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臺灣詩選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2012臺灣詩選
詩反映了人文關懷,詩人的情緒,喜樂、憂憤、感時,並非特異功能,而是以詩為出口,將這一年的心事與國事相揉,發而為詩,暢流而出。
詩人永遠站在實與虛、外與內、看得見(現實)與看不見(底蘊)、乃至自然與人為、科技與人文之間,永遠向兩頭張望的人。說詩人是時代的良知良能者、知病覺痛者,一點也不為過,即使不能改變什麼,也要狠狠詛咒訐譙預言一番,即使「變壞」也在所不惜。年度詩選的出版目的,應不在「高舉」該年度眾多詩作中的標竿,而是在「列舉」一些願意一手執石頭,一手釋放閃電的詩作,這樣的詩人和詩作在台灣當然不少,編者只能憑其主觀意識,做了有限度的篩選。
舉凡家事國事天下事等等諸多常人視之石頭者,詩人卻要喚醒它內在戰慄的閃電,或反思或喜笑或怒罵或嘲諷或批判,如今詩的語言已非如往日多走雅緻路線,卻可能出以淺語出以方言出以幽默調侃,想方設法,以之打動人心。那麼就把這本詩選視作一記記顫慄的閃電吧,藉著它們,我們或可喚醒內在隱藏的、充滿原力、可更新自我性靈的幹細胞。
全書分五輯:小詩、短詩、散文詩、組詩、中長型詩,以不同的形式道出年度的關懷與力量。
本書特色
本年度《2012臺灣詩選》由白靈先生主編,彙集80位詩人在2012年所寫的108首新詩,以對環境與世情的關懷為主,彰顯在2012年詩人重新喚起的詩教精神,以及對詩歌的熱情。
作者簡介
白靈
詩人白靈祖籍為福建惠安,生於臺北萬華,現任臺北科技大學副教授、年度詩選編輯委員。曾任臺灣詩學季刊主編,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2011新詩金典獎等十餘項。著有詩集《五行詩及其手稿》、《女人與玻璃的幾種關係》等十種,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等三種,詩論集《一首詩的玩法》等五種。
建置有個人網頁「白靈文學船」等九種(www.ntut.edu.tw/~thchuang/)。
012 2012臺灣年度詩獎讚辭 013 白靈 石頭與閃電--《2012年度詩選》邊選序 019 鯨向海 2012臺灣年度詩獎得獎感言
輯一 小詩(十行內或百字內) 022 布勒 鬼火 024 陳仁華 孤寂的鳥啊 026 賀婕 祕密、終於 028 蕓朵 燈與女人 030 辛鬱 短歌三唱(選一) 032 余幼幼 別靠近 034 然靈 回聲 036 蔡仁偉 詩四十九首(選五) 038 蔡富澧 海之花 040 隱匿 包袱與洋蔥 042 eL 年度詩選、別人的 044 落蒂 短章 046 汪啟疆 軍人塔厝 048 丁文智 只想 050 許水富 小俳句十帖(選四) 052 神神 廁所詩二首(選自「神神詩展」)054 張□ 風景二題(選一/雨景)056 陳黎 小確幸058 江自得 五行詩集(一百首選十三) 062 謝輝煌 釣魚臺 064 余光中 水中鷺鷥 066 方群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068 辛牧 送行者 070 林德俊 有ㄏ 072 向陽 相思道上
輯二 短詩(十一至三十行) 076 林婉瑜 雨的身世078 蔡素芬 所去之途080 詹澈 轉角的鄰居084 潘家欣 胖086 朵思 釋然088 楊佳嫻 誤認090 碧果 時間在牆上092 解昆樺 無字094 袁紹珊 裸體野餐096 李長青 風化098 顏艾琳 秋天的女兒100 若驩 瑜珈課102 羅任玲 明日的居所、昨夜我沿著河堤走106 鴻鴻 尼泊爾多雲時晴108 陳偉哲 魚骨110 鯨向海 犯禁 112 魯蛟 找114 向明 變壤116 王志元 走索人118 吳易叡 成為Cyborg的欲求120 溫少杰 遠方有孕122 方明 塞納橋岸126 唐捐 無厘頭詩128 辛金順 雨的抒情方式130 三塊錢 同監——寫給櫃子裡的男生們132 蕭蕭 品水134 陳牧宏 星期一136 楊小濱 後事指南138 阿米 日常140 焦桐 文旦頌142 陳家帶 最遠146 羅毓嘉 以愛之名148 張繼琳 好人150 高自芬 手心154 孫維民 洗衣機之歌
輯三 散文詩 158 紫鵑 來了,就走了(十八首選五)160 賴文誠 生命(三首選二)162 陳子雅 無事生非164 陳若詰 深夜聽聞
輯四 組詩 168 陳克華 當我們的愛還沒有名字176 吳岱穎 管窺180 簡政珍 瞬間二景184 鯨向海 尊敬夜晚 190 李瑞騰 阿疼說(二十首選四)
輯五 中長型詩(三十一行以上) 196 沈眠 沒有更多的黑暗可以200 李進文 國父與我204 楊渡 煙火節206 蘇紹連 禁不住的冷顫210 林沈默 災區菜瓜(臺語詩)214 黃梵 繁體與簡體216 吳晟 無用的詩人220 劉克襄 遠方的國光224 阿布 美麗灣228 陳義芝 鵜住居232 阿芒 瘦肉精是甚麼東西
236 歷屆年度詩獎得主一覽
石頭與閃電——《2012年度詩選》序
2012年在臺灣,被票選出來代表該年度的一個字是「憂」,這是繼2008年的「亂」字、2009年的「盼」、2010年的「淡」、2011年的「讚」字之後的另一重複「掉落」。而這些字的順序就好像人生情緒的起伏、或生命的生老病死、或人事物的成住壞空似的,永遠在一個相似的循環中起落迭盪。
而臺灣自從民主化後,整個族群便被政客一再操弄,人心裂成兩半,永遠在短暫的政治熱潮後,一半人陷在「壞、空」情緒的坑谷,另一半人則暫處於「成、住」高原的一方,詩人能免於跳脫出這種干擾的竟是稀有族類了,這或是「宅」字會越來越受矚目的原因吧。
上述的「憂、亂」二字像是走向摧毀,不論是天災或人禍,「盼、淡、讚」三字像是走向重建,不論重建是否完成。摧毀的一邊又像是日常語言落在口沫橫飛者、媒體爛持者的口中,破碎、肢離、虛偽、刺耳至令人不可聽聞;重建的一邊像是詩語言出自詩人嘔心瀝血的創意,即使咒言祭語晦詞歌韻宛如來自天聽。但大眾總是樂聞前者,而無視於後者。即或如此,沒有一個時代不有一些詩人以詩繼續抵擋著這種漠視,這是年度詩選總能編選下去,悠忽已三十餘載的主因。每一個時代的日常語言與詩語言永遠是並存的,互相拉扯的,就像任何一當下,生老病死和成住壞空永遠是同時展現的,只是在或不在同一人事物身上同時間發生而已。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說:「現實是拘禁在每一塊石頭內戰慄的閃電,如果不喚醒它,則石頭仍是石頭」,他的意思或是:外在現實(比如身體、土地、環境、社會政經)的變化固然會影響一個人、「拘禁」一個人,宛如將你驅趕至「壞、空」情緒的坑谷,或處於「成、住」高原的一方,但做為一個詩人,卻必須「喚醒」這種「拘禁」,真誠面對它引發的矛盾、痛苦、折磨,將其內在「戰慄的閃電」釋放,看到現實最內在的意涵、和真相,,知其可而不為,或知其不可而為之;既不可為現實所「拘」地「宅」在其內,也不宜完全無視其存在地「宅」在其外,如何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不有所偏執一方,似乎成了由質而能、由有而無、由色而空、由有限而無限、由壞空而成住、乃至由成住而壞空、進入由石頭而能閃電由閃電而能石頭、無往而不自得的境地。因為石頭與閃電究竟何者是成住(重建),何者是壞空(摧毀),或二者既是又既不是,最後竟都不能過度執著了。
詩不正是如此嗎?詩人不正是永遠站在實與虛、外與內、看得見(現實)與看不見(底蘊)、乃至自然與人為、科技與人文之間,永遠向兩頭張望的人?說詩人是時代的良知良能者、知病覺痛者,一點也不為過,即使不能改變什麼,也要狠狠詛咒訐譙預言一番,即使「變壞」也在所不惜。年度詩選的出版目的,應不在「高舉」該年度眾多詩作中的標竿,而是在「列舉」一些願意一手執石頭,一手釋放閃電的詩作,這樣的詩人和詩作在台灣當然不少,編者礙於詩選容量和人力所限,只能憑其主觀意識,掃描大部份的平媒報刊雜誌,做了有限度的篩選。
2012年現實中難以化解的大石頭,比如國光石化轉嫁到馬來西亞(劉克襄詩)、美麗灣事件(阿布/潘家欣的詩)、瘦肉精與美牛案(阿芒詩)、釣魚台爭端(謝輝煌詩)、釘子戶與都更(向明詩)、歐債、油電雙漲、中科四期搶水工程的抗爭(吳晟/吳岱穎/吳易叡等的詩)、核四存廢、貪瀆案、bumbler領導人……等等人為不臧者,比起天災(陳義芝/林沈默的詩))多得多,舉凡家事國事天下事等等諸多常人視之石頭者,詩人卻要喚醒它內在戰慄的閃電,或反思或喜笑或怒罵或嘲諷或批判(如李進文/楊渡/鴻鴻的詩),如今詩的語言已非如往日多走雅緻路線,卻可能出以淺語出以方言出以幽默調侃(如唐捐的詩),想方設法,以之打動人心。
但對另一部份詩人而言,他們會視上述的現實為人生常態、無意與之起伏,反而日日面對自己、或另一個人、一個家、一座山、一面寂靜的大海可能才是更大的現實,如何安頓一顆心一樁情、如何解開一宗夢一件靈的困境才是最大的現實、更大顆的石頭,於是我們會讀到一批不隨外在變化而浮沉、修心修身修情修靈者的另一種詩的呈現內涵。以是有的詩人先看見看得見的石頭,有的詩人先看見石頭內看不見的閃電。每個時代皆如此,宛如再一次面對經驗論者與觀念論者的兩種書寫趨勢,或偏於唯物或偏於唯心,或偏於寫境或偏於造境,詩人總是在其間不斷思索著,也糾葛著。到後來讀者會發現,原來被拘禁的既是現實,也是人,戰慄的閃電發自石頭,也發自人最內在深層的能量,人是拘禁者,也是釋放者,詩控訴石頭,也解禁閃電。
今年年度詩獎頒給鯨向海,他不同於土地與水的維護者實踐者抵禦者的吳晟,也不同於朝夕面對一座海要用整本詩集整個一生去思索以窺得奧秘的羅任玲,他是站在浪頭與幽谷之間的新世代;既不刻意如前者去抵禦人造、反抗當權,也不特別如後者崇尚自然、溶於自然。他是活躍於網路媒介偶然踏階到網下平媒一遊的代言者級的新一代詩人,從一己身體到靈肉糾葛到社會禁錮及其變革、由微到廣,無不旁敲或射擊,卻無荷重的歷史包袱,自有一己平易又突出的語言風格,使得新詩有機會離大眾更近一些,也讓未來的臺灣詩壇向前向四面八方甚至整個華文詩壇開拓了更大的版圖。
這個詩選承繼了主編者2002年及2007年兩本詩選的體例,分為「小詩」、「短詩」、「散文詩」、「組詩」、「中長型式」等五種詩的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詩壇創作的形式竟然也有「M型化」的趨勢,不是極短如一行詩(陳黎)、俳句詩(許水富/蔡富澧/陳仁華)、五行詩(江自得),就是極長,如羅智成今年發表的組詩式的整本長詩《透明鳥》、陳大為的兩百餘行的系列組詩六首〈垂天之羽翼〉,若取其局部即難見真章、又礙於薄薄一冊詩選胃納有限,本年度只能在此「存目」。長詩撰寫者自有其反時代潮流、駕大舟逆水而上的考量和勇氣,這在大陸詩壇更是形成風氣,不論長詩或組詩,動輒數百行或數千行者一時流行,自有新詩以來,至此最盛,既考驗著讀者的耐心和胃口,也將考驗著今後詩評家的眼光和鑑別力。而2009年國藝會曾以高獎金徵求兩年內完成兩千行以上的長詩,結果選出並於2011年出版了蔡秀菊、張德本的兩部長詩集,其後此獎即無以為繼,因此關於長詩的後續發展或仍值得續予關注。
而在「M型化」的另一端,由本詩選即可以看出,以小詩(十行內或百字內)及短詩(十一行至三十行)佔大宗,以首數而言,幾近四分之三。散文詩寫的人甚少,組詩(相同主題)、或類組詩(形式似組詩)、或三十一行以上的中長型詩都不多,大致也可以看出整個詩壇的普遍趨勢。而小詩及散文詩其實是最可播種施肥的領域,其難度最小、失敗率卻也最高,但有可能是未來開花結果最旺最盛的詩形式。
而畢竟這是兩個詩壇的年代,一個是傳統的平面媒體,一個在電子網路,兩個詩壇交集相當有限,老中青三代詩人和讀者從來沒有像這個年代那樣疏離,而年度詩選從民國71(1982)年第一次選詩以來,即是以平面媒介為主,已經傳承了超過30年。但除了透過有限的詩刊、和網路詩人主動的「下網」,平媒與電子網路仍難有極好的交流互動。而從平媒詩壇向網路詩壇逐漸轉移,已成了無法阻擋之趨勢。可以預期,若干年後,當所有的中年及青年兩代都在網路上寫詩時,那時候的年度詩選一定是另外一番面貌。
詩是語言中的幹細胞,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頭演化潛能的細胞,不甘於即生即滅、動不動就隨波而去,總保持著「原力」,扮演著要「自我拯救」乃至「拯救他者」「拯救一切」的角色。或知其可而不為,或知其不可而為。他們隱藏著,像人人骨髓中自足地具備了幹細胞,卻不知其存在,無法喚醒它,這就如同石頭中隱藏著顫慄的閃電,常人卻看不到一樣。那麼就把這本詩選視作一記記顫慄的閃電吧,藉著它們,我們或可喚醒內在隱藏的、充滿原力、可更新自我性靈的幹細胞。
本詩選的出版得感謝諸多充滿原力的詩人不懈的創作和慨允收入本集,其次得感謝二魚文化副總編輯黃秀慧的多方催促和協助,以及成大博士研究生蔡明原在資料收集查詢上的大力幫忙;另外由於篇幅所限,且為鼓勵後進、容納更多年輕新世代詩人作品,不少享有盛名之詩家的創作、和長作到末了不得已只能割愛。其餘有所不足處,均得由編者概括承受,祈方家有以正之。
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