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骨下頸部影像學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5月

舌骨下頸部影像學

作者:庄奇新 李明華 主編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01日
ISBN:978754780215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07元

舌骨下頸部在解剖學的范圍是頸部的舌骨水平至頸根部(胸廓入口),包括喉、氣管、口咽、下咽、頸段食管、甲狀腺、甲狀旁腺以及相關頸椎、肌肉、血管、神經、淋巴、頸深筋膜間隙等器官和組織,舌骨下頸部結構精細、解剖復雜。本書詳細地敘述了舌骨下頸部組織與器官的解剖、生理,常見病變的病因、臨床、病理以及影像學表現,對國內文獻少見的一些病變也作了介紹。 本書不僅適合影像科、頭頸外科、五官科臨床醫生閱讀,也可作為醫學院校學生之輔助讀物。

第一章 舌骨下頸部的胚胎發育和生理解剖 第一節 舌骨下頸部的胚胎發育 第二節 舌骨下頸部的生理解剖 一、肌肉 二、血管 三、淋巴結 四、神經 五、器官 六、筋膜層和深筋膜間隙第二章 舌骨下頸部影像學檢查第三章 頸部血管成像第四章 喉及下咽部第五章 咽-食管連接第六章 甲狀腺和甲狀旁腺病變第七章 頸深筋膜間隙感染第八章 其他舌骨下頸部病變第九章 頸部惡性腫瘤治療后影像表現專業名詞中英文對照索引參考文獻

在頭頸部影像學中,舌骨下頸部影像學是一難點,此部位結構精細、解剖復雜,特別是對於舌骨下頸部的深處、腔道外、黏膜下或細小的病變頗易漏診(多數源於感知力不足)和誤診(多數源於認知力不足)。影像學的設備、檢查方法和技術更新非常快,CT、MRI、PET/CT和DSA等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不僅能夠提供舌骨下頸部細節的清晰圖像,而且能快捷地獲取高質量的多平面或三維圖像,包括頸部血管的三維重建(OTA、MRA),使得以前無法顯示的正常和病變的解剖形態、結構細節得以充分的展示。影像學的設備、檢查方法和技術的更新加速,隨之而來的就是知識爆炸,影像學知識更新周期日趨縮短,影像學醫師要學習的新知識實在太多。有關醫師對舌骨下頸部疾病影像學診斷存在知識差距時,必須采用循證放射學的觀點進行診斷,因此,用循證放射學的方法查閱資料是在所難免的。目前國內外頭頸部影像學著作中對舌骨下頸部疾病的內容多不甚全面,且知識較陳舊,很需要一部以知識更新為出發點的舌骨下頸部影像學專著。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庄奇新、李明華、殷善開和潘玉萍四位教授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利用該院影像設備不斷更新的優勢,從事舌骨下頸部影像學研究,收集了大量臨床和影像學資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發表相關論文多篇,並在21世紀初(2001年)開始舉辦的每年一屆的全國頭頸部影像學研討會上作大會專題講座,介紹和交流他們對舌骨下頸部影像學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編寫了一部以知識更新為出發點的舌骨下頸部影像學專著,像這樣的專著是「前無古人」的,可喜可賀。他們在專著中不僅詳細介紹了舌骨下頸部各組織、器官的細微解剖、生理以及常見病變的病因、臨床、病理、影像學表現、影像學診斷和鑒別診斷,而且對一些少見病也作了介紹。有這樣的一部專著在手,可供隨時查閱,實屬方便。我感到對這樣一部專著,即使是瀏覽一遍,也會提高自己對舌骨下頸部疾病的感知力,因為只有閱讀過、認識過的影像學表現才能一看見就感知它,在感知的基礎上,才能認知它,才能去分析已感知的種種影像學表現的意義,才能確定鑒別診斷的范圍,從而避免漏診和誤診。 本書的出版,為志向於頭頸部影像學的研究者,以及影像學、頭頸外科和五官科醫師在臨床工作中提供了一部頗有價值的參考書,同時對於參與有關教學的師生也是一部難得的教材。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