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型人格障礙 | 邊緣人格障礙 康復

作者:成大精神部吳睿敏醫師. 本文轉載自南區精神醫療網康復通訊第33期. 這已經是短短兩週內,曉蕙第三度被送來醫院的急診室。

汨汨鮮血滿佈在她白皙的手腕 ...|特殊系列||特殊教育 | |資源班| |特教彙集| |首頁| 原諒我不穩定的靈魂~    淺談「邊緣型人格障礙」作者:成大精神部吳睿敏醫師本文轉載自南區精神醫療網康復通訊第33期    這已經是短短兩週內,曉蕙第三度被送來醫院的急診室。

汨汨鮮血滿佈在她白皙的手腕上,形成刺目的對比。

護士小姐一邊以紗布加壓止血,卻又發現曉蕙的另一隻手腕上,同樣佈滿一條條的細長疤痕,許多疤痕甚至還未結痂。

“唉,才二十歲不到,是什麼天大的原因要這樣一再尋短呢?”護士小姐面對曉蕙這急診室的“常客”,不禁在心裡長嘆了一口氣。

“曉蕙,妳怎麼那麼傻...”剛趕來急診室的男友話還沒說完,立刻被曉蕙尖銳的哭喊聲給打斷,“你不是不要我了嗎?你還來做什麼?”“反正你如果不要我,我就可給你看!”曉蕙邊嘶喊著,邊掙扎著起身,用頭猛力地撞向床欄...這已經是曉蕙的第七段戀情了,每一段都是短短數個月,每一段的結束也都是這般「慘烈」。

十九歲的她,童年時期飽嚐父親酗酒之後對她的拳打腳踢,再加上父母離婚之後,母親對她的冷淡與忽略...長期伴隨她的,是空虛和寂寞。

對於人際之間的親密關係,曉蕙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方面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另一方面卻又極度害怕被拋棄。

手腕上一道道的疤痕,紀錄著一次次不甘心被拋棄的分手,曉蕙也一次次地更加討厭自己,甚至認為別人也對自己充滿了敵意與恨意...不論是在報紙的社會版或是你我周圍,這樣例子其實並不陌生。

像曉蕙這樣對人際關係、自體形象、情感表現極不穩定,長期感到空虛、寂寞,總是努力避免被拋棄,甚至出現一再自殺、自傷的行為,極有可能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

簡單來說,人格就是一個人的「個性」,也就是一個人外在行為、內在情緒、思考邏輯等,所綜合呈現的一種狀態。

「人格障礙」指的是一個人長久以來因「個性」的問題,造成在生活、工作、或人際關係上,時常遇到困難、或造成痛苦和傷害。

「邊緣型人格障礙」屬於人格障礙的一種,約佔一般人口的1~3﹪,且女性較男性為多,比率為2:1。

此外,其一等親之中患有重鬱症、酒精相關疾患以及物質濫用的盛行率,也比一般人高。

「邊緣型人格障礙」主要特質為:1.瘋狂努力以避免真實或想像中的被放棄。

2.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常常將別人過度理想化;要不然就全盤否定別人)。

3.自我認同、自體形象持續明顯不穩定。

4.至少兩方面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如花錢、性、物質濫用、飆車、暴食等)。

5.一再自殺的行為、姿態或威脅;或自傷行為。

6.由於心情過度易於反應,而導致情感表現不穩定(如強烈且陣發性的心情惡劣、易怒、或焦慮,通常僅持續數小時,極少會超過幾天)。

7.長期感到空虛。

8.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控制。

9.暫時性與壓力源相關聯的妄想樣意念或嚴重的解離性症狀。

上述特質(須包含五項或五項以上)開始於成人早期之前,是在各種環境背景下表現的一種廣泛模式:對人際關係、自體形象、情感表現極為不穩定,且非常容易衝動。

因為這些特質,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很不容易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甚至他們與醫療人員之間的醫病關係,不僅僅是不穩定,也很容易引發醫療人員本身的情緒反應以及內心掙扎,造成治療上的困境。

此外,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常會合併患有憂鬱症,但其表現以及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與一般憂鬱症略有不同:此類患者在給予抗憂鬱症藥物後,其身體症狀(例如失眠、食慾減少、疲累或失去活力)雖可改善,但情緒之擺盪及心理社會失衡之狀態卻可能持續,甚至終其一生。

面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常帶給我們莫大的壓力,但如果對方是你的同事或家人,以下幾點原則可幫助我們瞭解該如何與他們相處:1.保持友善而堅定的態度是最重要的原則,但往往最難做到。

2.儘量避免被激怒,患者令人生氣的行為其實並不是針對你,而是屬於「疾病本身的一部分」。

3.挑撥的言語不需理會、回應(這類患者因使用「分裂」、「投射認同」之心理防禦機轉,會造成同一團隊成員之間的彼此嫌隙)。

4.如果患者威脅要自殺,不要認為這是你的錯,也不要因恐懼而接受他的條件。

儘快的送醫、定期的接受適當的治療,才是上策。<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