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內臟變年輕:逆轉「內臟壽命」10法則,人就不老、不胖、變健康!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我要內臟變年輕:逆轉「內臟壽命」10法則,人就不老、不胖、變健康!

作者:伊藤裕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04日
ISBN:978986229997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2元

  內臟大人拜託你!
  幫我擊退「內臟壓力」,讓我變瘦、變美、變健康!
  你是否覺得時間越過越快,其實不是因為開心的是變多了……
  小心!內臟正在向你發出健康警訊!!

  你聽過「內臟壽命」嗎?
  所謂「內臟壽命」就是身體賦予每個內臟的「使用年限」,只要有一個消耗殆盡,內臟機能就會瞬間降低,成為危害生命的病症。
  請注意,內臟壽命決定你的人生!

  活躍在代謝症候群研究最前線、擁有超過三十年研究經驗、看診人數超過一萬名以上的內臟醫生──伊藤裕敎你內臟變年輕的生活法,「內臟壽命」才是讓你不生病的祕密。最強的「內臟健康法」──對健康、美容、減肥都有效。

  學會伊藤裕的「內臟長壽10法則」!
  守則1 慢慢吃,腸道時間就會變慢
  守則2 晚上絕對不去便利商店
  守則3 戒除小零食對策
  守則4 製造「空腹感」和「低氧感」
  守則5 早上運動把晚上好
  守則6 實踐「嬰兒的生存之道」
  守則7 試著不要太認真
  守則8 以「3的倍數」與人交往
  守則9 建立夢想、期待未來
  守則10 製造只放入美好回憶的「個人相簿」

各界專家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iHealth愛健康主編  曾則儒
  YAHOO!華人健康網總編輯  黃曼瑩
  輔仁大學醫學系教授 / 耕莘醫院醫務部醫療副主任  裴馰
  馬偕醫學院校長 / 台灣自由基研究學會理事長  魏耀揮


作者簡介

伊藤裕

  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教授。

  生於京都市。1983年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同一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美國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醫學部博士研究員。經歷京都大學醫學部助理教授,2006年起從事現職。專長領域遍及高血壓、糖尿病血管合併症、再生醫學、抗老化醫學等,堪稱內臟方面的專家。近來闡明了代謝症候群與生活習慣病、心臟病、腎臟病、腦中風的關聯性,於世界首次提出的「代謝症候群骨牌效應」,尤其引起極大的迴響。對於代謝症候群早期對策的重要性以及推廣代謝症候群檢查、減少許多生活習慣病發生方面多所貢獻,實為「代謝症候群骨牌效應研究」的先驅。至今診療過超過一萬名患者,在研究領域上亦曾獲高峰讓吉研究獎勵賞等多數獎項。著有《讓臟器重返年輕》(朝日新聞出版)等多部作品。

譯者簡介

石玉鳳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課程修畢。曾任出版社主編,現居日本,遨遊翻譯世界中。譯有《世界第一簡單躺瘦》、《六分醣 啟動激瘦不復胖開關》、《萌譯★孫子兵法》、《萌譯★論語》、《萌譯★三國志》、《最幸福的離開》、《增強孩子免疫力6倍的體溫祕密》(以上皆為三采文化出版)等書。

  Email:[email protected]


前言

第1章 健康掌握在「臟器時間」手上
浦島太郎絕對不只是「童話故事」
每個人都忽略了,擁有健康的唯一祕訣!
臟器擁有「各自的壽命」
「時間跑太快的人」會先變得不健康
男女平均壽命不同是因為「時間流失速度」不同
一個疾病必會帶來「下一個疾病」
在玄關昏倒的代謝症候群患者
腎臟功能一變差,心臟功能也會變差
認識「老化的配速員」!
身體不是建立在團隊表現上,而是個人表現上
纖瘦的母親卻生下代謝症候群的小孩
愛睡覺的小孩會長大,「不愛睡覺的小孩」會長胖
便祕比腹瀉更可怕
「不會痛的病」,更要注意!
在現代,「內臟壽命」前進得愈來愈快!

第2章 一切都源自於「內臟壓力」
加速時鐘指針前進的元凶就是「內臟壓力」
引發壓力的兩種「反應」
一位騎師的憂鬱
「被激怒」將導致生活習慣病
過勞死是誰都可能發生的「壓力疾病」
長壽的祕訣不是「飲食」而是「農業」
不吃宵夜,「降溫效果」就會出現
熬夜一次,血壓值上升十
早上比晚上更適合思考
「內臟疲勞」的人,看一眼就知道
「容易厭煩」不是心理而是身體的問題
內臟容易倦怠的人、不容易倦怠的人
「無病息災」不如「一病息災」

第3章 讓「臟器時間」慢下來的三大祕訣
老是搶跑的話,連身體也會「失格」
祕訣1 粉紅色:和粒線體成為夥伴
對「粉紅色」產生意識就能變健康
抑制「時間」的天敵──活性氧
身體細胞的「斷捨離」就是這麼重要
生活愈奢侈,老化愈快速
見到韓星時的「臉紅心跳」,讓身體充滿元氣
祕訣2 節奏:掌控時鐘基因
你何時擁有第一支手錶?
日本的「春夏秋冬」有益身體的理由
生理時鐘的節奏由「光」來決定
時鐘基因失常的人,吃飯的時間都很晚
千萬記得!「醒來的那一刻」就是疾病的尖峰時刻
為什麼檸檬可以幫助起床?
「加班、熬夜百害無一利」的理由
減掉體重十公斤、腰圍瘦十公分的「超輕鬆瘦身法」
將「日夜顛倒的生活」變規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改變?
祕訣3 記憶:活用「美好的回憶」
掌管記憶的「另一個地方」
應該要花五十億年以上的「長頸鹿脖子」為什麼可以變長?
「業債深」是壞事嗎?
效果「持續」十年以上的治療法
母親的育兒方法將成為代代相傳的基因水準
總有一天妳也能成為「女王蜂」!
美好回憶愈多的人,愈能擁有健康

第4章 讓人健康一輩子的生活習慣
請將「時間管理」加上健康管理
「習以為常」比「習慣」更重要
不可小看「一招走天下」
讓擔任「國家要職」的大腦休息吧!

內臟時間管理十大守則    
守則一 慢慢地吃,腸道時間就會變慢
●肥胖症是一種「心病」?!
●讓成長期的小孩吃牛排比吃漢堡肉好
守則二 晚上絕對不去便利商店
守則三 戒除小零食對策
守則四 製造「空腹感」與「低氧感」    
●向「有點吃力的運動」挑戰
●入浴中、運動後想去廁所是好徵兆
守則五 早上運動比晚上好
守則六 實踐「嬰兒的生存之道」
守則七 試著不要太認真
守則八 以「三的倍數」與人來往
守則九 建立夢想、期待未來
守則十 製造只放入美好回憶的「個人相簿」
●剩下來的時間,才是人生最燦爛的時間
●擁有不會愧對下一代的「父母身影」及「內臟習慣」

結語


推薦序一

內臟大人 請多多指教/iHealth愛健康主編 曾則儒

  《我要內臟變年輕:逆轉「內臟壽命」10法則,人就不老、不胖、變健康!》以「內臟大人」稱呼每個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將臟器的壽命稱為「臟器時間」,人受到的壓力也轉為內臟壓力。

  這樣的比喻我原先不是很理解,內臟就是內臟,為什麼要多此一舉稱之為內臟大人呢?仔細想過之後,我覺得此說法確實有它的道理。內臟被包覆在人的軀殼裡,內臟和人的關係就像工廠和工廠老闆一樣,工廠不分晝夜運轉為老闆賺錢,內臟也是24小時運作為我們維持生命,工廠裡的機器發生故障就找工人修理,內臟出了問題就找醫生解決。

  但是這些五臟六腑才是生命的根本,是這些內臟賦予人們使喚手腳的能力,我們才有力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應該被視作人類的附屬品,應該被升格或至少給它一個尊稱,所以我認為內臟大人是個合適的稱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指出,真正生病的重症患者大約占人口的15%;沒有疾病的健康人只占不到10%;其餘75%的人都處在一種介於健康和生病之間的狀態,俗稱「亞健康」。人們容易滿足於這種尚未生病的健康假象,不好的生活習慣長期下來可能會超過身心可以承受的臨界點,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除了尊稱也不夠,我們應該先認識自己的內臟大人,從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開始。

  以中醫角度為例,體質可分為寒性和熱性,熱性又可分實熱和虛熱,實熱會經常口乾舌燥、愛喝冰水;虛熱大便燥結、小便黃少、唇紅口乾,也就是俗稱的虛火;寒性體質則是手腳冰冷、臉色蒼白、不易流汗。瞭解自己的體質後避開食物禁忌,便是尊重內臟大人的方式之一。

  臉上的痘痘位置也都有不同的意義,額頭痘代表肝臟過勞;鼻子附近的痘痘代表胃火大、消化不良;左臉痘代表肝臟排毒功能異常;右臉痘則代表肺功能異常;下巴痘代表內分泌失調,我們必須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揣測內臟大人的心情。

  現代人習慣在不舒服的時候向醫生尋求診斷,被告知生病的時候才吃藥接受治療,這都是不好的生活習慣,所以我們也不斷提倡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以及正常的生活作息。

  某些超級食物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不過只要做到飲食均衡就可以從各種食物吸收到人體需要的養分,不太需要補充保健食品;運動則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強化肌肉與骨骼,讓身體的線條和氣色更好看;睡眠大約佔人一輩子三分之一的時間,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的時間不對,那也是功虧一簣,唯有將這三點內化到日常生活中,才是走向健康的長久之計。

推薦序二

充滿反思與趣味的「臟器時間」/輔仁大學醫學系教授/耕莘醫院醫務部醫療副主任 裴馰                 

  身為一位醫學工作者,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謙虛」。一種對科學、大自然及人體奧妙的謙虛。因為謙虛,才能以客觀的角度去研究醫學的奧祕,解決人體的病痛。最近看到很多藝人或是 paramedical 的人(指非正式醫療行業的人),完全沒有營養學或醫學背景,就在報章雜誌上,宣稱一些醫療保健、減重的「自我心得」。這種的亂象,不禁另我擔心!

  反觀西方科學家的嚴謹,讓我們不禁汗顏!例如,當發現某樣藥物有效用時,在歐美會用雙盲實驗去證實藥效。雙盲意指,讓一定數量的病人服用此藥(人數至少30人以上,通常上千人),一組是吃沒有療效的安慰劑;另一組是服藥組,服藥期間至少三個月。此外,為了避免預期的「心理作用」,醫師與服藥的病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服用的是安慰劑,還是真藥。最後用統計學分析結果,如此才能真正驗證藥物的效用。這樣的做事態度,跟時下隨便宣稱療效然後出書的人,有非常大的差距。

  因此剛收到這本書時,就開始擔心這本書是否跟坊間的減肥、健美書一樣。直到,看到作者是京都大學醫學院畢業,又曾經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及哈佛大學做過研究,便安心不少。

  本書的特殊之處,是以「臟器時間」來做論述的主軸。當然,臟器時間這個觀念對醫師或民眾來說,是全新的概念。但作者提出這個觀念的同時,用很多的證據來支持他的理論。例如,新陳代謝科的醫師都知道體重不足的小 baby(出生時小於 2500 公克),長大後會得新陳代謝症候群。作者就將此研究結果,應用到臟器時間的理論上,並提出「從我們還在母親肚子裡時,『臟器時間』可能就已經被決定了。」的理論。另外一個很有趣並廣為新陳代謝科醫師所熟知的論點,「睡眠呼吸終止症候群」。簡單來說,體重過重的人會因嚴重的打呼造成缺氧,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而作者把這樣的症狀解釋成因為「睡眠呼吸終止症候群」造成內臟壓力,使其老化。像這樣的例子,在書中俯拾皆是,讀起來趣味橫生!

  作者的生花妙筆,還不止於此。為了說明臟器時間,作者以運動故事(棒球、足球)、童話故事(小黑魚)、笑話(吃烏鴉的習慣)來增進讀者對臟器時間的了解。其中我個人最為激賞的,就是用佛教的觀念,來說明「時間的反覆性與變遷性」對臟器時間的影響。作者引用了日本僧侶小池龍之介的說法,認為過去的感情為「舊的業」重生時的心理狀態為「新的業」飲食內容時節,等四項影響因子,套用到遺傳上。舊的業,過去的臟器會有記憶;新的業,即是先天性的健康狀況。飲食內容,就如字面所表達的,食物也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最後,所謂的時節,指的就是呼吸與睡眠。

  即便是身為醫師的我在閱讀此書時,每翻開一頁,作者的筆法、思想就帶領我進入另一個陌生的世界,真的非常有趣。同時亦可以讓我反思之前所學過的知識,是否正確。或是,我也應該用另外一個角度,去看我熟知的知識體系。我想除了趣味之外,這是我讀此書的另一個悸動!

推薦序三

節制飲食、減緩代謝速率,才能珍惜「內臟壽命」 馬偕醫學院校長/台灣自由基研究學會理事長 魏耀揮

  「內臟壽命」是一個很值得學習和推廣的觀念。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伊藤裕教授認為,人體內的每一個臟器都有各自的「壽命」,亦即「臟器時間」,當一個人的某一個臟器用盡其「壽命」時,該臟器的機能即呈現顯著的下降,這個人就處於不健康的狀態,疾病和死亡也會很快跟著到來。

  人體內的臟器為了要維持其正常功能,構成臟器的組織細胞需要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人體主要仰賴消化系統分泌的酵素將食物中的醣類、脂肪和蛋白質等食物分子降解為可被組織細胞吸收的單糖、脂肪酸和胺基酸等小分子,這些高還原性(highly reduced)的有機分子進入細胞後可以分別被各種氧化還原酶分解為分子量更小的有機酸。這些中間代謝 (intermediary metabolism) 的產物絕大多數被運送到素有細胞發電廠之稱的粒線體(mitochondria)中,再進入三羧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及電子傳遞鏈(electron transport chain),以進行完整的氧化代謝,成為二氧化碳及水,同時產生大量ATP,以供應人體細胞進行正常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在這一系列的有氧代謝過程中,組織細胞因為粒線體電子漏而產生許多的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導致所謂的「氧化壓迫」(oxidative stress)狀態。許多研究已證實,代謝速率越快的動物其組織細胞所產生的氧自由基量也越高,其壽命就越短,若自由基含量超過一個上限,就可能造成組織細胞凋亡或疾病狀態。

  其實,本書所介紹的「內臟壓力」就是內臟組織細胞代謝所產生的「氧化壓迫」。因此,只要減緩代謝速率就可降低「內臟壓力」。最有效方法就是遵循萬物生命的規律、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持守快樂的人生態度,使自己經常保持在身、心、靈平衡的狀態中。身體各種臟器中以肝臟最容易處於氧化壓迫狀態,肝臟是人體代謝調解及解毒中心,若三餐飲食過量,肝臟組織細胞就有很大的代謝負擔,粒線體也跟著要進行快速的氧化代謝,自然就會產生較多的氧自由基,進而增加組織細胞遭受氧化損傷的機會,終於導致「肝臟壽命」及個體壽命的減短。

  伊藤裕教授在本書所倡導的養生長壽之道,是有基礎醫學的根基。本人從事粒線體醫學研究已超過三十六年,深感「節制飲食」以珍惜「內臟壽命」對於維護人體健康的重要,乃樂於為本書中文版作序。期待讀者們能夠在閱讀本書後獲得正確的保健知識,並身體力行,以維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作者序

  健康的人與不健康的人,是可以被明確區分出來的。

  所謂「稍微健康」和「稍微不健康」的人,幾乎不存在。

  當然,現在還很健康,但再繼續目前的生活下去的話便可能生病,像這種處於「生病前夕」的人非常多。

  不過,這種人在當下其實也還算是「健康」的。

  這裡必須注意的一點是,一直很「健康」的人,即使處於生病前夕,也不算是「稍微健康」或是「稍微不健康」,而是仍屬於「健康」。

  「你到底想說什麼呢?」

  應該有人會這麼想。

  其實,這裡正隱藏了一個關於健康的最大「真相」,那就是「健康的人也會在一夕之間變成不健康的狀態」。

  「什麼啊,那不是當然的事嗎?」

  這次或許有人會這麼想。

  但是,「一夕之間」這四個字,正是追求健康的我們最該知道的關鍵字。

  如果我們一直持續不當的生活習慣,身體機能一定會在某個「時機點」急速下降,開始過著不健康的生活。不論以前的生活看起來有多健康,都會突然對健康產生危害。

  幾乎所有人的身體都是在「一夕之間」出現問題,但是這件事似乎沒有得到太大的注意。其實,那正是造成我們身體生病的原理。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會在「一夕之間」變得不健康呢?

  其中當然有著充分的理由,簡單來說就是,在「臟器時間」用盡的瞬間,人就會生病。

  「臟器時間」這個說法,我想大家應該是第一次聽到。其實在醫學界這也是個新的概念,透過近年來的研究,才被發現這對我們的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性。

  我們每個人都有所謂的「壽命」。

  人的壽命被認為有一百二十五年,狗則約有十三年;有部話題電影叫做《第八日的蟬》,像蟬的話剛好約是一個禮拜;這就是所謂的「壽命」。

  這些我想大家其實都了解。

  但是,應該沒有人知道「壽命是如何被決定」的吧?

  有段時期形成話題的說法是,基因中的「染色體尾端」部位負責掌管人的壽命,假如「染色體尾端」這個部位變短的話,我們的壽命就會跟著變短。

  但是,意思並不是說假如一個人在九十歲死亡,染色體尾端就會剛好在九十歲時消失,而是它會配合我們應有的一百二十五歲壽命逐漸變短。

  由此可知,其實它跟我們的「實際壽命」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直到最近,決定我們「實際壽命」的「真正原因」才終於被揭曉。

  那就是剛才提到的「臟器時間」。

  所謂的臟器,就是分布在人體內、肩負各自機能的心、肺、胃以及肝、腸、腎等。這些臟器的總稱,便叫做內臟。

  因為有內臟的各種機能,才能讓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而且我們已經知道,每個臟器都有各自的「壽命」,亦即所謂的「臟器時間」。

  也就是說,心臟有心臟的壽命、腎臟有腎臟的壽命。

  而這些壽命,便決定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壽命。

  內臟就跟活著的我們一樣,它們也努力地在「維持自己的壽命」,並成為我們的支柱,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所以,「內臟大人」簡直就是我們的分身。

  在本書中,我經常會使用「內臟大人」這個稱呼,因為它等於就是「另一個自己」,在健康上肩負十分重要的任務。

  當構成「內臟大人」的各個臟器都用盡壽命時,代表臟器機能也會顯著下降,讓人罹患「疾病」。

  當然,因此導致死亡的情況是很少的,不過,即使只有一個臟器出現機能下降的問題,也會讓整個身體為了補足那下降的機能,對整個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

  如此一來,所有的「臟器時間」就會一鼓作氣地前進,導致其他臟器的壽命也跟著愈來愈短、愈來愈不健康。

  所以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才會有那麼多人「同時」出現數種疾病,讓健康的身體在「一夕之間」遭受各種疾病侵蝕。

  那麼,可不可能讓「臟器時間」停止呢?

  在此為各位提供解答。

  要延遲「臟器時間」,其實任誰都能輕鬆做到。

  因為,「臟器時間」會受到生活習慣影響而加速與變慢。

  具體來說,「內臟大人」所產生的壓力叫做「內臟壓力」,如果因為平時的生活習慣而使「內臟壓力」變大,「臟器時間」就會加速前進,導致「臟器壽命」用盡,讓人轉眼間生病。

  不過,我們完全不需要因此而恐慌。

  因為就像剛才所提,只要降低「內臟壓力」就能充分「延遲臟器的時間」。

  而且,降低「內臟壓力」的方法一點也不難。我在這三十年間診治過的一萬名以上患者們,便可為這一點提供證明。

  詳細內容將在後面章節加以說明,而若大致區分的話,降低「內臟壓力」的方法可分為以下四點。

  ● 產生「低氧感」和「空腹感」
  ● 按照正確的時間生活
  ● 珍惜美好的回憶
  ● 讓自己「習以為常」

  只要實踐這幾點就可以了。

  假如「內臟大人」很健康的話,幾乎人人都可以度過健康的人生。

  但是,萬一「內臟大人」不健康的話,人就一定會生病。

  街頭巷尾流傳著各式各樣、不計其數的健康法和健康飲食法。

  但其實那些幾乎都是「消解內臟壓力的方法」,所以也都是為了延遲「臟器時間」的方法。

  「雖然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不過其他地方沒什麼毛病,應該還好吧?」

  像這種觀念是最危險的。

  忽略「內臟大人」發出的警訊,人才會開始不健康。

  解除「內臟大人」發出的警訊,人就可以變得健康。

  由衷地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重視「內臟大人」,善用「臟器的時間」、擁抱健康的生活。

  如果本書能夠讓健康的人愈來愈多,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那將是最令人感到欣慰的一件事了。

一個疾病必會帶來「下一個疾病」 肥胖、代謝症候群—在危害我們健康的疾病中,這些都是最常見的。我把這些健康問題的進展方式稱為「代謝症候群骨牌效應」。 因為代謝症候群所引起的疾病,就像「推骨牌遊戲」中骨牌一個接一個倒下般,會不斷地引起連鎖反應。而且,「臟器時間」若進展過度,還會導致骨牌倒下的狀況接二連三地發生。 以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吧。 飲食過量或運動不足這類不良的生活習慣,恰好就像骨牌遊戲中推倒第一塊骨牌的動作。接下來,體重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增加,形成肥胖。 脂肪會在腹部不斷累積,這種脂肪組織又被稱為「內臟脂肪」,內臟脂肪增加,就形成了骨牌遊戲的啟動開關。 「胰島素」是一種降低血糖的荷爾蒙,如果內臟脂肪增加,胰島素的功能就會下降,結果血壓便會上升、飯後血糖也會上升,甚至會引起中性脂肪變高、好膽固醇降低的血脂異常症。 這種因肥胖所造成的血壓上升、血糖上升、血中脂質異常,便是大家熟知的「代謝症候群」。 雖然此時期還只是代謝症候群發生的初期階段,但是生活習慣病不斷累積之下,已經悄悄地使動脈血管壁變厚、變硬,開始引發「動脈硬化」了。 如此一來,漸漸地血液無法被充分運送到臟器,腦出血、腦梗塞、失智症、心肌梗塞、腎功能不全等疾病也會發生,最後就像骨牌全倒般步向「死亡」。 在「臟器時間」不斷前進所引發的疾病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因生活習慣病而不斷帶來「下一個疾病」、導致血管疾病不斷惡化的代謝症候群骨牌效應。腎臟功能一變差,心臟功能也會變差 在代謝症候群骨牌效應方面最該注意的一點是,各種生活習慣病幾乎都會「同時」發生。因此,許多臟器便會遭受波及,等到發覺時,往往已經陷入危及生命的狀態。 但是為什麼會「同時」發生呢? 因為,當某個臟器的「臟器時間」不斷加速時,其他的臟器也會受到影響。 我們的身體是由許多臟器所組成。當某個臟器出現不舒服時,樂天派的我們都習慣不把它當一回事,總是說沒關係啦、沒關係!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