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以色列創新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改變世界的以色列創新
「Tikkun Olam」這個詞的意思是,猶太人不僅應該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而應該為全球社會、全人類的福祉負責。這種觀念如此深刻地植入了「以色列的DNA」,以至於以色列的發明家和企業家有時甚至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活動可能對世界各地這麼多人產生積極影響。
本書還隱含了一個微妙的啟示──做好事有很大的成功潛力。這個啟示對臺灣和以色列同樣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激勵臺灣的年輕人參與新的發展和創新活動,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Asher Yarden 游亞旭(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 前代表)
以色列,這個位居地中海之濱的國家,自1948年建國以來,七十年間幾乎每十年打一場戰爭,歷經外交與經濟孤立的困境,然而這個國家卻擁有眾多非凡的創新技術和機制,其影響遠遠超越它狹小的國界,像是提供災害救援技術培訓課程的機構「馬沙夫」(希伯來語MASHAV,即「國際合作中心」);以「急救摩托車」概念發展出的「聯合救護組織」(United Hatzalah);多種滴灌應用產品;可攔截哈瑪斯火箭彈的「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 defence system)──其中甚至應用了來自玩具反斗城的零件;有效防止蟲害,可長期存儲食物,降低饑荒風險的「穀物繭」(Grain Cocoon)技術;依據候鳥遷徙動線,設計出能避開鳥類撞機的空軍訓練航線;能進入腸胃照相的膠囊內視鏡;網路防火牆;太陽能加熱器……等等,無論是軍事、醫療救護還是數位科技領域,以色列都有許多重大創新。本書介紹許多關於以色列創新的真實故事,這些發明與突破在各領域都產生了全球性的影響。
本書特色
以色列為何能在充滿挑戰的處境下,仍具有源源不絕的創新力量?
本書講述十餘個真實故事,還原時空背景,介紹以色列如何透過創新技術改善世界上億萬人民的生活。
作者簡介
[以色列]阿維‧尤利詩(Avi Jorisch)
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和中東問題專家。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研究員,IMS公司的創始人。曾任職於美國財政部和國防部,研究領域為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反恐和非法領域全球趨勢。
具賓漢頓大學歷史學士學位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伊斯蘭歷史碩士學位。文章發表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外交事務》、《福布斯》和《阿拉伯新聞》等媒體;亦為YPO組織的成員。
譯者簡介
張倫明
以色列機器人協會大中華地區首席代表,廣州中以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處前商務官。曾在多位以色列高官出訪中國訪問期間擔任翻譯,並曾為包括麥肯錫在內的跨國顧問公司提供翻譯服務。
推薦序/游亞旭
前言 要有光
第一部分 有著宗教靈魂的國家
第一章 以色列的DNA
第二章 猶太人不能無動於衷
第二部分 本地的挑戰促成全球性解決方案
第三章 救護車優步
第四章 一次一滴
第五章 真鐵人
第六章 現代的約瑟夫
第七章 第四日
第三部分 科技為善
第八章 讓跛腿的人能行走
第九章 大腦的衛星定位系統
第十章 金色防火牆
第十一章 吞嚥照相機
第十二章 脊柱上的眼睛
第四部分 小國家,大格局
第十三章 改良OK繃
第十四章 包皮變寶
第十五章 崇高的使命
第十六章 平衡天地
第十七章 起死回生
第十八章 做個受尊敬的人
鳴謝
附錄 以色列的五十大貢獻
各章註釋
參考資料
前言
要有光
「我還要使你作為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恩,直到極地。」――《以賽亞書》49:6
隨著我的車隆隆地行進在耶路撒冷郊外的道路上,無線電上傳來一陣紅色警戒代碼。
我看向車子後座,尚在學步期的兒子正在睡覺,恐懼頓時蔓延全身。那是二○一四年七月,當時我剛通過一個安全檢查站。幾個星期以來,人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與哈馬斯之間即將開戰這件事。以色列剛開始在加薩走廊展開針對伊斯蘭武裝分子的軍事行動。哈馬斯的共同綱領就是號召「除掉」以色列,用伊斯蘭神權政治取而代之。多年來,他們採用地下隧道從埃及偷運武器和物資。大約下午六點半,街道上安靜且綠色如茵,我在家門口停車,把兒子歐仁放到床上,接著就是等待。空襲警報如期響起,哈馬斯開始在邊境發射火箭彈。第一天晚上,這個激進組織向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發射了一輪M75導彈,許多人一度認為這不會發生在這兩座大城市。當我帶著兒子走下四級樓梯來到防空洞時,我看到他嚇壞了。其他在以色列和加薩走廊的孩子們會感到多麼恐懼,可想而知。幾分鐘後,我們聽到兩聲巨大的聲響,知道可以安全回到樓上了。以色列的鐵穹導彈防禦系統成功地攔截了哈馬斯的火箭。
在接下來七週的時間裡,警笛聲響伴隨著這一幕重演。恐懼從未消失,但我的家人和其他以色列人一樣,從鐵穹得到慰藉。我對這項發明感到驚訝。它使以色列免於陷入席捲中東的混亂和屠殺之中,伊斯蘭國正在接管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片領土,大規模地強姦殺戮「非信徒」;阿薩德(Assad)政權正在用桶裝炸彈和化學武器屠殺自己的人民,數百萬難民則從其邊境地區湧入土耳其、約旦和黎巴嫩;在埃及,伊斯蘭武裝分子正在西奈半島發動血腥叛亂。
那種狀況令人感到壓抑。我長大以為我這一代人將會看到中東和平。讀研究所時,我學習伊斯蘭歷史和阿拉伯語,周遊並移居至開羅,希望親眼目睹持久的改變。但是當地人民飽受著貌似永無止境的暴力。
二○一四年夏天還發生了一些事。我瞭解鐵穹並非以色列唯一拯救生命的創新。幾乎是出於偶然,我開始注意周圍的其他創新,正在培育著一個更為友善、更加溫和的世界。
在每場危機之後,無論是墜落的火箭、交通事故還是隨機心臟病發作病例,緊急救援行動隊幾乎都會立即出現,他們騎著半救護車半摩托車(稱為ambucycle)的交通工具,通過智能手機上類似優步(Uber)的應用程式進行調遣。耶路撒冷的園丁指出,他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滴水灌溉工具,我很快就瞭解到全世界的農民都在用它來保護我們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水――以養活世界上日益增長的人口。我的一位親密朋友和導師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他開始接受深部腦刺激治療,幫助減輕症狀。我瞭解到他使用的設備是由依瑪德和里里姆.尤尼斯(Imad and Reem Younis)所設計的,他們是一對來自拿撒勒(Nazareth)的阿拉伯夫婦。他們的創新技術通過一個GPS(全球定位)系統改變了腦部手術規則,允許外科醫生將電極裝置插入大腦的準確部位,以治療各種運動和精神紊亂症。
這些故事猶如細微的希望之光,穿透正在占據該地區的黑暗。我想與以色列這鼓舞人心的一面建立聯繫,並開始刻意發掘那些著手解決挑戰性問題的社會創新者,他們或多或少正在讓世界各地廣大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受益人數之多,就算沒有幾十億,至少也是數以百萬計。
和許多其他人一樣,我雖對以色列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新記錄有所瞭解,並拜讀了《新創企業之國》(Start-Up Nation)一書,也就是丹恩.席諾(Dan Senor)先生和所羅.辛格(Saul Singer)對以色列如何取得經濟成就的精彩描述;但我並未意識到,以色列的創新精神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遠在以色列以外的地方,並解決了世界上一些最緊迫的社會問題。
我很快就明白,以色列遠非「新創企業之國」這麼簡單。它發揮了超乎其國家大小比例的作用解決世界上的某些挑戰。我沒想到自己會受到感動,但我確實被感動了。在我的「奇什克斯」(kishkes意第緒語「腸道」的意思,意即「直覺」)中,我開始覺得一個不同於現狀的未來是有可能實現的。
(…中略…)
我開始在以色列各地旅行。我跟企業家在他們的辦公室、公園的長椅、甚至有時候是他們的家中見面。我坐在米歇爾.瑞威爾(Michel Revel)的客廳,聽他說起他創立「利比扶」(Rebif)的新奇方式――採用包皮試驗開發出的一種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先進藥物。我與伯納德.巴―納坦(Bernard Bar-Natan)一邊嚼著披薩一邊聊著,這個人發明了急救繃帶,這是一種獨特的急救產品,能立即控制大出血並防止創傷感染。我前往以色列北部去會見阿米特.高佛爾(Amit Goffer),他創造的外骨骼設備,幫助半身癱瘓者恢復行走能力。施洛莫.納瓦爾若(Shlomo Navarro)――和他的大狗――來到他的地下室辦公室,向我解釋他是如何構思出「穀物繭」的,這是個神奇的袋子,它能分揀穀物並殺死蟲子而無需訴諸有害的殺蟲劑,在對抗世界飢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遇到的人越多,就越意識到這些創新者在過著一種超越戰爭恐怖的生活,這種生活充滿希望和樂觀。他們沒有被炸彈和子彈所吞噬,而是發明了一些他們希望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裝置。
我還藉此機會越過綠線――一九四九年以色列與阿拉伯鄰國停戰後建立的邊界。在那裡,我瞭解到巴勒斯坦領土上的初創場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正在處理土地爭端、水權、難民和許多令人痛苦的問題;很少有人對和平抱有幻想。但我所訪問過的許多企業家們相信,創新可以成為兩個衝突群體之間的強大橋樑。
如果你偶然留意新聞,你可能會認為以色列的日常生活無非充滿暴力――戰爭、自殺式炸彈襲擊、捅刀子傷人、撞車襲擊。這個國家確實有其混亂的一面。然而,以色列還有另一面――如果你看看世界面臨的前十大問題,一定會有來自以色列的人在尋求解方。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英國作家吉爾伯特.基思.柴斯特頓(G.K. Chesterton)寫道:美國「是個擁有教會靈魂的國家」。他似乎在說,美國主義就是它自己的宗教。美國是個有著自己信條的國家,它有自己的信仰和神聖的經文――憲法和獨立宣言以及對美國夢的恆久信仰。我開始相信,以色列是個擁有猶太教靈魂的國家,擁有猶太先知的傳統,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地創造了一種卓越的創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引導著去解決世界上最棘手的問題。
猶太的神秘傳統認為,當上帝創造了宇宙,他屏住呼吸,為世界上的奇蹟騰出空間。
當上帝說:「要有光」,他就打造十個發光的器皿來填補他創造的黑暗。如果這些器皿完好無損,世界該會是完美無缺的。但上帝的神力太強大了。他粉碎了器皿,驅散了它們的火花。它們之中的大多數落在以色列這塊土地上。猶太教認為,我們作為人類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收集火花,來復原上帝的破碎器皿並且讓世界變成更美好的地方。
但我們該怎麼做呢?對於世界各地的許多猶太人來說,這意味著行善、施捨,以及拯救環境。但對於許多以色列人來說,它越來越意味著通過技術和創新來修繕世界。如果一個癱瘓的人可以重新行走,那麼也許就沒有人被迫忍受困坐輪椅之苦。如果一個飢餓的人可以有飯吃,那麼也許我們就可以解決世界上的飢餓問題。
本書將展現以色列當前在做些什麼事情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以及該國在全球產生的影響。它還提示以色列未來能做些什麼。如果它在應對當前形勢的同時,貢獻已經如此可觀,那麼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它並未陷入戰爭需要不斷保衛自己及其邊疆,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以色列國並非一個故事可道盡。但不可否認,這個國家裡有非凡的創新者,他們不是被宗教、金錢或名望綁在一起,而是渴望著拯救生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那些主張自由、和平與社會正義的人應該和這些人以及許多本書中沒有特別講述的其他人站在一起,共同努力修繕這個世界。在聖經裡發生過奇蹟,但是本書展示了當一個人幫助一個絕望者改變了他或她的生活時,奇蹟仍繼續發生。人皆嚮往追求當代奇蹟,這個衝動並非任何傳統的專屬權利,它同時也在地中海之濱這個只有美國紐澤西州大小的國家深深扎根。
(…中略…)
雖然本書的介紹重點是農業、醫藥、水和國防技術領域的企業,但其核心與靈魂則是這些改變世界的創新及其背後的人們。這是一部關於以色列創新如何讓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以及以色列的聰明才智如何讓饑者有其食、病者有其醫、無家可歸者有其居的故事集。當制定政策的官員、立法人員、工程師、醫生、律師、銀行家、救難人員以及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們設法解決這些大小難題的時候,他們應當去以色列尋覓現成的答案或創造新的解決方案。
同樣重要的是,當世界各國在為其本國人民和經濟闡釋以色列的創新「秘方」時,他們應當從以色列的文化精髓去尋找指導原則。
《改變世界的以色列創新》是關於以色列人選擇希望與癒合,進而摒棄死亡與毀滅的故事。在世界不乏黑暗的一隅,這些故事是希望的光芒。
※以下節錄自本書〈第十六章 平衡天地〉⓪共享天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萊謝姆決定重返校園,並在特拉維夫大學攻讀動物學博士學位。他想把重點放在候鳥和他們所面臨的危險上。那時候沒有人確切知道每年有多少隻鳥飛過以色列。萊謝姆和大約六十名志願者開始計數。然而,他們很快就意識到有許多鳥是他們無法統計到的,因為這些動物飛得太高了。冉.拉皮德(Ran Lapid)是萊謝姆的同事和以色列空軍直升機飛行員,他建議萊謝姆從飛機上去統計鳥類數量。「去找空軍,要他們提供一架飛機,」他說。一九八三年一月,拉皮德幫助萊謝姆安排與負責飛行安全的以色列空軍上校施洛莫.艾過澤(Shlomo Egozi)見面。三人在位於特拉維夫的空軍總部裡艾過澤的辦公室進行了會談。萊謝姆講述了他的研究建議,上校對此表示懷疑。他認為這對軍隊沒有好處。但是,他願意探討不同的想法。「哇,尤西,你來得正是時候啊,」艾過澤說道。艾過澤剛剛接到了一個小型絕密文件,裡面有自一九七二年到一九八二年期間數以千計撞上了飛機的鳥類數據。「你想看嗎?」萊謝姆點了點頭,然後看了統計數據和曲線圖。「我簡直不敢相信,」他說。「(空軍)感到束手無策。」每年造成重大破壞的碰撞至少有四起,以色列空軍在過去十年裡損失了五架飛機。三十三架飛機遭受嚴重損壞,一名飛行員死亡。在過去的十年中,以色列空軍損失達數千萬美元。當上校解釋這個問題時,萊謝姆興奮地看著他。他問道:「你在用這些數據做什麼?」上校氣惱地瞪了他一眼。他說:「我們能做什麼呢?這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要開飛機,我們就在分享天空,你(必須學會忍受)碰撞。」萊謝姆被驚呆了,他從來沒有想過鳥的飛行模式如何會影響到飛機,但他立即意識到這是個巨大的研究機會。萊謝姆從瀏覽數據中,看到鳥類在遷徙季節經常會撞擊飛機。他推斷,如果能更好地理解鳥類的遷徙模式,以色列就可以大大減少碰撞的次數。他要求艾過澤上校根據這些思路提供計畫資助。「我在找一個博士研究課題,」萊謝姆說。「我們合力來做這件事吧。各出一半力,你提供資金,我來做研究。」但上校不願意做出承諾。然而,在萊謝姆離開會議之前,他預計在當年春天將會有一百萬隻蜂鷹飛越以色列。他補充說,牠們當中的每一隻撞上飛機的機會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