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損自然生境修復學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5月

受損自然生境修復學

作者:[美]惠森特(Steven G.Whisenant)
出版社:科學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ISBN:978703020187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72元

從改善受損生境的生態條件、增加生物多樣性和提高生產力的角度來講,這本書所描述的獨到生態修復方法與措施對人們有著非同尋常的吸引力。本書作者基于生態學理論和立足于自然生態過程的修復,而並非依靠昂貴的經濟投入,提出了如何使受損生態系統趨于穩定的措施。確定了現實可行的管理目標。這種強調從修復水分和養分循環過程開始,增強系統對能量固持能力的思路,必將使受損生境通過自身的主動反饋,不斷和自發地走向恢復。因此,本書所提出的修復策略,更適合于人們一貫所追求的低成本而又可持續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管理模式,以實現增加生物多樣性、促進畜牧業和木材生產、適于野生動物棲息、提高流域水分有效管理、增強和優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目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其他書籍能夠提供如此全面的受損生境修復策略,這使得本書成為在生態修復、生物保護、草地與牧場管理等領域的一本極具價值的著作。 本書可供各類學校生態學專業選作教材。同時,也可供有關專業科研人員參考。

中文版序言 中文版前言 原版前言 第1章 自然生境的退化與修復 1.1 自然生境的退化 1.2 確定可實現的目標 1.3 受損生境的修復 1.3.1 傳統措施 1.3.2 推薦的修復措施 第2章 自然生境主要生態過程受損評價 2.1 什麼是生態系統正常與受損的功能 2.1.1 資源的保護 2.1.2 正常的水文功能 2.1.3 土壤侵蝕 2.2 自然生境的生態機制評價 2.2.1 土壤穩定性和水文功能 2.2.2 養分循環 2.2.3 養分循環的直觀評價 第3章 自然生境的主要生態過程修復 3.1 改善表層土壤狀況 3.1.1 增加地表粗糙度 3.1.2 提高地表粗糙度,控制風蝕 3.1.3 地面障礙物 3.1.4 土壤調節劑 3.1.5 誘發微生物結皮的形成 3.2 提高土壤對資源的保持能力 3.2.1 選擇適應土壤養分狀況的植被 3.2.2 修復或者取代土壤中的生物過程 3.2.3 增施有機物質 3.3 其他水文問題 3.3.1 干旱區土壤鹽漬化 3.3.2 溝道侵蝕 3.3.3 壓實土壤 第4章 植被變化調控 4.1 認識植被變化 4.1.1 生態過程與環境 4.1.2 不確定性和稀少的偶發事件 4.1.3 時間和空間變化 4.1.4 植被變化機制 4.1.5 植被穩定態和轉變臨界點 4.2 確定目標 4.3 調控植被變化 4.3.1 物種特性的分化 4.3.2 生境有效性的分化 4.3.3 物種有效性的分化 第5章 修復植物篩選 5.1 植物種及其種間搭配 5.1.1 本土物種 5.1.2 物種多樣性 5.1.3 遺傳多樣性 5.1.4 功能多樣性 5.1.5 整合規則 5.1.6 自我調節 5.2 植物繁殖器官的選擇 5.2.1 種子 5.2.2 整株植物 5.2.3 其他繁殖器官 第6章 整地與種植地管理 6.1 自然恢復 6.2 輔助自然恢復 6.3 人工恢復 6.3.1 播種失敗的原因 6.3.2 整地與種植地管理 6.4 特殊生境的整地與種植地管理 6.4.1 缺水生境 6.4.2 鹽漬化土壤 6.4.3 活動沙丘 6.4.4 覆蓋 第7章 修復植物種植技術 第8章 自然景觀修復規劃 參考文獻

自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著手寫這本書開始,生態修復日益引起了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愈來愈廣泛的關注。迄今為止,我曾有幸到過30多個國家訪問和工作,這些經歷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人們對改善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的迫切需求。政府組織、非班府組織和個體農戶也已認識到健康的自然生境生態系統在提高區域生物多樣性、發展農業生產和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方面的重要意義。這種情況在中國更為突出。1991年以來我曾先後15次來到中國,嚴重的環境問題和那些改善環境的巨大工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人們的努力工作和改善環境的決心與信心一直激勵著我和我的中國新老朋友堅持不懈地致力于生態修復事業。 現在這本著作被翻譯中文,使得更多的人可以閱讀和使用,這讓我深感榮幸,也非常激動,因為沒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朋友們熱情和真誠的幫助,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對此,趙忠副校長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王朝輝、劉增文、廖允成、海江波、李凱榮、王進鑫、張勝利、張青峰、趙淳和李軼冰等學者參與了本書的翻譯和編輯,對他們努力和富有創意的工作,我表示深深的謝意!同時,我也非常感謝劍橋大學出版社許可這本書以中文再版以及科學出版社為出版此書而做出的努力! 祝願中國的生態修復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