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向花園安放靈魂:從自然到自我的追尋之旅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0月

應向花園安放靈魂:從自然到自我的追尋之旅

作者:(澳)達蒙·揚
出版社:四川文藝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ISBN:978754115862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55元

在文學史上,花園與寫作者之間的關係從來都密不可分。對一些人來說,花園是個工作之餘躲清閒的地方;對另一些人來說,是獨處的安靜顧問。但對他們所有人而言,花園都扮演了某種哲學角色:為他們的思想賦予新的生機。

在本書中,澳大利亞哲學家、作家達蒙·揚,帶領我們走近普魯斯特、盧梭、奧威爾、狄金森、薩特等十三位作家、哲學家,看他們如何在花園、公園甚至是盆栽的滋養中,成為思想的巨擘。

達蒙·揚(Damon Young)

墨爾本大學哲學教授,阿蘭·德波頓“人生學校”合夥人。出版作品12 部,被翻譯成12 國語言,屢獲殊榮,是《時代報》《衛報》《澳大利亞人報》《坎培拉時報》《先驅太陽報》《紐約每日新聞報》《獨立報》等報紙和雜誌的撰稿人,還是BBC 和ABC 電臺的常客。現在他與妻子露絲•基貝爾(社會學家、作家)和孩子們一起住在澳大利亞的霍巴特。

第一章 亞里斯多德:誕生於戶外的哲學 
 1. 自然和第二自然 
 2. 虔敬與衝突 

第二章 簡·奧斯丁:喬頓農莊的慰藉  
    1. 白光  
    2. 南安普頓的丁香  
    3. 心慌意亂 
    4. 唯一永不犯錯的“教皇”
    5. 差強人意的愉快生活

第三章 普魯斯特:盆景與逝水年華
 1. “好多日本人”
 2. 我的房間裡應該有一片遼闊的森林
 3. 放逐歸來
   4. 尋覓
 5. 拯救轉瞬即逝之物
 6. 重新發現

第四章 伍爾夫夫婦:蒙克屋的蘋果樹
 1. 生之苦
 2. 叢林
 3. 婚姻與戰爭
 4. 花兒與骨灰

第五章 尼采:思考的檸檬樹 
 1. 遊覽於我們內心的城池 
 2. 自由精靈
 3. 成為你自己
 4. 漫遊者

第六章 科萊特:欲望與玫瑰
 1. 巴黎皇宮
 2. 演奏大師
 3. 致命的匱乏
 4. 對植物的冷靜熱情

第七章 盧梭:植物學的懺悔
 1. 欣喜若狂
 2. 天才的流浪兒
 3. 自然狀態 
 4. 純粹出於好奇心的研究
 5. 自愈草

第八章 喬治·奧威爾:手持鐮刀,顛沛流離
 1. 可謂一個聖徒
 2. 豬肚蘸醋
 3. 作家、園藝師與科學家 

第九章 艾米莉·狄金森:可能的疆域
 1. 花束
 2. 腦海中的花朵
 3. 我一無所知

第十章 卡贊察斯基:枯山水與生命
 1. 私人西奈半島

第十一章 讓-保羅·薩特:栗樹與虛無
 1. 髒貨!髒貨!
 2. 噁心與虛無
 3. 小癩蛤蟆
 4. 成長

第十二章 伏爾泰:所有莊園中最好的一座
 1. “種咱們的地要緊”
    2. 自然的聲音

第十三章 蘇格拉底:城門口的陌生人
 1. 蘇格拉底著了魔 
 2. 就在城門外…… 

參考書目 
致謝
 

亞里斯多德是鼎鼎有名的時尚潮人。據古羅馬傳記作家第歐根尼·拉爾修所言,這位科學哲學之父時髦地咬著舌頭說話,並以誇張的服飾聞名天下。在世人眼裡,他就是錦衣玉食的大都市人,而他與馬其頓王室的密切關係更加深了這種印象。從歷史上看,這種印象很合理,正如亞里斯多德本人所說,哲學興起於富庶的大都市,為文雅的上層人士提供了交談與寫作的閒情雅趣。不過,亞里斯多德的學校不在馬其頓王宮,不在雅典聲望頗高的郊區(如凱拉米科斯),也不在繁忙的集市,這位哲學家更喜歡在園林裡發表著名演講。

亞里斯多德的學府名叫呂刻昂學園,這個名字源於他租用的校舍所在的那片綠林。學園位於城市東郊,供奉的是宙斯之子、狼神阿波羅·呂刻俄斯。學園裡有人行道、跑道、更衣室、角鬥場、神廟和“斯多亞”(柱廊,一種遮風避雨的場所)。這是一所集體育、宗教、政治和哲學功能於一身的綜合性學校,可舉行閱兵式和祭祀禮。亞里斯多德和學生在柱廊下一邊散步,一邊上課,他們因此被稱為“漫步學派”。他的呂刻昂學園裡還有世界上第一座植物園(可能是歸馬其頓王室所有),顯然這座植物園為亞里斯多德已失傳的《論植物》提供了靈感。在這一點上,亞里斯多德效仿了他的老師柏拉圖,後者的學園也建在一片祭祀林裡,也是一邊散步一邊教學。(劇作家亞曆克西斯開玩笑道:“我經常想不通問題,也像柏拉圖似的走來走去,可結果只是累壞兩條腿罷了。”)這種對花園的熱愛滲透於古典哲學當中。亞里斯多德的學生、繼承者提奧夫拉斯圖斯寫了第一部植物學專著,並將呂刻昂學園留給了他的同僚,“他們可能希望在這個熟悉、友好的氛圍中學習哲學和文學”。

此後的二百多年,呂刻昂學園和柏拉圖學園一直是地中海知識份子生活的中心。伊壁鳩魯是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希臘主義批評家之一,他蟄居雅典家中,過著簡樸寧靜的生活(也許帶著點酸葡萄心理)。他的學園被稱為“花園”,這是他心中獨立的象徵,也是實現獨立的手段。普菲力歐斯引用伊壁鳩魯的話說:“追隨自然的人,總能自給自足。”羅馬的文人雅士也將花園作為學習和交談的場所,此舉往往是在向他們的希臘前輩致敬。西塞羅被罷免公職後寫到,要在自己的塔斯庫嘈雜,因為他們往往與驢子、山羊昂學園讓亞里斯多德和他的學生遠離了城市生活的喧鬧,專注於邏輯和形而上學的精華。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