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出門買牛奶,卻騎了一輛腳踏車回家?:用心理學、行為科學教你不猶豫、不後悔,一出手就是正確決定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為什麼我出門買牛奶,卻騎了一輛腳踏車回家?:用心理學、行為科學教你不猶豫、不後悔,一出手就是正確決定
★不知道要選哪本書嗎?就選這本吧!◎花半小時還無法決定挑哪家餐廳吃飯◎剛買了新衣服,隔天就後悔覺得難看◎想找居家淑女相親,卻跟火辣美女約會你也有這些問題嗎?告訴你,三心二意跟事後反悔其實是人類天性,並不是你的錯!為什麼做個決定會這麼難?該怎麼做才能克服我們的選擇困難症?為什麼女人做的決定和男人不一樣?答案就在「行為科學」,用它來解開「決策」背後的思維祕密,就能讓你做出快、狠、準的好決定!★做不出決定?用這些方法就成了!網路上搜得到許多決策技巧──偏偏數量多到我們又難以決定要選擇哪種技巧,這真是超級矛盾啦!本書教你最簡單、最經典的決策技巧,其中有幾個無疑可能成為您偏好使用的決策技巧,另外幾個則可能成為您的靈感來源,幫您從中發展出自己的決策方式!包括:贊成/反對清單、富蘭克林清單、決策樹、決策心智圖、決策矩陣、考慮所有因素法、考慮最佳因素法、切片法……等等。★有時間壓力?這樣做逼出抉擇!如果真的必須現在、這裡、馬上就做出決定,沒時間給我們畫圖列表,本書還有五項有科學根據的經驗法則,教你怎麼選才對!包括:維持第一次評估、選擇熟悉的選項、選擇最多人認同的選項、跟從大眾的意見、追隨成功經驗。★理不清頭緒沒靈感?這些怪招真的有效!某項問卷調查中,超過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想出最好點子的經驗是在馬桶上」。還有一項研究顯示,高達百分之七十二的人是在淋浴下或浴缸中想到他們最好的點子。書中還有更多奇特的決策靈感發掘技巧等你來探索!★不曉得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快來做心理測驗小遊戲!你是完美主義者還是知足型的決策者?當你在做決定,你考慮的優先順序是家人、朋友、工作或自己?買東西的時候,你是只重視價錢的顧客嗎?簡單做個小遊戲,就能更了解自己是哪種人,幫助你更快做出好決策!本書作者麥由亨在書中探討了大大小小和決定相關的主題,除了關於決定背後的專業知識,還有各式各樣的自我測試遊戲。你只要利用一點時間,便可輕鬆知悉一些決定背後的小故事、獲取十分有助益的方法,讓你更輕鬆地做決定!【本書特色】1. 日常生活完全派得上用場的決策實例,從購物、談戀愛、職場、家庭都適用!2. 無痛學習心理學、行為科學對我們的影響,輕鬆逗趣一路笑到底3. 實用心理測驗小遊戲,更加理解自己的決策邏輯。
作者簡介麥由亨Jochen Mai生於一九六八年,是經濟學家身兼財經記者。他曾任職於〈經濟週刊〉,負責das Ressort Management+Erfolg專欄超過十餘年,亦曾在Yello Strom擔任社群媒編輯,現今則是社群媒體、部落格、社群網路的雇主品牌及溝通的自由諮詢師、講師及演講者。譯者簡介黃慧珍Magda Huang旅居歐洲十餘年,曾就讀德國慕尼黑大學德國文學系。歷任國內外數十場博覽會現場及企業會議口譯員、《電子時報》(DigiTimes)國際產經新聞編譯、紀錄片翻譯。做為新聞工作者、口筆譯者,享受在旅行中工作與寫作的生活。
第一章 救命啊!我做不了決定!第二章 吃麵還是吃飯?第三章 您還在「賭博」嗎?或者已經在做「選擇」了?第四章 可以再多點選擇嗎?第五章 現在不想做決定,晚點再說!第六章 讓所有事情自動完成第七章 這不是問題地帶,而是人類的第二個大腦第八章 現在不決定,要等到哪時?第九章 決策技巧:令人苦惱的選擇第十章 是、不是、或許吧第十一章 現在這不是我當初想要的了 第十二章 請沿這邊走第十三章 思考像搜尋引擎一樣,只是更厲害第十四章 買我!買我!買我!第十五章 熱戀會讓人無法做出好決定 第十六章 工作來自選擇,不是嗎?第十七章 抱歉,我別無選擇!第十八章 目標達成──確認!後記
吃麵還是吃飯?我今天懶得做決定…… 不管現在是臨時起意、經過深思熟慮,或是完全不理性的想法--對某些人來說,「做決定」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就算告訴他們做決定後有多少好處,「做決定」就像要他們用手指甲在堅硬的石板上刮出痕跡一樣困難。這些人常說自己是比較不喜歡、甚至是完全不喜歡做決定。無論是小決定,或是涉及層面很廣的重大決策,對他們來說最好是全部改期或無限延期:吃麵或吃飯?冰淇淋或巧克力?和超市那個迷人的傢伙說上幾句話,還是回家做飯去?--哎呀,真是的!到底是要吃麵還是吃飯啦! 如果這些(部分)無關緊要的小問題都能演變成認真的懷疑,那麼您可以想像,當生活中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做決定時會是多大的挑戰呀!學術上把這樣的狀態稱做「決策疲勞」(Entscheidungsmüdigkeit),亦即英文的「Decision Fatigue」。 造成「決策疲勞」的原因都是出於不確定性。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哪個選擇才是最好、最符合我們的需求;或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不少人希望,某種偶然的機會、命運或任何一股神奇的力量會奪走他們的決定權,讓事情順其自然發展。這樣的想法有時還真的會發生,只是多數時候並非如此。 更糟的是,不確定性會隨著「決定」的重要性而增加。因此,對於比如用麵條或米飯填飽肚子這類的問題,我們還能很快做出結論,但如果是在選擇另一半或是選擇工作這些議題上,就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狀況。 因為選擇另一半或工作相對於填飽肚子是更重要的議題,所以不確定性相對更大,以至於把做決定的時間往後拖延的誘惑也越大。於是我們希望能繼續等待,並且期盼在等待期間能找到空檔蒐集更多資訊,讓自己對於即將做出的決定更有把握。 所有的調查、檢驗與評估雖然有助於做出決定,但也可能得到反效果。這種現象有個專有名詞,稱做「決策癱瘓」(Entscheidungsparalyse),指的是面對過多資訊而不知何者才是最佳選擇的災難性狀態。其結果就是一個無止盡的螺旋:不斷尋求新的資訊,並比較其中的細節,然而那些細節實際上對於做決定毫無實質效益,我們卻還期待這樣做可以讓我們對問題有更全面性的了解,這可說是一個思考邏輯上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