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氣色中的生死經(上卷)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7月

望診遵經:氣色中的生死經(上卷)

作者:汪宏甘健行/解讀楊在綱/解讀
出版社:大堯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23日
ISBN:9789866579875
語言:繁體中文

  《氣色中的生死經》是對清代醫家汪宏所撰《望診遵經》的當代解讀。汪宏,字廣庵, 清代新人, 以行醫為應, 生平尤重視診法, 曾謂:“非診無以知其病, 非診無以知其治也, 故治病必須知診, 診病必須遵經。”

  原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敍述望診的重要性及基礎知識、基本原則、人體正常生理的氣色表現以及病理狀態下的氣色主病等,并根據“有諸內必須諸外”的理論,結合周身部位、四時、五方、氣質等因素,闡明氣色與病症的關係;下卷列述體表各部位的望診提綱,論述了望眼、口、鼻、唇、齒、耳、眉、須、發、腹、背、手、足等以及望汗、血、痰、便等的診斷意義。原書論述系統而精辟,實為集望診大成之不朽名著。

作者簡介

汪宏

  清代壽至近百年的大養生家、清末醫家,字廣奄,安徽人,師從名醫周洁川,歷二十餘年,精研望診,主張望診為四診之首,認為大至身體部位、坐卧居養、四時五方、氣盾老少,小至手足、亳毛、爪甲、尺膚、筋骨、臍腑、陰莖,以及排泄物如汗、大小便、月經等,均在望診之列,所撰【望診遵經】一書,是中醫診學中影响很大的論著。

解讀者簡介

甘健行

  漢族,1942年3月生,湖南人,1966年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醫學系、原重慶市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兼世界華人醫學聯合會理事,重慶市針灸學會常務理事,針灸文獻專委會主委,《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常務編委。中醫功底紮實,擅長針灸與穴位注射療法;行醫40餘年,臨床經驗豐富。善治癱瘓麻木、風濕疼痛和慢性炎症,對中風偏癱、面癱、坐骨神經痛、神經性頭痛、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腱鞘炎、慢支炎、慢性咽炎、膽道蛔蟲、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軟組織損傷等病症均有顯著療效。

楊在綱

  碩士研究生導師,學科帶頭人。中國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診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四診專業委員會委員,貴州省中醫學會理事。2004年被貴陽中醫學院評為首屆教學名師。從事醫療及醫學教育三十餘年,主要承擔《中醫診斷學》及《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研究。

出版說明

原序
卷上
診法常以平旦...................2
全身三部九候診脈法............ 3
寸口脈切脈法 ..................4
望色常宜定靜.................. 7
明堂周身部位.................. 8
面部各部位與臟腑對應 ......... 9
鼻尖及人中病色所示病疾圖 .... 10
明堂六部提綱..................11
明堂、面頰、臟腑相應部點陣圖..12
面貌分應臟腑..................13
從面色部位看五臟熱病 .........14
五臟被風邪所侵的病狀表現 .....15
五官分應五臟..................16
五臟與五官氣色相應 .......... 17
五色分應五臟................. 18
相氣十法提綱..................19
望法陰陽總綱................. 20
五色相應提綱................. 21
五行、五氣等均與五臟相應..... 22
五色主病提綱.................. 25
五臟病及其面色表現........... 25
部色主病提綱.................. 27
四時望法相參.................. 30
面部四季平色與病色的分辨...... 31
四時氣色主病.................. 33
晝夜陰晴相參...................35
五方望法相參.................. 36
五方、五色與五臟相應.......... 37
地勢、水土影響人的形色.........38
老少望法相參...................40
各年齡段人的五臟情況與行為.... 40
居養望法相參.................. 42
變色望法相參...................43
各種情況下人的氣色表現........ 43
望色先知平人.................. 45
五臟各自正常的面部氣色.........45
色以潤澤為本.................. 47
從面色看生死 ..................48
五色交錯合參...................49
五色十法合參...................50
從十種氣色辨病情病勢...........51
五色六部合參...................52
氣色部位合參...................53
氣色部位相應、相乘、相生及相克.. 53
氣色門戶合參.................... 55
面部病色歸入門戶即為凶兆.........55
從面色斷五臟病的病危季節 ........56
色病宜忌合參.................... 57
從氣色的陰陽看病勢好壞 ..........57
氣色聲音合參.................... 59
氣色聲音合參.................... 59
望、聞、問、切的具體內容 ........60
氣色脈象合參.....................61
脈診的依據 ......................62
各種面色有相應的正常脈象 ........63
氣色病症合參.....................64
推廣望色大意.....................66
各季主氣為病的症狀表現...........67
五情所傷的身體反應...............68
主病條目大意.....................70
青色主病條目.....................71
從面色發青部位看痛的部位 ........71
從面色發青部位看肝病情況 ........72
從面部青色看氣血情況.............74
從面色發青部位看身體狀況 ........75
赤色主病條目.....................77
從面色看傷寒太陽病的病情轉歸 ....78
從面色發紅看身體情況 ............79
小兒面色發紅所示病症 ............80
高度警惕面部出現的異常紅色 ......82
哪些病會引起心痛 ................83
黃色主病條目.....................85
從面色發黃辨五種黃疸.............85
從面色發黃部位看脾的問題.........86
治小兒積食簡易方 ................87
從面色發黃看五種疳積 ........... 88
從小兒面黃看腹中諸疾 ............89
從面色發黃部位看身體情況 ........90
白色主病條目.....................92
如何分辨外感和內傷引起的咳嗽 .......93
從面色發白看五臟之積 ...............94
從面色發白看腹瀉原因 ...............95
警惕面部出現的異常白色 .............96
黑色主病條目........................97
從面部黑色分辨骨痹與腎痹............97
從面部黑色程度看腎風的病勢..........98
從面色發黑部位看身體情況 ...........99
警惕面部出現的異常黑色 ............101
從面色發黑部位看死期 ..............102
上卷附識...............



  《氣色中的生死經》是對清代醫家汪宏所撰《望診遵經》的當代解讀。汪宏,字廣庵, 清代新人, 以行醫為應, 生平尤重視診法, 曾謂:“非診無以知其病, 非診無以知其治也, 故治病必須知診, 診病必須遵經。”

  原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敍述望診的重要性及基礎知識、基本原則、人體正常生理的氣色表現以及病理狀態下的氣色主病等,并根據“有諸內必須諸外”的理論,結合周身部位、四時、五方、氣質等因素,闡明氣色與病症的關係;下卷列述體表各部位的望診提綱,論述了望眼、口、鼻、唇、齒、耳、眉、須、發、腹、背、手、足等以及望汗、血、痰、便等的診斷意義。原書論述系統而精辟,實為集望診大成之不朽名著。

  在中醫“四診”中,“望診”居其首《難經》中就有“望而知之謂之神”的記載,然而,將“望診”作為一個專門論題加以系統研究,汪氏是第一人。原書共101篇,對“望診”論述優為精辟。根據“望診”結果,對疾病的性質作出分析判斷,這在中醫診斷上無疑是個創舉。

《黃帝內經》中論述的醫理十分神妙,它認為對發病的原因探本求源,應該在清晨。因為這時候時辰中平,邪氣與正氣都容易顯現出來,根據醫道規則,就能夠分辨真象與假像。有病的人,聲音和容貌都會有變化;而無病的人,氣色與脈象必然是正常而協調的。《靈樞》和《素問》中的道理,是千秋萬代所效法的典範,是醫家應該永遠遵循的原則。 天還沒放亮,人們剛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自然界的陰陽二氣還處於平衡狀態,人體的精、氣、神也十分清靈,這時觀察形體,考察人的體溫,最接近正常狀態;觀察人的氣色和動靜,其方法離不開《內經》。這個時辰,人體的九候脈氣還沒有偏離常態,五音準確,身體有什麼不正常容易發現,有什麼問題也容易診斷。 這時,可通過觀察氣色來分辨「三因」的虛實,瞭解五臟六腑的盛衰,看精神狀態是否平和。只有如此見微知著,才能判斷病勢的發展趨勢;溯本求源,才能預測生死之兆。要結合診病日期來揣摩,也要結合天時來思考;再結合病情,確定正確的診法,才可以在切脈時,手指之下感覺分明,心中有數。脈息結合形體容態相互參合,方能推究無窮;聲音與氣色交互參照,才能在診治時靈活變通。比如衡量病人的身軀是否正而直,就應觀察他的俯仰運動,一點微小的差異也不放過,如同測量身體的尺寸,要精確到毫釐才能分清寬闊狹長,更何況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是如此不同?明堂的望診方法,既有五臟的劃分,也有六部的辨析。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