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轉心法:圖解版轉心四思惟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快樂轉心法:圖解版轉心四思惟

作者:堪千.創古仁波切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17日
ISBN:978986636201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5元

當今藏傳佛教大禪師創古仁波切,給大家心靈的第一堂課。
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尋求快樂,但快樂在哪裡?
你的心靈導航系統是否已經對著快樂精準定位了?
創古仁波切告訴你,如何轉動心念導航器,航向真正的快樂!
佛陀說:達到真正及持久的快樂方法,並不是汲汲營營地往外追求,
而是要如理如法地依循正道,並藉由禪修不斷地審視自心。
  這是一本堪千.創古仁波切教導所有的人如何去追求真正快樂的書,其關鍵就是開始學習透過四種思惟來觀修轉化自己的心。
  「轉心四思惟」,又稱四正觀或迴心四法,既是開啟快樂的源頭,也是佛教三乘共修的四種基礎法門,其精要的概念如下:
1. 人身難得
  我們的身體因為兩種理由而被稱為「珍寶」:一是我們擁有所謂的「八有暇」,二是「十圓滿」。八有暇即八種自由,而十圓滿就是使八有暇發揮最大作用的一切必要的順緣。這種人身非常地罕有、非常地珍貴。
2. 死亡無常
  「無常」是生命本具的特性;我們的生命隨時都會改變、隨時都會毀壞。我們應該善用無常的觀修方法,深入觀察周圍的一切如何改變,並覺知死亡的確定性。再藉由修持的力量,克服伴隨無常而來的任何困難。
3. 業報因果
  業力是組成「因果關係」的元素,也就是個人過去、現在或未來的行為所引發的結果的集合,會主導現在及未來的經歷。瞭解業力時,我們就會明白如何創造快樂的因緣條件(廣積善行),及滅除痛苦的因緣條件(避免惡行)。
4. 輪迴過患
  輪迴是苦的法教指出輪迴六道本具的各種痛苦,幫助我們產生出離輪迴的決心。輪迴是苦的法教同時也指出脫離六道的基本方法:審察自心、離棄十不善業和奉行十善業。這樣的修持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超越一切痛苦的恆常之樂。
  創古仁波切說:每一位眾生都有自己的問題及煩惱。有時候,我們或許會想說:「啊!我知道那裡出差錯了。這是我特有的痛苦,這是我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知道,這些問題是一切眾生都具有的。生於輪迴的每一位眾生都有痛苦,因為痛苦是輪迴本具的特質。
  所以,如果想要超越痛苦,我們必須做很多的準備功夫。這些準備功夫也就是進入佛陀的法教之門「四共加行」。「共」含有「尋常」或「一般」、「平凡」的意思;「加行」意指趣入佛法的預備法,包括思惟人身難得、死亡無常、業報因果、輪迴過患。創古仁波切說:「它們是每個人都看得見並能了解的一般法,是平凡人都能證見的觀念。只要仔細地加以思考,任何人都能瞭解無常、業力或輪迴之苦。我們絕對不能只著眼於短期的無苦之需,也不能只期求稍稍的改善。我們必須依止佛法,徹底斬斷苦因、廣植善因,而尋求長期的無苦之樂。」
  創古仁波切透過生活中實際的範例引導讀者進入每一個課題的禪修,徹底思惟轉心的四個法門,使我們的心真正地離開煩惱,並能夠看清現實,航向真正的快樂。所以,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避免痛苦,就不要再四下去尋找世俗的偏方,而要在佛法之中尋求究竟的解脫,帶領你超越痛苦,永離痛苦。
作者簡介
堪千.創古仁波切 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
  是噶舉傳承的大師之一,學養與實證兼具,備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推崇。當今的第九世創古仁波切誕生於1933年,4歲時,被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及第十一世泰錫度仁波切所認證。
  7歲至16歲這段期間,仁波切專注於傳統的藏文教育,學習文法、詩歌、星象等科目,記誦經典,並修學各種法會儀軌。之後,他追隨各派學者及大師,深入研學佛教哲理、邏輯、辯論,精通經續論典,並致力實修及禪定閉關。
  22歲時,仁波切由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授予比丘戒。33歲時,仁波切順利通過藏傳佛教各派共學之五部大論及噶舉傳承專研之論典的辯經口試,由尊勝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授予藏傳佛教最高的格西學位,正式認定為藏傳佛教四大傳承(寧瑪、格魯、噶舉及薩迦)的合格導師。之後,大寶法王尊奉他為「三藏總持師」,任命他為那瀾陀佛學院院長及隆德寺住持,並指派他擔任噶瑪噶舉四大法子的導師。目前,仁波切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的總經教師。
  堪千.創古仁波切的藏、中、英著作甚多,弘法足跡遍及歐、美及亞洲各地,利益各地佛弟子,不分顯密,有教無類。
譯者簡介
帕滇卓瑪
  .私立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
  .美國堪薩斯大學人類學博士。
  .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兼任講師暨協同研究計畫主持人。
  .任職美國堪薩斯大學人類學系及東亞研究中心近十年,從事應用人類學之教學、比較醫療系統與飲食文化之研究、跨文化管理研究計畫之發展與管理。
  .1994年正式皈依三寶後,潛心修學佛法,為多位仁波切口譯灌頂及開示,並從事英文佛教著作之中譯工作。

【作者序】
【前言】修心──修持佛法
.為何要修持佛法?
.藏傳佛教的修行次第
第一章 珍貴人身
一、將心轉向佛法
.第一項禪修,思惟人身難得
.三寶功德
二、瞭解暇滿人身
1. 遠離八無暇
.遠離八無暇
2. 遠離十六逆緣
.遠離八逆境
.遠離八心障
摘要一
3. 具足十圓滿
.自圓滿
.他圓滿
.三大劫千佛
.三轉法輪
摘要二
第二章 死亡無常
一、 瞭解生命的本質
二、 無常的觀修
.第二項禪修,思惟死亡無常
摘要
第三章 業報因果
一、 瞭解行為的因果關係
.什麼是業力?
二、 十惡業
1. 身惡業
2. 語惡業
3. 意惡業
.人的惡業有哪些?
三、 十善業
.如何修持十種善業呢?
摘要
第四章 輪迴過患
一、 下三道
1. 地獄道
2. 餓鬼道
3. 畜生道
二、 上三道
.什麼是和合物定律?
1. 天道
2. 阿修羅道
3. 人道
.輪迴六道的痛苦
摘要
結語
.轉心四法

前言
修心──修持佛法
  我們的存在,內顯於心,外顯於行為及言語;內在的層次遠比外在的表現重要,因為我們行為的品質取決於我們內心的思惟。因此,在佛法的修行法道上,我們必須修心,也就是將心轉向「法」(梵Dharma,音譯「達摩」;藏Cho,音譯「確」)。「法」這個字有兩個意義:泛指自然的法則或真理,或特指佛陀的法教──也就是引領眾生達到圓滿證悟的佛法。佛陀的法教能帶來淨除或遠離一切貪欲及惡行的平靜。而且,佛陀的法教不僅能帶給我們自己平靜,也能帶給他人平靜。
  修持佛法就是要修心,也就是要改變我們自心迷惑的思惟模式,使心轉向佛法。這個過程對某些人也許比較容易,但是對其他人則比較困難。有些人很自然地覺得必須出離依因緣而存在的輪迴,對他們而言,拋棄世間俗事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某些人則覺得比較困難,他們必須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才能發展出這種意向。所以,到底要如何才能使我們的心離棄輪迴呢?答案是:學習並觀修四共加行──修持佛法的四種基礎或警醒的思惟,也稱為轉心四思惟,四正觀或迴心四法。
作者序
  一般來說,得到暇滿的人身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因為,依靠這個人身,我們可以利益自己,也能成就廣大的利他行為。然而這一切還需要依靠正法──未進入佛門的需要進入;已經進入佛門的,需要憶持正法,付諸實行。
  這麼說,不是迷信或人云亦云,而是因為自己的人身與自己的一生息息相關,具有特殊的意義。唯有透過「轉心四思惟」的方便法,我們才能認清這一點。
  一旦清楚明白了,就會想要修持佛法,能夠精進,得到好的成果,因此,一本開示「轉心四思惟」的書非常重要。本書能夠再版,我衷心感謝。
希望本書能鼓勵更多人向法,帶來廣大的利益。
創古祖古
寫於南無布達靜處,願善妙增長

第一章 珍貴人身 四共加行的第一加行是思惟「珍貴人身」──具有修學佛法以證得佛果所須的一切自由和順緣的人身。具有珍貴人身是非常地幸運,伴隨著幫助一切有情眾生都有尋獲真正的快樂的無上機會。因此,這種人身非常地罕有、非常地珍貴。可是,如果我們不瞭解這一點,就會一味地沈迷於世俗活動,而浪費了這個珍貴的機會。這就是為什麼思惟珍貴人身至為重要。  大手印是佛教噶舉派代代相傳的修持法門,這是一種極其深奧的禪修法門,能讓修行者淨除一切染污、煩惱及不安,最後證得究竟的佛果。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及正確地修持大手印法門,行者必須依照一定的次第,循序漸進地實修。這本關於禪修的法本以這幾句話做為開頭:「第一項禪修是思考獲得珍貴人身的困難。」一、將心轉向佛法 我們已經獲得了一種極為貴重的寶物:珍貴、暇滿的人身。我們不但得到了這種能尋得真正快樂的罕見機會,也進入了佛陀法教之門。具有珍貴人身之後,利用它進入修行道非常地重要,因為這人身具有極大的潛能。但是,我們必須持有正確的態度,才能真正受益。首先,我們必須把心轉向正確的方向並專注於適當的目標:佛法。 如果能夠這樣把心轉向佛法,我們的行為及言語自然也會隨著轉向佛法。我們也許無法立刻完全依照佛法來行一切事,但是,具有正確的態度之後,至少我們能夠逐漸地改進,終於有一天,我們的行為會完全和佛法一致。反之,若我們無法把心轉向佛法,事情只會往壞的方向發展,並且很可能會愈來愈嚴重。由於懶散和惰性逐漸地增強,我們的所作所為會愈來愈偏離佛法,最後完全脫離了佛法。這就是為什麼在一開始時,將心轉向佛法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清淨觀念或知見是真正開始修行必備的基本條件。 思惟佛、法、僧三寶的功德,能幫助我們將心轉向佛法。「佛」是導師,「法」是佛所教導的內容,「僧」是修持或守護佛法的社團。思惟三寶的功德,能讓我們覺知修持佛法的利益和幫助。試想,倘若我們放棄修持佛法的機會,繼續生在輪迴會產生什麼樣的缺點和問題。思惟三寶的功德,讓我們有機會見到修持佛法的利益,因此對佛法產生信心,對授予佛法的佛陀產生虔敬心,並對修持和保護佛法的僧寶升起恭敬心。一旦我們對佛陀、佛陀的法教及修持這些法教的僧眾產生虔敬心、信心及恭敬心,我們的心自然就會轉向佛法。 當然,只是枯坐在那裡想:「我要對佛法有信心、我要對三寶有信心……」不會有什麼效益。真正要開展虔信心,我們必須思惟無常──第二項思惟。無常很容易瞭解,放眼環顧四周,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無常。我們會注意到人必定會死,而我們自己的身體也在老化。我們會發現自己擁有的財物是無常的。我們會看到歷史只不是過眼雲煙。無常蘊涵于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由於無常如此明顯,我們可能因此以為思考無常是不必要的。但是,我們必須真正深入去思考無常,實際喚起無常的覺受,並讓它不斷地開展,才能瞭解無常的真正涵意。那時,我們更能感受到具有能瞭解佛法、虔信三寶的人身是多麼地珍貴。這再度說明為什麼珍貴人身或人身難得是第一項思惟。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