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7月第29期 | 舌下腺

原因有外傷,舌下腺結石、口腔底部的發炎刺激等等。

囊腫多位於口腔底部,在舌繫帶的一側,透明,顏色淡藍,囊壁甚薄,覆蓋的口腔粘膜可以 ...download前往主要內容區塊:::搜尋進階搜尋國軍高雄總醫院回首頁網站導覽EnglishRSS常見問答院長信箱雙語詞彙目錄認識我們PROFILE&INFORMATION醫療團隊MEDICALTEAM便民服務SERVICE衛教專區HEALTH聯絡我們CONTACTUS:::院刊院刊:::目前位置:首頁>院刊>97年7月第29期>文章內容97年7月第29期返回97年7月第29期嘴巴的青蛙病例一圖一、圖二  患者為42歲男性,無特殊病史。

一個月前開始,因口腔底部有一逐漸變大的疼痛腫塊併有異物感,以致吞嚥些許困難至本院求診。

理學檢查發現,右舌下區域有一顆約1.5x1x0.5公分,透亮,無壓痛性,柔軟,固定的腫塊(圖1),實驗室檢查皆正常,其他無異樣發現。

初步診斷為蛤蟆腫,與病人解釋後,予以腫塊切除併造袋手術,腫塊如(圖2)。

病理切片報告為黏性囊腫,出院診斷為口腔蛤蟆腫;術後追蹤至今已1年,迄今未復發。

病例二圖三、圖四  患者為78歲女性,有心血管及糖尿病病史。

2年前開始,因前頸部有一逐漸變大的疼痛腫塊,以致呼吸困難至他院急診求診。

求診多次,皆以藥物治療,頸部腫塊即消除,病患也不去在意。

然而因反覆性頸部腫塊復發導致多次吞嚥以及呼吸困難,故至本院急診求診。

理學檢查發現,前頸部有一質軟、液態觸感、固定的腫塊,約3X4X6公分(圖3),右口腔底部區域有一顆約2X2X3公分,淡粉,無壓痛性,柔軟,可移動的腫塊(圖4),喉部內視鏡無異常發現,實驗室檢查皆正常,其他無異樣發現。

初步診斷為頸部腫塊,疑似頸部蛤蟆腫,電腦斷層顯示為一液態囊狀腫塊(圖5)。

對病人解釋後,予以腫塊切除,併切除舌下腺手術,病理切片報告為黏性囊腫,出院診斷為頸部蛤蟆腫;術後追蹤至今已半年,迄今未復發。

討論圖五  蛤蟆腫,口腔底部無痛性囊腫,是唾液腺分泌物溢出或塞住所形成腫脹的囊腫,吃過東西後會比較腫脹,看起來粉紅中帶著藍色,因形狀像青蛙挺著肚子,所以叫蛤蟆腫。

可見於任何年齡患者,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成因主要是由於舌下腺或頜下腺的導管被阻塞,或者在導管破裂後分泌物外滲形成。

原因有外傷,舌下腺結石、口腔底部的發炎刺激等等。

囊腫多位於口腔底部,在舌繫帶的一側,透明,顏色淡藍,囊壁甚薄,覆蓋的口腔粘膜可以推動。

內容物為無色的粘性液體,常見為1cm直徑的囊腫,但也有腫大明顯的舌下囊腫,可經舌繫帶下擴展至對側,亦可向口腔底部擴展,突出到頜下,多為無痛腫塊,繼發感染則可有疼痛症狀。

李醫師與夫人合影蛤蟆腫分為真性囊腫及假性囊腫;真性囊腫為舌下腺導管遠端部分阻塞而導致導管擴大而形成,此類囊腫內襯有上皮細胞,而假性囊腫多因導管或腺泡破裂黏液外滲入口腔組織內,被結締組織包覆形成囊腫,無內襯上皮細胞。

蛤蟆腫常以兩種型式來表現:一為口底的蛤蟆腫,另一為臨床上較少見的頸部蛤蟆腫。

頸部蛤蟆腫平均多發生於20多歲的年輕人,病例二的病人為老年人實屬少見,四成以上為醫源性造成(曾接受過口腔底部手術)乃舌下腺所分泌之唾液溢漏超越了下頜舌骨肌進到頸部肌膜層,臨床上會以上頸部腫塊來表現。

而口底的蛤蟆腫臨床上多無症狀,一般是囊腫增大之後(直徑>2cm2以上),造成口腔異物感,影響患者伸舌運動及攪拌食物等功能,囊腫也常因創傷而破裂,流出粘稠樣液體,囊腫可暫時消失,但數日後囊腫亦會長出。

診斷部分對於病史的詢問必須多加著墨,例如口腔底部有蛤蟆腫病史,或是經常性有囊腫形成等等,另外亦可注入顯影劑於舌下間隙,若出現頸部囊腫便可以診斷,而電腦斷層則可見一低密度無顯影均勻的腫塊,蛤蟆腫可以根據以上檢查進一步分析,當然病理切片報告是確定診斷的最佳方法。

鑑別診斷的疾病有甲狀舌管囊腫、腮裂囊腫、副甲狀腺囊腫、頸胸腺囊腫、皮樣囊腫、畸胎瘤等等。

治療方面,如果是唾液腺管道阻塞,只要把囊腫完整切除就可以。

國外有文獻報導,單純把所謂的囊腫外壁整個切除,復發率約有六成。

  另外一種手術為袋型縫合術,是治療唾液腺囊腫常用的手術方法,其目的是要讓囊腫的內襯上皮細胞和口腔黏膜癒合,以造成永久性的管,也就是將蛤蟆腫打開來,把它的內層組織和傷口黏膜縫在一起做成一個袋口,讓口水能流到口腔中。

蛤蟆腫越大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