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大師:如何發掘並掌握你內在的力量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成為自己的大師:如何發掘並掌握你內在的力量
本書以「三顆明珠」的寓言,勾起人們對「真實為何?」的疑問。
對內在世界臣服,把自己交還於本然,就能與真實重新相遇。
要在這個人世間找到自己的道路,你只需要回答三個問題。
首先,你必須反問自己:「我是誰?」
當你看見你不是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是誰。
第二,你必須反問自己:「什麼是真實的?」
當你接納不真實的事物時,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真實的。
最後,你必須反問自己:「什麼是愛?」
當你領悟到什麼不是愛,你就會知道什麼是愛。
本書獻給願意看見真相的人們,
也獻給追求自我認識、理解、接納的所有旅人。
生命渴望與你展開全新的對話,
如果願意聆聽和改變,
蛻變的大門也就隨之開啟。
本書特色
◆以三顆明珠的寓言對這個世界不斷灌輸給我們的僵化概念提出質疑,透過自我詰問,引領讀者踏上回歸本真的第一步。
◆書中巧妙地將心智比喻為「政府」;將背離事實的恐懼與念頭比喻為「暴政」、「監獄」,並重新審視愛的實踐方式。重新照亮我們被批判掩蓋的心靈。
◆本書各章節以輕巧的篇章串聯成一張迷人的風景畫,深入淺出地傳達一種全新的自我省思的途徑,隨時隨地都可從任一篇章讀起,讀起來毫無負擔,最適合時間被切成零碎的現代生活。
誠心推薦
丁寧 暢銷作家
金馬影后/瑜珈老師
李欣頻 創意人/作家
Mihra米拉 心光覺醒空間靈性老師
作者簡介
唐‧梅桂爾‧魯伊茲(Don Miguel Ruiz)
《讓心自由》(The Four Agreements,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七年以上)、《托爾特克愛的智慧之書》(The Mastery of Love)、《自我的幻象之聲》(The Voice of Knowledge)、《這是我的人生,不是別人的》(The Fifth Agreement)、《托爾特克人的生死藝術》(The Toltec Art of Life and Death)等國際暢銷書的作者。他畢生致力於透過著作、講座、旅遊世界各個聖地,分享古代托爾特克人的智慧。
芭芭拉‧艾默瑞斯(Barbara Emrys)
一位心靈導師,也是《蒲隆地的紅土:發現上帝、音樂、我》(The Red Clay of Burundi: Finding God, the Music, and Me)的作者,以及《托爾特克人的生死藝術》的共同作者。
譯者簡介
非語
熱愛心靈與命理的專職翻譯人,譯有:《看見神性生命的奇蹟》、《托爾特克愛的智慧之書》、《城市裡的靜心手札》(生命潛能文化事業);《靈視者哈珀康納莉系列小說》、《八的力量》、《大通靈家艾德格‧凱西》等書。
獻詞
推薦序
引言
第1章 三顆智慧明珠
第2章 開門
問題1 反問自己:「我是誰?」
第3章 第一顆明珠
第4章 「我」的聲音
第5章 一個心智,一個社區
第6章 心智是政府
第7章 司法與法官
第8章 三軍總司令
問題2 反問自己:「什麼是真實的?」
第9章 第二顆明珠
第10章 暴政下的人生
第11章 走出監獄
第12章 外交官
第13章 和平與神智健全
問題3 反問自己:「什麼是愛?」
第14章 第三顆明珠
第15章 一生所愛
第16章 情人與甜心
第17章 對人類的愛
第18章 恐懼與知識
第19章 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
第20章 後記
推薦序
我不要完美,只要完整
36歲以前如果有人跟我說:「成為自己的大師。」我一定大翻白眼。
我自己!?得了吧,我這麼遜,「連自己都搞不定!」(殊不知,搞定自己就等同搞定這個世界。)
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教養、社會制度甚至道德標準,完全沒有教我們去認識「我是誰!?」我們都是一直被告知「你們是誰。」
你們要品德兼優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要出類拔萃要贏在起跑點,要父母以你們為榮……我們一直被灌輸要成為「這一類」的人,沒有人問我們「想不想」成為這一類的人,沒有人在乎我們想不想要不要……
因為沒有人教我們要在乎自己的想法,我們也就自然的,不在乎自己是誰這件事。
因為,我一定不重要才沒有人告訴我。
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我們很自然地不快樂,很自然地容易憤怒,很自然地覺得自己很衰,很自然的,我們認為我們是自己生命的受害者。
外在的一切都是加害者。
而當我們開始覺得有一點點不舒服,或得到一點訊息想要找答案的時候,我們周遭的力量就告訴我們:「因為你不夠努力!」、「去把英文學好!」、「去學習更多更廣泛的東西!」、「你要有更多執照更多技能更多存款!」……這些話好像在告訴我們,我們這一個人是沒有用的、不夠用的,我們的人生若要美好,一定要往外去爭取更多東西進來才辦得到。
所以錢不夠!去賺錢。
不快樂?去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感情受傷,去換個新的對象。
父母逼婚,就去找個人結婚……
我們像一匹馬不斷追著掛在眼前的紅蘿蔔,怎樣都追不到卻依然疲於奔命。
我36歲之前都在過這樣嫌棄自己的人生。
我的快樂建構在我工作多不多?朋友需不需要我?伴侶愛不愛我或酒喝的夠不夠多?我的快樂好難好難。
36歲那年我去上了一堂瑜伽課(內容細節我的新書上有寫),改變了我的人生。
上課的過程我淚流滿面,老師要我們不斷地回到自己的呼吸、回到自己的身體、回到自己的感覺……我這輩子花了這麼多的力氣往外跑,以為「從外面」可以重新建構一個全新完美的人生!
誰知道無論我在外面繞了多久,走到多遠,我還是必須要回頭來面對我此生最重要的課題—「我是誰!?」
我看似進入黑暗,卻走向了光。
而進入黑暗就是為了看到光。
36歲後,我真的開始活過來了。
我很好奇「我是誰?」
我接觸身心靈、療癒、能量課程,甚至成為了瑜珈老師。
當我越來越靠近自己,我發現我的能力超過我可以想像的,我驚訝我自己,也因為知道了自己是誰、想成為誰,我跟我我自己說,此生只說真實的話。
「什麼是真實的我?」
因為如果我沒有辦法成為真實的自己,我就沒有辦法看到這個世界的真實。
於是,我看到自己的虛假,自己諂媚世界的方式,看到了,我決定不要再這樣虛偽的跟這世界互動,我要真真實實地活著,就算不好,也是我自己的選擇。
然後,我就看到愛了……
原來,我就是愛,就是一切的源頭,一切的解答。
我們的教科書裡,最缺乏的就是「成為自己的大師」這樣的生命哲學書,這才是一輩子受用無窮的,當你進入生命哲學的思考模式,每一件來到眼前的困境,你都能穿越表象去尋找這件事底下要教給你的智慧。
你的人生將沒有困境,只有學習。
我真的成為了自己的大師,將自己從黑暗帶向光明的人。
只有自己。一直都只有自己可以。
丁寧
暢銷作家/金馬影后/瑜珈老師
《我不要完美,只要完整》作者
真正的大師──就是全然地以真實本我自然而然地的存在
當我收到邀請為這本「成為自己的大師」寫推薦文時,我正好也在思考什麼是「大師」?因為自己也曾經被靈性訓練團體邀請參加了名為「大師之道」的課程。但我知道由於某些新聞媒體報導造成的印象,以及曾經在宗教團體中所受到的限制,自己對「大師」這個名詞其實是很排斥的,而我內在的聲音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老師,而且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自己的大師,不是要崇拜或聽命於某位大師。
我始終覺得所謂的大師,不是「很神準的說出你的過去」或「一語道破你的困境」,甚或「指導你的未來應該怎麼做才能趨吉避凶」,而是可以幫助你看見真實的自己,啟發你內在的力量、潛能和生命力的人。
很有趣的是,在和一些朋友聊到有關這個主題之後,我得到了一些觀點,許多人認為「大師」的條件是,內在修為到達一定的層次,沒有常人的煩惱,可以給人指點迷津和方向,有超乎常人的特異功能,例如心電感應能力、有呼風喚雨的能力….所以朋友們通常覺得「大師」和自己的距離是遙不可及的。我想這也難怪為什麼有許多人排斥「大師」,而又有些人極端地花大錢想學習「特殊能力技巧」來成為大師了。
當我再看一下這本書原文的標題:「三個問題,如何發掘並掌握你內在的力量」時,我瞭解了為什麼中文名字要如此命名,這本書在這個當下,對人們是個很好的提示與自我覺知的啟發。特別是書中的三個問題:「我是誰」、「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愛?」個人認為這真的是靈性學習的基礎,也是終點,而當我們能夠沒有自我障礙地展現「本我」、「真實」與「愛」時,也就是真正引導自我的大師的體現了。
作者對於這三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也幫助我們跳脫目前集體意識的框架,包含生活在目前的國家、種族、社會、經濟等約定成俗的體制和規範中,已經深深被潛移默化了的我們,形成我們對自己個人所形塑的框架、規範與審判。看完這本書之後,內在的覺察會升起,是該改變的時候了,而這個改變會從我們個人開始,最後形成一個共同改變的力量,讓我們一起回復如其所是的自己,讓地球回復如其所是的樣貌。
Mihra米拉
靈性老師、阿法氣顧問、心靈繪畫療癒師、顯化靈性天賦引導者
於心光覺醒空間二0二0年三月二十四日
引言
第一章 三顆智慧明珠
很久以前的一個雨天,一位老人駕著馬車沿著鄉間小路前行。路上坑洞處處,因此這趟車程相當艱辛,而雨只是讓情況變得更糟。
馬車突然陷入一個極深的坑洞,後輪脫落了。老人安撫了他的馬兒,跳下車,來到泥濘的路上,開始與那個脫落的後車輪奮戰。他很快就意識到,坑洞太深,輪子太重,他舉不起來。老人杵在那裡,又濕又冷,然後他聽見腳步聲朝他跑來。
在農場工作的一名小夥子正走在回家吃晚飯的路上,他看見老人的馬車壞了,而雨水像河流一樣,在馬車四周流淌。男孩又高又壯,樂於助人。他找到了一根倒下的籬笆樁,踏進泥水及膝的泥濘坑洞,將馬車撐起,然後開始固定輪子。
男孩邊工作邊與老人交談,談到他未來的心願。男孩對世間的了解少之又少,但他想要學習。他想要發現自己是誰,想要找到人生最大奧祕的答案。他不久就要成為男人了,想要更了解愛。他說,他常做白日夢,幻想著即將到來的精彩美妙。
「多數日子,」男孩笑著說:「我不確定我是在做夢還是清醒著!」男孩繼續說,老人靜靜聆聽。
一個小時不到,完工了。車輪被牢牢地固定在原位,馬車又回到了路面。滿懷感激的老人搜遍口袋,想摸出幾枚硬幣。老人找不到東西可以酬謝男孩付出的勞力,於是詢問男孩,是否願意接受三顆智慧明珠作為酬勞,同時向男孩保證,這三顆智慧明珠提供的財富一定勝過任何硬幣。此時,太陽穿透了洶湧的暴風雲,男孩微微一笑。他知道,無論老人用什麼方式答謝,他都不可以拒絕。畢竟,男孩還有許多東西要學。
「好啊,」男孩禮貌地回答,「先生,實在很榮幸,您居然要與我分享您的智慧。」
就這樣,老人靠向男孩,開始說話。
「要在這個人世間找到自己的道路,你只需要回答三個問題。」老人解釋說:「首先,你必須反問自己:『我是誰?』當你看見你不是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是誰。」
「第二,你必須反問自己:『什麼是真實的?』當你接納不真實的事物時,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真實的。」
「第三,」老人最後說:「你必須反問自己:『什麼是愛?』當你領悟到什麼不是愛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什麼是愛。」
老人挺起腰桿,拍掉外套上的泥斑。男孩恭敬地摘下帽子,表示謝意。他注視著老人爬上馬車,對馬兒吹口哨。馬車踉蹌、晃動,然後開始嘎吱嘎吱地沿路前行。
男孩轉身朝著有晚餐在等候他的家裡走去,他驀地回首,看見馬車的車尾消失在暮色之中。
第二章 開門 簡單的故事邀請我們好好反思自己的人生。這些故事以這或那的方式代表每一個人的故事。如果故事是好的,它就有力量激發問題並鼓勵我們去找尋答案。如果故事非常好,它就可以潛移默化,讓我們敢於看見真理,它可以打開全新的感知門戶。這些故事讓我們有所選擇:是接受真理的挑戰?還是關上門,繼續走一條熟悉的路? 本書是獻給願意看見自己的真理的人們,它是獻給那些願意詢問什麼是真實的且願意穿越陌生之門的人們。「生命」(life)渴望與你展開全新的對話。如果你願意聆聽和改變,你的世界就可以被轉化。 人類之所以是今天的樣子,因為我們的神經系統幾百萬年來一直對光做出回應,因此形塑了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大腦變得複雜精細,我們的能力多元多變,我們的社會繁複難懂。我們當然已經在這顆星球上留下了人類的印記。然而,如果我們被問到,人類進化了那麼多年,有什麼可以展現的,我們要怎麼說呢? 我們可以說,我們免於煩惱和衝突嗎?我們可以說,我們終於理解到如何成為能力所及最美好的人類嗎?如果可以說,我們的信念不再驅使我們去做可怕的事,那就太美妙了。如果可以說,我們的心智(mind)不再發動內部戰爭,那就太棒了。如果可以說,人類已經變得非常有智慧,明智到不會彼此防備,那就太好了。如果可以那麼說我們人類,那就太好了,但我們不能那麼說—至少,現在還不能。 在理想的世界裡,人類基於自己的利益和人類的利益而往來相處;在理想的社區中,人們為了繁榮昌盛而合作,他們讚賞自己的好運,珍視生命,關懷養育他們的土地;理想的情況下,他們尊重自己和其他每一個人。 在理想的家庭中,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欣賞。父母親是啟迪人心的老師兼警醒的保護者。老年人持續保有生產力。當然,一群群的人們形成一個個社區,但沒有一個社區試圖暗中破壞任何其他社區。他們共同建立更大的社區,共同確保每一個公民的福祉。 在這個我們想像的世界裡,政府還是可以存在。理想的政府帶著尊重統轄國家。它的領導人有智慧、有遠見。最優秀的國會是帶著良心和慈悲制定法律的國會。它的法律明確而公正—法規適用於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