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也想學的25形人養生攻略:算體質!來自黃帝內經的零死角全息調理法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中醫師也想學的25形人養生攻略:算體質!來自黃帝內經的零死角全息調理法

作者:紫林齋主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13日
ISBN:9789571379128
語言:繁體中文

  懂體質,知養生
  ──25形人本命體質養生法

  持續熱賣養生精華《太極米漿粥》作者紫林齋主
  引古治今,全新力作
  用養生超越疾病,重新看待自己的體質

  體質,是「身體偏性的潛在特質」,
  本書教你用養生手段將特質上的長處放大,
  過盛之處予以轉化,不足之處給予拉擡,
  將可預見的健康問題輕減。

  ◎一套益於平時養生,更利於病時療疾的無價之術
  在《黃帝內經》〈陰陽二十五人〉中,依陰陽五行的變化,將體質分為25形,本書以「五形本命公式」算出自己屬於哪一形人,帶你認識自己的本命體質,不再誤踩養生地雷!

  例:一九八八年的十二月十一日出生。
  本命為金形,兼形為水形。
  臉形有稜角,膚色白,頭小,肩背腹部肌肉不多,整體骨骼較輕。
  為人做事有原則,個性急進,俐落乾脆,善於指揮、判斷。
  身體狀況秋冬較好,春夏交替時較差而容易生病。
  體質偏性在肺系統,身體的臟器或組織對應到:肺臟、大腸、鼻腔、氣管、皮膚、體毛。要特別注意肌肉和血液方面的調養,易有中風發生。

  適宜牛蒡、馬鈴薯、芋頭等根莖食物與富含油脂的肉類,像是豬肉來同煮,搭配蔥白調味。

  ◎古中醫經方化家常,除了提供飲食、作息建議,還有個性情志上的專屬養生宜忌提案
  木形人凡事一肩扛的操勞性格恐傷腎,中年以後衰退老化特別明顯,適合多做伸展運動;
  土兼水形人好發水腫,菜椒料理可幫助調理身體多餘的濕熱之氣;
  火形人要早睡,若超過十一點就寢,容易加重血虛、血熱,好發皮膚病;
  金兼水形人較易有中風的潛在危機,主食可搭配小麥製的天然麵製品,以開展心火……

本書特色

  量身訂作的健康提案

  1.從中醫的源頭經典,重啟身體自救的秘密
  源自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陰陽25形人的體質意義,紫林齋主重新用簡明白話系統歸結本命公式,將其中深意衍伸為能在現代家常中操作的養生方式,連結古今!

  2.破除好壞體質的迷思,天生我「質」必有用
  真正的體質不會讓你天生就帶有病痛!本書中談的體質不是弱點,而是身體先天偏性下的特質,只要好好運用並管理特質,就是合適的養生方法!

  3. 提供零死角的養生方案,實踐於坐臥飲食間
  本書進一步依照不同體質提供具體有效的飲食、簡單運動、正確觀念、安眠方法、生活祕方等,放大長處,拉擡不足。

  3.過敏者必看!病是病,體質是體質
  現在大家在談的體質,其實幾乎都是病。所謂的「過敏體質」並非體質,而是病症!我們絕不該視天天發病為理所當然,把吃了麩質、蛋白質,或吸進塵蟎後發作過敏的病態,當成真正的自己。

  4.名人實際案例對照
  本書實際運算名人的本命體質,予以讀者參考解讀,柴契爾夫人是有中風、記憶問題的金兼火形,羅賓威廉斯是情緒壓力難以排解的水兼土形。

  5.家常才是寶,不該盲從各種極端飲食法
  你知道嗎?少醣飲食令金形人容易有心血管疾病、少肉令木形人易有生殖問題,水形人最忌少鹽少油……,現代流行的各種養生法或極端飲食方式,其效果和後續的影響需視體質而定,絕不可一概而論。
 

作者簡介

紫林齋主

  紫林書院校長
  紫林中醫創辦人
  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專家委員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漢學研究院高級參事

  本名林祥榮,十三年前罹患膽結石,不定時炸裂的劇痛,讓他試過各種排石偏方,更一度想開刀把膽拿掉,後來因緣際會下他轉而尋求中醫的力量,從而發現失傳千年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養生方法,成功自療。

  〇五年開始於雅虎奇摩部落格留下學習《桂林古本》的心得。其時多以「IL」為筆名,在與網友交流,討論中醫藥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同樣看到許多朋友在自學之際,碰到與今日世道主流相左的矛盾之處,也看到許多一時流行的健康養生觀念,實在與古籍立論精神相去甚遠。在多位同道朋友的積極邀約與鼓勵之下,〇七年開設「中醫生活講座」,由最基本的陰陽、五行、六氣、生剋概念入門,徹底說明古籍中醫架構與今日世人所認知的差異,重新檢視今日的疾病預防與保健觀念。

  目前往返兩岸進行演講和開課。

  出版作品:《太極米漿粥》、《物性飲食‧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上下兩冊)

  FB:www.facebook.com/vitacillin/
  全球論壇:www.vitacillin.com/

 

推薦序
前言:每一種體質都是完美的自己
 
第一章 人秉五常──先天與後天的意義
從整體生物觀點談起
病態就是病,不是體質
應用在養生與療疾的區別
 
第二章 以化萬物──五行如何化五形
以人為本思考五行應用
五形本命公式
 
第三章 《黃帝內經》〈陰陽二十五人〉概念簡介
五形本命的特徵看法與應用思考
補不足,損有餘:五形體質養生操作的宜忌基本邏輯
 
木形人本命
‧體質偏性在肝系統
‧操勞性格恐傷腎
‧多做伸展型的運動
‧絕對不可偏廢主食
木形人養生禁忌與建議
木形人的兼形變化

火形人本命
‧體質偏性在心系統
‧喝酒須有節
‧有毅力,不執著
‧尤須重視睡眠的品質與充足
‧充足胃氣以暢行心火
‧動物性膠質助心肺、養血液
火形人的養生禁忌與建議
火形人的兼形變化

土形人本命
‧體質偏性在脾系統
‧土形人規律飲食養脾胃
‧大肌群運動最適當
‧「好人」性格易損化消功能
‧鹽是好物,以鹹養脾益腎
土形人養生禁忌與建議
土形人的兼形變化

金形人本命
‧體質偏性在肺系統
‧天然肉類油脂帶動生血,皮膚就紅潤細緻
‧壓抑生百病的完美主義者
‧運動、泡澡很好,發微汗即止更好
‧養肺先補肝,澀味食材溫和養生
金形人養生禁忌與建議
金形人的兼行變化

水形人本命
‧體質偏性在腎系統
‧工作鐵金剛,撐出大毛病
‧端正姿態養胃氣,站坐行皆有相
‧養陰入腎必早睡
‧鹹酸苦三味相輔
水形人養生禁忌與建議
水形人的兼形變化
 
第四章 以類推之──五形體質代表人士的案例
賈桂琳.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一九二九~一九九四)木兼土形
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一九三五~一九七七)木兼金形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一九五五~二〇一一)火兼土形
手塚治虫(Tezuka Osamu,一九二八~一九八九)火兼土形
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一九三三~二〇一九)土兼木形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一九二九~一九九三)土兼金形
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一九二五~二〇一三)金兼火形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一九四二~二〇一八)正金形
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一九五一~二〇一四)水兼土形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一九五六~二〇一八)正水形
 
第五章 常序與權變──常見其他極端飲食法對五形體質的影響
依病證治病,不是依體質治病
斷食
生酮飲食:不吃主食加上多菜少肉或多肉少菜
斷醣飲食:不吃澱粉質、不吃糖質
少油、少鹽
低溫烹調飲食
喝咖啡
控制飲水
 
總結:家常才是寶

前言

每一種體質都是完美的自己

  古經方中醫優於近代中醫、西醫之處,其中之一在於:他能根據時間的節律,大至掌握地球的氣候變化傾向,小至掌握個人的身體狀況特徵。

  我在《太極米漿粥》中,對古經方中醫的醫術知識中核進行高度概括,並在書末附錄的〈健康流年〉中,對公元二〇一七至二〇二〇年,做成天候特徵的推論,及養生重點的提示。脫稿之時,為二〇一六年中。出版後,我在網路上約每半年就回顧該年度的全球新聞節錄,並與我的書文做對照,事實證明,一一應驗。氣象超級電腦辦不到的事,全球各氣象專門機構都做不到的事,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也做不到的事,我一個人就做到了。這麼做的原因無他,就是為了要證明我所認識的古經方中醫,可推廣,可驗證,涵蓋天體至人體,適用全球、全人類,不但合於科學,更優於科學,而且是黑科技、超文明等級的真實科學。

  我說:打了一、二十顆人造衛星上太空,不如兩千年前古書一卷在手中。

  陰陽五術,山、醫、命、相、卜,在研究、推論天地運行中所呈現之連續動態變化的節律方面,很有一套。所以,針對不同的用途,又各自衍生出分門別類的深入研究學術。雖彼此仍具一定交集,唯術業已有其專攻。

  相對於部分近代中醫學派,大張旗鼓、聲嘶力竭的全盤否認陰陽五行哲學論述實為中醫之根本,甚至墮落、敗壞至「衷中參西」,假科學化之名,欲將陰陽五行哲學與知識系統自中醫抽離殆盡,有的人反而嘗試藉《易經》、《河圖》、《洛書》等來推算天候,甚至治病。當然,若確能掌握箇中要領,單以推算天候來說,也可以很準。但這些經典的內容並非針對人體的養生與療疾之用而設計,若是應用到醫術上,常見力有未逮之處。因此,在坊間部分既有的論說裡,硬將易學與醫學扯上關係,便難免出紕漏,多有穿鑿附會之處,甚至有流於宿命說、玄虛化之嫌,反而否定醫學。只是一般廣大的讀者專業素養不足,很難明白糾舉出來而已。過猶不及,皆非復興古經方中醫之正途。

  在天體,我們從陰陽五行邏輯歸納出五運六氣節律,用以推算天候與流行病趨勢。在人體,我們可以推算什麼呢?那就是「體質」。

  《黃帝內經》提出「陰陽二十五形人」的概念,告訴我們:在「正常」範圍下,全人類可進一步區分出二十五種不同的體質特徵。這可說是當代現存的醫學知識中,對「體質」概念最早進行系統化分類整理的論述,從外觀、生理特徵,甚至到情志、行為表現。但是時至今日,約兩千年來,一直未能有人將其落實於可操作的系統知識中。

  這廂本源的「體質」論述尚未能充分闡明,那廂近代的「體質」說法卻被偷換觀念成了醫術稚嫩者的垃圾桶,各種不會治、不關心、不知道的病症,諸如:過敏、畏寒、怕熱、多汗、高血壓、抑鬱、過動、散光,通通給打包丟進去了。若真有這麼多天生醫不好的病,還要醫術何用?這,也是在否定醫學。

  鑑此,我再興創舉,提出「陰陽二十五形人」的實作概論,幫助有緣朋友們益於養生,也做為今日以現代表述進行古經方中醫研究的拋磚引玉之用。

  大家都知道,人各有體。但是在這「人各有體」之上,更有一條共通不變的大道,恆為綱常。就像我們在《物性飲食》中,透過一定的邏輯思維觀察每一種常見食物的物性一般,能在天地間自然產生、順利繁衍的物種,必定都是「正常」的物種。而魚喜游水,羊善爬山,適情、適性、適才、適所的生與長,方能針對每一物種的「正常」,進行最妥切的調養。

  我說:每一種體質都是完美的自己。

  有的人覺得自己樣貌不好看:明明兄弟姊妹都有那樣特徵,為什麼就我是這個長相?是因為遺傳嗎?好像不全是。

  有的人覺得自己念書理解差一點、運動反應慢半拍、簡單的手工藝卻老做不來……,是缺乏鍛鍊嗎?好像也不是。

  有的人偏好於夏天的活力四射,有的人安適在冬天的深沉肅靜,鐘鼎山林,是受了誰的影響使然嗎?可能都不是。
 
  這些,才是體質。不需要扭轉,不需要「矯正」,不需要向誰看齊。

  體質不是帶給你擺脫不了、糾纏一生的疾病與痛苦的禍首,他賦予你實體存在,給了你之所以能像「你」的原生體態與特質,是一份老天的完美賜與。因為自能生誕、存續於天地之間,當然自是完美。

  在大道的「正常」中,一併包容了生物獨立的多樣態性。序中有變,變中有序。若《太極米漿粥》在談的是一種「序」,則《物性飲食》裡頭談的就是各種「變」,而本書嘗試想告訴大家的,就是「序」與「變」的調和。

  適切活用陰陽五行,可讓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更讓人能盡其才。當魚不再抱怨自己為何無法爬山,羊停止嘆息生來為何不能渡海,生命才開始得到真正的解放。我們的一生已經學習太多向外「擴張自我」的知識,不妨也開始回頭來看:一門能教我們向內「探索自我」的學問。這,也是東、西方知識哲學觀點間,關鍵性的區別之一。

  向內的自我探索,帶來真正的成長、成熟、平和與喜樂。心為人體生命能之源,其志為喜。故,從心到身的全面養生,就從「體質」的自我認知開始。

  不治已病,治未病,謂之上工,故曰:養生是高端的醫療。

公元二〇一九年己亥小暑

推薦序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存於經史子集的字裡行間,亦活在歷代百姓的生活起居之中,或為書畫吟唱,或為拳舞湯藥,無不表露古聖先賢的智慧與思想,經世而致用。這些智慧與思想跨越時空,連繫族群,豐富了人們的心靈,充實了生活的內涵,是知識,也是藝術,更是哲學。

  中醫作為祛病療疾的一門學術之餘,根本於人文精神的關懷,實踐於坐臥飲食間的講究,堪為中華文化精髓最好的具體展現。以合於宇宙自然運行的基本原理,提挈天地,把握陰陽,秉持天人合一思維,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醫醫理與醫道的完整論述,公認淵源始自《黃帝內經》,卻也惜於因流傳久遠,烽火無情,文物蒙難,致使篇章復原不易,故千年來,雖研究《黃帝內經》者眾,但仍尚存許多亟待闡明的內容。

  林祥榮先生以自身疾痛經歷為契機,自學再至自療,終得體悟中醫之用,自術而晉於理,以醫而近於道。自創紫林中醫一門,引領有志弟子,潛心研究,以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為核心,整理中醫內容,並力行推廣之。其受惠者眾,遍及全球華人世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之間一股新的氣象。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由復興而能創新,藉教育達成交流,經共享以至合作,輻射四方,令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現代人,不分疆域,皆能廣受人類文明瑰寶的福蔭,是每一位身為中華文化傳承者的吾輩所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欣聞作者繼《太極米漿粥》《物性飲食》之後,本於《黃帝內經》內容的讀解,又有新作面世。其致力於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用心可佩,故為之作序推薦,期能嘉惠眾人,重振我優秀傳統文化,為全球人類造福。
 
張健/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漢學研究院院長、「十三五」階段「一帶一路」漢學國際傳播專項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
公元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六日

病態就是病,不是體質 大家都知道要「調體質」,都說中醫最擅長調體質,也幾乎是當前最被推崇、廣為應用的養生效果。但是,究竟什麼是「體質」?大家都說體質可以調,卻又認為自己「我的體質就是這樣」,豈不矛盾? 淋雨受寒又吹了風,誰都一樣容易感冒;冰水喝多幾口,誰都一樣容易招致胃氣虛損。雖然因為個人的體質,的確有可能呈現某些毛病容易好發的傾向,但是在一般、普遍的正常飲食作息內容下,無論任何體質的人體,都一樣能呈現出應有的功能效應與結構狀態。在不同的體質間,人人都是「平人」,也就是《內經》所謂「沒生病的人*」。對每個人來說,功能持續遠離連續動態平衡的樣態,即是所謂的「偏」,也就是離開「中」的表現,即為「病態」。現在大家常說的「體質」,其實大多是「病態」;卻又把帶有療效的極端飲食控制,叫做「養生」、「調體質」。若是如此操作:養生養出一身病,不奇怪,體質越調身體健康越糟,也不意外。「體質」哪有這麼嚇人?吃個米、麥也引發所謂「過敏反應」?吸口空氣也弄出「過敏反應」?人類數千年來都這麼一路活過來,不都好好的?仔細想想:「體質」不可能造成這種反應嘛!假使你的身體當下已經無法承受攝取正常食物的一般用量,這所顯示的是身體的偏性已經太強,可以說是在病態下了。你需要的不是忌口或什麼醫藥,而是把該吃的米飯主食給趕緊吃足了!許多朋友連吃碗白米飯、喝太極米漿粥,都怕得要先問是不是該看體質,把對「少吃為妙」的食物所用的「忌口」手段,竟然放到「非吃不可」的食物上頭,這只能證明:當代已經把「體質」與「病態」完全混淆啦!因為,「調體質」最好的方法,就是喝太極米漿粥、吃大碗白米飯。在我的見聞中,米飯主食吃得不夠,不但不足以養生、調體質,療疾更是難收效果。我甚至可以說:沒有喝起太極米漿粥、吃足白米飯,做足養胃氣、護陽氣的工夫,則任何一種藥材、治療,都不能發揮正確效果。若只想要以偏治偏,最後僅落得以偏害偏。 養生,當然旨在維持一年四時、春夏秋冬都能平穩舒適的自己。但這必定不可建立於犧牲普遍性的天然飲食內容,或以人工化合的藥物代替食物的觀念與操作上。中醫說「藥食同源」,我認為其可貴之處盡在於此(請參考《物性飲食》上,二七頁)。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