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從無名小子到美國大資本家之路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巴菲特:從無名小子到美國大資本家之路

作者:羅傑‧羅溫斯坦
出版社:Smart智富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8日
ISBN:978986728394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522元

這不僅是投資人必讀經典,更是當代資本家的偉人傳記!

  《巴菲特:從無名小子到美國大資本家之路》是投資者不可不讀的經典書籍!本書真正深入而全面地解析巴菲特的所有重要投資決策,以及他如何從一位無名、害羞的鄉村小子,如何一步步累積個人資本、投資合夥人資本,到公司資本,進而槓桿出富可敵國的財富,相關細節鉅細靡遺,這不是唯一一本談論巴菲特的書,但想完整學習巴菲特致富之道,這決定是一定要讀的書。

  本書作者羅溫斯坦是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記者,他深入巴菲特獨有的投資風格和管理方式為焦點,對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投資策略、人生哲學和管理智慧等,進行深入、透徹的描述和分析,並運用大量詳實的材料,重現了巴菲特如何出其不意的挖掘潛在的投資價值、如何將波克夏海瑟威塑造成全球知名的公司。

  在投資史上,巴菲特的表現突出。他白手起家,從選股投資與開設投資公司做起,累積大量的財富。他在沒有承擔太大風險下,長期以驚人的獲利打敗大盤,足以證明他並不是靠著機運翻身。華爾街的證券營業員和學者都認為,這樣傲人的成績幾乎不可能出現。藉著穩定、優異的複利報酬,巴菲特神奇的累積逾650億美元的財富,而且還在繼續增加。

  巴菲特的成就之所以獨特,是因為他採用傳統的長期投資方法;現代華爾街的銀行家則是藉由操控大眾資金來致富,他們的主要手法是在適當的時機利用大眾的資金進行買賣。但巴菲特不玩這種金錢遊戲,實際上,巴菲特重新揭發純粹資本主義的藝術,這是一項冷血的競賽,但也是一場公平的競賽。

  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巴菲特,但是對於所有想從巴菲特的傳奇人生和投資生涯中得到些許啟示、提升自己的投資甚至人生層次的讀者來說,《巴菲特:從無名小子到美國大資本家之路》是必讀經典。

名人推薦

  「儘管撰寫巴菲特投資策略的書很多,這仍是一本必讀的書。」──比爾.蓋茲(Bill Gates),《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全球首富,同時也是巴菲特摯友

  「真是精湛之作!」──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羅溫斯坦所寫的這本優秀傳記,藉著分析大量的現實事件,展現巴菲特的神話。」──《霸榮周刊》(Barron’s)-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投資週報

作者簡介

羅傑.羅溫斯坦(Roger Lowenstein)

  美國財經記者、作家,曾任職於《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逾10年,期間並負責撰寫股市專欄〈華爾街聽聞〉(Heard on the Street)、〈真實價值〉(或譯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

譯者簡介

蘇鵬元

  清華大學經濟系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出版部資深編輯、《新新聞》資深記者、《商業周刊》研究員。譯有《投資最重要的事》、《漫步華爾街》(合譯),編輯過多本商管書、股票書,希望能藉由選書、編輯、翻譯,幫助更多好書出版

吳慧珍

  政大英語系畢業,中山外文所肄業,現為財經媒體編譯。譯有《經濟學人104個大解惑》(合譯)、《引爆會員經濟》(合譯)、《一次寫出勸敗神文案》(合譯)、《創意的五十道訣竅》、《靠10%顧客賺翻天的曲線法則》(合譯)。

顏嘉南

  大學念商,研究所念翻譯,現為財經媒體專職編譯。

推薦序  雷浩斯:一睹世界級投資大師風采
推薦序  朱紀中:善使錢者,多多益善
作者序  謹向所有人致上由衷感謝
導讀  來自美國中西部的致富傳奇
第1章 奧馬哈
第2章 離家出走
第3章 葛拉漢
第4章 事業起步
第5章 合夥人
第6章 投機風潮
第7章 波克夏
第8章 重返股市
第9章 人生知己
第10章 回到華盛頓
第11章 報業巨頭
第12章 最好的合夥關係
第13章 地毯女王
第14章 風雲80年代
第15章 公私之間
第16章 黑色星期一
第17章 射飛鏢選股
第18章 聖殿的祕密
第19章 財富的奧義
第20章 恐錢症
第21章 華爾街之王
第22章 所羅門的審判
第23章 巴菲特電車
後記  數十載始終如一的美國富豪

推薦序

一睹世界級投資大師風采

  在藝術界,《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一個被過度使用的符號,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細細觀察它偉大之處的機會;在投資界,巴菲特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許多和巴菲特有關的資料、書籍和傳聞不斷被過度使用,導致我們雖然聽過它許多的資訊,卻不曾仔細的了解;尤其是身處台灣,巴菲特的投資標的較難引起我們的共鳴,理解自然又會少一層。

  2017年2月,我開始想要鉅細彌遺的研究巴菲特,了解他每個時期的投資研究、投資標的上的轉變,當然還有他所達成的驚人績效。這件事情在選書上遇到了困難,有關巴菲特的書太多了,內容參差不齊,有的書是金礦,有的書則需要淘汰。我選書的原則很簡單,我希望該書的作者至少要符合以下3個條件之一:

  1.這本書獲得巴菲特的授權或推薦
  2.作者本人最好是波克夏的長期股東
  3.作者最好長年親身接觸或訪問巴菲特

  羅溫斯坦這本《巴菲特:從無名小子到美國大資本家之路》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好書,作者本人就是波克夏的長期股東,同時又是優秀的財經作家和記者。因此本書也是許多著名投資人推薦的好書,許多現在高明的價值投資者如莫尼斯.帕波萊(Mohnish Pabrai)年輕時也受了這本書的影響,現在成立了和巴菲特合夥事業結構相同的價值投資基金。

  羅溫斯坦筆下的巴菲特是「投資人巴菲特」的故事。他收錄了巴菲特年輕時期的投資操作和許多細節,大量的捕捉了對巴菲特資訊了解上的不足。

  本書的記述時間點只到1995年左右,這正好可以當成一個波克夏經營型態的分割點。在此之前的波克夏資產約有80%的股票投資和20%的控股公司,公司型態比較像一檔基金,巴菲特此時基金經理人角色的比重較高。到了2017年的現在,波克夏持續成長,結構變得相反,開始轉化為20%的持股投資和80%的控股公司,巴菲特擔任控股公司執行長的角色比重較高,雖然對他而言,這兩者都是一樣而且充滿樂趣的。

  如果你想多了解投資人巴菲特的精彩歷程,本書就是指引,你可以從中看到巴菲特的天才投資,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巴菲特執著的重要觀點:巴菲特永遠關注投入和產出成果之間的關係,並且會排開外在影響的因素和重視內在自主投入的成果,他從頭到尾都會用一致的數字標準來衡量。不但衡量他人,同時也衡量自己,這是他對公平的執著。

  我一直很想看這本書,無奈台灣一直沒有繁體中文翻譯版,我告知《Smart智富》並推薦他們翻譯本書,終於讓我如願以償的看到,在此要特別感謝《Smart智富》出版社,讓我們對這個遠在美國,同時又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價值投資者、財經暢銷書作家專文推薦
文│雷浩斯

作者序

謹向所有人致上由衷感謝

  我會研究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因為我是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的長期股東,而這家公司是由巴菲特經營。另一個原因是我也是《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負責財經報導十多年的老兵。理想上,這本書應該兼具投資人的精通與記者的客觀,至於這個崇高的期望是否達成,也許還是留給讀者判斷。

  我在一九九一年秋天開始這個計畫,當時巴菲特正在拯救所羅門兄弟投資銀行(Salomon Brothers),巴菲特告訴我,他不會對這個計畫提供任何幫助,但也不會干預。特別的是,他承諾,對於我打算取得的潛在資料來源,他不支持也不阻礙。他確實遵守這兩個承諾,而他也允許我引用之前發表的大量文章,這些原本都是珍貴的資料來源。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來自許多同意接受採訪的人,包括巴菲特的家人、他的朋友、事業上的夥伴等等,我非常感謝他們。而少部分要求匿名的受訪者所提供的資料,我也用文字或註解來說明。另外有些很明顯的資料來源並沒有加註,例如有些資料是沒有明確版權的訪談,或是有些涉及巴菲特與其他人的事件訪談資料等。

  我要特別提到幾個幫助我的人,羅克珊.伯蘭特(Roxanne Brandt)、肯恩.蔡司(Ken Chace)、鮑伯.高法伯(Bob Goldfarb)、史丹福.利普西(Stanford Lipsey)、芭芭拉.莫羅(Barbara Morrow)和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多次回應我的請求,他們的探詢精神與最好的記者無異。巴菲特的家人,包括姊姊多麗絲(Doris)、妹妹羅伯塔(Roberta)和三個兒女蘇西(Susie)、霍伊(Howie)、彼得(Peter)提供我珍貴而慷慨的協助。

  在這個電腦時代,《華爾街日報》的布魯斯.李維(Bruce Levy)和《奧馬哈世界先驅報》(Omaha World-Herald)的珍妮.豪瑟(Jeanne Hauser)、史蒂芬.阿拉德(Stephen Allard)證明優秀的圖書館館員仍舊不可取代,還要很感謝《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們,願意讓我請長假來寫這本書。

  我還要感謝幾位敏銳而和善的讀者,包括尼爾.巴斯基(Neil Barsky)、羅伯特.古德曼(Robert Goodman)、安德魯.羅溫斯坦(Andrew Lowenstein)、路易斯.羅溫斯坦(Louis Lowenstein)、傑佛瑞.坦南鮑姆(Jeffrey Tannenbaum)。我的經紀人梅蘭妮.傑克森(Melanie Jackson)從一開始就看好這本書,我非常感謝。我的編輯安.葛多夫(Ann Godoff)毫不含糊的提出切中要害的批評,如果沒有這樣,這本書不會有這麼好的成果。對於我年幼的小孩馬修(Matthew)、柴克瑞(Zachary)和艾莉森(Allison)來說,這個計畫橫跨到目前近一半的人生(我也很想你們)。最後,我要感謝爸媽帶給我的一切,包括對於金融的熱愛與堅定不移的道德觀。


羅傑.羅溫斯坦
一九九五年一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