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道地韓國庶民風情:打沒有洞袋的撞球、配一碗外送炸醬麵 ... | 開侖

現今開侖除了是在沒有洞袋的撞球桌上競賽外,球的數量,若相較花式撞球(加母球白球,為15顆),或九號球數量(加母球白球,10顆)等玩法, ...2020/10/18,國際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陳慶德韓國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

著有《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文創)、《首爾大學博士生的韓語文法筆記》(聯經)等書。

目前除了活躍「關鍵評論網」外,也於「換日線」【現象・韓國】,與「udn鳴人堂」【再寫韓國】等專欄駐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撞球台上沒有洞袋的韓國「開侖」玩法雖說韓國八月因愛第一教會脫序的宗教活動,造成疫情全境大流行,儼然成為繼二月來,大邱地區同樣因宗教活動(新天地教會),所爆發出來的第二波重大災情。

但,韓國政府憑藉著過往「亡羊補牢」防疫經驗,再度漸漸控制下疫情,如截自發稿時間(9月13日)維持近一百人初開頭的確診人數,而目前當地防疫措施,由之前類同「三級」開設,即所謂的2.5加強版,預計從本週漸漸放寬到第二級,讓當地民眾能日漸恢復日常生活與社交生活,同時也試圖緩衝疫情所造成的經濟損害。

然而,有趣的是,韓國政府決定實施類同三級防疫措施時,所限制的商家營業範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咖啡廳、補習班與健身房等等外,有一處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韓國的撞球間。

想必許多常看過韓國警匪劇情動作片的朋友們,諸如由張東健所主演的《朋友》(친구,2001),總會看到一些小嘍囉(양아치)聚集的場所,除了酒吧、路邊小吃攤,也有著大家熟悉的「撞球間」(당구장),而他們在室內敲著杆,有時還邊叫外送炸醬麵(짜장면)來吃,靜待上頭老闆指令而行動。

然而,眼尖的讀者,一定會注意到他們大多玩著沒有洞袋的撞球打法。

當年在韓國留學的我,也喜好撞球運動,因為在繁重課業壓力下,課暇之餘排解壓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跟韓國的學長姐,抑或外國朋友去「敲杆」,邊敲邊聊天,體驗異國生活。

而說來也有趣,台灣人熟悉的「撞球」(billiards,당구)稱號,中國朋友則是稱之為「台球」,而另一項運動,台灣的「桌球」(tabletennis),則是被中國朋友稱之為「乒乓球」(Pingpong,탁구),當然這只是稱號不同,玩法大同小異,而在在韓國,韓國人則是習慣玩著沒有洞袋孔的撞球打法。

在台灣街道上,一般的撞球間內,少見沒有洞袋的撞球台,即使有的話,大概十桌也只有一桌是屬於這樣的「特別桌」,說到底,台灣人還是比較習慣玩所謂「14-1」,亦即「花式撞球」(註1),或是「九號球」為主。

(註2)那麼,韓國當地這種沒有洞袋打法的撞球,「又是」韓國人發明的嗎?且又是專屬於韓國人的玩法嗎?這也倒不是,也非「又是」韓國人發明的,而是台灣人較為陌生的「開侖」(Carom,캐럼)玩法。

開侖打法最早源於法國,故又有人把這種打法稱為「法式撞球」,後來開侖被球迷普及推廣到世界各國,今日也成為國際撞球大賽項目之一。

(註3)PhotoCredit:PaulGauguin@WikiPublicDomain現今開侖除了是在沒有洞袋的撞球桌上競賽外,球的數量,若相較花式撞球(加母球白球,為15顆),或九號球數量(加母球白球,10顆)等玩法,開侖球的數量是相較較少的。

韓國當地人多愛玩的開侖打法為四顆球(二顆紅球一顆白球一顆黃球、或二顆白球二顆紅球),一場比賽互相競賽的玩家多為兩位。

然而,開侖的玩法隨著時代不同,從原先的顆星開侖、三星開侖、四球開侖、直線開侖、台線開侖等,甚至還有所謂的「賽利」撞法,打法規則與玩法與日更新。

(註4)韓國約於1924年引進撞球運動,於當地成立第一間撞球間,爾後流行起開侖打法。

然而,就我看來,開侖玩法數多種,但一般韓國年輕人最喜愛的開侖玩法,還是所謂「三顆星」(4구)打法。

故在此我著重介紹當地三顆星打法與計分,好讓大家看懂韓劇場景,抑或真的有那麼一日,能前去當地,也能輕鬆與韓國朋友敲上一杆。

「三顆星」打法,首先是玩家決定好自己的主球,看是選用黃球或白球後,利用自己的母球,與顧名思義的「三顆星」方式(顆星意指球彈撞到球台,而三顆星則是指球要撞到球台三次),來撞擊台面上的兩顆紅球得分,基本撞擊方式有底下幾種:先是撞擊自己的母球→撞擊第一顆紅球→一顆星→一顆星→一顆星→再撞擊到第二顆紅球,得分;先是撞擊自己的母球→一顆星→撞擊第一顆紅球→一顆星→一顆星→再撞擊到第二顆紅球,得分;先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