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校園散策:老照片現場巡禮路線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交大校園散策:老照片現場巡禮路線

作者: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8日
ISBN:978986962201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33元

  特別附贈經典校景懷舊明信片與交大在臺復校60週年紀念手繪地圖!

  直到看見從前的老照片,
  才發現一路走來,
  我們改變了什麼,保留了什麼⋯⋯

  自交大於民國四十七年在臺復校以來,光陰荏苒已有一甲子的時間。
  在這個時刻,我們邀請所有交大人重遊記憶裡的母校,
  探索那座草創未就、日新月異的校園,
  走訪年屆花甲的校舍,
  尋找當年未曾注意的歲月痕跡。

  本書屬於每位曾在竹湖畔駐足、在新舊圖書館挑燈夜戰、在宿舍燒線聊天的交大人⋯⋯
  是鑑古知今的相冊,也是認識交大的導覽書,
  附有精美明信片與交大在臺復校六十週年紀念手繪校園地圖,
  敬邀您循線探索交大的綺麗年華!

 

作者簡介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99年,以紮實學術為基底,擁抱亞洲學者對華文學術研究的精闢見解;用更為親近大眾的出版命題及書寫方式,將殿堂知識推廣普及──除了理工教學叢書,亦廣納各領域主題的多元論述,如御宅文化研究、STS跨領域研究等;並鼓勵青年學子投入出版,用在地觀點關愛土地,翻轉大學出版的學術新風貌。

 

前言
交大在臺復校重要事蹟
源起新竹 展望南北

Chapter 1 回憶散策路線
Line 1:博愛,半日漫行
Line 2:光復,一日漫行
Line 3:快閃臺北校區
Line 4:快閃六家校區
Line 5:快閃臺南校區

Chapter 2 歷史照片集錦
梅竹爭勝半世紀
校園歷史剪影

後記——重返歷史現場 直探記憶本源
 

前言

  創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的交通大學,於民國四十七年再續絃歌於臺灣新竹,成立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後於五十六年改制為工學院,直到六十八年始恢復校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回顧交大在臺發展篳路藍縷的歷史,經歷博愛、光復、臺北、六家、臺南等不同校區階段的開發與拓展,從當初二十名學生到現在一萬三千多名學生在學。目前校本部扎根於新竹市東區的光復校區,從原本培育專業的工程、科學與管理人才學校,逐漸轉型成科學與人文並重的綜合型大學。本書將帶領讀者重遊記憶中那座草創未就的校園,細數母校在臺復校一甲子以來,歷經了多少歲月痕跡,再看向新一代的臺北、竹北六家、臺南等校區,展現出什麼樣的現代面貌。同時安排五條回憶散策路線,邀您與我們一起漫遊校園,思憶交大生活的璀璨歲月。
 

Chapter 1 回憶散策路線 Line 1:博愛,半日漫行 1.大門 博愛校區大門為交大在臺復校最早的建築之一,至今留下許多歲月的痕跡。隨著交大歷史變遷,門牌從最早的電子研究所,更迭為工學院,再到「國立交通大學博愛校區」,儼然成為交大成長的見證人般,紀錄了這一路走來 的記憶。 2.竹銘館 穿過博愛校區大門後的第一棟建築,就是交大在臺復校第一棟校舍 竹銘館。今日實在難以想像當年一樓用作行政辦公,二樓為教職員臨時宿舍與教室,三樓才是學生實 驗室兼宿舍的克難情況。竹銘館、第一宿舍、圖書館這三點一線幾乎就是當年交大學生的全部生活。後隨校本部與大部分師生遷往光復校 區後,如今為生物科技學院館舍。 3.飲水思源碑 竹銘館前的飲水思源碑乃復刻大陸時期交大校友捐建的噴水池石燈,以感念母校教誨,為連結交大人的精神象徵之一,尤其與交大人素來相互扶持,並經常回饋母校的特性相符合。 4.半導體實驗室(現實驗二館) 這座位於博愛校區大門右手邊的一排單層建築,為我國第一代半導體實驗室。民國五十六年,在此製造出我國第一個雙極性接面電晶體,交大對臺灣半導體產業深遠的影響,就是從這裡為起點。 5.半導體中心(現奈米中心) 當年為了執行國科會的國家電子大型研究計畫,將半導體實驗室遷入這棟新落成的大樓,成為交大半導體中心,顯示出交大在半導體研究的企圖與決心。 6.電子研究所圖書館(現學生活動中心) 這棟帶有圓柱外型的建築,隱身在博愛校區的樹蔭間,是交大在臺復校的第一代圖書館,現為學生活動中心。 7.工學院圖書館(現生科實驗一館) 在電子研究所改制為工學院後,打造了國內第一座開架式、帶空調的圖書館,引起各界注意, 當年的美國大使館科學顧問甚至親自率團參觀興 建過程。這棟建築的歷史,也標記著交大一直以 來走在時代科技前沿的個性, 致力於成為 學界標竿。 現該棟建築 已改為生科 實驗一館。 (摘自《交大校園散策——老照片現場巡禮路線》)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