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箱子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我的箱子

作者:一青妙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28日
ISBN:978957084152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8元

  亞馬遜讀者5顆星按讚!  
  一口箱子打開了  一個臺灣家族的記憶  一段臺日情緣的追尋  親情、愛情、族情 盤根錯節  愛戀的負荷、認同的糾纏 重獲解放  牙醫師、知名演員、作家一青妙震撼臺日讀者的首部自傳性作品
  一本最溫柔、最感人的深情家書  一段聯結臺灣與日本的「愛的物語」  異國婚姻形成了臺灣爸爸的家族記憶、日本媽媽的愛情紀錄  大家庭下的日語、國語、英語、臺語糾結不清  父親是臺灣人,母親是日本人,自己既非臺灣人,也非日本人  但同時也是臺灣人,又是日本人。  一青妙以感性的書寫方式  重新爬梳、整理自己與家人、家族的關係  呈現了她從「變色龍.妙」到「臺灣妙」的痕跡。
  《我的箱子》是牙醫師、知名演員、作家一青妙雙親的故事,是她個人尋根的故事,也可以說是了解臺日歷史的故事。
  本書共分〈我的箱子〉、〈臺灣的「野貓」〉、〈緊閉的房間〉、〈母逝〉、〈顏家物語〉、〈「顏寓」之主〉、〈臺灣妙─後記〉、〈臺灣版後記〉8章。故事從2009年1月某日開始說起。霙雨紛飛中,片片雪花飄然而落。這一天,是作者一青妙居住近三十年「我家」的忌日。拆除舊家時,她的母親珍藏保管放在瓦楞紙箱裡、上面貼有紅色和紙的箱子突然現身。裡面有自己應該知道卻不記得、不清楚的回憶,使她萌生了書寫的念頭。書寫的過程中,作者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與家人、臺灣如此陌生、遙遠。
  這口箱子彷彿蘊含著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氛圍。裡面到底藏了什麼祕密?發出什麼樣超越時空的訊息?而封存於作者一青妙內心深處的記憶可否重新解放?
  打開箱子,揭開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  擁抱記憶的箱子,才能尋找真正的記憶。
作者簡介
一青妙(Tae Hitoto)
  父親是出身於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長男顏惠民,母親是日本人。小時候就讀衛理幼稚園、私立復興小學,11歲遷居日本。接連遭遇了中學時期父親早逝,大學時期母親病歿的悲痛經驗。齒科大學畢業後,擔任牙醫師工作,同時兼顧以舞臺劇、連續劇為主的演藝事業。《我的箱子》是作者第一本作品。妹妹是歌手一青窈。
譯者簡介
辛如意
  臺北市人,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名古屋大學國際開發研究所碩士畢業,同研究所博士肄業。喜愛閱讀及翻譯文學作品,譯作有《川之光》、《狐笛的彼方》、《風月秦淮:中國遊里空間》、《空色勾玉》、《白鳥異傳》、《薄紅天女》、《風神祕抄》等書。

記憶的追尋 林載爵
我的箱子臺灣的「野貓」緊閉的房間母逝顏家物語「顏寓」之主
臺灣妙─後記臺灣版後記

我的箱子找到了一個箱子那是日式的箱子不是單純的箱子是我記憶的箱子霙雨紛飛中,片片雪花飄然而落。2009年1月某日。這天,是「我家」的忌日。居住近三十年,「我家」將改建,脫胎換骨為新的樣貌。拆屋時紛飛的粉塵光景,像是「灰雪」漫舞。既是不著寒意的雪,總想永遠佇立觀望。我心裡是如此想的。我不太中意玄關的色調,某天去買了油漆,把茶褐色改刷上銀色。也不知道要先稀釋油漆才能粉刷,就直接把原漆塗在牆上,隔天發現牆壁上出現裂痕般的模樣。有人來家裡作客,無語一陣說:「好新潮的玄關喔。」這種意見我不知聽過了多少遍。母親提議要改裝TOTO牌免治馬桶,左思右想,最後重新裝修的是盥洗室。當時衛浴合併還很少見,洗澡完畢必須跟如廁的客人打照面,真是說不出的尷尬。父親去世之際,我還是中學生。這個庭院是他健在時,一直不斷眺望的。那裡有三座大庭石隨意滾臥著。庭院彼方,父親究竟在注視些什麼?我嚮往鄉村風格的廚房,把廚櫃門刷成綠色,結果與整體色調不搭終告失敗。不過看來看去,我還是喜歡廚房。因為廚房點綴了這間僅有灰階色調的家。我跟妹妹起爭執相追逐,不知上下踏過千百遍的樓梯。記得兩人似乎在樓梯間模仿過Pink Lady的表演吧。望著挖土機毀壞的住宅斷面,感覺分明是生活過的地方,卻被一種說不出的,不像是自宅的詭異氣氛所包圍。這棟被拆毀的房屋,曾是雙親、妹妹和我全家四口在日本的家。這裡是我們擁有共同回憶的唯一空間。就這樣拆除它好嗎?我感到猶豫不絕。然而,我決定保留部分必要的回憶,繼續邁向今後的人生,將這間充滿家人回憶的獨棟屋拆除。包括我個人的物品在內,還有保留至今尚未徹底清整的雙親遺物,都應該明確取捨,毫不遲疑地捨棄。數量最可觀的就是書籍,從鉛字中毒的父親書庫裡取出五百冊以上的書。主要是中國與臺灣相關的書籍,也有文學、歷史小說和山岳攝影集。父親喜歡登山,舊時的雪鞋托、冰斧、相機也相繼出現。還有母親的和服與提包,相簿裡裝不完的照片和底片,畫軸上母親親手刺繡的作品,從臺灣帶來的蒸籠、碗盤,我和妹妹在幼稚園、小學時期的勞作、玩具,以及信件、交換日記、獎盃、獎狀、陶甕、女兒節雛偶、黑色轉盤電話等等。有些東西是初次相見,我藉著它們,腦海清晰浮現了與家人共度的「回憶」,還有我當時的「心情」。投影機放映出的「東西」中,「回憶」和「心情」重疊,彷彿是投射機的「投影片」般在我心中喀達喀達流轉。比方說,遠藤周作的《沉默》書盒。藍色精裝本的書盒裡不見書影,盒子空蕩蕩的,擱在書庫入口旁的書架中間層最邊緣處。書盒裡放著應急時需要的現金和存摺、印章、鑰匙。全家人決定萬一發生什麼意外時可以使用,堪稱發揮了無鎖金庫的功能。我還記得裡面存放著現金,高中時曾偷了一萬日圓去買漫畫和衣服。回想起來,那時絕對是露出馬腳,但奇怪的是沒被斥責,此後我還成了「慣犯」。我拿起《沉默》的書盒,想起自己曾略顯緊張,小心翼翼抽出書盒的模樣。心想莫非現在還有現金,結果期待落空,裡面空無一物。不過,此書感覺特別可親,書身已不知去向,我仍捨不得丟棄書盒。還有一頂「頭盔」擺飾。我家沒有男丁,卻有武將頭盔。臺灣比日本更在乎添丁,祖父從我出生前就一直虔誠祈求,希望能抱個男孫而買下這頂頭盔。母親去世後,頭盔交由在臺灣的祖母保管,五年前我將它攜回日本。頻繁往返兩地,卻從來不曾取出來擺飾過。因為我是女兒身,祖父似乎大失所望,父親倒是初為人父,心裡很歡喜,說女孩子不適合頭盔。就在我剛滿三歲那年的三月二日,也就是女兒節前夕,他突然買來十二層高的「雛偶」擺飾,規模之大占去半個壁櫥。母親說:「買這麼豪華的雛偶娃娃,太奢侈了。要花多久時間裝飾啊!」每年到了裝飾雛偶的時節,父親免不了被母親數落一頓,那模樣令人難忘。雛偶壇高同成人,有親王、公主、五人樂師等逐一入箱,細心包裹在薄紙裡。每年二月中旬,雛偶擺置在和室正中央。諸親眾友聚在壇前合影留念,留下了許多照片。我對人偶不感興趣,沒什麼依戀,倒是想起擱置菱形糕餅、橘樹的情景,還有宮女手捧的器物等等,每年總讓母親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得摸不清正確的擺放位置。曾幾何時,雛偶逐漸不再現身檯面,可能是父母相繼離世,加上我們姊妹脫離青稚歲月的緣故吧。自上次與親王雛偶見面以來,距今相隔數十年之久,確實有些難以割捨。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