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21世紀中國奇蹟背後的真相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21世紀中國奇蹟背後的真相

作者:葛藝豪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17日
ISBN:9789570849813
語言:繁體中文

我們應該擔心中國經濟嗎?
  
  目前的中國政經發展,是要維持權力與統治,還是最大化經濟增長?
  它要做「規則遵循者」,還是「規則制定者」?
  難道中國可以不進行政治改革,就獲得經濟改革成功?
  尤其面對創新或山寨、投資或投機、控制或操作、社會不公不義、貪腐氾濫、環境破壞污染、債務激增等問題時,它的崛起與改變如何影響全世界?

  這將是21世紀中國的最大、最艱難挑戰!
  資深中國經濟研究權威──葛藝豪的重量級之作
  一本必讀,和解讀當代中國經濟奇蹟的重要論著
  《經濟學人》、《富比士》、《石英》雜誌熱烈推薦
  
  中國──形式上中央集權、一黨專政的獨裁國家,管理一個高度地方分權的經濟體,
  在現代,從來沒有這種組合曾持續長久,為什麼中國能奇蹟似的獲得成功?
  葛藝豪《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21世紀中國奇蹟背後的真相》一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中國經濟如何發展成今日的樣貌,並預測未來方向
  並且探討中國獨特的分權式經濟獨裁主義,以及中國崛起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
  
  中國官員常在公開場合形容經濟改革的過程是「摸著石頭過河」;
  但他們私下承認,經濟改革比較像:「在無底深淵上走鋼索──而你後面的繩索已經起火」
  
  1980年代,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苦於無法擺脫毛澤東時代的政治動盪和錯誤的經濟管理。現今,它已突飛猛進地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製造國與貿易國、世界半數鋼鐵與煤的消費國、最大的國際觀光客來源,也是對於從東南亞到非洲、乃至拉丁美洲等開發中國家最有影響力的投資國之一。

  中國的成長已使七億多人民擺脫貧窮。也創造了巨大的環境問題,製造覆蓋城市的霾霧和全球暖化禍首之一的碳排放。跨國企業每年在中國創造數百億美元的獲利,但世界各地的交易商,屢屢受到中國管理鬆懈的股票市場,所造成的動盪波及。最令人驚訝的是,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是由一個迄今仍無放鬆掌控跡象的獨裁共產黨所治理。
  
  中國為什麼能成長得如此快速且長久?

  中國能繼續成長並解決環境破壞、債務激增和貪腐氾濫的問題嗎?它活躍的經濟與壓迫的一黨統治能共存多久?中國的改變對世界其他國家有何影響?葛藝豪《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以簡單明瞭的文字回答上述問題,讀者無須是經濟學家就能了解,書中又有豐富詳盡的學術研究、數十位企業主管和政策制訂者的訪問,加上二十五年的個人經驗供你探究。不論讀者是在中國做生意、與政府官員交涉,或嘗試順應這個迷人、複雜而多樣國家的求知者,這本書都能告訴你所有必須了解中國如何運作、將往哪裡去的事。
  
  《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第一章鋪陳中國整體政治經濟安排的概況,說明本書的背景。第二章到第四章描述經濟活動的部門―農業、工業,以及城市與基礎建設的建造―也就是對一九八○年到二○一○年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部門。第五章到第八章分析所謂經濟的「神經系統」:企業組織和財政、金融,以及能源體系。第九章到第十一章嘗試把討論帶進更加「人的層面」,並提出可能是未來十年最迫切的議題:人口統計和勞動市場的改變、新興消費者經濟,以及最可能刺激中央層級的政治交易的社會問題,亦即不平等和貪腐。最後兩章回到最高的層面,討論支配中國公共辯論的兩個大問題。第十二章檢視中國能否成功從一九七九年以來一直奏效的「資源動員」式成長,轉型到現在需要的「資源效率」式成長的可能性。最後一章評估中國崛起成為經濟強權,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意義。
  
國際媒體熱烈推薦

  討論中國經濟這麼複雜的主題時,中庸之道似乎是最可能的結論,但葛藝豪的書讓這樣的辯論變得更加嚴謹。長期擔任中國分析師的葛藝豪,現在管理一家獨立諮詢公司,他對兩個對立的主流觀點陣營發動攻擊,雖然措詞不失謙和有禮。他對中國面對嚴重挑戰的經濟做了精細的剖析,這些挑戰雖不致令它傾覆,要想克服它們卻十分棘手。──《經濟學人》(Economist)

  葛藝豪把多年來對中國經濟的研究,寫成一本清楚易讀的書。除了清楚記述和明晰的組織外,本書有兩個特色:一方面鋪陳一個專家都會認同的中國如何運作的詳盡架構,並讓新手也能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提供一套審慎的評估,目的是解決影響中國的所有急迫問題。──《富比士》(Forbes)

  很少人像葛藝豪那麼近距離地觀察中國經濟的發展。《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是一本內容廣博且權威的入門書,探討中國獨特的分權式經濟獨裁主義的歷史與發展。──《石英》(Quartz)

作者簡介

葛藝豪(Arthur R. Kroeber)

  佳富凱集團(Gavekal)研究部主管,該集團提供金融、企業有關中國經濟與政治發展的諮詢,是全球金融投資研究公司,總部設在香港。

  2002年與人合夥創立研究中國經濟的「龍州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顧問公司。目前橫跨北京、紐約兩地工作。

  曾任中國、東南亞等地自由金融記者,和《中國經濟研究季刊》編輯。曾任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資深客座研究員、哥倫比亞國際公共事務學院講座教授,以及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成員。

譯者簡介

吳國卿

  政大新聞系畢業,資深新聞從業員,從事翻譯工作十多年。

  譯作有《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下一個榮景:當經濟遇上政治》、《碳交易:氣候變遷的市場解決方案》、《誰劫走了全球經濟》、《衰退危機下的6大價值型投資》、《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跛腳的巨人:中國即將爆發的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黃金》等。

序 言 為什麼寫這本書?
第一章 概論:中國的政治經濟
第二章 農業、土地和農村經濟
第三章 工業和出口經濟崛起
第四章 都市化和基礎建設
第五章 企業體系
第六章 財政體制和中央-地方政府關係
第七章 金融體系
第八章 能源和環境
第九章 人口和勞動市場
第十章 興起的消費者經濟
第十一章 社會契約
第十二章 改變成長模式
第十三章 結論:中國與世界
附 錄 中國的經濟統計數字可靠嗎?
謝詞
附錄
參考資料

 

序言(選摘)
  
為什麼寫這本書?
  
  本書嘗試解釋中國經濟如何發展成今日的樣貌,未來可能朝哪個方向前進,以及中國的崛起對世界其他國家有何意義。本書是為對中國及其全球性影響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而寫,無須對中國或經濟有特別背景。
  
  經濟體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因此不容易描述和解說,不像訴說個人生活故事那樣。它比較像拼圖遊戲―精確地說,是三度空間的拼圖遊戲,其中每片拼圖的形狀還不斷改變。不像一個分子、一棟摩天大樓,或一個數學方程式的固定結構,一個經濟體是一套由人群創造的、相當堅固的機構和相當動態的安排,目的是讓人群能獲得想要的產品與服務。這些機構和安排,大體上取決於社會的重要群體所做的政治交易。隨著這些群體的組成、相對勢力和利益在時間遞延中改變,經濟的安排也跟著改變。換句話說,政治實用性的考慮往往超過經濟的效率。對經濟政策制定者來說,這表示他們不得不接受理想對策的第二或第三好的版本。對分析師來說,這表示描述一個經濟體比較像一門歷史藝術,多過於一門自然科學。就它是一門科學來說,它是生理學多過於物理學。
  
  中國也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從六世紀末起,其地理核心就由理性的官僚體制持續統治至今,當時就已建立了著名的考試制度。長期管理一個名義上中央化、但相當分權的龐大政治體所累積的技術知識,無疑地在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治理上扮演重要角色。雖然難以說明或量化如何做,但任何局外的觀察者,應該從尊重這個治理文化的持久性和通權達變開始。另一方面,今日我們所知的中國,以一個國家來看還相當年輕,它源自一九四九年共產黨的統治,其政治組織和經濟發展策略,高度仰賴借鏡自外國的經驗。來自蘇聯和鄰近東亞「開發中國家」的比較,和前例的知識,對了解中國如何走到今日地步十分必要。
  
  從這些主觀看法出發,我在寫作本書時把所有重要主題組織起來,以方便讀者全面了解中國經濟運作的方法,和如何發展成今日的樣貌。另一方面,我也將描繪中國自一九七九年以來展開之大變革的主要趨勢,也就是鄧小平所開啟的「改革開放」期,或是我和大多數分析師通稱的「改革時代」。
  
  ……
  
  為了把這些材料擠進一本書,且讓讀者很容易明瞭,而不淹沒在龐大的數據和資訊中,我自然必須簡化很多東西,雖然我希望不致讓專家們看了每一頁都搖頭。這麼做有個特別的危險就是,它會讓人誤以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一項事先設計的整體計畫,而且隨時由確知所有行動後果的睿智官員所監督。這當然是很荒唐的印象,事實上,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在如下的情況創造出來的:敵對團體間激烈鬥爭、在緊急情勢下根據不完美資訊做的決策、對過去的錯誤做的遲緩且不周全的矯正,以及十億人口隨時在為自己尋找個人優勢的混亂中。中國的官員喜歡在公開場合形容其經濟改革過程是「摸著石頭過河」。這個比喻是正確的,但太過輕描淡寫。一名官員曾私下承認,經濟改革比較像「在無底深淵上走繩索―而你後面的繩索已著火」。讀者在繼續往下讀時不妨記者這幅景象。
  

第一章  概論:中國的政治經濟 中國的政治制度是什麼?它如何影響經濟? 中國是一個官僚獨裁、一黨專政國家,基本上高度中央集權,但實務上相當地方分權。了解中國獨特而強韌的政治制度,是理解中國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先決條件。因此,首先我們將逐一檢視治理系統的三個主要特性。 第一,中國的制度是官僚獨裁制。這表示它並非民主制度,不像美國和大多數高所得已開發國家那樣。但這也意謂它並不是獨裁制;獨裁制是國家由一個人或一小群人統治,獨裁者的個人權威或獨裁集團取代所有官僚機構。獨裁國家的種類包括許多非洲國家的純粹個人獨裁;一九六○和七○年代統治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或直到不久前的緬甸軍政權;以及共產國家的世襲準君主政權,主要的例子有一九五九年以來的古巴卡斯楚家族,和一九四六年以來北韓的金氏家族。 從一九七八年演變至今的中國政治體制,與所有這些獨裁種類截然不同,在中國最終的權威不屬於單獨的領導人,而屬於位居政治體制最頂端的共產黨;它指導政府和軍方的運作,它挑選出來的領導人受任期和強制退休年齡限制,並且在決定重大政策時或多或少必須取得元老領導集團的共識。(這個元老領導集團可能包括退休官員,例如,江澤民主席二○○三年退休後,持續在幕後扮演重要角色至少十年之久。)這些限制並未完全體制化,但似乎在大多數時候持續運行。 中國和大部分獨裁政權有一個重大差異,是它的領導權繼承方法。由於獨裁政權具有高度個人的性質,領導權轉移是棘手的問題。最單純的解決方法,是把權力交給另一名家族成員,就像傳統君主政權。或者可以在一群統治寡頭的成員間轉移,正如一些軍事獨裁政權。通常這必須等老統治者死亡,新統治者才能繼任。有時候繼承提早發生,但不是經由正式程序,而是政變。 在現代獨裁政權中極為特殊的中國,已歷經三次權力轉移,把權力從活著的領導人轉移給無親屬關係的另一個人。(只有越南做得更好,從一九九一年來歷經四次領導權轉移。)這些轉移過程都很複雜,因為中國最高領導人同時擁有三個職務:共產黨總書記、中央軍委會主席(控制軍隊),和國家主席(主要是個掌理最終政府控制權的儀式性角色)。領導人必須三個角色全部擁有――但特別是前面兩個――以便完全掌控國家。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