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再也無須斷捨離!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再也無須斷捨離!

作者:米田瑪麗娜(Komeda Marina)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6日
ISBN:9789579094900
語言:繁體中文

從小抱到大的布偶、滿是破洞的牛仔褲、磨壞底的球鞋、
暗戀對象送的禮物、第一次約會的電影票……,
捨不得丟?我們都懂!
 
囤積症必學的佛系收納!
徹底顛覆斷捨離的新時代整理術!
 
  本書作者米田瑪麗娜是日本新生代收納專家,
  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她,具有數據分析的專業背景,
  現任職於日本居家收納服務Sumally股份有限公司。
 
  她從「城鄉住房經驗差異」的田野調查中得到靈感,
  自2018年起展開「不丟東西也能整理住家環境」系列活動,
  協助無數難以向人生中重要物品告別者,重拾井井有條的美好生活,
  其中包括多位作家、設計師與企業家。她說:
 
  「越是有創意的人,擁有的物品越多;看看大藝術家,根本沒多少人徹底奉行極簡主義。」
  「那些讓自己又哭又笑、拿在手裡就覺得十分幸福的寶物,正是創造獨特人生的泉源。」
  「越是渴望活出自我,就越會將物品視為妝點人生的夥伴,並享受、熱愛與物品的邂逅。」
 
  淚流滿面了嗎?沒錯,如果你也是:
 
  ►棄置恐懼症、超級重感情,什麼都不想丟,卻又希望能舒適過活的人。
  ►獨自在外租房,居住空間超小、東西卻一年比一年多的人。
  ►無法在一天內就把房間打掃乾淨,想認真評估每件物品、慢慢整理的人。
 
  這本超佛系的囤積症收納專書,你一定要讀!
 
  ★都說不用丟東西,還談什麼斷捨離?
 
  現代最王道的整理術,當推斷捨離(又稱極簡主義養成教育),
  涵蓋下列核心觀念:
 
  ►自身持有的物品,必須是能夠收納於家中的數量。
  ►除了真正需要的物品之外,其他物品都應該斷捨離。
 
  然而,米田瑪麗娜卻對此抱持不同想法: 
  每個人的整理類型都不同,光是教人怎麼丟東西或活用空間,只會讓人一再受挫。
  例如:5秒判定法、怦然心動整理法、增加收納空間法、每日整理15分鐘法等。
 
  根據作者自家公司的調查,每種方法都有人觸礁!(猜猜失敗率最高的是哪種?)
  因此,「到底為什麼我沒辦法把家裡整理好?」問題也許不是出在你身上!
 
  ★捨不得就不要丟,四個步驟就完成
 
  不丟東西的整理術只有四個步驟:評估→整理→收納→維護。
 
  1.評估:確實估算待整理物總量,依據礙眼度和使用率安排順序與日程。
  2.整理:根據使用率和喜愛程度進行物品分類,然後先這樣放著沒關係。
  3.收納:每月使用超過一次的物品定點收納;其餘則透過共享經濟送出,放手但不丟棄。
  4.維護:每週花30分鐘確認空間與物品的平衡,避免再次爆棚。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不丟東西的整理小撇步:
 
  ►不記得家裡有多少東西?用手機拍下來以相簿分類,輕鬆掌握收納全貌。
  ►日常使用物的「方便取用區」怎麼算?雙手展開,仰角、俯角各30度以內。
  ►恢復爆棚衣櫃、儲物櫃的機能,得先了解黃金四分割原則,怎麼做?
  ►高使用率的物品有哪些收納陷阱?作者用NG與OK圖對照給你看!
  ►擔心房間再次爆棚?學會不丟東西的PDCA循環就不用怕!
 
  本書獻給每位熱愛物品、珍愛人生的你。
  人生中不想忘記的事情,之所以不會隨著歲月流逝,直到今天仍記憶猶新,
  就是因為當時的記憶,以物理形態被收藏在房間裡;
  唯有靠著留存每件對你有重大意義的東西,才能淬鍊出真正的個人時尚。
 
  讀完這本書,
  你會更懂得如何妥善保存所有捨不得丟的東西,
  同時擁有井井有條的美好生活。
 
本書特色
 
  ◎徹底顛覆斷捨離的新時代整理術!沒地方放、捨不得丟、想買就買,房間再小都不怕!
  ◎囤積症必學的佛系收納,保留所有捨不得丟的東西,同時擁有井井有條的美好生活。
  ◎視覺化全圖解,四個步驟就完成,自然形成PDCA循環,有效預防二次爆棚!
 
專業推薦
 
  YouTuber/沒有營養的生活智慧王
  生活魔法家/陳映如
  出版人/陳夏民
  臺灣收納教主/廖心筠

作者簡介
 
米田瑪麗娜(Komeda Marina)
 
  日本整理收納顧問一級檢定合格。
 
  2014年從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加入住友商事株式會社,負責電子商務領域的商業投資。2018年之後,轉任Summally Co.,Ltd.,主要負責財務和數據分析。現於一橋大學專攻金融碩士課程。
 
  童年於茨城縣和宮城縣度過,在作家祖父和研究者父親的影響下,身邊總是被許多舊東西包圍。成年後,她根據自身所經歷的城鄉住房差異經驗,以及Summally內部多達百萬筆「物品數據」的消費者調查結果,開始提倡「不丟東西的整理術」。後續更協助多位作家、設計師與企業家等愛物者重整住家環境。
 
  她所做的「住房空間與消費者物欲」調查,曾被電視節目《呼呼秀秀》(ちちんぷいぷい)、女性雜誌《女性Seven》等各類媒體採用。同時也在My Navi等網路媒體連載空間整理專欄。
 
  Twitter:@komedamarina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擔任出版社編輯。2008年起專職翻譯,迄今譯作超過百本,包含辦公室應用工具書、商業理財、經營管理、醫療保健、食譜、文學小說等領域。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整理類型診斷
整理類型診斷結果
‧祕密基地居民
‧魅力收納達人
‧極簡主義者
‧垃圾館仙人

前言 捨不得就不要丟,徹底顛覆斷捨離

不丟東西的整理路線圖

PART 1 到底為什麼,我沒辦法把家裡整理好?
1明明很想整理,卻不知該從何下手
2房間放多少東西才算舒適?每個人都不一樣
3不擅整理不是你的錯,而是居住空間真的太小
4能活出自己創意人生的,都是物欲滿滿的人
5各種斷捨離的方法,不見得適合你
專欄 理解對方的整理類型,打造幸福家庭

PART 2 好,開始整理吧!
STEP 1 評估:整理前的重要關鍵
1不丟東西的整理術,四大基本原則
2衡量物品數量,評估整理的全體樣貌
3以紙箱數量評估整理所需時間
4擬定日程,確實整理
5收納用具要等整理完成再買
專欄 德國人花半輩子時間在整理環境

STEP 2 整理:確實定義,持續分類
1整理第一步:全部搬出來
2平常有在用的物品,依使用頻率分類
3很難定義使用頻率的物品怎麼整理? 
4沒在使用的物品,以愛或不愛細分
5有愛的物品太多?進一步細分愛的深淺
6你的囤積是為了使用還是收藏?
專欄 你是換季派?還是不換季派?

STEP 3 收納:決定收納的定點位置
1你房間的收納量有多少? 
2依分類標籤決定收納的定點位置
3每月使用一次以上的物品,收納在方便取用區
4方便取用區必須維持極簡收納
5光是「每月使用一次以上的物品」就把房間塞滿,怎麼辦?
6沒在用且沒有愛的物品,靠四個方法送出
7倉庫儲藏區的收納,必須有效塞滿且視覺化
8封箱倉儲後,突然要用怎麼辦?
9不必什麼都自己買,租的更划算
專欄 你也總是把物品往老家堆嗎?

PART 3 輕鬆維持整理好的房間
STEP 4 維護:每週三十分鐘,避免二次爆棚
1每星期三十分鐘,檢查、清點、循環盤點
2定期維護倉庫儲藏區的物品
3一不小心又爆棚怎麼辦?
4不丟東西的PDCA循環
專欄 物品本身就是你的「小小個人史」

結語 獻給熱愛物品、珍愛人生的你ㄒ

前言
 
捨不得就不要丟,徹底顛覆斷捨離
 
  各位喜歡整理收納嗎?但你真的擅長斷捨離嗎?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整理收納法掀起了熱潮,大家可透過電視、網路、雜誌等媒體,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應該也有不少人讀過相關書籍。在那些方法中,被視為王道便是「斷捨離」。所謂斷捨離,建構在兩個先決條件下:
 
  ►自身持有的物品,必須是能夠收納於家中的數量。
  ►除了真正需要的物品之外,其他物品都應該斷捨離。
 
  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各位好,我是提倡「不丟東西整理術」的整理收納顧問米田瑪麗娜。
 
  我目前任職於Sumally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各種「住房空間與消費者物欲」的調查及數據分析。敝公司以「將自身擁有物數據化」為使命,並經營物品交流網站Sumally,以及居家收納服務Sumally Pocket。與此同時,我也以專業顧問的身分,積極協助有整理收納困擾的人們。
 
  我在終日面對物品與生活相關的分析數據,以及處理各種整理收納的真實煩惱的過程中,強烈感受到占有欲這件事,其實帶有相當強烈的個人差異。
 
  占有欲越是強烈的人,就越是渴望「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他們會將物品視為妝點人生的夥伴,同時也十分享受、熱愛與物品的邂逅。
 
  實際針對占有欲進行相關調查後發現,「越是有創意的人,擁有的物品就越多」。看看那些知名藝術家的家中照片就知道,根本沒有多少人徹底奉行極簡主義(Minimalism),反而對物品有著滿滿的執念與情愛。
 
  買了這本書的各位,應該也是個熱愛物品的人吧?
 
  大家一定非常認真地過著每一天,享受專屬於自己的生活;家裡肯定有很多讓你一下哭、一下笑,光是拿在手裡就會覺得十分幸福的寶物吧?
 
  沒錯。這種對物品的情感,就是創造自己獨特人生的泉源。不論如何,你就是希望把那些從過去蒐集至今的東西當成人生的夥伴,投入滿滿的情感。
 
  ▍情感不曾消失,居住空間卻越來越小
 
  雖然你如此強烈地希望能保留所有的物品,但這份情感前卻聳立著一堵高牆,那就是現代居住的房屋太過狹窄。
  居住空間的地區性差異正逐年擴大。
 
  各位應該不難想像,東京都的平均住宅面積,連茨城縣(位於東京都的東北方)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可說是相當狹小(編按:據臺灣內政部2020年第一季統計,臺北市的平均住宅面積僅桃園市的七成)。
 
  就物理上來說,物品的數量越少,就越是能簡單整理;當家中的收納空間太少而物品的數量太多,就容易呈現出凌亂感。換句話說,居住在都市裡,同時又對物品帶有情感的人,幾乎都有不想丟東西,卻又希望能舒適過活的心聲。
 
  就我個人的情況來看,我對棄置物品的抗拒幾乎高出常人一倍,每次閱讀市面上那些教你如何有效丟棄的整理收納書時,我都會覺得異常沉悶。
 
  我幼年時於茨城縣長大;國、高中時代則住在宮城縣(位於日本東北地方,縣都為仙台市),一直都是在堆滿物品的家裡度過,所以從小就有著「熱愛物品即代表擁有美麗且豐富的人生」的價值觀。
 
  父親的房裡擺滿了成堆的書本,以及從世界各地蒐集來的工藝品。人在書房時,父親總是被厚重的專業書籍圍繞,這也是他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令我既憧憬又尊敬。我的母親很擅長製作手工藝品,每當遇到節慶活動或有賓客來訪,她總是繃緊神經,把家裡裝飾得漂漂亮亮的,營造出豐富熱鬧的好客氛圍。那樣的老家充斥著許多物品,當然很難隨時打掃整理,儘管如此,裡頭卻充滿了幸福感,十分舒適,對我和家人而言,是獨一無二的美好空間。
 
  就像這樣,包含我自己本身在內,在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對各種物品的情感表現,以及現代人面臨住家狹窄的相關數據之後,我秉持著不因居住空間狹小而放棄對物品的情感的想法,考取了整理收納顧問一級的資格,並以「無法放棄物品情感的人」為服務對象,協助他們整理收納。
 
  我拜訪了許多擁有眾多興趣與愛好的人,並持續摸索能夠守護物品情感,且同時能打造出整齊居家的方法。本書彙整出的各種「希望傳達給每個熱愛物品者」的整理術,就是根據這些探訪經驗所衍生而來的。
 
  就算物品再多、住家再狹窄、整理再辛苦、無法斷捨離也沒關係,只要以「使用頻率」和「對物品的喜愛程度」為評估標準,認真進行分類、收納、維護,就絕對沒問題。
 
  另外,不知是福是禍,我提出的方法其實不太適合「想在一天內就把房間整理乾淨」的人。的確,只要能夠快狠準地丟棄物品,就絕對能快速且輕鬆地完成整理工作。不過,本書的目標是讓各位能認真且從容地面對整理這件事,並在細細評估每件物品之後,打造出一輩子都能舒適居住的居家環境,因此並不鼓勵大家像趕進度那樣快速完成整理。
 
  ▍不丟東西的整理四步驟
 
  在本書的一開始,已先請大家測驗自己的整理類型。後續的「不丟東西的整理路線圖」,將清楚說明不丟東西的整理四步驟。
 
  一般所謂的整理,其實包含三項不同的作業,且每個項目各有不同目的:
  ►整理:定義每件物品的意義。
  ►收納:把物品配置成容易使用的狀態。
  ►維護:把使用完畢的物品歸回原位。
 
  我會在書中依序介紹構成整理的這三項作業,而在正式邁入整理階段之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步驟:評估(因此不丟東西的整理共有四步驟)。
 
  所謂評估,是根據自己當前持有的物品數量與使用率(使用的頻率),決定應該整理的對象(待整理目標)與順序、所需要的時間、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本書不光是講述壁櫥或客廳等收納場所或房間的整理,同時還會說明如何將書本、文件、衣物等物品分類的具體做法。
 
  舉個例子,大家可以把書櫃上的書、衣櫃(或五斗櫃)抽屜裡的衣物、各式收納於抽屜裡的日用品(例如原子筆)等,這些平時很常使用的物品以手機拍照下來,並根據照片估算物品的數量和使用頻率。
 
  接著,請以「箱」為單位,換算物品的數量,並評估「整理順序」和「整理所需的時間」,逐一擬定日程。甚至可以說,整理作業的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一開始在評估階段下了多少工夫。
 
  評估完成後,就要進入整理的作業。
 
  整理的具體做法是,先把所有待整理物品全數裝箱,然後逐一取出、認真評估。主要是以「使用或不使用」、「愛或不愛」為主軸,思考該物品的意義,同時一邊分類、一邊在標籤上寫下物品的意義,如此這般完成整理步驟。
 
  整理完成後,就來到了收納。
 
  所謂收納,就是先思考如何配置,才能充分發揮該物品的價值,同時決定定點位置的作業。此外,用來收納各種物品的定點位置,還要根據整理時安排的分類標籤,以及日常使用頻率決定收納於何處。
 
  在此要向各位強調,收納並不是指「把東西收起來,完美隱藏」。
  
  比起把物品全數收納起來的整齊房間,讓使用較頻繁的物品能更輕鬆地被取用的做法,反而更容易整理。而大家最煩惱的那些「不知該怎麼收納的物品」,我也會逐一說明如何依據使用頻率或特定條件、對物品的依戀程度等,將之確實掌握並有效管理。
 
  選定物品的定點位置並妥善收納,這個步驟就算完成了。
 
  最後的步驟是維護,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程序,而是必須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重複操作,也就是必須把維護變成習慣或日常慣例。
 
  「東西使用完畢後,立刻放回原本的位置」、「趁週末把亂七八糟的房間恢復原狀」,就像這樣,隨時保有「使用完畢之後,就把物品歸位」的意識。
 
  儘管如此,如果維護作業做得不夠完善,居家環境就很容易再次凌亂。
 
  因此,本書也會介紹如何持續維護環境整齊的做法,以及當你因為放下戒心,而不慎失手、導致室內空間再次爆棚時的應對方法。
 
  「我就是沒辦法丟東西、也不擅長整理。」就算抱持著這種想法也無所謂。其實你就只是不適合當個極簡主義者罷了,對吧?我自己也是這樣。
 
  為什麼呢?因為我對物品有愛,不希望向人生中重要的物品告別。
  那麼,現在就和我一起挑戰這套再也不必丟棄心愛物品,並透過愛物之心打造個人風格與獨特人生的整理術吧。

不擅整理不是你的錯,而是居住空間真的太小 時至今日,有越來越多整理方法問世;市面上也出版了許多與整理相關的著作,甚至還煞有其事地舉辦了各種整理研討會或教學課程。 為整理所苦的你,應該都讀過不少書籍,或參加過研討會了吧?但整理作業還是沒辦法順利進行,對吧?其實,不擅整理真的不是你的錯,而是因為「你對物品的依戀,遠超出居住環境的面積」。 「只要詳細檢查真正需要的物品和不需要的物品,就能把所有物品都收納在居家的收納空間;你所應該擁有的適當物品數量,必須以能收納在家裡的數量為判斷基準。」 大家可能都曾在書上看過類似這樣的句子。 這是「嚴格篩選自己持有的物品、丟棄不需要的物品;只要能把物品完整收納,就算大功告成」的做法。倘若整理過後仍無法完全收納,就得再進一步丟棄物品,直到能夠完整收納所有物品為止。 除此之外,近來還出現了「整理力=精神力」這種說法。 「房間凌亂就等於心靈紊亂;沒辦法做到斷捨離的人,就代表內心充滿迷惘和困惑。」甚至,有的整理書還會斬釘截鐵地批判:「不會整理的人就是優柔寡斷、心靈不夠健全。」 或許就是因為這些嚴厲的字句,害得好多人忍不住自我審查;一發現物品沒能整齊收納在房間裡,就沮喪地認為「自己真是太糟糕了」。我不能說這樣的想法不對,就像後續將提到的,讓房間維持在極簡約的狀態,確實能帶來不少好處。然而,這些整理書卻忽略了兩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 ►居家環境的大小會因地區或年代而產生極大差別。►每個人的興趣和物欲不盡相同(有的人就是喜歡買東西,有的人則不)。 因此,我並不認為「不擅長居家收納=糟糕的人」。 2019年9月,一項針對300名東京都居民和300名北關東居民實施的「物品依戀與整理收納」問卷調查,清楚顯示了住家的大小和物欲多寡並沒有關係。這項調查透過十個問題,分析個人在「物品依戀」上的強弱。東京都居民有47%、北關東則有54%的人,對物品的依戀較為強烈,相較之下,鄉鎮地區的居民,對物品抱持的依戀也不相上下。如果進一步比較住家的大小,結果幾乎沒什麼地區差異。也就是說,並沒有「東京都居民較無物欲,茨城縣居民的物欲則是東京都居民的三倍之多」這種說法。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