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偷走我的快樂:扭轉我執思考,三步驟找回與生俱來的快樂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是誰偷走我的快樂:扭轉我執思考,三步驟找回與生俱來的快樂
移除自我、找回信念
馴服內在的力量,找回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暢銷書《死前一定要懂的五件事》作者約翰‧伊佐(John Izzo),
他發現人們不斷在尋找快樂,卻不得其門而入。
直至伊佐到西班牙踏上朝聖之路,那一段旅程的經歷為他解開了謎題。
伊佐體悟到原來快樂曾經是人類最自然、容易的一件事,
為何如今費盡心思卻又不一定得到,其實是因為有五個快樂小偷偷走了快樂。
‧控制小偷:他說事情必須按期待走,卻失去接受現實的能力,更無法活在當下。
‧自負小偷:他說只有自己最重要,滿足欲望的同時,反而製造更多不平等和對立。
‧覬覦小偷:他讓人認為事事要比別人好,內心便不斷比較、嫉妒和不滿,也失去自己。
‧消費小偷:他騙人如果有了……,就會快樂,結果人們不停消費,也消耗自己的內心。
‧安逸小偷:他把人困在過去的經驗或陳舊的思想,無法創造新的可能,造成生命停滯。
伊佐明確地指出,這五大小偷如何透過各種偽裝,
讓我們以為做這些事看似正確,實際上卻是在搞各種破壞,
不僅對個人的幸福,如今更造成社會、甚至世界的混亂與問題。
所以伊佐提出趕走快樂小偷三步驟,扭轉我執思考,
不再外求、不由他人決定,找回與生俱來的快樂。
國外佳評如潮
「唯一阻撓你無法獲得心靈平靜的,就是自己心裡的那關,但這本書會告訴你要如何永久移除障礙。」—《自信的力量》(The Power of Self-Confidence)作者博恩。崔西 (Brian Tracy)
「本書與《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相輔相成,伊佐博士不但給我們一枝可以描繪出美好的鉛筆,更給了我們一塊橡皮擦,擦去錯誤。」—ghSMART 公司創辦人兼主席長,以及《誰》(Who)的共同作者喬夫。史瑪博士(Dr. Geoff Smart)
「在這個不是要處於倒退回黑暗時代的邊緣,就是進入下一場偉大復興的世界,約翰這本書提醒了我們,無論周遭情況如何,只要察覺讓自己不快樂的事物,選擇快樂之路,快樂便唾手可得。」—永續品牌(Sustainable Brands)創辦人兼執行長可安。思可茲尼亞茲 (KoAnn Vikoren Skrzyniarz)
「本書是份人類知覺的禮物,提供人們找尋個人內在與社會平靜的觀點。如果跳過這本書不看,你就會變成自己的小偷。」—暢銷書《勇者:改變職場與人生的關鍵心態》(Be the Hero)作者諾亞。布魯曼托(Noah Blumenthal)
「本書構思亮眼,描寫動人,令人不可自拔。約翰。伊佐輕手輕腳挑戰、刺激和推著我們重新思考人類快樂追尋最基本的想法,看見自己可能就是快樂幸福的小偷。這本書猶如閃亮耀眼的寶石,帶有永恆的智慧和豐富的當代真理,會是一本思忖美好生活時,會讓人忍不住回頭翻看的好書。」—暢銷書《領導力》(The Leadership Challenge)共同作者,聖塔克拉拉大學列維商學院高管發展中心主任吉姆。庫薩斯(Jim Kouzes)
「約翰。伊佐不斷以他的專業和他的友誼激勵鼓舞我,我希望本書能讓你有所收穫,就像我也從中受益不少。」—暢銷書《UP 學:所有經理人相見恨晚的一本書》(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作者馬歇。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快樂是一道選擇題,但需要努力與智慧才能爭取得到。在這本引人深思的書中,伊佐幫人揪出最大的絆腳石,讓我們可以踏上永久快樂的平坦道路,找到人生意義。」—《紐約時報》暢銷書《幸福原動力》(Before Happiness)作者尚恩。埃科爾(Shawn Anchor)
「這本強而有力的指南,能帶你成為世界級的快樂好手。」—暢銷書《喚醒心中的領導者》(The Leader Who Had No Title)作者,以及泰坦學院(The Titan Academy)創辦人羅賓。夏瑪(Robin Sharma)
「許多人花了幾十年光陰追尋幸福的祕密,而約翰。伊佐不僅找到了解答,還教人如何用最自然的方法奪回快樂。如果想活得更出色,就必讀這本書,甚至有可能改變一生!」—暢銷書《目標的力量》(The Power of Purpose)、《重整行囊》、《重新想像的人生》與《重新想像的工作》共同作者兼暢銷作家理查。雷德 (Richard Leider)
「約翰。伊佐博士聰穎地描繪出讓我們觸不到快樂的五大賊。他的探究不僅強而有力,對個人講述快樂為何物,甚至提高對話的層次,應用在社會層面。這是一本個人與社會轉變的必讀之書。」— Imperative公司的共同創辦人亞瑟。伍茲(Arthur Woods)
「約翰。伊佐的新書值得讚揚,因為伊佐用誠實而充滿希望的方式,找到人生意義與目的。《是誰偷走你的快樂》也非例外。在這本書裡,他要大家多深入人類美好的天性,重新捕捉人類最原始的狀態:快樂。這是一本既重要又有意思的好書。」—暢銷書《自由書寫術》(Accidental Genius)作者馬克。李維 (Mark Levy)
作者簡介
約翰.伊佐(John Izzo)
約翰.伊佐是一位世界知名講員、記者、企業高管教練及社會活動家。他也是一名暢銷作者,已出版的六部著作包括《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喚醒企業的靈魂》和《勇敢站出來:扛下責任就是改變關鍵》。 伊佐也是會議與企業活動特邀演講的當紅炸子雞,他踏足世界各地,演講對象超過一百萬人,客戶名單彷彿企業版的世界名人錄,包括IBM、澳洲航空、微軟、惠普、研科、沃爾瑪和麥當勞。每年他會參加七十多場會議演講,經常舉辦個人領導力的活動。
譯者簡介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法國巴黎Speos攝影學院新聞攝影。
現任專職譯者/不專業攝影,與三采合作的譯作包括《不被壓力綁架》、《精準表達》和《如何有感表達》。
好評推薦
推薦序/從現在起,選擇快樂
前言/為什麼快樂這麼難?
第一章 快樂是人類的自然狀態
第二章 一號小偷:控制
第三章 二號小偷:自負
第四章 三號小偷:覬覦
第五章 四號小偷:消費
第六章 五號小偷:安逸
第七章 如何不讓五個小偷再偷走快樂
第八章 想像一個小偷都消失的世界
推薦序
從現在起,選擇快樂
─馬歇。葛史密斯
約莫四十年前,我開始擔任高階主管教練,跟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幾名領袖合作,他們都是聰明絕頂、成就斐然的人,改變了百萬多人的生命。
最近,我指導三名優秀的內科醫師楷模:世界銀行總裁金墉醫師(Dr. Jim Yong Kim)、梅奧診所(Mayo Clinic)總裁約翰。諾斯沃特醫師(John Noseworthy),以及美國國際開發署(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署長拉吉夫。沙赫醫師(Rajiv Shah)。指導的一部分,就是請他們每天問自己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我有努力讓自己快樂嗎?」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這幾個人腦袋精明、經驗豐富、資歷深厚,但面對這問題時卻啞口無言。我問:「你們有努力讓自己快樂的困難嗎?」
等到個別對談時,這三個人給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從沒想過要試著快樂。」
「快樂」這個概念或許並不具體,即使是對於最優異聰明的人也一樣。如果我們所有人就跟這幾位全心投入工作的醫生和領袖一樣,甚至沒有被設定在快樂雷達的偵測範圍內。我不禁懷疑,可能是另一種對快樂的誤解更常出現,也就是為何人們總是希冀或滿心盼望快樂,卻得不到。
在這本引人深思的書裡,約翰。伊佐提出幾個問題,快樂為何這麼難掌握,還有為何快樂很重要。他強而有力的論述說明,只要了解試著綁架我們與生俱來的滿足的「小偷」,不但自己,就連群體都能變得更好。
身為一名佛教徒哲學家,我認為約翰的概念完全合理。佛陀指出讓我們在冥想與人生中裹足不前的五大因素:貪、嗔、痴、慢、疑。在今日的文化裡,約翰則認為偷走快樂的五大原因在影響我們,而這五大因子就是:控制、自負、覬覦、消費與安逸。
在我指導教學的領袖間,對掌控的需要是司空見慣的問題,我還發展出一組字串縮寫:AIWATT,意思是「我現在是否願意積極執行必要的投資,讓這個問題出現正面轉變?」(如果不願意,就忘了吧);自負也就是自我,在這名氣薰心的文化裡猖獗肆虐,我看過本來很有前途的人,卻因為自視甚高而在人生路上失足敗壞。西方的「只要……我就會快樂」疾病在全球各地遍布蔓延之下,以消費者主導的經濟體制,讓覬覦和消費幾乎可說是避無可避。所有人偶爾都會禁不起他人的說詞,認為只要能買到那棟房子、汽車、懂浪漫的伴侶、升官,或者其他想要的事物,就能變快樂。舒適的需求則會使人誤信,我們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太努力,但其實世界的要求不只如此。
想一想要是有人請你快速列出五大偷走快樂的元凶,應該會是哪些?很可能會羅列出討厭的老闆、不得不做的試算表、必須付的帳單、甚至是居住地區的惡劣天氣。根據約翰在本書的主張,小偷就在你我心裡。意思是如果我們過得不快樂,除了自己以外,無法怪罪他人或其他外物。意思也就是我們有能力找到內在的快樂,但要做到這點需要嚴守紀律。
在我的職業生涯和人生路上,快樂占了一個極高的位置。媒體形容我是「快樂界的行家」,這個綽號我欣然接受,但這頭銜並不是一直都容易維持,我也需要幫助才能維持下去。我建議我的客戶問問自己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能夠反映出人生最重要的是哪些事,就連我自己也會這麼做!即便是我也不見得會記得要隨時問自己這些問題,所以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我都會請助理打給我,在電話中唸出這些問題。她每次都會問我有沒有盡自己所能保持快樂,若滿分是十分,我通常都給九。三或九。四分。那我是怎麼成就這種高分的境界?
首先,似是而非的是,這不是努力達成的「成就」。正如約翰所指出的,快樂不是外在努力爭取來的,唯一一種醫治這種病的方式,就是現在起就選擇快樂和有意義的人生,從這一刻開始。我們都低估了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因為工作之故,我常當空中飛人在世界巡迴演講、指導和教書。剛開始我經常為飛行的惡劣狀態所擾:飛機延遲起飛、錯過轉乘班機、想去別的地方卻被困在機場。
一九八四年,我曾跟著美國紅十字非洲饑荒救濟活動前往非洲,在執行這項人道任務時,我目睹好幾百人餓死,這個難忘的經驗教會了我快樂的意義。
我相信那些人要是有機會能待在有空調的機場,看見到處都是餐廳和可以坐的椅子,就會開心得不得了。於是我在回家以前,對自己許下一個承諾:永遠都別抱怨飛機延誤。
我每週都要搭飛機,所以每週都會想起這個承諾。不久前,芝加哥歐海爾國際機場(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電腦當機,使我無法進入平時轉乘班機時的貴賓休息室,我開始發脾氣,這時長期的承諾突然浮現腦海。
「要感恩,現在一樣能開心,不要等到好事才開心。」
如果你受困機場,或者在任何不想要去的地方,我希望你隨身帶著這本書,它會讓人了解到內心的阻擋。更好的是這本書能夠克服這種阻擋,找回深層天生蘊藏著的快樂。
前言
為何快樂這麼難?
面對快樂與人生的意義,我一直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我人生最早的記憶之一,就是試著解碼什麼能為人生帶來價值、意義和快樂。也正是這種興趣引領我進入之後從事的行業(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後來成為作家和演講人),攻讀取得我的學歷(社會學、心理學和宗教研究)、寫書創作,以及占了我大半成年人生的研究。這是頭腦與心靈的探索,我的腦袋想要知道快樂的祕訣,我的心則想要活出快樂。
很多人可能對我的第四本書不陌生:《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The Five Secrets You Must Discover before You Die),這本書是根據我取名「智慧老者計畫」撰寫而成,我請人找來「一個他們認識也找到真實快樂,可以傳授我們快樂祕訣的人」。得到幾千個提名人後,我們訪問了兩百五十名年齡介於六十至一百○二歲的人,他們加起來的人生經驗超過一萬八千年,而這些人只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別人所知最快樂的長者。
我對這組特殊的人群進行抽絲剝繭的調查,《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讓我找到了快樂持久的祕密。這本書獲得的迴響都特別正面,從世界各地寄來的信件和電子郵件都告訴我,這五個祕密都很有道理,不過他們也告訴我一件事:光知道這些祕密還不夠。他們說,因為「我知道什麼能帶來快樂,只是很難付諸實現」。
這本書發行後的這幾年間,我才明白也許這五個祕密只有一半是祕密,當我訪問那群快樂的人時,我只專注他們做了什麼才能快樂,但後來我反思他們沒有去做的事,我發現他們似乎沒有執著去追尋快樂,事實上他們的快樂是對世界的看法,而不是特地追求所得到的結果,也不是他們人生中正在進行的好事。我心底不禁浮出一個疑問:快樂真的有那麼難嗎?
二○一五年,我決定放自己一個長達八個月的假,不寫書、不演講、不當生活教練;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我覺得自己尚未完全解密,得出快樂持久的密碼。我在放長假的過程,走上西班牙的聖地牙哥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時,偷走快樂的小偷第一次浮現腦海,就彷彿是潛意識送來的禮物,其實我一直以來都知道,卻不斷錯過它。這就像一道長久以來都想解決的謎題突然出現線索,或偵探電影裡某幾個小線索總算豁然開朗,你知道了凶手是誰。我頓悟的時刻就這麼降臨:也許快樂是人們天生的狀態,只不過我們任內心的思考模式奪走屬於我們的快樂。
接下來十二週,我參加朝聖之路,後來又登上秘魯聖谷(Sacred Valley)時,反覆咀嚼著這個問題:搶走我們快樂的小偷到底是誰?後來我將它們一一抓出來,這五個小偷並不是出自於我個人的靈感,我相信它們都是從研究快樂五花八門的傳統裡篩選出來的。
研究了一輩子的靈修與哲學傳統及心理學後,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在那裡,等著我去發掘。心理學和靈修有個共同的追求,這兩者都在尋覓以下這個問題的答案:人類要怎麼找尋快樂和意義?
我在這本書中引述靈修傳統和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揪出這幾個小偷,探究要怎麼喝止他們。我探討的快樂小偷在這類傳統都有跡可循,但它們的名字也許大不相同,可能隨隨便便就有六或十個小偷,但最後我只抓出五個我認為最會奪走人類滿足的頭號搶匪。
回想這幾個小偷時,我思索著社會是否也出現相同現象。我相信每個人的自然狀態就是快樂,我也相信人類最自然的狀態是和諧合作,儘管大家普遍認為這是個自相殘殺的世界,但近期有一篇演進生化學的研究指出,人類繁榮生存,成為地球上的強勢主宰物種,正是因為互相合作的天性,也就是說我們因為能跨越不同族群,集結眾多陌生人合作,才因此征服世界。
我雲遊四海四十載,跨越六大洲,見識形形色色的文化,遇過的人多半是品格優秀的好人,既然改變必然,晚間新聞為何仍充斥難以想像的恐怖情節;為何我們像是水牛般狂奔衝出懸崖,邁向環境災難?
也許偷走我們個人快樂的小偷,也奪走了社會和諧。畢竟內在世界會經由擴大彰顯於社會層面,這也是為何全球或社群改革必須從每個人的心底開始。起初,你會覺得某些小偷很明顯,它們也應該很明顯。光是喊得出它們的名字這件事,就代表我們早就察覺到它們的存在,但知道它們的身分和把它們逐出家門是兩碼子事,我的用意就是讓你看見這些小偷是誰,帶你了解它們是怎麼偷走我們自身與社會的快樂,提供你實際做法,將它們踢出你的生命。
快樂是人類的自然狀態 「小偷」兩個字指的是偷走本來屬於我們物品的人,而本書的重點就是我們放任小偷搶走人類最自然的快樂狀態。我們不太需要跑到大老遠去追尋快樂,而同樣幾個小偷也會搶走我們社會的和諧。 快樂學如今風行一時,關於快樂的書猶如遍地開花,關於快樂的科學和科學探究也蔚為大事業。人們致力於臨床研究,找尋發掘真相,想知道快樂是如何產生及維持的大學研究,在哈佛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等知名學府也已經見怪不怪。我寫了大量關於快樂的文章,也到全球各地演講,除了人們對快樂這一類的關注,我們居住的世界亦充斥要怎麼活的書籍和課堂,儘管如此,不快樂依然籠罩著我們。 有沒有可能追尋快樂源自不快樂的種子?需要找尋快樂的想法,是因為相信快樂和滿足並非人類自然的狀態,所以衍生出為了找到快樂,我們就必須踏上英雄般的遠征,得到真正能讓我們快樂的聖杯。 就連快樂或不快樂的標籤都可能是種陷阱,為自己貼上「不快樂」標籤的同時,等於坐上一張自我內在狀態的審判椅,有的研究說明長期評估一個人是否快樂,可能會帶來更多不快樂的狀態,尤其要是一開始就認為自己不快樂。 快樂並不是發生一件好事,而是具備美德 這本書是戰戰兢兢地選用「快樂」這兩個字的,因為快樂對不同人來說意義大不同。原本我大可選其他字,例如「滿足」、「平靜」、「美德」、「成就」、「意義」、「和諧」和「喜悅」,然而「快樂」卻是我們這年代的關鍵字,在流行文化裡被用來象徵我們對擁有正確的人生的渴望。 英文裡,「快樂」(happiness)這個字跟「事情」(happening)聽起來實在太雷同,然而這並不是一場意外。在多數歐洲語言中,從希臘語到英語,「事情」原本跟源自中古英語的「hap」(意思是「機會」)演變成的「幸運」(lucky)是同義字。換句話說,如果你夠幸運,發生了好事,結果就會獲得快樂的感受。 這也致使大多人相信快樂跟事情有直接關聯,即使我們都知道難以解釋為何有的人儘管生命裡發生某些壞事,依舊能感到快樂,而長期不快樂的人其實一直有好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