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经系统 | 神經節

自主神经系统(英語: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縮寫為ANS),又称植物神经 ... 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節位於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間(T1-L2)較靠近脊椎處,離臟器較遠。

而副交感神經系統透過第3、7、9、以及第10條腦神經與骶髓(S2, S3, ...自律神經系統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自律神經系統,紅色部分為交感神經,藍色部分為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系統(英語:autonomicnervoussystem,縮寫為ANS),又稱植物神經系統(vegetativenervoussystem,VNS),與軀體神經系統共同組成脊椎動物的周圍神經系統。

[1][2]所謂「自律(自主)」,是因為未受訓練的人無法靠意識控制該部分神經的活動。

自律神經系統控制體內各器官系統的平滑肌、心肌、腺體等組織的功能,如心臟搏動、呼吸、血壓、消化和新陳代謝。

自主神經系統可進一步分為三個部分[2]:交感神經系統:負責調動身體的資源來應對環境中的壓力副交感神經系統:於休眠時負責補充修復的功能腸神經系統:腸神經系統接受中樞調節較少,時常被歸類為一個獨立的系統。

與軀體神經系統一樣,自律神經系統中神經,既有腦神經也有脊神經。

[3]目錄1構造與生理2臨床重要性2.1症狀2.2檢測技術3發現歷史4參考文獻5外部連結6相關條目構造與生理[編輯]自律神經的控制中心位於下視丘以及腦幹,透過脊髓下達至各器官。

它也接受大腦皮質以及邊緣系統的調節。

訊息由中樞神經傳出後,透過兩個神經元(節前神經元preganglionicneuron與節後神經元postganglionicneuron)傳至目標器官。

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節位於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間(T1-L2)較靠近脊椎處,離臟器較遠。

而副交感神經系統透過第3、7、9、以及第10條腦神經與骶髓(S2,S3,S4)下達訊息,有較長的節前神經元,在較靠近臟器或分布於臟器內的神經節與較短的節後神經元形成突觸。

另外,神經可再依它們所釋放出的神經傳導物質來分類: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神經元釋出的傳導物質皆為乙醯膽鹼,搭配的受器(位於節後神經元細胞膜上)皆為尼古丁受器,交感神經的節後神經大多釋出去甲基腎上腺素,唯獨負責控制汗腺的交感節後神經釋出的是乙醯膽鹼,副交感神經的節後神經釋出乙醯膽鹼,搭配的受器為蕈毒鹼受器。

[4]臨床重要性[編輯]「自律神經失調」是自律神經系統不正常運作下導致一系列症狀的統稱,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代碼為G90。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很多,先天基因的表現、重大或長期壓力的累積、飲食及生活作息的異常、藥物的副作用、以及糖尿病[5]或者帕金森氏症[6]等神經退化性疾病都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失調。

症狀[編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可能遍布全身,一般人會出現至少二到三種不同器官系統的症狀,症狀的呈現因人而異,焦慮、恐慌、失眠、眩暈、慢性鼻炎、姿勢性低血壓、心悸、胃食道逆流、大腸激躁症(腸躁症)、多汗症、頻尿、性功能障礙等,都可能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

患者通常經徹底檢查後仍無法找出能合理解釋症狀程度的器官病變,因此常被誤解為是心理作用或精神病。

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症狀腦部頭暈、頭重、偏頭痛、注意力難集中、思考理解力下降、情緒起伏不定、易怒、容易緊張、焦慮、恐慌症、憂鬱、負面思考、無力倦怠感、入睡困難、淺眠、多夢、半夜容易醒來、打鼾、中風後遺症、失智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手抖(顫抖)、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妥瑞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亞斯伯格症候群、兒童發展遲緩眼睛眼睛乾澀、眼睛疲勞、老花惡化耳鼻喉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咳嗽、咽喉乾或異物感、眩暈、耳鳴、梅尼爾氏症、內耳炎心臟胸腔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高血壓、姿勢性低血壓胃腸打嗝、腹脹、胃脹、常放屁、軟便、便秘、胃食道逆流、腸躁症、吞嚥困難泌尿頻尿、夜尿、攝護腺肥大、性功能障礙肌肉肩頸僵硬、腰痠、背痛、足底筋膜炎、不寧腳症候群皮膚慢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頑固性皮膚病內分泌失調、盜汗、多汗症、手腳冰冷、臉部潮紅婦科經前症候群、提早更年期、更年期症候群檢測技術[編輯]自律神經檢測的正式學術名稱為heartratevariability,簡稱HRV,中文稱為心率變異分析。

最早於1963年由婦產科醫師HonandLee發現並在臨床上運用[7],判斷胎兒是否健康,因為在胎兒窘迫發生之前,心跳間隔的差異是最早出現變化的參數。

於1970年代,Ewi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