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 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 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

作者:李靜敏
出版社:原點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12日
ISBN:978986640850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59元

  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  動線、格局、視線、收納、自然引入……
  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
  ●屋主需求vs.設計達成●  見證16個用空間改變家人互動的真實案例  ◆第一本由設計師教你,從動線、尺度、比例、視線、素材,思考你的家。  ◆不可不知的5大幸福空間關鍵,舒適居家,一次到位  ◆16個用空間改變家人互動的真實案例,以回歸角度,重尋家的定位、定義。  ◆從屋主需求,看設計師如何提出 smart 的設計達成!  ◆以提升居家美學與便利為前提,Step by step,,看見工法細節。  ◆不可或缺的傢具搭配 vs.各式收納櫃體實用規畫大公開  ◆分享設計師獨家私美學,從收藏、建築之旅到讀本,學習空間美感。
  關於家,設計師教你這樣想
視線安排-
  視線,講的是眼睛所看見的東西,跟人的走動有關,通常也跟動線綁在一起。 
  ●關鍵思考123  1.視線安排就是一種情緒的塑造  2.透過分層手法,創造趣味驚喜或空間延伸  3.光的運用、端景的設定,可以被精密規畫
  動線設計-  雖然是連結房子前後的廊道,也希望能提高它的真正使用價值。
  ●關鍵思考123  1.動線不只是走道,還可回歸使用性  2.廊道可以發展成書櫃牆,成為閱讀動線  3.利用動線移動整合多個空間
  尺度規畫-  規畫良好的空間可以被分配得很精細,但在使用時卻可以打破格局,充滿彈性。
  ●關鍵思考123  1.格局規畫,得先想想是為誰而做,如何運用?  2.創造出可以固定,也可以彈性變化的格局  3.實櫃vs.穿透視景,淡化空間分割感,小宅也能放大、保有隱私、彼此互通
  收納設計-  收納設計要做到定位、納之無形,不只使空間取得平衡,並且涵蓋到未來家族成員的新需求與變化。
  ●關鍵思考123  1.展示與收納配比先確認  2.確定每個待收物件都有自己的家  3.內斂式收納手法讓家更開闊
  自然引入-  將自然元素或直接,或間接地引入室內,隨心、隨季、隨時,給家不一樣的自然表情。
  ●關鍵思考123  1.不一定非得有庭院才能創造自然空間  2.結合窗景與室內造景,擁有水池與森林  3.觀察居家微氣候,隨著光、入風處與濕度置入綠植栽
  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關於居家,是否常有什麼都做了,但住起來就是不夠舒適,或是看起來很美觀,但卻讓人不能放鬆的感覺。關於家的好感覺,有你看不到的關鍵與細節。
  李靜敏在業界以解放身心靈的自在空間備受好評,他的作品散發著教人愉悅的陽光、空氣、水,第一次不藏私大分享。從動線、格局、視線、收納、自然引入,傾囊相授,教我們怎麼想,怎麼做,才能做對事,不花冤枉錢,讓幸福空間,一次到位。
  本書從不可不知的5大關鍵入手。以平面圖搭配3 ~ 5個案圖片,具體說明5大要素的關鍵思考,教你如何規劃舒服自然、凝聚家人並滿足隱私的空間。
  在第二單元中,進一步透過16個真實案例,傳達16種不同的生活態度。透過屋主需求,學習設計師smart的設計達成。從不說不知的細節設計、圖片解說,到空間主題與精神的充份展現。
  第三單元,設計師獨家私美學大公開。從收藏、配置,思考傢具、櫃設計……存在於家中所要引導出的功能與意義,最後,並大方分享影響著自己每一次設計的生活、空間美學體驗。從實作到體驗,不藏私大分享。
作者簡介
李靜敏
  李靜敏空間設計負責人
興趣
  熱愛極限運動、登山的好手,連帶地自己養的那隻鬥犬也是登山健將,一人、一狗,就這麼消失在深山峻嶺,探索大自然去。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除了大山大水,寫了一手好字,閱讀、茶道、收藏、旅行等,瓜分了他所剩不多的空暇時間,看似截然不相干的興趣,其實是環環相扣,延伸成一條脈絡分歧的長河,在閱讀中看旅行、增加收藏品的鑑定知識;在茶道學習中,體會庭景、建築設計;在收藏挖寶中,撫觸過往時光的美好,釀成好大一片的感動,而且融入生活,隨時隨地能「用」。
設計
  對於大自然的孺慕之情,反應在他的設計觀,在垂直、水平軸線的變化中,散著教人愉悅的陽光、空氣、水,間或穿梭著藝術與人文的佈局,來震撼你的感官視覺,解放身心靈。一如,他最為崇拜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相信空間不單單是一個美麗的表象盒子,應該是能被用的,能為身體健康做出貢獻的,能凝聚家人情感的力量。
設計理念:
  以自然、人文、藝術、平民化為設計依歸,將陽光、空氣、水,與生活場域緊密結合,從而創造身心靈解放,昇華的自在空間。
  網址:www.abraham.com.tw

前言: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
Chapter1.思考你的家設計 Point1.視線安排/移動時的家風景Point2.動線設計/家的廊道,再多一點點用法Point3.尺度規畫/再侷促的坪庭區塊,也能千變萬化Point4.收納設計/定位式收納,無有是最終境界Point5.自然引入/創造森林與池水的能量入室
Chapter2.家設計.16種熱愛生活的方式Home1.斷捨離,用家學會人生整理術Home2.登山人的家,讓每天都像住在山林裡Home3.和庭園綠地溫暖窩,陪孩子一起長大 Home4 睡、臥、閱讀皆是山,開闊悠遊的熟年人生Home5.關掉TV,好讀生活跟著來Home6. 黑板大牆,夫婦的溫暖對話vs.旅行溫習Home7.陽光總是燦爛,小透天裡的親子一日生活Home8.在家族老街屋裡享用年輕空間Home9.就是要住大宅門,30坪尋常窩升級Home10.陪玩與伴讀,和孩子一起成家  Home11.從侷促,到滿窗林蔭的單身男子居家 Home12.藝術愛好者的收藏之家  Home13.隱私百分百,和兄弟一起蓋水瀑住宅Home14. 看電影學格局,科技人的『顫慄空間』術Home15. 日日都住涵碧樓,新婚夫妻的無隔間提案  Home16.神隱之櫃,四口之家的超大容量收納宅
Chapter3.家的構成美學-傢具、櫃設計 Point1.個性迥異的家族好夥伴-傢具、設備Point2.物件也有自己的家-櫃設計
Chapter4.設計的見學之旅Point1.旅行中的器物收藏 Point2.設計師的閱讀Point3.日本建築散步(安藤忠雄空間拜訪+日式旅館之美)

前言: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
  ──夢想,不要一次完成。我覺得是最棒的。就像玩玩具,喜歡的家具、用品等可以一件一件地收,然後隨意變化,轉換家的風景。
  十年前,第一次購屋,用自己的房子築夢飛行,成為出道的第一個作品。那是一間半新不舊的高樓房子,我敲掉了封閉式格局,理出成了擁有跟景觀窗水平延伸的平台,貫穿客廳、餐廳,以及我和小美各自獨立的閱讀區,伸向屋後,與主臥前的室內小院子接續,隔著一面玻璃相望。
  沒錯,我堅持要有一個院子。
  於是用陽台切出了一塊院子,彌補大樓住宅所沒有的泥土條件。因為,當我看見綠色時,生命力是無所不在,同陽光、水、空氣一樣,構成所謂「好」空間,讓室內、室外聯結,確保空間的長存時效,擁有一個10年,甚至於是下一個10年的更長時間性。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空間裡透過軟體的變換調整,房子愈陳愈有味,一種有別於他人的辨識符號。
  你想讓房子變成什麼?
  家,是溫暖的,可以是平靜,當中有互動分享。人們從出生、成長、學習,不論是有形或無形中,都是受到家的影響,一個好的空間會帶予人正面、積極的思考,讓人做很多事;同時承載人的心理、身外之物,提供很多想像力。
  怎麼構想空間設計?對現在的我來說,是以「機能性」為主,設計須符合機能,機能要在「先」,而後才是其他。簡約設計是我最想要的,所謂的機能性設計,該是透過減法設計來達成,我希望設計是不突顯的,變成空間的一部份,讓室內設計跟建築結合在一塊兒,兩者一起「長」出來,彷彿它本來就長在那裡似的。
  「你想讓房子變成什麼?」房子裝修前,屋主應該要先理清楚。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家人之間有互動嗎?各自需要的私密獨立性,有嗎?空間不僅是開放、明亮,而且有許多組合概念存在,一種自由平面的組合,空間裡的物件不應該是被預先設定的,提供使用時最大的自由。
  下一代與長輩不單是存在於血緣的親屬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朋友,忘年之交,今日的管教態度已經不是威權式,而是了解彼此的「更尊重」態度。這樣的變化,空間設計時有納入思考嗎?
  聚落式的空間與人情
  做別人的設計,設計者就像是屋主的家人,做出適合他(們)的東西。因為,居家跟商空設計是很不同的思考方式,無法被單一設計所定位。就像東方園林設計,乍看相同,細節設計上各有千秋,因為主導設計的人是居住者,而不是工匠。由此反證至我為業主所做的設計,一次次地、一點點地跳脫自己的天空,最後在一場大實驗,將過去無數次實驗,徹底地貫穿融匯。
  四年前,預備為人父母,我們也準備了搬遷計劃,希望未來生活的地方有土地承載,小朋友的雙腳可踩踏在土地上,走出家門有村子鄰人可共享。記憶來自於童年時期候的眷村生活,家家有前、後院,一出來是巷弄,小弄連結小巷,眷村的孩子們下了課便是在村子裡奔跑、遊戲,甚至爬上屋頂,沿著家家戶戶相連的黑壓壓屋頂,你追我跑。
  這麼美好的生活經驗,也移情於空間設計裡,希望打造的家,是一個聚落式的社區型態,人與人的關係回歸到單純美好,柴鹽醬醋蔥,隔著窗、開了門,轉手之間。小朋友在家門外玩令人放心,在自家庭院也是自由自在。院子,髒了,只要下一場雨,全部都乾了。
  雨過天青,滿園鮮脆。當我看見綠色,生命力無所不在,希望將這份美好的感動傳承下一代,並與追求幸福成家的你一同分享。

Chapter1.思考你的家設計節錄自《POINT1.動線設計》家的廊道,再多一點點用法雖然是連結房子前後的廊道,也希望能提高它的真正使用價值。● 關鍵思考1231.動線不只是走道,還可回歸使用性2.廊道可以發展成書櫃牆,成為閱讀動線3.利用動線移動整合多個空間一般來說,動線設計指的是獨立走道空間,由一個空間轉換至另一個空間的過渡路徑。對我來說,動線就不單單是串聯空間的橋樑那樣簡單,應該還是要回歸到最基本的使用性,而非用傳統的價值觀來設計「動線」,動線存在於空間的意義是有實值的「被使用」可能,單純的動線將因此變得極小值化,幾乎等於「0」。一個空間,兩種操作動線是動線,也不是動線。換句話說,空間裡所有的動線應該都是可以被使用的,如沿著廊道發展成一面L型書櫃,就賦予了在動線拿書的實用性,邊走邊放、邊抽;同樣的道理,樓梯是垂直動線,也可以變成藏畫、看書的閱讀動線,甚至於釀成一道貫穿樓層的巨大書牆,滿足收納與展示需求。一旦動線的使用趨於多功能,附加價值相對提高。現今新成屋的格局配置,往往有很多純動線設計,比如說從儲藏室去浴室須經過一個走道,從臥室轉去餐廳、廚房,又得穿越另一個走道……,這些走道空間加一加,都可以湊成一個大房間,對於寸土寸金的都市房子來說,無形中白白浪費了。如果走道空間能再有一些使用性,該多好?不是嗎?case1:如何利用「十字動線」,改善老街屋的陰暗與通風?屋案:台南‧洪宅狹長街屋,一條龍的冗長結構,在採光與空間規畫有其侷限,透過兩層樓書牆、四開口,交會出十字動線,整合多功機能,產生驚人的變化。傳統式街屋,長長細細的。因基地「過長」,衍生出單純的動線存在,一條龍似的狹長通道,室內因一層層隔間,導致光、空氣的對流差。老舊街屋的改造再生,便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展開,將樓梯設計於房子的中間段,梯子底部的四個面向,配置了不同的使用機能,包括洗手台、鋼琴區、儲藏室等,有如一個家事服務盒般,支援居家生活。房子前段的挑空區域設定為玄關、客廳,兩者拉成一片,大型書櫃聯結兩個樓層,經營公共空間的主要視覺畫面,書牆同時將上、下兩層的雙動線,分隔成交叉的十字視覺,成為一進門的強烈視覺,震攝感官。客廳左右兩個開口,導引通往屋後的動線,左動線的中段隱藏了洗手間,利用梯下角落設計洗手檯,讓動線合理化;右動線整合上樓動線,鋪上平台,提供上樓前的收納使用,2樓的挑空區利用鐵件搭出一道閱讀平台,將書架串聯起來。屋後緊鄰小巷子,原為小門、小窗,儘管屋外景觀不佳,但為了採光考量,還是決定將整個牆面切除,改採防盜格子窗,光透進屋子裡來,又能隔絕防火巷雜亂不堪的景觀,成功改造老舊街屋。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