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抑鬱症、病徵、成因、自救和治療 | 抑鬱症自救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病,主要病徵是持續情緒低落,抑鬱期平均約數星期至數月。

患者會感到無助或認為自己毫無存在價值,嚴重的會有自殺 ...Skiptocontent抑鬱症抑鬱症抑鬱症有多普遍抑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7年的資料顯示2005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增加了18%人口患上抑鬱症。

全球大約有3.5億不同年齡的人口患有抑鬱症。

而女性患上抑鬱症的比例比男性高。

此外抑鬱症亦是其中一種全球醫療費用最嚴重的疾病負擔之一。

抑鬱症的病徵抑鬱症是一種情緒病,平均一個抑鬱期約數星期至數月,若不正視治療,患者在這段期間會非常難過。

因為這段期間會受到不同病徵影響,其核心病徵是持續情緒低落,包括傷心、憤怒、有時還會出現羞恥感及罪過感。

抑鬱情緒整天大部份時間都會困擾著患者,所以如果發現以上症狀,並持續超過兩星期就必須正視。

抑鬱症患者會感到無助,有強烈的自責感或感到自己毫無存在價值。

同時,患者亦會對一直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

患者可能會有生理方面的症狀例如睡眠或食慾失調、經常疲倦、難以集中等。

較嚴重的患者會有死去比活著更好的感覺或自殺的念頭。

抑鬱症的成因抑鬱症有機會是由以下的原因造成: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導致腦部生理功能較脆弱的主因,研究顯示如果有家族成員(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曾經患上抑鬱症,患上抑鬱症的風險亦相對較一般人高出二至三倍。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如疾病、酒精或藥物等影響,令情緒受困,引發抑鬱症。

產後婦女特別容易患上產後抑鬱症。

性格因素:情緒較容易波動、焦慮、緊張、要求過高和過於固執等。

例如狂躁抑鬱症患者的情緒波幅比一般人更大。

環境因素:父母離異、親人逝世、感情破裂、工作不順利、長期病患、欠債等,都會產生壓力,有部份人可以堅強面對壓力,但有部分人卻因此而誘發抑鬱症。

老人退休後,缺乏社交生活,特別容易患上老年抑鬱症。

精神壓力對腦部的損害當一個人面對壓力時,其身體會釋放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硏究顯示,過高的皮質醇與腦部區域萎縮–杏仁核(Amygdala)、海馬體(Hippocampus)、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cortex)有關,而且情緒、記憶以及睡眠等問題亦息息相關。

由於幼童的腦部比較脆弱,因此小童比成人更易受傷痛經歷(例如:缺乏父母照顧及愛護或被虐待)所影響,引發創傷後壓力症(或稱創傷後遺症)。

當抑鬱症長期冇去治療,會影響腦部嘅海馬體。

抑鬱症的治療不了解抑鬱症的人可能對抑鬱症存在不少誤解,抑鬱症不是「正面一點」、「看開一點」或「時間慢慢會沖淡」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腦部是由數種神經傳遞物質來維持正常運作,其中包括「血清素」以及「去甲腎上腺素」等。

抗抑鬱藥並不會為人製造快樂感覺,但它可以使腦細胞功能回復正常,從而令人重拾快樂感覺、增加抗逆能力,並有能力解決生活問題。

新一代的抗抑鬱藥物、可以改善大腦血清素或去甲腎上腺素的調節分泌,而且副作用少,一般數星期心情就會開始改善,三至四週後情緒就幾乎回覆到正常水平,就是因為它令患者的腦部恢復正常功能,並幫助腦部抵禦壓力的損害。

醫生通常會建議抑鬱症患者,在康復後仍須持續服用抗抑鬱藥數個月的時間,以確保腦部完全康復。

抗抑鬱藥不是令患者開心的藥物,而是一種「補」腦藥,能夠平衡腦神經傳遞物質的失調狀態。

醫學研究已證明心理治療能夠有效治療抑鬱症。

「心理治療」幫助患者審視現有的負面思考及行為模式,並嘗試新的想法及做法,累積生活中正面的經驗。

外國心理學界現在流行一種叫靜觀訓練(Mindfulnesstraining),靜觀的目的是令人學會活在當下,訓練我們沒有目的地,不加批判地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丶思想或情緒。

人的腦袋很有趣,它會自動浮現很多雜亂的思緒,患有抑鬱症的人,負面思想會自動浮現在腦海中,當越想與負面思想對抗,它們就反而會更加放肆,好像捲入了一場沒完沒了的戰爭當中。

因此有學者鼓勵人做靜觀訓練,修習靜觀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覺察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中,慢慢的呼氣,慢慢的吸氣,感受自己的存在,就算有雜亂的思緒浮現,去觀察這個思想,不用與它對抗,亦不用驅趕它,只要察覺它。

最初可以先嘗試五至十分鐘,之後再慢慢延長時間。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