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的森林:一位鳥類學家的自然散步筆記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醒來的森林:一位鳥類學家的自然散步筆記
一位帶著望遠鏡的詩人
一位總是等待春天與藍鶇的鳥類學家
引你走入森林祕徑
尋訪「鳥之王國」
在眾鳥歸來的季節
聆聽春天使者、林中精靈的合唱
約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被稱作「鳥之王國的約翰」,與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John Muirs)「山之王國的約翰」稱號齊名,被公認為是19及20世紀之交最傑出的自然文學作家。
巴勒斯的書即是他生活的寫照。1873年,他在哈德遜河西岸購置了一個九英畝的果園農場,在那裡親手設計和修建了一幢「河畔小屋」,兩年後又在山間搭了一座「山間石屋」,吸引眾多熱愛自然的人們,如美國總統羅斯福夫婦、發明家愛迪生、汽車鉅子亨利福特、詩人惠特曼、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等人經常造訪。
巴勒斯一生近五十年都在這兩處小屋度過,過著農夫與作家的雙重生活,寫下了他對「鳥之王國」的讚美篇章,被譽為是繼梭羅之後「一位真正在自然中生活與書寫的觀察家」。為紀念他對自然領域的貢獻,有十一所美國學校、多項獎項以巴勒斯的名字命名。
★鳥類學家的邀請
巴勒斯的文字兼具自然史知識與文學詩意,他以美國東部卡茲基爾山做為寫作背景,筆下風景多是人們熟悉且可以親近的,他寫農場和院子裡的四季景色、樹林和原野的動植物與鳥兒、以及隨著季節到訪的候鳥生態,第一本散文集《醒來的森林》即創下150萬本銷量的記錄,是當時最受歡迎的作家。
巴勒斯也是第一位成功將鳥類博物學知識轉化為親切的自然散文的作家,他立志「將鳥兒從自然科普書籍中解放出來」,在他擬人化、狀聲寫景的生動描寫中,鳥兒們覓食、築巢、求偶、育雛、驅敵、爭鬥⋯⋯一幅幅色彩斑斕、有聲有畫的百鳥圖景在眼前展開。為詳實呈現鳥類之美,本書並精選「美國國寶」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工筆細繪、栩栩如生的全彩鳥類插圖,讀來有如親臨森林祕徑。
★眾鳥歸來的森林
《醒來的森林》一書以「在春天,所有的鳥兒都將成為歌手」做為序曲──三月,當第一朵延齡草開花,便預示了知更鳥的到來和森林的甦醒。
在〈眾鳥歸來〉這一章,巴勒斯介紹了許多在春天時從美國南部、墨西哥或中美洲回到美國北方的「夏候鳥」。眾鳥回到此地,主要目的是繁殖下一代,因此可以聽到許多不絕於耳的求偶情歌,以及宣示領域的鳴叫聲:灰冠山雀清脆而甜蜜的哨聲;五十雀柔和而略帶鼻音的笛鳴聲;藍鶇綿長而輕快的顫音;草地鷚悠長洪亮的鳴聲;松雞振翅打擊空氣的鼓點⋯⋯他們,是春天的使者。
鳥兒也是大自然的建築師!巴勒斯透過巧妙偽裝,融入環境觀察鳥兒的巢穴:他們審視樹木的節孔與腐心、瞥視岩壁和樹叢,一心一意尋找築巢棲身之處,為育雛作準備。多數鳥兒選擇苔蘚、枯葉、細枝、毛羽等材料築巢,與自然融為一體;但黃鸝則是「大膽的小偷」,喜歡從窗口強行掠走女士們鮮艷的紗線妝點門面;在地上築巢的鳥則都「具有某種誘惑別人遠離其巢的藝術」,鶇鳥在被追逐時會假裝跛足、斷翅或者扭傷了背、騙誘敵人遠離鳥巢,演技高超。
★媲美莎翁的大自然劇場
巴勒斯也寫下鳥兒歡快求愛、辛勤育雛的動人時刻:雄鳥羽色艷麗,殷勤地獻上求偶舞﹑飛行表演﹑歌聲求歡﹑捕食奉獻,雌鳥則永遠不乏追求者;忠貞的藍鶇遵守一夫一妻,是世上最歡樂的侍尉官;永不放棄調情的歌雀則展開「你逃我追」的阿拉伯式求愛;愛唱歌的刺歌鳥,既想照料兒女又想顧及其音樂家的聲望,總在責罵聲中陡然迸出一串悅耳歌聲;歌鵲、褐頭牛鸝偷偷潛入鄰居家室產卵,把撫養子女的責任強加於其他鳥父母⋯⋯
在巴勒斯筆下,到處潛伏著大自然的野趣,每一樹叢中都正上演著媲美莎翁的精彩劇碼,鳥兒們如舞台演員一般,隆重登場。
★春天使者的合唱
〔嘲鶇〕廣闊的音域、變幻多樣的演唱技能,還有鸚鵡學舌的本事
〔隱居鶇〕當黃昏靜穆降臨,在偏僻孤寂之處吹起一支銀笛,神聖的夜曲裊繞而升
〔棕林鶇〕皇室音樂家,調音時那種漫不經心與琢磨不定的試唱,顯露華麗的音域與才能
★巧奪天工的自然建築師
〔蜂鳥〕叼取植物絨毛或蟲體的毛狀物,用細若遊絲的蜘蛛絲線,編織成一個精緻柔軟的小巢
〔東林綠霸鹟〕在橫向的樹枝上,用苔蘚地衣築起形狀特異的管狀巢
〔橙腹擬黃鸝〕將巢繫於搖曳的樹枝上,用亞麻類材料織成懸掛的大葫蘆形,巢口用馬鬃縫得嚴實
〔啄木鳥〕喜歡選擇枯死鬆脆的朽木,挖出十五英寸深、葫蘆形的巢,巢壁光滑整潔、燦然一新
★爭地、占巢、流放、復仇一一上演
〔燕子〕被菲比霸鹟逐出家園後,等敵人在巢內時冷不防反擊,用碎石將巢口堵死
〔鶯鷦鷯〕被藍鶇占據了小巢,在絕望中捶胸頓足、撕扯毛髮、嘰嘰嘎嘎地泄其悲憤
〔藍鶇〕侵占巢穴的藍鶇緘口不語、嚴陣以待,威嚴地瞪視鶯鷦鷯,一旦後者逼近便起身驅逐
★求愛、托卵、耍心機,鳥兒性格大不同!
〔藍鶇〕是世上最快樂也最忠實的丈夫,寸步不離守護妻子,在她孵卵時定期外出捕獵,為之獻上珍饈美味
〔刺歌雀〕以一種阿拉伯式的方式求愛,她拼命地逃,他則鍥而不捨、使勁地追
〔褐頭牛鸝〕 是一夫多妻的奉行者,平時總有兩三個身著青衣的端莊雌鳥伴隨;但卻是偷懶的父母,闖入較小鳥巢產下巨蛋,原居雛鳥餓死後,宿主便傾所有心力撫養來路不明、體型巨大的養子女
巴勒斯筆下的「鳥之王國」躍然紙上,邀你探索「美」的神祕所在:
美,依附在巖石和樹木上,與粗糙和野性為伍
它從糾結的蔓草和溝壑裡升起
它和鷹一起棲落在乾枯的橡樹樁上
鳥兒從翅膀上將它抖落下來,又織入那木枝搭成的小巢
狐貍朝它吠叫,牛朝它低哞
每一條山路,都通向美的神秘所在
本書特色
★約翰‧巴勒斯,20世紀初美國最傑出的自然文學作家
★有「鳥之王國的約翰」「美國鄉村的聖人」「走向大自然的嚮導」之譽
★創下150萬本銷量,美國最受大眾喜愛的鳥類觀察書寫、百年經典之作
★精選「美國國寶」奧杜邦之鳥類經典插圖|鳥名中英對照表|紙上讀書會
名人推薦
【暖心推薦】小野•李偉文•金恆鑣•袁孝維•劉克襄
「巴勒斯,一個帶著雙筒望遠鏡的詩人,一個更為友善的梭羅。裝束像農人,言談像學者,一位熟讀了自然之書的人。」——英國作家 愛德華‧卡本特
「巴勒斯掌握了一種真正的藝術,那種不刻意去追求、順其自然的藝術。在成為作家之前,他首先是個農夫,那是他成功的真諦。」——美國詩人 惠特曼
「巴勒斯確立了自然文學的寫作標準。」——美國作家 拉爾夫‧H‧盧茨
「巴勒斯以鳥類為主角,以自然環境為佈景,用舞臺劇的高明手法,書寫鳥的嗚唱、驅敵、求偶、築巢、育雛的自然史,極為成功。如詩的旁白,優美的文字描述,既不失生態的科學性,且富人生哲理,讀了令人嘆為觀止。將近一個半世紀前出版的這本自然寫作,仍是當今物種保護與地景保育的重要文獻,是喜愛自然的人不可錯失的讀本。」——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理事長 金恆鑣|專文導讀
「森林因為鳥而醒來,嚮往自然的靈魂因為閱讀這本書而躍躍欲試。」——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袁孝維教授‧系主任
作者簡介
約翰.巴勒斯 (John Burroughs,1837年4月3日-1921年3月29日)
美國博物學家、散文家,美國環保、生態保育運動的重要人物。列名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記憶」項目中的傳記作家,被視作繼梭羅之後,美國文學的自然散文領域中最重要的實踐者。其居所「山間石屋」吸引眾多熱愛自然的人們,如美國總統羅斯福夫婦、發明家愛迪生、汽車鉅子亨利福特、詩人惠特曼、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等人經常造訪。為紀念其貢獻,「山間居所」成為國家歷史遺址受到保護並定期開放,並有十一所美國學校、多項獎項以巴勒斯的名字命名。
繪者簡介
約翰.詹姆斯.奧杜邦 (John James Audubon,1785年4月26日-1851年1月27日)
美國最重要的畫家、博物學家,繪製的鳥類圖鑑被稱作「美國國寶」,《美洲鳥類》一書被譽為十九世紀最偉大和最具影響力的著作。
譯者簡介
程虹
河南鄭州人,畢業於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大學教授、學者、文學博士,現於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語系,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主持研究自然文學與生態批評項目。曾從事美國自然文學研究,出版有多部關於美國自然文學的著作和譯作。
審譯者簡介
唐炘炘
輔仁大學法文系畢,副修英文。曾任漢聲出版社、遠足文化、環境資訊協會編輯,大地地理、秋雨文化、小天下出版社等特約撰文編採,關注自然生態、社會人文主題。從小對自然有莫名孺慕之情,和鳥蝶草花說的話,比對人類說的還多。大學開始參與自然保育社團,後加入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荒野保護協會之解說員和推廣講師,並於社區大學開設生態課程,希望為不會說人話的生靈們,吐露一點心聲。
導讀序
在春天,所有的鳥兒都將成為歌手
導讀|金恆鑣
作者序
每一聲鳥鳴,都通向美的神祕所在
文|約翰·巴勒斯
目錄
第一章 眾鳥歸來的森林
第二章 鐵杉林賞鳥一日
第三章 登高訪鳥:阿第朗達克山脈
第四章 築巢:鳥兒是大自然的建築師
第五章 綠色山丘:城郊的春之鳥
第六章 漫步樺樹林
第七章 藍鶇,和平的使者
第八章 鳥之王國:大自然的邀請
紙上讀書會|向巴勒斯學習
整理|編輯室·唐炘炘
季節之歌:來來往往的候鳥
聽鳥:春天使者之歌
識鳥:繽紛的季節羽衣
築巢記:鳥巢的定點觀察法
愛情劇場:求愛、拖卵、耍心機
鳥地圖:公園、城郊、森林、河流、溼地
賞鳥自學筆記
附錄
作者簡介|約翰·巴勒斯 John Burroughs
繪者簡介|約翰·詹姆斯·奧杜邦 John James Audubon
鳥名中英對照表|編輯室·唐炘炘
首版序
這是一本關於鳥的書,準確地說,應該是一本邀請人們了解鳥類學的書。在書中,我試圖喚醒和激發讀者對於自然史這個分支的興趣。
在整部作品中,幾乎每一個字都洋溢著作者對於鳥的熱愛。我並沒有對鳥類進行古板精確的科學闡述,而是通過對鳥類的熟知,用一種充滿生趣的語言敘述鳥類。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在粉飾事實,書中絕無隨意歪曲事實的情況。
此書的收獲,在森林中,在原野上,而絕非在書房中。事實上,我所奉獻給讀者的,是一種嚴謹的心靈感悟,那是我通過精確地觀察與體驗得到的,每一個字都是真實的。在研究鳥類學的過程中,我最感興趣的便是追求、探索與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得到那種只有從狩獵、釣魚等野外活動中才能得到的樂趣。無論我走到哪裏,那些樂趣總是與我相隨。
有一位詩人曾經問過我:「你不用獵槍就能說出所有鳥的名字嗎?」對此,我不敢自信地作出肯定的回答,但是我能做到的是,使人們了解我聽到的「黎明時在赤楊樹枝上唱歌」的麻雀,以及那「河流與天空」。也許應該說,我想極力地表現的是一只活生生的鳥,是一只在原野或森林中自由生活的鳥,以及表現出它們生活環境周邊的景致,而並非只是想表現出一具被分類的鳥類標本。
修訂版序
我的作品即將在重版之後與大家見面,對於那些已經熟悉的讀者們,我還要說些什麽呢?我們彼此間的了解已經足夠深,也許我什麽都不必說。作為嚮導,我向讀者介紹著野外和戶內的許多趣事,而讀者們也接受了我的存在。大家給予我的認同,遠遠超出了我的預計,對此,我心存感激。剛才我還覺得什麽都不用說的,既然已經開始說了,那就多說幾句吧,用閒聊的方式,和大家談一談。
《醒來的森林》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它從面世至今將近二十五年了。在寫完這本書之後的日子裡,我又連續地寫了好多書,它們已經依次和大家見面了。當有人問我總共寫過多少本書時,我得仔細地數一數才能作出準確的答復。作為一個母親,即便她的孩子再多,她一口也能說對孩子的數目。只要閉上眼睛,所有孩子的面孔便會浮現。據說,原始部落的人計算能力很差,只能數到五,可是他們卻有辦法記住所有牲畜的數量。其實他們記住的並不是數目,而是記住了每一頭牲畜的特征。
母親的心中總是飽含著對子女的愛;原始居民每天都和牲畜們在一起。但書與之不同,一本書寫完並出版之後,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已經永遠地離作者而去了。即便坐下來談論自己的書,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種困難,不亞於父親談論起獨自在外面闖蕩的兒子。畢竟,作者與書之間,有著更直接、更具個人色彩、更依賴自我的關系。在外生活的兒子只是繼承了父親的血脈,他終歸會有所改變,但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即便它的命運充滿曲折,它都始終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一個人通常不會為自己孩子的特徵負太多責任,然而作者卻要為書的愚蠢或明智負全部責任,這完全取決於作者之手,書是作者心靈的真實寫照。倘若我迴避關於書的優劣的討論,或者沉浸在別人對它們的一些獨特的見解中,我相信我的讀者會理解我、原諒我。
我無法將自己的書看成是「著作」,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很少付出「辛勤的勞動」。書的完成,是在娛樂之中進行的。垂釣、野營或者划船的過程中,我便得到了文學素材,四處遊覽或睡覺的時候,這些素材便會慢慢地成熟起來。寫書的過程,其實是我重新回味我在原野中得到樂趣的過程。在將它付諸筆端時,它們打動了我,融為了我的一部分。
我有一位朋友,現在已經年紀大了,他的創作頗豐,可謂是著作等身。他曾經說:「直到我流落異鄉的時候,才萌發了寫書的念頭。不過那個時候,我只是想讓曾經的生活在自己眼前重現。」他年輕的時候,在俄亥俄州北部生活,後來離開了家鄉,寫作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思鄉之情。我的情況與此有些類似。
寫作《醒來的森林》的時候,我正在華盛頓地區擔任政府職員。作為一個金庫保管員,我那裡貯存著幾百萬的美金,但這也迫使我的生活必須面對鐵牆。那樣的生活讓人有種無所事事的感覺,於是我開始坐在桌子前寫書,以求從中獲得慰藉,幫助自己度過漫漫長日。那些關於鳥兒和夏日森林的記憶,讓我的生活變得生動有趣。《冬日的陽光》一書中的大部分章節,也是在這張桌子上寫完的。那本書中描述的陽光是燦爛的,甚至超過了紐約或新英格蘭地區的陽光。
一八七三年我離開了華盛頓,鐵牆也隨之從我面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大窗戶,我可以透過它看到哈德遜河與遠處的山景。我種植了一座葡萄園,它可比金庫有活力得多,特別到了秋季,架上果實累累,比起大堆的美鈔,收獲的喜悅更令我感到滿足。當然,我偶爾還是會想起鐵牆,不過那是在冬季,窗外的風景都已被皚皚白雪所覆蓋。我發現,冬季是檢驗一個人自娛能力的季節,它將人推到自我的面前。在冬季,我的心情變得平靜起來,我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喜歡的主題上。
我曾想,我的書是否有時候會讓讀者產生錯覺,使得大家對於野營或者林間漫步有著過高的期待呢?後來我發現,當我把在林間散步獲得的歡樂與讀者分享時,我才能真正地獲得那種巨大的歡樂。想要了解一種食材的色與味,加熱是一個好辦法;而想要欣賞藝術,觀眾自己的想像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也許有的讀者會覺得並沒有從自然中獲得如我所獲得的那麽多的樂趣,那麽我應該送他一個建議,只有像我那樣去親身理解自然,並充分發揮詞語的魅力,才能理解作者從自然的所獲。文學並非是在森林中自然形成的,而藝術家的創作也不僅僅是照搬自然。他們筆下描述的,也並非是簡單的原始經歷。
很多人都認為蜂蜜是藏在花中的,蜜蜂做的僅僅是將它們採集出來,但實際上,蜂蜜是蜜蜂的產物。它們從花中獲得了甘露,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減少了甘露的水分,在其中加入了一滴蟻酸,將其變成了蜂蜜。那一滴蟻酸,正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點睛之筆。蜜蜂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在它的作品中,反映著一些超越客觀環境的存在。
真正的博物學家是忠於事實的,因為事實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離開了事實,我便無法寫作,那些新鮮多樣的事實,不斷地為我提供著靈感。當然,事實只是基礎,我必須在裡面加入自己的特色,讓它們的品質升華。
對於自然的解釋並不是對它的改造,而是與它進行情感的溝通,吸收它的精華,並且運用精神的色彩重現它。假如我只是簡單地羅列自己散步時遇到的鳥的名字,描述一下它們的色彩與形態,講述它們的生活細節,那麽讀者恐怕對此不會有興趣。而如果我能將鳥類和人類的生活聯繫在一起,透過它們了解自然,了解到它們在自然中生活,那麽讀者可以通過描述,想像出一只活生生的鳥,我給予讀者的,將不再是一具死氣沉沉的鳥類標本。
——約翰•巴勒斯1896年
第一章 眾鳥歸來 就我們北方的氣候而言,可以說,春天是從三月中旬延續到六月中旬。最起碼,和煦的春潮直到夏至才會退去,這時,嫩芽和細枝開始茁壯成材,小草也褪去了鮮嫩水靈。 這正是鳥兒歸來的時節。一、兩種比較耐寒且半馴化的鳥,例如歌雀與藍鶇,通常是在三月歸來;而那些稀有的、色澤亮麗的林鳥要到六月才會成群結隊而來。每個時節都有某幾種特別引人注目的鳥和花。蒲公英告訴我何時去尋找燕子,紫羅蘭告訴我何時該等待黃褐森鶇。當我發現延齡草開花時,便知道春天已經始拉開了序幕。對我來說,有「喚醒知更鳥」之稱的延齡草,所喚醒的不僅是知更鳥,因為他其實已經醒來幾周了,延齡草喚起的還有整個大自然的清醒和復甦。 然而,鳥兒的來來往往多少帶著神秘與驚奇。我們清晨來到林中,一點兒也聽不到黃褐森鶇和綠鵙的歌喉。但再訪時,每一叢林、每一棵樹中都回蕩著鳥鳴。可是再回顧,卻又是一片沉寂了。有誰看見鳥兒飛來?又有誰看到他們飛去呢? 比如說,這隻活潑的小冬鷦鷯,他在籬笆跳上跳下,時而鑽進垃圾下面,時而又躍到幾碼之外。他是怎樣用那弧形的小翅膀,飛越千山萬水,總是如期地到達這裡?去年八月,我在阿迪朗達克山脈的深山野林中看見他,他如同往常那樣急切而好奇。幾周後,我在波托馬克河畔與這隻頑強、聒噪的小傢伙相遇。他是越過一叢叢灌木與一片片森林,一路輕鬆地來到這裡?還是憑藉著毅力與勇氣,以那結實的小身軀戰勝黑夜與高空,使出全身解數來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