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聖殿:從HP、Apple、Amazon、Google到Facebook,翻轉創意思維和科技未來的矽谷設計史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設計聖殿:從HP、Apple、Amazon、Google到Facebook,翻轉創意思維和科技未來的矽谷設計史
如何設計「設計師」?如何「設計一個概念」?
從一個紙箱,到第一個滑鼠、第一台個人電腦、第一代iPhone,按下第一個「讚」
矽谷設計如何讓賈伯斯多次撂出那句「one more thing」?
下一個即將改變世界的矽谷設計產品是什麼?
――――第一本深入剖析矽谷設計60年全貌的專書――――
見證科技演進、全球最具影響力設計公司IDEO顧問貝瑞‧凱茲重量級著作
★完整追溯改變世界的「設計」的誕生,全面系統性地分析矽谷如何深刻啟發人們對設計的思考
★取材大量不對外公開的第一手矽谷資訊,收錄各年代的矽谷設計大師專訪,見證設計師無中生有的無限想像力和執行力
★近50張珍貴原稿和原型產品照片,從第一個滑鼠的誕生到蘋果人機介面指南,忠實呈現矽谷設計演化史
★著名視覺藝術家、電腦科技專家、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前教授「前田約翰」專文推薦,所有設計師、電腦工程師、產品開發者、行銷人員必讀之作
▍專家學者好評推薦
王文靜∣商周集團執行長
李政宜∣和碩聯合設計總監
林彥呈∣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教授暨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合聘教授
林逸芝∣飛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榮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教授、前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張基義∣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梁又照∣華冑設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首席顧問、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跨學院創新設計思維課程教授
陳文剛∣AJA大予創新設計顧問使用經驗總監
陳俊良∣自由落體設計董事長
陳禧冠∣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
楊育修∣M.ZONE大港自造特區執行長
葛如鈞∣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
詹魁元∣台大機械系教授、台大副教務長、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創新教學組組長
▍不僅「做設計」,還要「活在設計中」
――為什麼世界上只有一個矽谷?誰是矽谷第一位設計師?第一件矽谷設計產品是什麼?
加州矽谷是全球設計師最密集的地方,這裡有科技巨擘的設計部門,也有非營利組織的設計志工;有營運遍及全球的設計顧問公司,也有小而美的設計工作室;有設計實驗室,也有學術設計計畫。設計師、工程師、遊戲設計者、金融家、人類學家、律師,無數人投注數十年歲月,一起構成矽谷這個緊密連結的網絡。
矽谷這個舉世無出其右的生態系統,催生出以「加州設計」聞名的Apple產品。但誠如本書作者貝瑞‧凱茲在這段首度翔實披露的歷史中所說的,設計開始在矽谷發揮舉足輕重的效用,其實比賈伯斯和沃茲尼克在車庫中草創Apple早了數十年。
▍技術能完成一件產品,但設計使之與眾不同
――讓蓋茲和賈伯斯共同致敬的全錄PARC,如何聚集各方怪傑,引領一代潮流?矽谷設計如何成為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的工業設計力?
凱茲為這段歷史提出縝密原創的觀點,說明設計如何使矽谷轉變成全球最強大的創新動能。從一九五○年代的HP和Ampex,到今天的Google和Facebook,設計銜接起研發、藝術和工程、技術效能、人類行為。凱茲追蹤了所有頂尖設計公司的源起,包括IDEO、frogdesign、Lunar,並說明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逐漸把設計列為營運策略核心的過程。在此同時,大學、基金會、甚至政府機關,也把「設計思考」應用到使命上。
凱茲從大量的原始文獻及設計大師的訪談中,擷取前所未有的豐富訊息,包括滑鼠之父恩格巴特、Apple創辦人賈伯斯、互動人機介面大師諾曼,讓大家看到設計實為矽谷創新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矽谷是多種情境融合而成的獨特產物,在時間或空間上都是無法複製的。矽谷設計是一種完整的設計思考,一種思考及了解事情的方法,並由此改變了人類生活及工作的方式。
▍對本書的讚譽
「人類在迎接AI大潮即將改變世界的同時,無法避免的陷入了期待與焦慮的矛盾思維。本書作者透過回顧幾十年來的案例與訪談,專業的分析與論述了矽谷設計產業的演進。因此,如何保持一個理性的『觀照』(Contemplativeness)思維,將是面對不可知的科技和未來最好的定心丸,而本書正好提供了科技演進最佳的設計參考與實證。」
――李政宜,和碩聯合設計總監
「如果妳╱你對設計有興趣,這是一本精采的近代設計史;如果妳╱你是設計工作者,這是一本值得細細雋永的好書,這裡有許多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的發展史;如果妳╱你是正在起步的新創團隊,更應好好詳細拜讀,此書正是妳╱你邁向成功的墊腳石,描繪著設計大師、設計巨擘的思維,教導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多麽美好!」
――林彥呈,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教授暨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合聘教授
「《設計聖殿》是一本透過矽谷的設計『實務』,『務實』探討矽谷如何實踐設計的好書。從人因工程到工業設計、從創新設計到創意實踐、從設計創意到品牌行銷與從設計科技到人性設計。您怎能錯過這一本『設計如何改變世界』的好書?」
――林榮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教授、前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2010年當我還派駐舊金山時,曾到史丹佛大學進修設計思考課程,當時開這門課程的就是本書作者貝瑞.凱茲。我原以為選修的是產品設計思考課程,但選課的數百位學生當中設計師的比例卻出奇的低,老師現場點名時,學生包含了會計師、科學家、工程師、廚師甚至是按摩師。凱茲教授是位歷史學家,浸淫矽谷設計圈數十年,也是IDEO資深成員,課堂上他非常幽默風趣,用他與不同世代設計師合作與對話,帶著我們認識各個不同設計師的面貌,精闢的詮釋設計演化史。因為有幸上了凱茲教授的課,後來都是我參與製作《設計與思考》紀錄片時的重要養分來源。很高興凱茲教授終於有時間完成《設計聖殿》一書,中文讀者也能夠看到凱茲教授的觀點,一窺矽谷創新一波接著一波的祕密。」
――楊育修,M.ZONE大港自造特區執行長
「從 Untold 到 Unbox:《設計聖殿》一書可說是萬眾矚目的設計巨著也不為過,曾和 IDEO 創辦人合寫《設計思考改造世界》的作者貝瑞.凱茲透過此書『開箱』了一卡車矽谷歷史中從未訴說的故事,更從設計的角度切入,找出矽谷車庫裡頭,從 HP 到蘋果、從大企業到設計教育現場,許多壓在箱底的珍貴稿件。我常說,要開創未來,必先知曉過去;此書助我們回顧過去六十年來曾在矽谷誕生的偉大產物的歷史原點,肯定是我們開創未來最珍貴的線索,誠心推薦此書!」
――葛如鈞,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
「設計的精采在穿梭於不同領域,找出矛盾與共通點,加入企業文化,重新設計使用體驗。作者貝瑞.凱茲用實際企業案例,真實呈現了矽谷的風貌,讓大家更了解這種文化的生成背景與思維邏輯。」
――詹魁元,台大機械系教授、台大副教務長、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創新教學組組長
「外人對矽谷驚嘆不已,說它在龐大多元的設計生態體系中,充滿了人本實證主義,是歷史悠久的創新聖地,矽谷證明了美國創意應用的卓越不朽。這本矽谷設計史,無論是對專家或一般讀者來說,都是令人讀來興味盎然的佳作,因為它談及許多日常生活中的經典與必要裝置。」
――帕烏拉‧安東內利(Paola Antonelli),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建築與設計部資深策展人暨研發長
「在引人入勝的敘事背後,對於設計在矽谷這個全球創新中心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做了仔細的研究,並得出論據扎實的理解。」
――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知識創造理論之父、日本一橋大學國際企業策略榮譽教授
「這是一本精采的好書,貝瑞.凱茲讓矽谷設計的歷史躍然紙上,處處充滿驚喜,內容翔實豐富,帶領讀者回到創新誕生的那個時空,一睹創新為當今世界帶來的改變歷程。」
――肯‧傅里曼(Ken Friedman),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創新研究講座教授、澳洲斯威本理工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特聘教授
「在本書中,貝瑞.凱茲精采地回顧了這六十多年來,矽谷在創意設計方面的演進。書中充滿了精采的故事與卓越的洞見,是高科技業者或參與產品開發與行銷的專業人士都應該拜讀的佳作。讀完本書讓我更加了解,設計的重要遠非只是表象。想要了解設計為何是創新、品質、使用者經驗、品牌獨特性的關鍵,這本書是絕佳的入門首選。」
――雷吉斯‧麥金納(Regis McKenna),《完全通路行銷》(Total Access)、《關係行銷學》(Relationship Marketing)作者
作者簡介貝瑞‧凱茲Barry M. Katz加州藝術學院工業與互動設計教授,史丹佛設計團隊顧問教授,IDEO公司成員。與提姆‧布朗(Tim Brown)合著《設計思考改造世界》(Change by Design),與布蘭科‧盧基奇(Branko Lukic)合著《NONOBJECT》。譯者簡介洪慧芳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相關譯作請見:cindytranslate.blogspot.tw/
序言 前田約翰
致謝
前言
01∣心悅之谷
02∣研發
03∣滄海巨變
04∣設計的家系淵源
05∣設計「設計師」
06∣未來的形塑
結語
「工業」設計與產品設計思維與方法,源自二次大戰前,德國包浩斯(Bauhaus)設計學院,當時由於自工業革命以來,所有以工程與工業方式生產製造的產品,不是過分受限於工程技術,並未考慮到人性的需求,就是過分工匠與工藝化,未考慮到加工成本與清潔便捷的需求。二次大戰結束後,全球經濟復甦,「工業」產品設計的合理化,「形隨機能而生」,遂成為工業先進國家所重視。其中尤以該專業源起於德國、及德國工業文化對精緻品質的要求。另英國戰後認為,他們本是世界工業革命的創始國,然於戰後,其工業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可能由於過去過分保守,甚至自認為比德、法、意都不如,遂大力推動設計,成為歐洲在設計領域,較領先的兩個國家。
美國的工業,尤其是機電與汽車業,向以東部為主,故「工業」設計的重心,一直以東部紐約為中心,且多以協助產品商業行銷的造型款式設計(Styling) 為導向。
正如本書第三章所提,在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的十個分會中,舊金山地區分會,向來是最不起眼,不被重視的一個分會。甚至在他們與「工程」與「科技」人員,因設計「功能」能被合理應用的艱辛𡚒鬥中,還曾被譏為「胡搞的一群」!
在本書中,可感受到矽谷在成為「矽谷」――「世界 0與1 數位科技產業搖籃」以前,設計專業人員如何在不棄不離下 ,力爭上游的奮鬥。
與在「工業」科技快速遽變下,如何因變應變,調整身軀,並將設計創新思考,化為跨域合作創新模式的互聯、共創!
「設計」一詞,在中英文來說,均具有兩個不同的含意:如我們針對蘋果公司,在接受德國青蛙公司建立的統一的產品形象識別後,對設計成髙雅簡潔的蘋果桌上電腦,稱讚說喜歡他設計簡潔的「美」,那是指產品的造型。但假如我滑動蘋果手機,在複雜多元的功能中,很容易找到我要的內容,那就與視覺藝術的美毫無關係,而是指設計者很貼心,為我解決了易於找尋的問題。
無論如何,以產品與服務的設計為例,我們追求的是包括產品在功能上的「真」――「實用」、「善」――「好用、容易用」與「美」――「賞心悅目+喜歡用」。
數位科技把人類帶到 4.0,互聯、共創、互享、分享的服務經濟時代。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更是以改善及滿足人類生活為目標,為改善人類福祉,共創價值與分享價值!
本書可説是記錄並剖析矽谷六十年來,人類在數位科技快速發展的奇蹟下(矽谷 Moor’s 定律所提,數位科技發展速度為,每一年半人工智能在速度與能量將増加一倍,而其體積則減少一半),如何應用設計思維,使科技為人所用。
更借本書,有系統的回顅,在過去六十多年中,矽谷設計專業,在設計教育與專業養成,從挫敗中成長!砥礪中進步!協同中發展!更從作者的訪談中,預見未來的展望!
台灣從民國66年成立髙雄加工出口區,民國80年成立新竹科技園區,民國62年成立中華民國工業設計與包裝中心,民國68年於對外貿協成立設計推廣處,民國103年成立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目前該中心正在為國家籌建國家設計院。但回顧過往六十多年來,產業在設計領域的發展,產、政、學方面好像仍在偏向經濟美學與科技美學。
正如我個人前面所提,矽谷的數位科技,與設計的相輔相成,相益得彰為例,欲達到追求「真善美」的全面設計思維,美學當然是不可或缺,但如何應用創新設計思維,使科技為人所用,更希望我們產業的產品與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創新,在國際上更具原創的競爭價值,本冊《設計聖殿:從HP、Apple、Amazon、Google到Facebook,翻轉創意思維和科技未來的矽谷設計史》,應值得我們產、政、學、研各界,參考與深思!
——華冑設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首席顧問、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跨學院創新設計思維課程教授 梁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