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 | 胰腺

胰腺(pancreas),脊椎動物及部分無脊椎動物中兼具外分泌和內分泌兩種功能的複合腺體;外分泌部分由腺泡和連通腸腔的導管組成,腺泡分泌多種消化酶,導管 ...胰腺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胰腺  胰腺(pancreas),脊椎動物及部分無脊椎動物中兼具外分泌和內分泌兩種功能的複合腺體;外分泌部分由腺泡和連通腸腔的導管組成,腺泡分泌多種消化酶,導管上皮細胞分泌碳酸氫鹽、鈉、鉀、氯電漿和水,合稱胰液。

經導管進入十二指腸的胰液可消化糖、脂肪和蛋白質,是機體最重要的消化液;內分泌部分由胰島所組成。

胰島分泌多種激素,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生長抑素等。

前兩種激素在調節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特別對維持正常血糖水平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後兩種激素的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目錄1發生與結構1.1種系發生1.2個體發生2胰的解剖結構3胰的外分泌3.1胰液的無機成分及其作用3.2胰液的有機成分及其作用3.3胰酶的種類和作用3.4胰液分泌的調節3.4.1神經調節3.4.2激素調節4胰的內分泌4.1胰島素4.1.1生理學作用4.1.2作用機制4.1.3影響胰島素分泌的因素4.2胰高血糖素4.2.1生理學作用4.2.2作用機制4.3生長抑素5參看發生與結構種系發生多數無脊椎動物無胰,少數有胰。

其胰的發生與肝有密切聯繫。

如軟體動物的烏賊有胰、肝各一對,兩者都開口於胃,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節肢動物對蝦的胰與肝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對大的胰肝,起著分泌消化液又吸收營養物的雙重作用。

其它無脊椎動物雖無胰,但消化管中有類似胰的消化酶,如昆蟲的中腸和胃盲囊分泌的消化液,就相當於脊椎動物的胰液。

在無脊椎的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中,還發現有類似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激素存在,說明它們的消化道具有類似胰的功能。

脊椎動物的胰是腸上皮細胞在種系發生中特化的結構。

一些低等脊椎動物的胰仍與肝結合在一起,其功能細胞有分化成單獨組織或器官的趨勢。

圓口綱動物胰的外分泌部分與肝結合,而內分泌部分則形成獨立結構,內含B細胞和許多顆粒細胞,排列在靠近腸的膽導管周圍,這是動物進化中最早出現的胰內分泌組織。

軟骨魚的胰外分泌部分與肝完全分開,胰的內分泌腺小而分散,位於外分泌部分的小導管周圍,或伸入外分泌部組織內。

硬骨魚的胰,多為分散性腺體,分布於腸系膜上或埋於肝脾實質內。

有些硬骨魚如魚和,胰的內分泌細胞趨向集中,形成豌豆大的主胰島。

從兩棲動物無尾目直到哺乳動物,儘管胰的形態不同,分布各異,但多數是定形的實質腺體,胰島分散於外分泌部之間。

鳥的胰較特殊,胰島有3種類型,依所含主要內分泌細胞分類:含A細胞的黑胰島;含B細胞的光胰島;含A、B和D細胞的混合胰島。

個體發生哺乳動物的胰由靠近肝憩室處十二指腸隆起的一個或多個胰原基發育而成。

位於腸背側的胰原基叫做背胰,位於腸腹側的叫腹胰。

胰原基細胞增生形成囊狀突起,叫做胰憩室。

胰憩室迅速增大和反覆分支構成各級胰導管,導管末端形成腺泡。

鯊魚和兩棲動物的背胰和腹胰仍分別存在。

爬行動物以上的動物,則兩者融合成一個胰,背胰構成胰的大部,腹胰構成胰頭的一部。

背胰和腹胰的導管也融合為一。

人的胰主導管(溫孫氏導管)乃是由腹胰導管的全部和背胰導管的遠端構成。

背胰導管如不消失,則構成副胰導管(聖托里尼氏導管)。

豬和牛腹胰導管消失而僅保留背胰導管,馬和狗的兩個胰導管都存在。

哺乳動物胰腺中的84%是腺泡,4%是導管組織和血管,1~2%為內分泌組織,其餘的10%為細胞外基質。

腺泡由單層上皮細胞組成,細胞呈錐體狀,位於基底膜上。

朝向腺腔的游離面有微絨毛,核在細胞底部,呈圓形。

細胞頂部的胞漿內有酶原顆粒,呈卵圓形,外包單層質膜。

細胞底部密集排列粗糙內質網、大量的核糖體和縱形排列的粒線體,核上區的胞漿內有高爾基器等。

直接與腺泡相連的小管叫做閏管,由單層扁平上皮細胞組成,閏管的一端向腺泡腔內延伸,成為泡心細胞。

閏管的另一端彼此匯合,成為小葉內導管,由立方上皮細胞組成。

導管逐級匯合,管徑逐漸變粗,最後成為主導管,管壁由單層立方上皮細胞逐漸移行為單層柱狀上皮細胞。

主導管內還有散在的杯狀細胞和內分泌細胞。

胰的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