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證 最強飲食:UCLA博士醫生的世界級研究數據,14天改變你的身體!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科學實證 最強飲食:UCLA博士醫生的世界級研究數據,14天改變你的身體!
★新書上市,強占日本亞馬遜排行榜TOP1
★出版三個月,幫助100,000日本人反轉健康
蒐集近千份實驗報告、經過嚴謹統計、耗時多年時間
UCLA博士醫生的世界級研究,顛覆你對健康飲食的迷思!
科學數據告訴你,小心這些吃了會生病!
•防彈咖啡•無麩質飲食•白米•純果汁•胡蘿蔔素…
請問,以下的飲食常識,你是怎麼想的?
● 碳水化合物有益健康,只是會讓人發胖。
● 胡蘿蔔素和茄紅素都有益健康,最好要多吃。
● 百分之百的純果汁比水果更好吸收,最適合老小孩或病人。
● 糖尿病人要控制糖分,所以水果不能吃。
● 深海魚有重金屬問題,絕對不能吃。
統統都錯了!
★碳水化合物也有好壞之分,選擇褐色才不傷身
★根本沒有胡蘿蔔素和茄紅素有益健康的研究報告,不要被廠商給欺騙
★果汁裡只剩果糖,纖維質所剩無幾,長期下來罹患糖尿病機率大增
★糖尿病人多吃藍莓、蘋果、葡萄,可以降低罹病風險
★不要捨本逐末,放棄魚類所含的優質營養
你仍以為醫生、營養師講的話都是對的?
一昧相信電視播放的營養新知、政府推廣的飲食建議嗎?
你的每一口食物,都是身體的構成元素!
這是本以龐大研究論文整理而成的高品質科學飲食專書。
本書作者津川友介,不僅是美國UCLA副教授,更是醫療政策專門的醫師。
他以在哈佛大學習得的科學證據教育,彙整營養、飲食、醫學相關研究論文、期刊報告,
整理出最接近研究現況的健康飲食,可以預防疾病、可以用來減重瘦身。
真正的健康飲食,
不是聽某某人的經驗就好,而是需要數據驗證的證明。
到底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今天的營養好物,明天變成危險飲食?
別再人云亦云、被廣告帶著走,
科學實證教你吃出「最強的身體」!
● 牛奶最營養健康了!
→攝取過量會提高前列腺癌、卵巢癌風險
● 100%純果汁、蔬菜汁一次喝進所有營養!
→食物纖維早就被去除,只剩下會升高血糖的果醣
● 有機食材營養價值高!
→與一般食材營養無差異,更要小心農藥殘留
● 白米是最適合亞洲人的主食!
→選擇褐色糙米會更好
● 控制澱粉的低醣飲食,餓了就吃肉?
→小心累積成心血管疾病、提高大腸癌風險
● 日式飲食清淡好健康?
→小心暗藏在味噌湯、漬物裡的高鹽分
● 深海魚有重金屬,少吃為妙?
→豐富Omega-3帶來的優點勝於重金屬的傷害
● 巧克力可以降血壓!
→重點是可可含量,更要小心含糖量
● 無麩質真的有益身體!
→沒有乳麋瀉問題就不需要
● 不用擔心雞蛋的膽固醇問題!
→攝取過多糖尿病、腦中風風險大增,一週6顆為限
● 想瘦身,挑零卡飲料喝準沒錯?
→人工甘味劑更傷身
● 花生好毒不要吃?
→價格親切的堅果類,適量攝取最剛好
博士醫生給你,身體真正需要的好食物!
作者簡介
津川友介(Tsugawa Yusuke)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內科學副教授。東北大學醫學院畢業,取得哈佛大學碩士(MPH)及博士(PhD)學位。曾任職於聖路加國際醫院、世界銀行、哈佛大學,二○一七年起擔任現職。持續在個人部落格《醫療政策學×醫療經濟學》,傳遞與醫療有關的最新資訊。
譯者簡介
王慧娥
江大學日文系學士、東吳大學日文系碩士,現為日文專職譯者。譯有《9成痠、痛、病,都是走錯路:1天5分鐘300步,腰痛、膝痛、肩頸僵硬、慢性疲勞、失智全都消》、《不想失智,從喝水開始:日本名醫預防老人失智的訣竅》、《樋口正樹輕鬆做的88道蔬菜湯:排毒、降脂、瘦身、美膚》、《HARUMI的活用39種食材 133道私藏食譜》、《手縫鄉村風布偶》、《修繕女王之省錢大作戰》、《乖乖睡 一覺到天亮》、《AEAJ芳香療法檢定》、《第一次開美甲美睫沙龍就賺錢》等。
自序
謝辭
本書的閱讀方式
主要食物一覽表
主要風險一覽表
第一章 你最常搞錯的健康常識
1 以科學為基礎,真正益於健康的飲食
「真正有益健康」的五種食物
白米跟砂糖沒兩樣
少吃牛肉、豬肉、白米,多吃魚與蔬菜
食物的五個群組
證據的「等級」很重要
「最強」的證據
最強飲食的重點
2 別被食物的「成分」給迷惑
「成分信仰」的陷阱
β胡蘿蔔素會提高罹癌風險
茄紅素有益身體健康?
「成分」並不重要
專欄 飲食與體重的關係
第二章 科學證實的健康食物
1 橄欖油及堅果能降低腦中風及癌症風險
地中海飲食的大規模研究
地中海飲食可以減少腦中風、心肌梗塞
地中海飲食也能減少癌症及糖尿病
地中海飲食=橄欖油+堅果類+魚+蔬果
專欄 巧克力究竟是藥還是毒?
2 水果能預防糖尿病,果汁會提高糖尿風險
蔬果可以降低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風險
喝「果汁」更會罹患糖尿病
果汁能避就避、能少就少
與其喝蔬菜汁,不如直接吃蔬菜
專欄 有機食材真的有益健康嗎?
3 魚類能降低心肌梗塞及乳癌風險
吃魚可以延年益壽?
吃魚能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多吃魚能預防癌症?
魚類有重金屬問題,最好別多吃?
專欄 牛乳和優酪乳對身體到底好好?
第三章 科學證實的危險食物
1 「白色碳水化合物」最糟糕
健康與不健康的差別
因為精製,失去了營養
「褐色碳水化合物」能降低死亡率
全麥粉及蕎麥粉的含量是關鍵
少吃白米就沒事嗎?
所有人都一樣
那就少吃點白米吧?
盡可能減少就對了
白米與癌症的關係
減少吃米飯,肚子就容易餓?
專欄 無麩質有益健康嗎?
專欄 日本飲食的鹽分其實很高
2 牛肉、豬肉、西式香腸、火腿,有害身體健康
不適合套用在日本人身上?
大腸癌的風險變高
西式香腸和火腿都會提高致死率
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也會上升
專欄 雞蛋,一週別吃超過六個
專欄 「零卡」對健康也是零不良影響?
特別篇 病患、孩童、孕婦的「最強飲食」
糖尿病患者的「最強飲食」
高血壓患者應該要節制鹽分
腎臟病患者的敵人──鉀、蛋白質、鹽分
高齡者應該適量攝取肉量
有益孩童成長的飲食
孕婦應該多吃蔬菜和魚類,避免生食
專欄 搜尋最正確的網路健康資訊
注解及參考文獻
作者序
你的身體是每日飲食養出來的
「如果可以早點聽到津川醫師的飲食建議,那就好了。」
這是幾年前,正當我門診忙得不可開交,在為病人叮囑飲食衛教時,一位患者對我說的話。在醫院碰到的病患,大多是罹患了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當時我曾給他飲食上的建議,事後我一直在想,如果他的飲食生活可以改善,說不定他就不必再為疾病而苦了。
人類的身體是由吃的食物養出來。吃什麼?不吃什麼?是我們每天生活要做的選擇。大家在想午餐要吃什麼,回家要煮啥晚餐時,都是怎麼判斷呢?「吃」是生存很重要的事,我們幾乎每隔幾個小時就面臨要吃什麼的選擇。當然,我們絕不可能因為一次的飲食選擇,就讓疾病消失、讓身體完全健康。但是你知道嗎?只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選擇,就會讓你遠離疾病,或是更靠近疾病。
就像有抽菸習慣的人,如果已經有自覺,知道抽菸對健康不好,等到真的生病時,或許會因為心裡有底而坦然接受。但是對於日常的飲食,你會這樣想嗎?每日的飲食選擇對你個人的健康,究竟是加分還是扣分呢?我想多數人應該只有模糊的概念。
正因為沒有正確的資訊,所以才會在不知不覺中重複錯誤的選擇,等到數十年後發現腦中風或罹患癌症時,才驚覺過往的做法是不對的,這樣不是很可憐嗎?
我希望諸如此類的情形可以盡量減少,更希望大家都能憑藉自己的能力,做出讓自己變得健康、遠離疾病的選擇。這是促使我提筆撰寫本書的最大原因。
日常的飲食是實現健康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是,人類並不是那種被告知該吃哪種食物才正確,就能馬上改變生活習慣的動物。再加上,口述說明科學證據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我才想到要把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論證,彙整成文字,方便大家閱讀。希望藉此讓更多的人獲得健康知識,讓大眾可以更貼近健康。
我相信,只要閱讀過本書,你們就不會再被「只吃○○就能擁有健康」的養生書籍給吸引;更不會被電視節目的聳動標題給欺騙,這絕對是好事一件。
資訊會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及觀念。現在有許多充斥於街頭巷尾的飲食資訊,乍看之下非常方便,實際上幾乎沒什麼營養,有的甚至還是會傷害身體的垃圾食物。選擇不相信,其實也是種保護自己的方法;不要一頭栽進流行的新奇事物上,而是回到原點。在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這是尤其重要的自保技能。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將本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多注意飲食內容,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健康」是現在許多國家都關心的議題,我深信在具備真正正確的飲食知識後,社會大眾一定會比現在更健康。
若各位讀者能經由閱讀本書,了解真正有科學為佐證,有益於身體的飲食習慣,那將是我的榮幸。書中論點或許不新奇、也不出人意表,但絕對是能讓你擁抱健康身體的最強飲食。最後,衷心期盼經由本書,能讓更多的人擁有健康,過著幸福的人生。
二○一八年一月
津川 友介
「真正有益健康」的五種食物 想要健康地變老,養成有科學根據的飲食習慣,才是最可靠的做法。至於哪種飲食方法比較不容易讓人生病、罹患癌症或腦中風,甚至可以健康地活更久呢?目前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結果。 只要你了解這些有科學根據,真的能促進健康的飲食,就不會被充斥於街頭巷尾,那些老愛以「根據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做開場的假資訊給蒙蔽。我所謂的「科學實證最強飲食」大多有深厚的數據為基礎,絕不會因為一、兩個最新研究就顛覆了結論。 以目前而言,諸多值得信賴的研究結果認為,真正有益健康(可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癌症等風險)的食物包含:①魚類、②蔬菜與水果(不包括果汁、馬鈴薯)、③褐色碳水化合物、④橄欖油、⑤堅果類等,共五類。被認為有害健康的食物則是:①紅肉(牛肉和豬肉,不包括雞肉。火腿和西式香腸之類的加工肉尤其傷身)、②白色碳水化合物、③奶油等飽和脂肪酸,共三類。 白米和砂糖沒兩樣 「褐色碳水化合物」,指的是糙米、蕎麥麵(蕎麥粉含量多,麵粉比例少)、使用全麥粉製作的全麥麵包等未經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色碳水化合物」則是指白米、烏龍麵、義大利麵、白麵包等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碳水化合物和醣類是差不多的意思,但嚴格來說,碳水化合物是由醣類與食物纖維組成,其構成公式是碳水化合物=醣類+食物纖維。一般而言,褐色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纖維含量多,白色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纖維含量少。而食物纖維少到極致的碳水化合物,我們幾乎可以把它當作砂糖看待。簡單地講,白色碳水化合物雖然沒有砂糖那麼甜,但是它在人體內會被分解成糖後再吸收,在本質上和糖是相同的東西。 但白米明明就不像砂糖那麼甜,所以乍聽到這種說法,可能會讓各位一頭霧水。請直接牢記,就科學上而言「白色碳水化合物≒糖」,因為無論是盛裝在碗裡的白飯,或是甜口味的零食,對身體來說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