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台前幕後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看不見的台前幕後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看似象徵文化、光鮮亮麗的舞台熄燈後,有多少暗潮洶湧、辛酸血淚?
在嚴峻冷酷、一板一眼的妝容身後,有多少溫暖互持、動人感觸?
-----第一本-----
第一本從台前寫到幕後,關於表演藝術圈的書
第一本與台灣眾多天團工作內幕的書
第一本真實看到台灣重量藝術家真面目的書
-----這本書-----
道盡台灣藝文天團祕辛,也揭開人性最不忍卒讀的真實
道出台灣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心酸血淚與努力築夢
也吐露武漢肺炎疫情對表演藝術的震撼影響
20年前初入劇場界,便投身台灣最傳奇、最重要的舞團雲門舞集與創辦人林懷民工作,憑藉初生之犢的勇氣親睹了劇場圈的驚濤駭浪,也見證台灣藝文表演最蓬勃的年代。作者獨特的視覺藝術天賦讓他深受許多重要劇團、舞團青睞合作,進而一窺台灣表演藝術圈最幽微、隱私、不為人知的幕後點滴。
作者簡介
王奕盛
國立藝術學院劇場設計學系畢業,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暨設計學院新媒體藝術碩士,以其獨特的視覺語言活躍於表演藝術、大型慶典、電影等領域。2017年以雲門舞集「稻禾」、雲門2「十三聲」影像設計雙入圍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投影與多媒體設計獎,並以雲門2「十三聲」獲銀獎,同年獲頒臺北藝術大學傑出校友。2014年以雲門舞集「稻禾」影像設計獲英國光明騎士劇場影像設計類首獎,2013年以雲門舞集「屋漏痕」影像設計獲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互動與新媒體類銅獎。參與作品至今累積逾兩百餘件,於國內多次入圍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年度創作,並以鄭宗龍作品《在路上》獲第十屆表演藝術類大獎。創作外亦積極投入教學,目前擔任臺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戲劇系、國立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兼任講師。
設計作品遍及表藝團隊,包含雲門舞集、雲門2、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當代傳奇劇場、表演工作坊、果陀劇場、綠光劇團、創作社劇團、台南人劇團、唐美雲歌仔戲團、明華園戲劇總團、許亞芬歌子戲劇坊、臺灣豫劇團等。曾任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跨年慶典開幕式、102年全國運動會開閉幕式影像設計、第28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舞台暨影像設計統籌。
推薦序
不做劇場
做動物
素描
上下鋪
舜晟
游泳池裡的畢業典禮
助理
行草
專家
國家文藝獎
檀木與夾板
第一名
中藥罐
老師的行李箱
慶功宴
失聲的麥克風
古木投影
他的比較好
安平追想曲
印度
十三聲
失去劇場的劇場人
推薦序
最會說故事的影像
唐美雲——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歌仔戲團創辦人
俗話說戲如人生,真的一點也不假。人的一生其實就是無數個「緣」的交集,而這些「緣」也會帶著你前往不一樣的地方。
與奕盛老師的結緣可以回溯到二00九年的旗艦大戲「宿怨浮生」,當時劇團渴望藉由跨界合作與現代劇場的技術,為傳統戲曲開創另一片新天地,而「視覺影像」正好能夠豐富「看戲」 所需要的感官饗宴,所以在固定班底——舞台設計王世信老師的牽線下,從此劇團又多了一位長年合作的好夥伴、好家人。
奕盛的個性隨和,總是以溫文儒雅的形象翩然出現。在會議中,他習慣以聆聽代替發言,仔細捕捉製作團隊在隻字片語裡想傳遞出來的主題氛圍,精準挖掘出蘊藏在劇本裡的故事張力,再藉由敏銳的巧思將這份抽象的情感具現化為各種視覺元素,最後透過觀眾的眼簾,不著痕跡地刻入心靈之中。
在早期,視覺影像只是輔助的角色,重點在序場、結尾與某些重要橋段的設計,但如今比例卻愈來愈吃重,再也不僅是氛圍的營造與延續,而是歸屬舞台美術的重要部分,必須擔綱「幫忙說故事」的重責大任。因此奕盛就要宛如影像魔術師一樣,不停變化出劇團所需要的效果與內容,也幸好奕盛長期接觸傳統戲曲、歌劇、現代戲、舞蹈等不同表演風格的設計,所以擁有多元化養分的他,始終能夠滿足劇團「承傳統、創新局」的宗旨與目標。
善於溝通且高EQ的奕盛,永遠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只要每經過一次彩排或記者會,影像的完成度就會有卓越性的提升,甚至到開演前都還「不放過」最後調整的任何機會,也正是這分如同為家人奉獻的拚鬥精神,讓劇團深深感謝並信賴著。
好的戲曲要不斷推廣,而好的緣分也要不停延續,相信奕盛與劇團的善緣故事,會一直在彼此的生命劇本中演繹下去,並與劇團一同帶著歌仔戲前往更寬闊的世界舞台。最後,很高興劇團有這麼一位靠得住的家人,更開心奕盛要出書了,希望讀者能夠更加瞭解這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最會說故事的影像, 以及每個影像背後的故事。
助理 二000年六月,我二十三歲,跟隨著林克華老師學習設計一段時間,不久後他帶著我參與雲門舞集全新的製作「行草」,克華老師擔任舞台與影像設計工作,讓我協助做他的影像設計助理,當時的我擁有一顆年輕的肝,是個不用睡覺也能活的年紀。 某日上午九點,與兩位林老師相約故宮門口,當日行程目的是拜會故宮副院長,洽談與故宮合作,取得「行草」演出中所需要影像的機會。雖然這等大事輪不上年輕的肝焦慮,但因為擔憂遲到壞事,依舊緊張到整夜睡不著,上午八點多就出現在故宮門口等待。 六月早晨的陽光照射著削瘦的身體,投影出不成比例的竹竿人影,焦慮依舊,我甚至不清楚自己的焦慮從而何來。蟬鳴聲加深了不安,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遺漏了開會需要的資料文件?神經質地逐一檢查數遍後,腦中反覆回想克華老師交辦的事項,同時心想,不知道他今天幾點才到得了這裡? 克華老師的作息始終異於常人,我在擔任他助理的那段期間,更是深刻體悟到這一點。我們經常約下午四點在他的設計公司碰面,那時候他的公司還在光復南路上,敦南誠品離那裡並不遠。公司隔壁的地下室也有一間規模較小的誠品,當時延畢中的我無所事事,生命中只有到公司跟老師做設計以及逛誠品這兩件事而已,現在想起十分珍貴。 每當我準時踏進公司,公司裡的每個人總會笑問我那麼早到幹嘛?接著就是長時間的等待了。克華老師通常傍晚才抵達公司,辦公室裡所有排隊等他的人一擁而上,等到所有人結束工作上的討論,輪到我時往往已經超過晚上十一點了。 不過對於這樣的過程我倒非常樂在其中,因為在等待中,我可以看見形形色色的人與事,觀察著克華老師看待這些形形色色的態度與觀點。我們在他的辦公室裡相處了無數個只剩我們兩人的深夜,如同私塾般,學習著一個設計師面對設計難題時的從容與優雅,除了傳道授業也解人生的惑,除了設計專業也學著如何當一名設計,除了構圖顏色也聊聊香菸、紅酒與生活,十分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