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學(第二版)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教育行政學(第二版)
本書由兼具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的專家學者共同撰寫而成,以教育行政的核心概念、原理原則及實務探討為主軸。每一章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摘要、本文、關鍵詞彙、自我評量,以及個案研究,以強化實務知能。讀完本書後,讀者就能夠有效掌握教育行政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則和應用,有助於提升教育行政知能,亦可作為參加各種考試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林天祐(策畫主編,撰寫第三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校區教育碩士、教育行政學博士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訪問學者
英國倫敦大學訪問學者
經歷:臺北縣福和國中教師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科員、股長、專員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助教、副教授、教授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
吳清山(撰寫第一、十二章)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博士
美國紐約大學水牛城校區博士後研究
考試:教育行政類高考及格(1981年)
教育行政類普考及格(1978年)
經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
教育部參事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執行長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校長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授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副教授兼主任秘書
臺北市政府教育科員、秘書
高雄市立三民國中教師
現職: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俄羅斯教育科學院海外院士
111教育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張德銳(撰寫第七、九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美國奧瑞崗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哲學博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訪問學者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訪問學者
經歷: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長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主任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現職:天主教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湯志民(撰寫第十章)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
經歷: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育學系系主任
國立政治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祕書、專員、督學、科長
省、縣、市教育廳局課員、科員、督學、課長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名譽理事長
丁一顧(撰寫第五、十一章)
學歷: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博士
經歷:臺北市立大學教授兼教務長
臺北市立大學副教授兼總務長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助理教授兼學程組組長
臺北縣錦和國小教師兼主任
現職: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周崇儒(撰寫第二、八章)
學歷: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國小級任導師、科任教師
國小組長、教務主任、總務主任、輔導主任
新北市平溪區十分國小校長
現職:新北市新莊區興化國小校長
蔡菁芝(撰寫第四、六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大崗國中、三和國中、平鎮國中、平鎮高中、臺東高中專任教師兼導師、組長
平鎮高中秘書、學務主任
國立空中大學(北二中心&花蓮中心)面授教師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開南管理學院、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新竹師範學院兼任講師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新竹市立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現職:基隆市立八斗高中專任英文教師兼導師
林雍智(第三章增修)
學歷:日本東京學藝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2006年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社會科學組第一名
經歷: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研究員、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顧問、
日本東京學藝大學助手、國小資優班、特教班教師
現職:111教育發展協進會理事、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顧問
第一章 教育行政的基本概念(吳清山)
第一節 教育行政的意義
第二節 教育行政的特性
第三節 教育行政的內容
第四節 教育行政的功能和類型
第五節 教育行政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育行政理論的發展(周崇儒)
第一節 傳統理論時期的行政理論
第二節 行為科學時期的行政理論
第三節 系統理論時期的行政理論
第四節 新興理論時期的行政理論
第三章 教育行政計畫(林天祐、林雍智)
第一節 教育行政計畫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教育行政計畫的方法
第三節 教育行政計畫的原則
第四章 教育行政決定(蔡菁芝)
第一節 教育行政決定的意義
第二節 教育行政決定的類型與模式
第三節 教育行政決定的技術
第四節 教育行政決定的原則
第五章 教育行政組織(丁一顧)
第一節 教育行政組織的意義
第二節 教育行政組織的結構
第三節 教育行政組織的文化與氣氛
第四節 教育行政組織的革新
第五節 教育行政組織的原則
第六章 教育行政領導(蔡菁芝)
第一節 教育行政領導的意義
第二節 教育行政領導理論的演進
第三節 教育行政領導的新課題
第四節 教育行政領導的新思維
第五節 迎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行政領導
第七章 教育行政激勵(張德銳)
第一節 教育行政激勵的意義
第二節 教育行政激勵的理論
第三節 教育行政激勵的原則
第八章 教育行政溝通(周崇儒)
第一節 教育行政溝通的意義
第二節 溝通的歷程與要素
第三節 教育行政溝通的類型
第四節 教育行政溝通的障礙
第五節 教育行政溝通的原則
第六節 教育行政溝通的應用——集體協商
第九章 教育行政衝突管理(張德銳)
第一節 教育行政衝突管理的意義
第二節 教育行政衝突的原因和過程
第三節 教育行政衝突的管理策略
第十章 教育行政視導(湯志民)
第一節 教育行政視導的基本理念
第二節 教育行政視導的組織與人員
第三節 教育行政視導的問題與查案技巧
第十一章 教育行政評鑑(丁一顧)
第一節 教育行政評鑑的意義
第二節 教育行政評鑑的目的
第三節 教育行政評鑑的規準
第四節 教育行政評鑑的實施程序
第五節 教育行政評鑑的模式與類型
第六節 教育行政評鑑的原則
第七節 教育行政評鑑的應用——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
第十二章 教育行政的回顧與展望(吳清山)
第一節 回顧過去教育行政發展的成果
第二節 檢視當前教育行政發展的問題
第三節 展望未來教育行政發展的趨勢
二版序
《教育行政學》一書出版迄今,已達十多年,承蒙讀者的愛護與支持,深表謝意。這十多年來,臺灣的教育無論在教育體制與法制、教育政策、教育創新等均有相當大之變革,包括:《教育部組織法》的修正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實驗教育三法的施行、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的實施,以及各類教育報告書或白皮書的發布,均影響教育發展相當深遠。
本書第一版係由臺北市立大學前校長林天祐教授策畫主編,令人傷痛的是林前校長因積勞成疾辭世,他的學術涵養和道德風範,為教育界所稱許,留下非常美好的身影,帶給大家無限的懷念。為了完成林前校長修訂本書的遺願,林敬堯總編輯積極連絡各章作者,進行內容修正,以告慰林前校長在天之靈。
本書第二版的修正部分,係依據最近教育行政發展的理論與實務,提供教育行政發展的最新資訊,讓讀者能掌握教育行政發展之脈動。本書各章,除了第三章係由林前校長的弟子林雍智先生負責增修外,其餘各章皆由原作者就其負責章節的內容修正,且仍維持第一版章節,以保持本書體例的一貫性和知識系統性。
由於各作者分散各地,加上職務也迭有變更,連絡頗為不易,但林總編輯排除萬難,誠懇地拜託各作者協助,才能讓本書之修訂得以順利完成,在此要特別感謝林總編輯的辛勞與投入。
本書各作者都已盡力做好修訂工作,以確保本書能夠具有一定的品質和水準,幫助讀者理解教育行政的相關理論、實務運作和發展動向,深信對讀者在自我進修、升學或參加各種教育考試,都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作者在修訂過程中,已力求完整與正確,然書中恐有疏漏或不盡之處,仍請教育先進賢達之士給予指正是幸。
吳清山 謹誌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2017年7月