更吸引人。 ──《波士頓環球報》
……作為一本步調拿捏得極好的娛樂讀物,《祕史》相當成功。這本小說說服力強、挑戰智力,內容又控制得無懈可擊,完成了塔特女士一開始就打算做到的事:小說以沉著冷靜、古典主義式的必然性,朝著駭人的結局進行。 ──《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傑出的處女作企圖成為下列幾項事物:心理懸疑驚悚小說、對大學生道德觀和流行文化的諷刺小說,以及具有哲學意義的成長小說。 ──《圖書館學刊》
唐娜.塔特對社會諷刺及角色分析的天賦在本書中展露無遺,她的寫作強而有力,極能召喚人心。……讀者得以享受由一位天才型作家娓娓道來、神祕且細節豐富的故事魅力。 ──《出版家週報》
唐娜.塔特確實是個才華洋溢的作家……無論是遣詞用句的節奏,或是嫻熟地將五六百頁串連成一部旁徵博引又令讀者廢寢忘食的小說的這分技巧,都顯示出她有能力超越同一時期擋住她前路的文學同儕……謀殺的決定本身象徵了古典希臘悲劇之無可避免。 ──《邁阿密先鋒報》
《祕史》將讀者捲入一項陰謀當中,這陰謀以醉人的田園魅力為起點,最後結束在不得不然的終點──不過功力較差或膽子較小的作者絕對想不出如此複雜糾結的結局。唐娜.塔特寫了一部極有魅力又劇力萬鈞的小說。 ──傑伊.麥金納尼
作者簡介
唐娜.塔特Donna Tartt
美國當代著名女作家,1963年出生於密西西比州的格林伍德,五歲時,寫了第一首詩,十三歲時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份文學評論雜誌上發表了第一首十四行詩。至今除了一些散見於報章雜誌的詩與短文,只有三本長篇小說問世,而這三本小說各自花了十年的時間寫作。她認為寫作最深層次的滿足來自雕琢句子──正確的詞,適當的比喻。彷彿一個微型畫畫家,用一枝眼睫毛大小的畫筆,創作一幅大型壁畫。她的寫作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沉浸式體驗」──寫一本可以讓自己沉迷其中的書;進入一個迥異的世界。
處女作《祕史》出版後即震驚文壇,評論家認為《祕史》充滿懸疑,探尋人類罪惡的本性,並對古典與當代的價值和哲學作了比較,是一位天才作者的閃亮登場。她的文字似乎有一種魔力,而每一頁密密麻麻的《祕史》,閱畢之後久久無法跳離書中的冷冽氣氛,是一本歷久彌新的當代文學經典。
2002年,隨著《小友》(The Little Friend,中文書名暫譯)的出版,唐娜.塔特證明自己並不是曇花一現的作家。評論家高度讚揚了這本小說,認為它具有散文的文風,人物性格鮮明,敘述緊湊而綿密。2004年,她成為英國坎農格特出版社發起的「重述神話」寫作專案的首批入選作家。
睽違十二年,唐娜.塔特的新作《金翅雀》耗費十年時間寫作,是她三本書中篇幅最長的。再次掀起英美文壇巨浪,橫掃各大年度榜單,並榮獲2014年普立茲文學獎。
譯者簡介
顏湘如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法文系畢,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毒物》、《鼠疫》、《相約自殺的少女》、《房間裡的小奇蹟》等數十冊。
楔子山上的雪漸漸融化,當我們終於了解到事態嚴重,邦尼已經死了好幾個星期。其實,屍體被發現時,人已死亡十天。這可是佛蒙特州有史以來幾個最大規模的搜索行動之一,有州警,有聯邦調查局幹員,甚至出動一架軍用直升機,大學停課、漢普敦的染製場關閉,還有來自新罕布夏、北紐約州,甚至遠從波士頓前來的人馬。儘管發生這許多出乎預料的事,還是難以相信亨利那個簡簡單單的計畫竟進行得如此順利。我們並未打算藏匿屍體,事實上也根本沒藏,只是將它棄置原處,希望在有人發現他失蹤之前,屍體能絆倒某個倒楣的路人。這整件事一目了然,不言自明:鬆動的岩石,一具屍體躺在深谷底,頸子明顯折斷,還有腳跟往下打滑留下的泥濘痕跡,不折不扣的登山意外。若非當晚下了場雪,恐怕也就是靜靜地灑幾滴淚、辦個小小喪禮,事情就此了結。然而那場雪將他掩蓋得無影無蹤,十天後當雪終於融化,州警、聯邦幹員與鎮上的搜尋人員才全都知道他屍體上方的雪在眾人來回踩踏下,早已夯實得有如冰塊。很難相信如此大的騷動起因於我也參與其中的一項行動,更難相信我竟能輕鬆走來,穿過無數的相機、警察,以及像糖碗裡的螞蟻一樣密密麻麻布滿大瀑布山頭的人潮,未引起一丁點懷疑。不幸的是,走過來是一回事,脫身走開是另一回事。雖然我曾一度以為自己早已在多年前某個四月午後永遠離開了那座溪谷,如今卻不再那麼肯定。如今搜尋者已經離去,周遭生活也變得平靜,我才了解到這些年來我或許自以為身在他鄉,事實上從未離開過,一直還在山頂上那片鮮嫩草地所留下的泥濘車轍旁,陰陰的天空下,蘋果花在風中微顫,空氣中也已經感受得到當晚即將下雪的初寒。你們在這裡做什麼?邦尼發現我們四人在等他,詫異地問道。找新蕨啊,亨利說。我們站在灌木叢中一陣竊竊私語,最後再看屍體一眼,再環顧一周,沒有落下鑰匙,沒有掉落眼鏡,大家各自的東西都在吧?然後才魚貫穿過樹林。我回頭一瞥,只見一棵棵小樹躍然眼前,將身後的小徑遮蔽無蹤。雖然猶記得徒步回程的路與最初稀稀落落飄過松林間的雪花,猶記得滿心慶幸地擠進車內啟程下山,彷彿外出度假的一家人,開車的亨利咬緊牙根駛過坑坑疤疤的路,其餘幾人則坐靠椅背像孩子般交談,雖然清清楚楚記得那個眼前可怕的漫漫長夜,以及接續而來一個個漫長而可怕的日夜,只要一回頭,那許多年月立刻驀然遠去,那座溪谷又再次出現在身後,隔著一群小樹,綠意森森,巍然聳立,這幅景象將永遠不會從我腦海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