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好累: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精神科醫師教你不再被壓力擊垮的30個練習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心好累: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精神科醫師教你不再被壓力擊垮的30個練習
♥第一本精神科醫師給抗壓世代的心靈方針♥
面對人生「心好累」?
就是因為你「太努力」,人生才會失去意義!
※超值收錄
【心身壓力檢測量表】【腦力壓力紅綠燈APP】
自我判斷心理極限,從此卸下超載人生!
「你的人生超載了嗎?」
面對無數因為工作超時、家庭重擔、人情包袱而身心失調的患者,
精神科醫師陳嬿伊提出警訊:
「大家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會生病!」
本書針對各種「活得好累」的人生實境,
猶如面對面心理診療,馬上為你鬆開壓力死結:
✓我有時會莫名的胸悶、耳鳴
✓我常常壓力大到睡不好,又噩夢連連
✓為什麼工作愈忙,讓我愈來愈胖?
✓好不容易放假,我卻越休越累
✓我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只好每件事都自己來
✓我常常氣在心裡口難開,不知如何表達
✓工作常常成為壓垮我身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透過30個洞悉「壓力停損點」的心理練習,
替早就超載的「責任感」、「成就感」、「人情債」等心理重擔按暫停,
放過自己,讓生命的難題一個個成為過去……
【壓力診療室】
Q。壓力大到睡不好,我該吃安眠藥嗎?
A。若是一週失眠超過三天以上並持續一個月,就要儘快就醫,不可掉以輕心。但光靠安眠藥是不會治癒的,要處理壓力根源才能改善睡眠。
Q。放假了,我怎麼還是覺得好累?
A。過度抗壓的心態,會使身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亞健康的狀態,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像失眠、胸悶、疲倦等,這時若再不注意就會生病。
Q。為什麼我盡心盡力,別人還不見得買單?
A。最好能確切理解對方的期許。若是在實際狀況下難以達到,可讓對方明白自己已理解他的期許與感受;在雙方理解的情境下去溝通,比較能替某些不適合自己的期待解套。
Q。為避免衝突,我不知該如何說出自己的想法?
A。這時候要試著拋開你的疑慮,別擔心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把重心擺在問題事件本身。誠懇地說出心中的想法,即便是不同的見解,讓對方有機會去理解你,也讓自己試著包容別人不同的想法。
替超載的心理重擔按暫停,
救贖對生命熱情燃燒殆盡的自己。
本書特色
針對生理壓力/心理壓力/人情壓力/變故壓力,
本書為你一次解開人生所有壓力關卡──
有感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周慕姿
精神科醫師 郭彥麟
「陳嬿伊醫師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這是一本相當有用的心理健康工具書,誠心推薦給大家。」──心曦心理諮商所 所長 周慕姿
「面對壓力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課題。陳醫師以她透徹的思緒與溫暖明白的文字,帶著我們從貼身的故事裡,看見熟悉的困境,獲得共鳴與啟發。」──精神科醫師 郭彥麟
作者簡介
陳嬿伊/精神科醫師
現任
‧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經歷
‧精神科專科醫師
‧前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會員
‧台灣心理治療學會會員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會員
主治專長:
‧壓力相關的身心症:頭痛、頭暈、耳鳴、腸躁症、慢性疼痛、肩頸僵硬、注意力不集中等
‧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檢測分析諮詢與個別治療規劃
‧失眠、憂鬱、焦慮、恐慌、躁鬱、暴食、更年期身心症狀等常見的精神心理問題。
‧心理諮商/治療
相較於一般內外婦兒科,陳嬿伊醫師認為精神科是「人」的社會醫學。由於不同個體的複雜度,需要多花心思與時間去瞭解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與個性特質等來龍去脈,才有辦法解決個人的身心精神問題。她以過去在大型醫學中心的豐富臨床經驗與身心科診所的實戰心得,並且有別於傳統的看診模式,除了必備的專業知識,特別著重於親切、耐心與用心聆聽的方式來深入瞭解每個患者的問題,並用專業同理的角度與患者一起解決身心的疑難雜症。
在精神科執業的這些年以來,她發現有不少患者常常認為自己抗壓力差才會生病,或是被親友認為:「你就是抗壓力太差,才會得憂鬱症!」但事實上,情況剛好相反,反而是對抗了超載的壓力,才會讓自己生病。她期待本書能夠讓讀者拋開一般大眾既定的成見與誤解,重新對抗壓作詮釋,懂得去提升自我覺察力與學習自我調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紓壓之道。
▪自序/為什麼壓力是壓垮人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前言/就是因為抗壓力太好,才容易生病
▪自我檢測/心身壓力自我檢測量表(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提供)
Chapter1:抗壓力太好,才會生病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是身心壓力過大的警訊
▪壓力大睡不好,該不該吃安眠藥?
▪常常做夢、惡夢連連,我究竟是怎麼了?
▪借酒澆愁愁更愁,喝酒助眠更難眠
▪愈忙愈胖,少吃也胖,為什麼莫名發胖?
▪找不到病因的惱人耳鳴,該怎麼辦?
Chapter2:心理覺察,走出壓抑人生
▪你認為的好,不代表全世界的好
▪擔心努力沒結果?這樣想,就真的沒結果了
▪笑口常開的你,是真的開心嗎?
▪終於放假了,怎麼還是覺得好累?
▪大小事都一手全包,小心包出病來
▪工作可以是挑戰、是樂趣,也可以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放心交給別人,壓力也背上身
▪落入比較的陷阱,你迷失了自己
▪盡心盡力,別人就一定要買單嗎?
▪負責是美德,過度負責反而會失去原則
▪氣在心裡口難開,壓力也悄悄變大
Chapter3:拒絕人情壓力,解除關係困境
▪冷戰遺留下來的,不只是疙瘩
▪以和為貴的隱憂──你以為可以忍,其實早就不能忍
▪失去親人的痛,如何陪自己走過
▪講不聽的人,讓我好抓狂
▪習慣讓別人吐苦水,這樣做真的好嗎?
▪婆媳問題談不攏,身為丈夫與兒子好為難
▪無法拒絕別人,讓我壓力好大
▪面對閒言閒語的壓力,你在擔心什麼?
Chapter4:掙脫人生窘境,找回迷失的自己
▪當關係是你唯一的出口,若關係消失了,壓力該何去何從?
▪人在壓力破錶時,容易找到不當的出口
▪人生勝利組不為人知的祕密
▪別讓過去的遺憾,成為未來的壓力
▪無法確定自己要什麼,造就了一路上的壓力
自序
為什麼壓力是壓垮人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在精神科執業的這些年以來,發現來就醫的民眾最常見的主訴就是:「壓力大」,與其附帶的一連串身心症狀,像是情緒低落、焦慮、煩躁、失眠、胸悶、心悸、腸胃問題等自律神經失調狀況。因而患者誤以為會發病就是「壓力大」這個事件造成的。其中「壓力大」的相關壓力事件可能有感情困擾(分手、失戀等)、職場問題(失業、工作超量等)、重要他人過世(喪親、喪偶等)、經濟壓力(負債、破產等)、學業考試壓力、人際困擾等等。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事件,都可能讓人誤以為是引發身心疾病的兇手,但其實不然,怎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精神醫學中的相關疾病診斷:
適應性疾患(Adjustment Disorder):指的是在壓力事件開始後的三個月內發展出異常情緒(像是憂鬱、焦慮、易怒)或行為(失眠、食慾下降、衝動、控制能力差)等症狀,且這些症狀未再延續超過半年。在這段期間內,患者通常會出現以下其中一種情況:
1主觀感受到顯著的痛苦,並且超越一般人對於此壓力事件的預期反應。
2社會生活功能(工作、家庭、學業等)受到影響。
由上述可知,對於壓力事件的適應能力很重要,會決定自己是否能安然渡過重大或多重壓力的襲擊。若調適不良,很可能會演變成上述的適應性疾患,或是把本身潛在體質的憂鬱症、恐慌症等問題給激發出來。
我們對於壓力事件的調適能力,俗稱抗壓力,才是決定是否會引發身心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壓力事件本身。若調適得好,就會渡過壓力大的難關;若調適不當,輕則自律神經失調,狀況時好時壞,重則可能會演變成身心疾病。
本書希望能讓讀者對於壓力調適的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藉由提升自我覺察力,去發現自己面對壓力時的問題,像是生理的覺察──認識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並在第一時間作處理,不讓症狀惡化;以及心理的覺察──不知道自己其實置身於壓力的情況,卻一直在忍受,或是用錯誤的心態與方法在面對壓力,像是自恃抗壓力強,而無止盡地負荷壓力,或是好強不服輸,不顧一切地持續硬撐等等。
這些狀況都會讓自己的壓力變得愈來愈大,慢慢不自覺地變成「亞健康狀態」──在健康與疾病中間過渡的灰色地帶。這樣的亞健康狀態持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遇到某個突發的壓力事件時,會容易不堪一擊,而開始引起一連串的身心問題。這時的壓力事件,就是壓垮自己身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日前發表的文章〈就是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這個主題剛好顛覆一般傳統思維:「你就是抗壓性太差,才會得憂鬱症。」其實事實不全然是這樣。若要說憂鬱症跟抗壓性的關係,應該是「罹患憂鬱症的人,抗壓性較差」。
本書會再更深入澄清關於這部分:像是能力好不等於抗壓力好,能力差也不等同抗壓力差,抗壓力會隨著個人狀態與環境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一般而言,身心健康的人,抗壓力多半是比較好的,而能力好壞與否並不代表身心是否健康。社會大眾的常見誤解就是在於:能力好,抗壓力也會比較好;能力差,抗壓力也就比較差。若我們把能力與抗壓力歸在同一類,導致很多能力好或是希望自己成為能力好的那群人,以為自己抗壓力很好或是期許自己有好的抗壓力,因而在與壓力對抗時失焦,把自己的身心健康擺在壓力負荷的順位後,忽略掉紓壓的重要性,日子久了,壓力承受量愈來愈大,身心狀態愈來愈差,本來抗壓力好的人也悄悄地難以承受了。
期待本書能夠讓讀者拋開上述一般大眾既定的成見與誤解,重新對抗壓力作詮釋,懂得去提升自我覺察力與學習自我調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抗壓方式。除此之外,也能進一步去預防身心疾病的發生。
在此特別感謝三采出版社編輯們的熱情邀約與守護身心健康的用心。
陳嬿伊醫師
盡心盡力,別人就一定要買單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明明自己很努力了,但別人卻無法肯定自己的努力。這時候的你,感受會是如何呢?會是「反正自己有盡力就好,別人怎麼想就是他家的事情」,還是「怎麼辦,我都做到這樣了,他怎麼還不滿意啊?」或是「我一定要努力達到『某某人』的期待,不然就會對不起那個人」。 若你屬於後面兩種情況,就可能會在他人期待與自我間產生矛盾的拉扯。 小張在留學代辦機構擔任要職,因為對這行業充滿熱忱加上對自我的期許,即便老闆再多的要求,都會盡力做到最好。可惜的是,老闆是要求完美且不太體恤員工的個性,即便小張已經做得很好了,老闆始終無法說出讚賞或是肯定小張的話語,並且對於小張的表現感到不滿意,還是一直對他開出很多要求,希望小張可以達成。小張雖然感到壓力大,但還是拼命地想把工作做好,平日常常加班到晚上八九點,假日也需要加班。一段時間後,小張變得容易胸悶、心悸、手腳發麻、頭暈,常莫名感到煩躁,工作效率也變差了…… 「醫師,最近一個月,我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不只睡眠時間變短,早上醒來後還會感到胸悶、心悸,容易有莫名心慌的感覺。」小張焦慮地說著。 「嗯嗯,聽起來你的身心狀況已經失調啦,而且應該有一段時間了喔?前陣子在忙什麼啊?」我問。 「我一直都在忙工作啊,沒日沒夜的,每天生活就只剩下工作跟吃飯睡覺……」小張感到無奈地說。 「你的工作怎麼會這麼操啊?」我問。 「還不就是因為我老闆,我再怎麼做,他都覺得不夠好,不斷地要求我做很多事,感覺我再怎麼做,他都無法滿意。」小張說。 「若你被分派很多事情或任務,感覺老闆應該是信任你的,不然不會叫你做那麼多」我說。 「他是很信任我,但我似乎就是無法讓他滿意。」小張回答。 「還是他對你的期待比較高,所以交辦的事情比較多,只是習慣偏向苛責的口吻,無法正面肯定你?」我問。 「好像是這樣,但我似乎無法擺脫這個惡性循環,明知道他對我的要求過多,但我始終還是不停地想要達到他的期待……」此時有種複雜的情緒在小張內心攪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