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顯神通─台灣電腦業開路先鋒的故事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大顯神通─台灣電腦業開路先鋒的故事

作者:譚仲民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1995年07月01日
ISBN:978957929316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80元

大顯神通-神通電腦  在台灣資訊工業發韌、茁壯的過程中,神通電腦是一個必須被記錄的企業。這不僅僅因為她是本土電腦業的開路先鋒;出身山東幫企業世家的苗豐強,和來自嘉義農村的侯清雄,帶領著初生之犢般的神通人,在二十多年間,胼手胝足建構了營收數以百億計、員工數以千計的跨國企業集團。而台灣今天也已名列全球資訊業四強之林,從一片荒蕪到這樣的煇煌成果,過程當然是高潮迭起、危疑震撼。  作者嘗試用通俗的筆觸,來勾勒神通與我國資訊業壯大的艱辛經歷,也為台灣這片土地上許許多多懷抱理想、全力以赴、百折不撓的年輕人,留下些許奮鬥的篇章。寫在本書前面  為什麼寫神通?朋友這樣問我。的確,跑了五年多的資訊產業新聞,聽過、也看過、甚至簡略寫過一些公司的興衰起伏,但真正決定要動筆寫《大顯神通》這本書時,心中卻還是充滿著不確定感!在延續半年多的訪談、寫作與協商、修訂過程裡,漸漸察覺到,這一本描述神通電腦公司的專書,也可以是二十年來,勇猛靈動的台灣資訊產業的縮影。那麼,在繁花似錦的本土資訊業界,擷取神通這一家歷史悠久」且背景多元化企業的經驗加以鋪陳,或許能為數以萬計的高科技從業人員和更多的社會大眾,提供一條認識台灣生命力的途徑。  事實上,在同意寫《大顯神通》之前,因為記者的工作需要,早已經和神通、神達與聯強等相關公司的主管們認識,也自以為對神通集團的人、事、物有所掌握。然而,就好像用顯微鏡一樣,你必須一點一點地調整觀察角度和焦距,才能看清楚鏡頭下的目標。隨著訪談作業的推展,神通集團裡許許多多的台灣資訊業名人,彷彿一步一步地走出新聞舞台的聚光燈,呈現出樸素、真摯的原貌。在記者職涯中,經常見聞的是精心包裝後的訊息、人物,有時候不免陷入真假難辨的迷惘;正因此;這一段探索神通成長歷程的機遇,彌足珍貴。  曾經在苗豐強先生晤談時,忍不住突兀地問:「報效國家?您當時真的是這麼想嗎?」一個財團少主自美返國創業的原因,可以有千般理由來詮釋,但苗先生認真的回答方式,在今天台灣社會成王敗寇、功利導向的氛圍巾,確賣有空谷足音之感。而他思考、言談時所流露的認真、寬容態度,也和台灣同業許多「賭性堅強」的老闆迥然不同。  如同許多電腦公司的創業者一樣,苗先生的反應機敏,工程師的背景與企業經營的實務經驗;使得他能深入地解析科技或管理方面的問題。而或許是因為關係企業橫跨資訊、石化和食品等不同領域,苗豐強先生的淵博,可能是其他老闆不易企及的。我清楚地記得他輕擺著雙手,仔細地談論著冷凍鰻魚的處理方法、石化原料名詞::。  「苗先生常常和幹部邊開會邊吃便當,這麼多公司每個月總要開一次會,我看他一個月恐怕要吃十幾個便當……。」神通資深副總經理池新明笑著說。做為一個企業領導人,苗豐強似乎不斷地在加重、測試自己承受壓力的上限,而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老闆不是好幹的!」這句話,至少在神通集團是適用的。  在台北市郊的山上,穿著家居服、短褲的神通集團副董事長侯清雄,回顧神通創業的歷程,態度就好像隨興閒話家常。和我所熟悉許多創業者的犀利、主觀相比較,這種敦厚從容頗為罕見。事實上,這樣的採訪對象,往往是記者最大的挑戰。  許多早年草創期的艱苦、有趣事蹟,幾乎都是來自其他老神通人的回憶,親身帶頭揮汗耕耘的侯先生,反而是「五嶽歸來不看山」。某次聊天時,他曾隨手在白板上勾劃:「我們是從技術導向,轉為行銷導向,現在則已步入財務導向……。」靈光乍現冒出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語,經常使人驀然驚覺到,這位從未參加聯考、卻一路被保送到台大的「資優生」,其實在質樸的形貌內蘊藏機鋒!  與李振瀛先生的訪談是利用早餐空檔時間。見面之前早已耳聞他在神通時期的「凶悍」,然而,交談過程中最常出現的竟是「那時候真的不懂事呀……!」的喟歎,對於許多單刀直入的問題,李先生凝神遠望、雙手支頤的審慎深思模樣,更令我印象深刻。少年子弟江湖老,歷經二十年台灣資訊產業的淘洗,幾度職涯的起伏,似乎已經讓Fisher少了逼人的鋒芒,卻益增不形於色的智謀。  值得敘述的太多了。過程中與蘇亮總經理的幾度討論,我對經營者的毅力體認良多和樂天幽默的李海麟先生,暢談神通往事、糗事的詼諧;在樹影掩映下品茗,傾聽池新明副總經理對神通人、事、物的妙喻;晚上九點多,接到神通的林玉小姐從辦公室打的電話,急切地談論著這本書的進度……。還有許許多多的老神通人,不管現在任職何處,每一位都從各自的角度,為這個企業勾劃出不同的風貌。如此,不僅令我封神通集團、甚至台灣資訊業有了新的認識,更可貴的是,能藉此分享到這麼多秀異人士生命中最豐富的篇章。  回到原點。對一個每天構思、追逐產業新聞的記者來說,寫一本像《大顯神通》這樣的資訊企業傳記,確實是高風險的挑戰。因為產業新聞的定位,是要嘗試指引產業發展的脈動、滿足專業人士知的需求;而描述一個公司的發展歷程,則無論是書中的主角群、潛在的讀者們,乃至於作者本身,都會有各自的期望與認知—這其中揉雜了資訊產業動向的探索、企業經營的理念與實踐,還有類似小說的趣味性。正是這許多不同面向的要求,使得《大顯神通》這本書的寫作過程百轉千折。  最記得的是,某個星期六上午,與苗先生、侯先生、蘇總經理還有神通的同仁們,攤開幾大張紙,認真熱切地討論著企業的沿革;還有這幾位忙碌的經營者,幾番不辭繁瑣地親筆在初稿上,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仔細到連錯字都被抓出來了!這麼多先進的執著以及寬容,讓我對人的成功之道,有了新的體認。  這本書的問世,是許多神通人的心智凝聚,但限於作者的才識,所呈現蓽路藍縷、歡欣收穫情節,其實有如海面的浪花,海底真正的洋流,只能留待讀者去尋思了。附帶一提,撰寫全大顯神通一時,恰逢譚雅來到人間,我第一個女兒和第一本書先後誕生,真是不亦樂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